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火作業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規范公司動火作業管理,提高低風險動火作業的時效性,加強對動火作業過程的管控,確保動火作業安全,結合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公司各部門、協力單位和外委施工單位在公司內的動火作業。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動火作業是指公司范圍內動用明火或可能產生火種的作業。
公司內動火作業分為三級:一級動火作業、二級動火作業和三級動火作業。一級動火作業是指在公司消防重點部位及火災危險性高的區域內的動火作業;二級動火作業是指在有可燃、易燃物品存在的區域內的動火作業;三級動火作業是指在火災危險性低的區域內的動火作業。
動火級別由安全監察部與區域部門經理共同評估確認,如區域火災危險性有變化時,區域管轄部門需申請重新確認動火級別。
第四條職責劃分
(一)部門職責
1、安全監察部負責組織定期評估各級動火區域范圍,對公司內的動火作業進行監督管理,并負責監督本辦法的執行情況;
2、公司各部門負責管理轄區內的動火作業,并按本辦法要求執行;
3、設備管理部、工程部等職能部門負責監管其引進的外委施工單位進行的動火作業,并督促其嚴格執行本辦法;
4、各協力單位和外委施工單位對本單位的動火作業做好執行落實工作。
(二)相關人員職責
1、動火作業負責人
由動火作業實施過程中的直接管理人擔任動火作業負責人,對動火作業負全面責任,必須在動火作業前詳細了解作業內容和動火部位及周圍情況,組織開展風險評估,制定、落實動火作業安全防范措施,交代作業任務和防火安全注意事項,并對動火過程進行監管。
2、動火操作人
動火操作人在動火作業前須核實安全防范措施是否落實,審批手續是否完備,若發現不具備條件時,有權拒絕動火;動火作業完成后,應會同有關人員清理現場,清除殘火,確認無遺留火種。
3、監火人
監火人應由動火地點管轄部門指定責任心強、掌握安全防火知識的人員擔任。在未劃分管理權限的地點、設施動火作業時,由動火作業單位指派監火人。
監火人負責動火現場的監護與檢查,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通知動火操作人停止動火作業。在動火作業期間,監火人必須在動火區域范圍內進行監護,并在動火作業完工后進行延時監火。
4、動火作業審批人
動火作業審批人在審批動火作業前須了解動火作業現場情況,審查動火等級、風險評估和安全防范措施,在確認符合要求后方可批準,并對動火作業過程進行監督和抽查。
第五條《動火證》的辦理
(一)一級動火作業、二級動火作業須辦理《動火證》,三級動火作業無需辦理《動火證》。
(二)動火作業負責人須按《動火證》的項目逐項填寫,不得空項;根據動火等級,按規定辦理《動火證》的審批手續。一級動火作業、二級動火作業的《動火證》應以明顯標記加以區分。
(三)《動火證》的審批
1、一級動火作業的《動火證》報動火區域管轄部門經理或安全員審批完畢后,到安全監察部進行審批,審批合格后方可進行動火作業;
2、二級動火作業的《動火證》報動火區域管轄部門經理或安全員審批,審批合格后方可進行動火作業;
3、如遇夜間緊急搶修等特殊情況需動火作業時,須經動火區域管轄部門經理、安全員或當班值班長簽字批準,落實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后方可實施,一級動火作業的《動火證》須報安全監察部備案。
(四)《動火證》一式二聯,監火完畢后需在三個工作日內將第一聯動火證返到終審部門留存,《動火證》留存期限為一年。
第六條動火作業實行一個動火點一張《動火證》,《動火證》不得隨意涂改。
第七條《動火證》的有效期限
(一)一級動火作業的《動火證》有效期不超過48小時;
(二)二級動火作業的《動火證》有效期不超過72小時;
(三)動火作業超過有效期限的,應重新辦理《動火證》。
?第八條動火作業安全管理要求
(一)正在運轉的生產設備以及盛有易燃易爆物體的容器、管線與設備,嚴禁進行動火作業;
(二)非必要現場動火作業的項目,則避免動火作業,可移到動火危險性低的區域進行;
(三)若涉及進入容器內部維修,則必須一人動火,一人在旁監護,禁止單人獨自進行;
(四)拆除管線的動火作業,必須查明其內部介質及其走向,制定并落實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
(五)五級風以上(含五級風)天氣,禁止露天動火作業;因生產需要必須動火時,動火作業應升級為一級動火作業,制定并落實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
(六)動火前應清除現場及周圍易燃物,或采取其他有效的安全措施,并配備足夠的適合現場滅火介質的消防器材;現場無消防水時,應禁止動火作業;因生產需要必須動火時,動火作業應升級為一級動火作業,制定并落實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
(七)動火作業可能給其他部門造成影響或帶來風險的,動火區域管轄部門須通知并提醒其他部門,使之做好異常情況下的應急準備;
(八)高空進行動火作業時,必須系好安全帶,并采取防范措施,防止火花飛濺到周圍可燃物上引起火災事故;動火點及地面需分別配置滅火器和消防用水;
(九)嚴禁在同一垂直面上進行交叉動火作業;
(十)動火人員必須持有效證件上崗,按照崗位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動火作業應安排專人監火;
(十一)三級動火作業須落實動火期間安全防范措施。
第九條動火作業的安全措施
(一)熟悉現場環境,檢查附近消防設施、器材位置及完好情況;
(二)動火區域必須配備足夠的適合現場滅火介質的滅火器(至少2瓶4KG)、配備防火用水桶及取水器具,動火前桶內必須盛有水(至少10L);
(三)動火作業負責人、動火操作人和監火人在動火前必須檢查落實動火作業區域易燃、可燃物的清除情況,對動火部位有油污、靠近皮帶和電纜附近的要用石棉布等防燃物遮蓋好,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附近有沖洗管的必須將沖洗管準備好,并檢查水壓是否正常,對動火部位周圍及下方的煤塵用水澆透或清理干凈;
(五)動火作業前,應檢查電、氣焊設備工具,保證安全可靠,禁止帶病使用;電焊機的地線應直接搭接在焊件上,不可亂搭亂接,以防接觸不良、發熱、打火等原因引發火災或漏電致人傷亡;
(六)使用氣焊進行焊割動火作業時,氧氣瓶、乙炔氣瓶須離明火10米以上,乙炔氣瓶與氧氣瓶之間的距離須在5米以上,并不得在烈日下暴曬,氧氣瓶口及減壓閥、閥門處不得沾染油脂、油污,乙炔瓶嚴禁橫躺臥放,且氣瓶要放置牢固,防止氣瓶傾倒;
(七)動火作業完工后,由動火作業負責人組織對動火現場及周圍仔細檢查,清理殘火進行安全確認,無火災隱患后方能撤離現場;
(八)一級動火作業完工后須進行48小時延時監火,二級動火作業完工后須進行24小時延時監火。
第十條動火過程異常情況的處理
(一)發現隔離措施脫落或破損應設法修補,并暫停工作;
(二)由于風向變化或風力過大而使動火時所產生的火花無法控制,易被吹向易燃物時,應立即停止工作;
(三)在動火中發現氣瓶泄漏或電氣焊工具故障等情況,均應暫停工作,排除故障,禁止設備工具帶病作業;
(四)在動火中發現新的隱患后應立即停止動火,在采取相應有效防范措施后方可繼續動火;
(五)如發生緊急事故,應參照《國投中煤同煤京唐港口有限公司綜合應急預案》執行。
第十一條檢查考核
(一)各部門應對在本部門管轄區域內違反本辦法的動火單位及個人進行考核,并報安全監察部備案。
(二)對違反本辦法的部門和個人,造成火災(火險)事故的按《生產安全事故管理辦法》給予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情節嚴重的由公安部門依法追究肇事者和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對未造成火災事故的,由安全監察部根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產績效考核獎勵辦法》等相關文件對相關責任部門(單位)和責任人進行處罰。
第十二條本辦法由公司安委會辦公室制定并負責解釋,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篇2:動火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1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在禁火區域內進行的電焊、氣焊、切割、噴燈、火爐、電爐、熬瀝青、錘擊(產生火花)物件,以及生產裝置和罐區臨時用電,包括使用電鉆、砂輪、風鎬等進行可能產生火焰、火花和熾熱表面的臨時性作業。
2職責
本制度的實施由安全環保處負責。
3動火作業分三級管理
3.1特殊危險動火作業:指在處于運行狀態的易燃易爆物品生產裝置、輸送管道、儲罐容器等重要部位及其他具有特殊危險場所的動火作業。
3.2一級動火作業:在易燃、易爆場所內的動火作業。
3.3二級動火作業:指特殊動火和一級動火以外的動火作業。停車檢修,清洗置換分析合格并采取安全隔離措施后,可根據火災、爆炸危險性的大小,經安全環保處批準,動火作業按二級動火作業管理。
4動火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4.1一級和二級動火作業
4.1.1動火作業必須辦理《危險工作申請單》。進入設備內、高處等進行動火作業,還應執行公司設備內作業安全管理制度、公司高處作業安全管理制度的規定。生產區管廊上的動火按一級動火作業管理。
4.1.2凡盛有或盛過化學危險品的容器、設備、管道等生產貯存裝置,在動火作業前必須清洗置換,經分析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
4.1.3易燃、易爆區域內的管道、容器、塔、罐等設施上動火作業時,必須將其與生產系統徹底隔離,清洗置換,分析合格后方可作業。
4.1.4高空進行動火作業時,必須系好安全帶,并采取措施,防止火花飛濺到周圍可燃物上引起火災爆炸事故。
4.1.5拆除管線的動火作業,必須查明其內部介質及其走向,制定相應的安全防火措施。地面進行動火作業時,動火點附近有可燃物,應根據現場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安全防火措施。
4.1.6在生產、使用、儲存氧氣的設備上進行動火作業,其含氧量不得超過20%。
4.1.7五級風以上(含五級風)天氣,禁止露天動火作業。因生產需要必須動火時,動火作業應升級管理。
4.1.8動火作業應有專人監火。動火前應清除現場及周圍易燃物,或采取其他有效的安全措施,配備足夠適用的消防器材。
4.1.9動火作業前,應檢查電、氣焊工具,保證安全可靠,不準帶病使用。動火工具設備必須完好,安全附件齊全良好,符合安全要求。
4.1.10使用氣焊焊割動火作業時,氧氣瓶、乙炔氣瓶離明火應在10米以上,乙炔氣瓶與氧氣瓶之間距離應在5米以上,并不準在烈日下暴曬。
4.1.11凡在有可燃物或難燃物構件的塔器內部進行動火作業時,必須采取防火隔絕措施,防止火花飛濺引起周圍可燃物火災。
4.1.12動火作業完畢后,應清理現場、熄滅余火、切斷電源,確認無殘留火種后方可離開。
4.2特殊危險動火作業
4.2.1特殊危險動火作業必須符合4.1所有條款規定的同時,還應符合以下規定。
4.2.2在生產運行不穩定,或設備、管道腐蝕嚴重的情況下,嚴禁進行帶壓不置換動火作業。
4.2.3特殊危險動火必須制定安全方案,落實安全防火措施。動火作業時,車間主管領導、相關單位的安技員、安全防火處室人員、安全環保處負責人、公司主管領導或總工程師必須到場,必要時可請專職消防隊到場監護。
4.2.4動火作業前,生產單位要通知生產部及相關車間,使之做好異常情況下的應急準備。
4.2.5動火作業過程中,必須設專人負責監視生產系統內壓力的變化,使系統內壓力不低于980.665Pa(100mm水柱)。否則,應停止動火作業,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后方可繼續動火作業,嚴禁負壓動火作業。
4.2.5動火現場的通風應保持良好,以保證泄露的氣體能順暢排走。
5動火分析及合格標準
5.1動火分析由動火分析人進行,凡在易燃易爆區域內動火前,必須進行動火分析。
5.2動火分析的取樣點,應由所在單位的安技員或當班班長負責提出。
5.3動火分析的取樣點應有代表性,特殊動火的分析樣品應保留到動火結束。
5.4取樣與動火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如超過此間隔或動火作業中斷時間超過30分鐘時,必須重新取樣分析。
5.5使用測爆儀或其他類似手段進行分析時,監測設備必須經被監測對象的標準氣體樣品標定合格。
5.6使用測爆儀或其他類似手段進行分析時,被測的氣體或蒸汽濃度應小于或等于爆炸下限的20%。若使用其他分析手段時,當被測氣體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4%時,其被測濃度應小于等于0.5%;當被測氣體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小于4%時,其被測濃度應小于0.2%。
6檢查考核
本制度由安全環保處組織實施并檢查考核。安全、消防處室人員及各級領導,有權隨時對禁火區域動、用火進行安全檢查。如發現違反用火管理制度或動火有危險時,有權制止,并根據違*火、用火管理制度的情節,嚴肅處理。
篇3:動火作業管理制度
一、應根據火災危險程度及生產、維修、建設等工作的需要,經使用單位提出申請,廠安全、防火部門登記審批,劃定摴潭ǘ鵯鴶。固定動火區以外一律為禁火區。
二、設立固定動火區的條件和要求:
1、動固定動火區應設置在易燃、易爆區域主導風向的上風向。
2、距易燃、易爆廠房、罐區、設備、陰井、排水溝、水封井等,不應小于30米。
3、室內固定動火區應以實體防火墻與其他部分隔開,門窗向外開,道路要暢通。
4、生產正常進行或在發生事故時,可燃氣體不會擴散到固定動火區內。
5、固定動火區內不準放易燃、易爆、可燃物和其他雜物,應配備一定數量的消防器材。
6、固定動火區要設立明顯標志,落實專人管理。
三、在禁火區內,除生產工藝用火外,其他可產生火焰、火花和表面熾熱的長期作業(如:化驗室用的電爐、電熱器、酒精爐、茶爐等),均須辦撚沒鷸,用火證的有效期限最多不許超過1年。生產區內禁止用電爐、煤氣爐取暖、熱飯等。
四、用火證上應明確負責人、有效期、用火區域及安全防火措施。用火證一律由安全(防火)部門審批,用火時要將用火證懸掛在用
火點附近備查。
五、在禁火區內使用電、氣焊(割)、噴燈及在易燃、易爆區域使用電鉆火花及熾熱表面的臨時性作業,均為動火作業,必須申請辦理動火證。
六、動火作業分三級管理:
1、特殊動火,指在處于運行狀態的易燃、易爆生產裝置和罐區等重要部位的具有特殊危險的動火作業。
2、一級動火,易燃、易爆區域(即:甲、乙類火災危險區域)的動火作業。
3、二級動火,指一級動火及特殊動火以外的動火作業。
4、凡全廠、一個車間或單獨廠房內全部停車,裝置經清洗、置換、分析合格,并采取隔離措施后的動火作業,可根據其火災危險性大小,全部或局部降為二級動火管理。
5、遇節、假日或生產不正常情況下的動火,應升級管理。
6、各類動火作業區域應由各廠明文規定,并在廠區平面圖上標明。
七、特殊動火和一級動火必須經分析合格后方可進行,其動火證的有效期為1天(24小時);二級動火也應該分析,二級動火證的有效期為6天(144小時)。
八、動火證上應清楚標明動火等級、動火有效期、申請辦證單位、動火詳細位置、工作內容(含動火手段)、安全防火措施、動火分析的取樣時間、取樣點、分析結果、每次開始動火時間以及各項責任人和各級審批人的簽名及意見。
九、各項責任人的職責
1、動火項目負責人對執行動火作業負全責,必須在動火前詳細了解作業內容和動火部位及其周圍情況。參與動火安全措施的制定,并向作業人員交待任務和防火安全注意事項。
2、動火人在接到動火證后,要詳細核對其各項內容是否落實和審批手續是否完備。若發現不具備動火條件時,有權拒絕動火,并向單位防火部門報告。動火人要隨身攜帶動火證,嚴禁無證作業及審批手續不完備作業。每次動火前30分鐘(含動火停歇超過30分鐘的再次動火)均應主動向現場當班班組長呈驗動火證。
3、動火監護人員負責動火現場的安全防火檢查和監護工作,應指定責任心強、有經驗、熟悉現場、掌握滅火手段的人擔當,監護人需在動火證上簽字認可。監護人在作業中不準離開現場,當發現異常情況時應立即通知停止作業,及時聯系有關人員采取措施,作業完成后,要會同動火項目負責人、動火人檢查,消除殘火,確認無遺留火種,方可離開現場。
4、化工班、組長(值班長、工段長)負責生產與動火作業的銜接工作,動火作業中,生產系統如有緊急或異常情況時,應立即通知停止動火作業。
5、動火分析人對分析結果負責,根據動火證的要求及現場情況,親自取樣分析,在動火證上如實填寫取樣時間和分析結果并簽字認可。
6、各級審查批準人必須對動火作業的審批負全責,必須親自到現場詳細了解動火部位及周圍情況,審查并確定動火等級,審查并完善防火安全措施,審查動火證審批程序是否完全,在確認符合安全條件后,方可簽字批準動火。
十、火分級終審權規定如下:
1、一級動火,是動火單位所屬車間主任復查后,報廠安全(防火)部門終審批準。
2、二級動火由動火部位所屬基層單位主管主任終審批準。
3、特殊動火由廠安全(防火)部門復查后,報主管廠長或總工程師終審批準。
十一、動火尚應執行下列有關規定:
1、凡可能與易燃、可燃物相通的設備、管道等部位的動火,均應加堵盲板與系統徹底隔離、切斷,必要時應拆掉一段聯接管道。
2、有易燃、可燃物的設備、管線、容器等,必須經清除沉積物,清洗、置換分析合格后,方可動火。如進入設備內動火,同時要辦撋璞改謐饕敵砜芍。
3、在用樹脂、塑料等可燃物質制造的容器、設備內動火,要做好防火隔絕措施,防止熾熱焊渣引起的火災。
4、動火部位應備有適用的消防器材或滅火措施。
5、5級以上大風、停止室外動火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