附院耐藥菌株消毒隔離制度
附屬醫院耐藥菌株消毒隔離制度
1、一旦檢出有攜帶或獲得雙重或多重耐藥菌株感染的患者,應及時通知相關部門人員,并實施消毒隔離措施。
2、有條件時,及時將患者安置于單人間;無條件時,可行床邊隔離。如有兩位相同耐藥菌株的患者,可安置在同一間病房。不得將耐藥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與氣管插管、深靜脈留置導管、有開放傷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
3、病房的物表、地面(包括鄰近醫療設備、水龍頭、便器)每天應清潔、消毒二次。開窗通風或空氣消毒。
4、病人使用的醫療用具應專人專用,一用一清潔、消毒,如:呼吸機管道、霧化器、血壓計、體溫表等。
5、醫護人員、保潔人員在查房、診療、護理、清潔時應將其安排在普通病人之后。進出病室前嚴格執行手衛生(洗手或手消毒)。
6、醫務人員相對固定。必要時,應做好職業防護,如戴帽子、口罩,在特殊情況下,應穿隔離衣。
7、在執行各種侵襲性操作時,應嚴格無菌操作技術,預計病人體液、血液可能飛濺到眼睛時,應戴眼面罩。各種插管滿24小時后進行每天評價,適時撤離。
8、病人所產生的生活垃圾均視為感染性廢物,與醫療廢物一同收集在病室內的有醫療廢物標識的袋中,雙層包裝,焚燒處理。
9、限制陪護和探視,同時向家屬作好手衛生宣教工作。
10、保潔人員使用的用具如拖把、抹布專室專用,一用一清潔消毒,嚴禁保潔用具與其他病室共用。
11、病人轉院、出院、死亡,應做好終末消毒。如地面、門窗、門把手、床頭柜、床架、椅子、空調等其他物品,均用500mg/l優氯凈擦拭,開門窗通風及床單元消毒。
篇2:附院耐藥菌株消毒隔離制度
附屬醫院耐藥菌株消毒隔離制度
1、一旦檢出有攜帶或獲得雙重或多重耐藥菌株感染的患者,應及時通知相關部門人員,并實施消毒隔離措施。
2、有條件時,及時將患者安置于單人間;無條件時,可行床邊隔離。如有兩位相同耐藥菌株的患者,可安置在同一間病房。不得將耐藥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與氣管插管、深靜脈留置導管、有開放傷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
3、病房的物表、地面(包括鄰近醫療設備、水龍頭、便器)每天應清潔、消毒二次。開窗通風或空氣消毒。
4、病人使用的醫療用具應專人專用,一用一清潔、消毒,如:呼吸機管道、霧化器、血壓計、體溫表等。
5、醫護人員、保潔人員在查房、診療、護理、清潔時應將其安排在普通病人之后。進出病室前嚴格執行手衛生(洗手或手消毒)。
6、醫務人員相對固定。必要時,應做好職業防護,如戴帽子、口罩,在特殊情況下,應穿隔離衣。
7、在執行各種侵襲性操作時,應嚴格無菌操作技術,預計病人體液、血液可能飛濺到眼睛時,應戴眼面罩。各種插管滿24小時后進行每天評價,適時撤離。
8、病人所產生的生活垃圾均視為感染性廢物,與醫療廢物一同收集在病室內的有醫療廢物標識的袋中,雙層包裝,焚燒處理。
9、限制陪護和探視,同時向家屬作好手衛生宣教工作。
10、保潔人員使用的用具如拖把、抹布專室專用,一用一清潔消毒,嚴禁保潔用具與其他病室共用。
11、病人轉院、出院、死亡,應做好終末消毒。如地面、門窗、門把手、床頭柜、床架、椅子、空調等其他物品,均用500mg/l優氯凈擦拭,開門窗通風及床單元消毒。
篇3:診所消毒隔離制度
診所消毒隔離制度
(一)醫護人員以及其他工作人員必須高度重視消毒隔離制度,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以防止院內交叉感染。
(二)室內均有嚴格的消毒隔離制度,并應遵照執行。
(三)室內發現法定傳染病人或可疑病人應立即上報,并要采取積極有效措施,妥善處理。
(四)傳染病人用過的敷料,器械均應按規定處理。排泄物、嘔吐物必須經過凈化消毒,污水須經過消毒處理后才能排放。
(五)醫務人員進行各種操作、診療、處置前后均應流水洗手,必要時備有0.2%的84消毒液浸泡手,每天由護士負責更換消毒液。
(六)診室污物,廢物要用容器袋裝好,分類進行統一處理,不準亂堆亂放。
(七)醫務人員上班時應必須穿戴工作衣、帽,著裝整潔,無菌操作時應戴口罩并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