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火作業工作制度范文
為了加強公司井下明火作業的安全管理,規范明火作業人員安全生產行為,及時發現、消除明火作業過程中的各類安全隱患,嚴防井下火災事故發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等法律法規,結合公司實際,制定本規定。本規定適用于宏業公司各井下生產單位。
第一條凡在井口周圍50m范圍內及井口、井筒、井底車場、主要進風巷、通風不良地點、獨頭掘進巷道、高溫、悶熱地點、深部中段等地點進行電、氣焊等產生明火的作業,均為井下動火,必須辦理井下動用火申請手續并嚴格遵守動火安全技術措施。
第二條?動火單位必須提前一天辦理動火手續,填寫動火申請表(見附件)。
第三條?各單位動火的申請,由礦長或副礦長批準,當天帶班管理人員為動火現場負責人,負責動火作業過程中作業現場安全及相關協調工作。
第四條?動火申請表審批后,在作業前由動火現場負責人向全體與動火有關的作業人員進行教育培訓,明確分工,清理現場,準備有效的滅火器、水管等的消防器材,并保證動火現場其他安全技術措施的執行。
第五條?動火現場負責人,在動火前須嚴格檢查相關安全技術措施落實情況,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動火作業。
第六條?動火安全技術措施不合格嚴禁動火,動火現場負責人有權停止相關作業,其他人員私自作業,按事故追查。?
第七條?動火作業必須在所批準的時間內進行,特殊原因需更改時間,必須重新請示審批,并通知有關單位后方可進行。
第八條?動火作業前及動火作業過程中,應嚴格遵守相關安全操作規程,作業面及回風巷應撤出無關人員,切斷無關電源,上風流局扇要保證連續運轉;動火現場負責人還應不定時查看作業點現場及周圍環境,發現安全隱患須及時采取必要措施,動火現場負責人不得無故離開作業現場。
第九條?動火作業地點周圍如有鏟裝、運輸、鑿巖、放炮等作業,動火現場負責人須及時溝通協調相關作業方,采取相應措施或調整作業順序,避免相互干擾作業引發安全事故。
第十條?井下維修間、配電室、高壓電纜、電氣設備設施附近等特殊地點動火,在嚴格遵守相關安全操作規程的基礎上,動火前須清除動火周圍20m范圍內易燃物,將動火點5m范圍內的浮毛清凈并灑水濕潤,采取防火隔絕措施,防止火星飛濺;附近10m范圍內電纜、膠管、皮帶等用不燃物防護,防止引燃;動火點內應備有4臺8Kg有效的滅火器,現場條件及作業環境允許,水管要接至作業現場,專人負責隨時灑水,撲滅明火或冷卻工件。
第十一條?動火后應對現場徹底清理、檢查,條件或環境允許可對現場充分灑水,觀察半個小時后,確認無誤后方可離開現場。
第十二條動火過程中,一旦現場出現火災,作業現場負責人現場應及時用現場的消防器材進行處理,努力控制火災范圍;在火災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時,現場負責人要冷靜果斷,判明情況,把保障人員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能保障人員安全的情況下開展滅火工作,并及時報告。?
第十三條本規定自下發之日起實行。
篇2:動火動焊管理工作制度
為了加強民用爆破器材倉庫的維修管理,嚴禁庫區內、庫房內擅自動火動焊'確保民用爆破器材各項設施和設備隨時處于良好工作狀態,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節動火動焊審批
第一條動火動焊前必須書面請示公司總經理批準:
第二條請示內容:包括動火勸焊內容、目的、地點、時間、動火動焊人、一現場監護人、保證措施、申請部門負責人。
第二節動火動焊內容
庫區內動用電焊或動火進行維修庫內設施。
第三節動火動焊程序和方法
第一條經批準后由倉庫負責人擬定嚴格的動火安全措施,經消防負責人同意后,由現場監護人帶有電工、電焊工、氣焊工上崗證的維修人員進行維修;
第二條在庫區及庫區外(50米)防火區域設防火標志;
第三條凡因工作需要(杜絕無關人員進入庫區參觀)進入民用爆破器材庫區的人員(含上級機關檢查人員)必須自覺接受倉庫保衛人員檢查、記錄,自覺將攜帶的火柴、打火機等火具和通訊工具及易燃易爆物品交值班室臨時保管,禁止在庫區內吸煙、撥打移動電話;嚴禁在庫區內使用火爐取暖和以任何形式擅自動火;
第四條禁止在庫區帶電檢查線路,禁止倉庫人員改變按防火安全規范設制的照明線路;
第五條庫區以及周圍50米內,嚴禁燃放煙花爆竹,500米范圍內嚴禁放炮、施工和狩獵。
篇3:動火安全作業證審批工作制度
1.《動火安全作業證》由申請動火單位指定動火項目負責人辦理。辦證人應按《動火安全作業證》的項目逐項填寫,不得空項,然后根據動火等級,按規定的審批權限辦事審批手續,最后將辦事好的《動火安全作業證》交動火項目負責人。
2.動火負責人持辦理好的《動火安全作業證》到現場,檢查動火作業安全措施落實情況,確認安全措施可靠,向動火人和監火人交代安全注意事項,將《動火安全作業證》交給動火人。
3.1份《動火安全作業證》只準在1個動火點使用,由動火人在《動火安全作業證》上簽字。如果在同一動火點多人同時動火作業,可使用1份《動火安全作業證》,但參加動火作業的所有動火人應分別在《動火安全作業證》上簽字。
4.《動火安全作業證》不準轉讓、涂改、不準異地使用或擴大使用范圍。
5.《動火安全作業證》一式2份,終審批準人和動火人各持1份存查。特殊危險《動火安全作業證》由主管安全部門存查。
6.《動火安全作業證》的有效期限:
1)特殊危險動火作業的《動火安全作業證》和一級動火作業的《動火安全作業證》在1個工作日內有效。
2)二級動火作業的《動火安全作業證》在本周工作日內有效。
3)動火作業超過有效期限,應重新辦理《動火安全作業證》,化工生產區域夜間、節假日動火升級管理。
7.《動火安全作業證》的審批。特殊危險動火作業由企業分管領導終審批準簽字,一級動火作業由企業安全部門負責人終審批準簽字,二級動火作業由動火申請部門(車間)負責人終審批準簽字,動火地點生產崗位班長驗票簽字(生產與動火作業協調)。
二、動火作業分類
在禁火區進行焊接與切割作業及在易燃易爆場所使用噴燈、電鉆、砂輪等進行可能產生火焰、火花和赤熱表面的臨時性作業,易燃易爆場所、生產和貯存物品的場所符合GB50016—2006中火災危險分類為甲、乙類的區域。
1.特殊危險動火作業,在生產運行狀態下的易燃易爆物品生產裝置、輸送管道、儲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他特殊危險場所的動火作業。
2.一級動火作業,在易燃易爆場所進行的動火作業。
3.二級動火作業,除特殊危險動火作業和一級動火作業以外的動火作業。
4.凡廠、車間或單獨廠房全部停車,裝置經清洗置換、取樣分析合格并采取安全隔離措施后,可根據其火災、爆炸危險性大小,經廠安全防火部門批準,動火作業可按二級動火作業管理。
5.遇節日、假日或其他特殊情況時,動火作業應升級管理。
三、動火分析及合格標準
1.動火分析應由動火分析人進行。凡是在易燃易裝置、管道、儲罐、陰井等部位及其他認為應進行分析的部位動火時,動火作業前必須進行動火分析。
2.動火分析的取樣點,均應由動火所在單位的專(兼)職安全員或當班班長負責提出。
3.動火分析的取樣點要有代表性,特殊動火的分析樣品應保留到動火結束。
4.取樣與動火間隔不得超過30min,如超過間隔或動火作業中斷時間超過30min時,必須重新取樣分析。如現場分析手段無法實現上述要求者,應由主管廠長或總工程師簽字同意,另做具體處理。
5.使用測爆儀或其他類似手段時,
6.動火分析合格判定
1)如使用測爆儀或其他類似手段時,被測的氣體或蒸汽濃度應小于或等于爆炸下限的20%。
2)使用其他分析手段時,被測的氣體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時,其被測濃度小于等于0.5%;當被測的氣體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小于4%時,其被測濃度小于或等于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