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醫療門診處方用藥管理制度
醫院醫療門診處方及用藥管理制度
一、門診處方制度
(一)處方標準與處方領取、保管制度
1.處方標準由衛生部統一規定,處方內容主要包括前記、正文和后記。
(1)前記:包括醫療機構名稱、費別、患者姓名、性別、年齡、門診或住院病歷號,科別或病區和床位號、臨床診斷、開具日期等。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項目,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還應當包括患者身份證明編號,代辦人姓名、身份證明編號。
(2)正文:以RP或R標示,分藥品名稱、劑型、規格、數量、用法、用量。
(3)后記:醫師簽名或者加蓋專業簽章,藥品金額以及審核、調配、核對、發藥藥師簽名或者加蓋專用簽章。
2.處方顏色
(1)普通處方的打印紙為白色。打印后右上角標注:"普通"。
(2)急診處方打印紙為淡黃色,打印后右上角標注"急診"。
(3)兒科處方打印紙為淡綠色,打印后右上角標注"兒科"。
(4)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印刷紙為淡紅色,右上角標注"麻、精一"。
(5)第二類精神藥品處方印刷紙為白色,右上角標注"精二"。
3.處方格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統一制定。
4.處方領取與保管、銷毀:
(1)醫院使用電子處方與紙質處方相結合的方式。
(2)麻醉及精神類處方由總務倉庫統一印刷,由各科向總務倉庫領取。
(3)處方由藥劑科妥善保存。普通處方、急診處方、兒科處方保存期限為1年,醫療用毒性藥品、第二類精神藥品處方保存期限為2年,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保存期限為3年。
(4)處方保存期滿后,經報醫院主管院長批準、登記備案,方可銷毀。
(二)處方權與處方開具
1.經注冊的執業醫師在執業地點,經醫院醫務科審批取得相應的處方權,并蓋章、簽名留樣備案后,方可開具處方。備案表一式兩份,分別由醫務科與藥劑科保存備查。
2.本機構執業醫師和藥師經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使用知識和規范化管理的培訓,并經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的處方權,藥師取得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調劑資格。
3.醫師取得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權后,方可在本機構開具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但不得為自己開具該類藥品處方。
4.試用期人員開具處方,應當經本機構有處方權的執業醫師審核,并簽名或加蓋專用簽章后方可有效。
5.進修醫師由本機構對其勝任本專業工作的實際情況進行認定后授予相應的處方權。
6.處方開具應當符合本機構制定的《處方評價標準》,字跡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應當在修改處簽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7.醫師應當將本機構基本用藥供應目錄內同類藥品相關信息告知患者。
8.除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和兒科處方外,醫療機構不得限制門診就診人員持處方到藥品零售企業購藥。
(三)處方調劑
1.取得藥學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方可從事處方調劑工作。藥師簽名與蓋章式樣應當在本醫療機構留樣備查。
2.具有藥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負責處方審核、評估、核對、發放以及安全用藥指導;藥士從事處方調配工作。
3.藥師應當憑醫師處方調劑處方藥品,非經醫師處方不得調劑。
4.藥師應當認真逐項檢查處方前記、正文和后記書寫是否清晰、完整、并確認處方的合法性。
5.藥師應當按照操作規程調劑處方藥品:認真審核處方,準確調配藥品,正確書寫藥袋或粘貼標簽,注明患者姓名和藥物名稱、用法、用量、包裝;向患者交付藥品時,按照藥品說明書或者處方用法,進行用藥交待與指導,包括每種藥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等。
6.藥師調劑處方時必須做到"四查十對":查處方、對科別、姓名、年齡;查藥品,對藥名、劑型、規格、數量;查配伍禁忌,對藥品性狀、用法用量;查用藥合理性,對臨床診斷。
7.藥師應當對處方用藥適宜性進行審核,審核內容包括:
(1)規定必須做皮試的藥品,處方醫師在電腦上或手工處方上注明是否皮試由注射室護士在皮試結果出來后在電腦上或手工處方上標注皮試結果,或告知醫師更換其他藥物。
(2)處方用藥與臨床診斷的相符性。
(3)劑量、用法的正確性。
(4)選用劑型與給藥途徑的合理性。
(5)是否有重復給藥現象。
(6)是否存在臨床意義的藥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7)其它用藥不適宜情況。
8.藥師經處方審核后,認為存在用藥不適宜的,應當告知處方醫師,請其確認或者重新開具處方。藥師發現嚴重不合理用藥或者用藥錯誤,應當拒絕調劑,及時告知處方醫師,并應當記錄,按照有關規定報告。
9.藥師在完成處方調劑后,應當在處方上簽名或者加蓋專門簽章。
10.藥師應當對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按年月日逐日編制順序號。
(四)處方點評及處罰
為提高處方質量,促進合理用藥,根據《處方管理辦法》,醫務科、藥劑科及門診醫療質控組要定期對門診處方以及病區醫囑進行審核、點評、反饋,并列入醫院醫療質量考核標準,對不合格處方進行公示和處罰。
1.醫院成立處方點評小組,成員由醫務科、藥劑科、門診辦公室、臨床科室等部門組成。
2.處方評價方法:
(1)門診藥房藥師在調劑過程中認真審核處方,發現問題及時與處方醫師聯系,每周隨機抽取一天的部分處方進行分析評價,每月定期抽查不少于5%的處方,詳細填寫衛生部公布的《處方評價表》,并予登記。對違規用藥、不合理用藥、濫用藥物等情況,應責令處方醫師改正。
(2)每季度對全院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處方進行抽查。
(3)檢查結果及時在醫院內進行公布。
二、處方注意事項
(一)藥學人員不得擅自修改處方,如遇缺藥或處方錯誤等特殊情況需修改處方的,要退回醫師修改簽字后才能調配。
(二)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處方,遵照國家特殊藥品管理辦法等規定執行。
(三)處方一般以三日量為宜,七日量為限,對某些慢性病或特殊情況可酌情適當延長。處方當日有效,超過期限需經醫師更改日期重新簽字方可調配。醫師不得為本人開處方。
(四)處方內容應包括:醫院全稱、門診或住院號、處方編號、年月日、科
別、病員姓名、性別、年齡、住址、藥品名稱、劑型、規格及數量、用法用量、醫師簽字、配方人及核對人簽字,藥價,不得缺項、漏項。
(五)處方書寫要清楚,醫師如修改處方,必須在修改處簽字。
(六)處方上藥品數量一律用阿拉伯數字書寫。藥品用量單位以克(g)、毫克(mg)、毫升(ml)、國際單位(iu)計算;片劑、丸劑、膠囊劑以片、丸為單位,注射劑以支、瓶為單位,并注明含量。
(七)普通處方保存一年,精神藥品、毒性藥品處方保存二年,麻醉藥品處方保存三年備查。到期由藥劑科報醫院主管院長批準銷毀。
(八)藥師(士)有權監督、審核處方,指導醫師合理用藥。
篇2:醫院醫療門診處方用藥管理制度
醫院醫療門診處方及用藥管理制度
一、門診處方制度
(一)處方標準與處方領取、保管制度
1.處方標準由衛生部統一規定,處方內容主要包括前記、正文和后記。
(1)前記:包括醫療機構名稱、費別、患者姓名、性別、年齡、門診或住院病歷號,科別或病區和床位號、臨床診斷、開具日期等。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項目,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還應當包括患者身份證明編號,代辦人姓名、身份證明編號。
(2)正文:以RP或R標示,分藥品名稱、劑型、規格、數量、用法、用量。
(3)后記:醫師簽名或者加蓋專業簽章,藥品金額以及審核、調配、核對、發藥藥師簽名或者加蓋專用簽章。
2.處方顏色
(1)普通處方的打印紙為白色。打印后右上角標注:"普通"。
(2)急診處方打印紙為淡黃色,打印后右上角標注"急診"。
(3)兒科處方打印紙為淡綠色,打印后右上角標注"兒科"。
(4)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印刷紙為淡紅色,右上角標注"麻、精一"。
(5)第二類精神藥品處方印刷紙為白色,右上角標注"精二"。
3.處方格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統一制定。
4.處方領取與保管、銷毀:
(1)醫院使用電子處方與紙質處方相結合的方式。
(2)麻醉及精神類處方由總務倉庫統一印刷,由各科向總務倉庫領取。
(3)處方由藥劑科妥善保存。普通處方、急診處方、兒科處方保存期限為1年,醫療用毒性藥品、第二類精神藥品處方保存期限為2年,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保存期限為3年。
(4)處方保存期滿后,經報醫院主管院長批準、登記備案,方可銷毀。
(二)處方權與處方開具
1.經注冊的執業醫師在執業地點,經醫院醫務科審批取得相應的處方權,并蓋章、簽名留樣備案后,方可開具處方。備案表一式兩份,分別由醫務科與藥劑科保存備查。
2.本機構執業醫師和藥師經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使用知識和規范化管理的培訓,并經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的處方權,藥師取得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調劑資格。
3.醫師取得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權后,方可在本機構開具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但不得為自己開具該類藥品處方。
4.試用期人員開具處方,應當經本機構有處方權的執業醫師審核,并簽名或加蓋專用簽章后方可有效。
5.進修醫師由本機構對其勝任本專業工作的實際情況進行認定后授予相應的處方權。
6.處方開具應當符合本機構制定的《處方評價標準》,字跡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應當在修改處簽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7.醫師應當將本機構基本用藥供應目錄內同類藥品相關信息告知患者。
8.除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和兒科處方外,醫療機構不得限制門診就診人員持處方到藥品零售企業購藥。
(三)處方調劑
1.取得藥學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方可從事處方調劑工作。藥師簽名與蓋章式樣應當在本醫療機構留樣備查。
2.具有藥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負責處方審核、評估、核對、發放以及安全用藥指導;藥士從事處方調配工作。
3.藥師應當憑醫師處方調劑處方藥品,非經醫師處方不得調劑。
4.藥師應當認真逐項檢查處方前記、正文和后記書寫是否清晰、完整、并確認處方的合法性。
5.藥師應當按照操作規程調劑處方藥品:認真審核處方,準確調配藥品,正確書寫藥袋或粘貼標簽,注明患者姓名和藥物名稱、用法、用量、包裝;向患者交付藥品時,按照藥品說明書或者處方用法,進行用藥交待與指導,包括每種藥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等。
6.藥師調劑處方時必須做到"四查十對":查處方、對科別、姓名、年齡;查藥品,對藥名、劑型、規格、數量;查配伍禁忌,對藥品性狀、用法用量;查用藥合理性,對臨床診斷。
7.藥師應當對處方用藥適宜性進行審核,審核內容包括:
(1)規定必須做皮試的藥品,處方醫師在電腦上或手工處方上注明是否皮試由注射室護士在皮試結果出來后在電腦上或手工處方上標注皮試結果,或告知醫師更換其他藥物。
(2)處方用藥與臨床診斷的相符性。
(3)劑量、用法的正確性。
(4)選用劑型與給藥途徑的合理性。
(5)是否有重復給藥現象。
(6)是否存在臨床意義的藥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7)其它用藥不適宜情況。
8.藥師經處方審核后,認為存在用藥不適宜的,應當告知處方醫師,請其確認或者重新開具處方。藥師發現嚴重不合理用藥或者用藥錯誤,應當拒絕調劑,及時告知處方醫師,并應當記錄,按照有關規定報告。
9.藥師在完成處方調劑后,應當在處方上簽名或者加蓋專門簽章。
10.藥師應當對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處方,按年月日逐日編制順序號。
(四)處方點評及處罰
為提高處方質量,促進合理用藥,根據《處方管理辦法》,醫務科、藥劑科及門診醫療質控組要定期對門診處方以及病區醫囑進行審核、點評、反饋,并列入醫院醫療質量考核標準,對不合格處方進行公示和處罰。
1.醫院成立處方點評小組,成員由醫務科、藥劑科、門診辦公室、臨床科室等部門組成。
2.處方評價方法:
(1)門診藥房藥師在調劑過程中認真審核處方,發現問題及時與處方醫師聯系,每周隨機抽取一天的部分處方進行分析評價,每月定期抽查不少于5%的處方,詳細填寫衛生部公布的《處方評價表》,并予登記。對違規用藥、不合理用藥、濫用藥物等情況,應責令處方醫師改正。
(2)每季度對全院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處方進行抽查。
(3)檢查結果及時在醫院內進行公布。
二、處方注意事項
(一)藥學人員不得擅自修改處方,如遇缺藥或處方錯誤等特殊情況需修改處方的,要退回醫師修改簽字后才能調配。
(二)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處方,遵照國家特殊藥品管理辦法等規定執行。
(三)處方一般以三日量為宜,七日量為限,對某些慢性病或特殊情況可酌情適當延長。處方當日有效,超過期限需經醫師更改日期重新簽字方可調配。醫師不得為本人開處方。
(四)處方內容應包括:醫院全稱、門診或住院號、處方編號、年月日、科
別、病員姓名、性別、年齡、住址、藥品名稱、劑型、規格及數量、用法用量、醫師簽字、配方人及核對人簽字,藥價,不得缺項、漏項。
(五)處方書寫要清楚,醫師如修改處方,必須在修改處簽字。
(六)處方上藥品數量一律用阿拉伯數字書寫。藥品用量單位以克(g)、毫克(mg)、毫升(ml)、國際單位(iu)計算;片劑、丸劑、膠囊劑以片、丸為單位,注射劑以支、瓶為單位,并注明含量。
(七)普通處方保存一年,精神藥品、毒性藥品處方保存二年,麻醉藥品處方保存三年備查。到期由藥劑科報醫院主管院長批準銷毀。
(八)藥師(士)有權監督、審核處方,指導醫師合理用藥。
篇3:單病種質量管理制度
單病種質量管理制度
一.目的
為進一步提高醫療質量,強化醫療質量監管,通過評價病種診療過程的質量管理措施,開展對比,分析,達到持續改進醫療質量,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促進醫療質量精細管理化管理的目的。
二.范圍
適用于全院臨床科室。
三.內容
1、嚴格按照衛生部發布的單病種質量控制的通知要求,對公布的單病種質量控制指標開展單病種質量監控。
2、醫院成立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組長由業務副院長擔任,成員由醫務管理、護理管理、藥事管理、信息統計、臨床醫技、病案管理等人員組成。主要負責定期檢查全院單病種質量控制的實施情況,并進行效果評價和考評獎懲。
3、單病種質量管理工作在醫院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指導下,由科室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具體實施,科室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任組長,組員包括科內醫療人員、護理人員、臨床藥師和其他相關責任人。
4、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要組織科室相關人員學習單病種質量管理相關知識,并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上崗。
5、各實施小組設定專人負責網上信息上報,使用衛生部統一分配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錄“單病種質量管理控制系統”上報相應病種信息,并由本小組副高以上的專職人員最后對網上直報的信息進行審核確認。
6、臨床科室的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每月對本科室單病種質量控制指標進行評價,醫院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每季度進行評估分析,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各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督促整改落實,保證質量持續改進。
7、單病種質量控制指標:
(1)診斷質量指標:出入院診斷符合率、手術前后診斷符合率、臨床與病理診斷符合率;
(2)治療質量指標:治愈率、好轉率、未愈率、并發癥發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
(3)效率指標:平均住院日、術前平均住院日;
(4)經濟指標:平均住院費用、手術費用、藥品費用、耗材費用。
8、實施單病種質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單病種管理登記本,詳細記錄患者單病種管理的相關信息。
9、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對每個納入單病種管理的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每季度匯總分析,上報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每季度對實施單病種管理的相關衛生工作人員進行滿意度調查,結合實施小組上報的患者滿意度調查結果,綜合分析,提出改進措施并督促科室落實。
10、單病種質量管理實施小組定期對患者進行單病種管理依從性檢查,單病種質量管理領導小組定期對衛生工作人員進行實施單病種管理的依從性檢查,每個季度分析評價依從性檢查結果,提出改進措施并督促落實。
11、獎罰:醫院將單病種質量考評結果納入醫療質量檢查考評體系,并與相關責任人的職稱晉升、評優選先、績效考核等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