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醫院氧站管理制度
人民醫院氧站管理制度
一、氧站須24小時值班,值班人員不得擅自離崗。
二、從事氧氣管道設備檢修、維護的操作人員須了解氧氣性質,站內管理人員必須經過理論和實踐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
三、非站內工作人員嚴禁操作站內設備及儀表開關。
四、氧站內嚴禁煙火,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冬季不準用電熱器、燃氣爐等取暖。
五、氧站系統中的設備和附件等均應禁油,要有專人負責保管和維修,嚴禁帶壓操作。
六、氧站內氧氣排放時嚴禁將氧氣排放在室內,禁止將氧氣作吹掃氣體使用。
七、排除漏氣故障、更換元件和氣瓶時必須在管道內無壓力情況下進行,嚴禁帶壓操作。
八、氧站內溫度應控制在10-38℃,氧站內濃度不超過23%。
篇2:充氧站安全管理制度
1、適用范圍
本制度規定了充氧站安全管理、檢查考核的內容及要求。
本制度適用于氧氣充裝站。
2、內容與要求
2.1安全生產管理:
2.1.1氧氣為無色無味的助燃氣體,化學性能異常活潑,與乙炔、氫、甲烷等可燃氣體按一定比例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壓力超過了3Mpa的氧氣與油脂接觸,能發生猛烈的燃燒與爆炸。
2.1.2安全生產管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依靠技術進步,促進安全生產。
2.1.3建立安全管理體系,有站長負責,安全技術負責人具體實施,安全員全面主管,各部門、各崗位負責人共同配合,各負其責的安全管理體系。
2.1.4堅持“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做到“五同時”。
2.1.5嚴格按工藝流程、操作規程做好氣瓶的收發、檢查、充裝、復驗、貯存、運輸全過程的安全管理,讓用戶用上質優安全的氧氣。
2.1.6堅持值班制度,特別是節假日安全生產值班,選擇責任
性強,工作認真負責,會處理突發故障的人參與值班,晝夜二十四小時站區不準無人。
2.1.7氧氣充瓶臺、倉庫內嚴禁存放油脂、可燃物,嚴禁氧氣瓶與其它可燃氣體及相抵觸的氣體、物資混放、混運。
2.1.8氧氣充裝貯存區域內嚴禁煙火、并要設置醒目的防火禁油標記。
2.1.9站區內動火作業必須辦理動火手續,并有嚴格的安全動火措施。
2.1.10氧氣充瓶臺及儲瓶區域內禁止亂接、亂拉臨時用電線路。
2.1.11站內有關設備應按規定設置防雷、防靜電裝置,并按規定周期進行測試,做好記錄。
2.1.12廠區架空氧氣管道應有防雷、防靜電接地措施,廠房內管道應有防靜電接地裝置。管道的法蘭、螺紋接口兩側應用導線作跨接,電阻值應在規定范圍內。
2.1.13防火防爆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原則。認真執行消防部門有關規定和法規。
2.2安全教育:
2.2.1上崗前安全教育:新職工進站首先要進行安全知識、安全管理的教育,進站人員和新職工上崗前應有安全員負責安全教育。
2.2.2日常安全教育:每年對職工進行1-2次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訓,并結合生產實際和社會上發生事故案例,吸取教訓引以為戒。
2.2.3特殊崗位安全教育:上級舉辦特種作業操作人員培訓班時,應積極選派人員外出培訓或復訓學習。
2.2.4其它安全教育:對臨時進入作業區改造、維修人員,進站前應全面進行安全教育。
2.3安全檢查
2.3.1綜合性安全檢查:每年至少二次,由站長組織對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崗位責任制的執行情況,對消防設施、設備、電器、現場文明衛生和門衛紀律等進行綜合檢查。
2.3.2季節性檢查:每年四次,由站長組織,按照季節特點,結合公司(站)的具體情況進行檢查。
2.3.3日常檢查:每天由安全技術負責人或安全員對設備、設施、及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等進行檢查。
2.3.4專業性安全檢查,壓力容器、機動車輛、消防器材、電器設備、氣瓶、安全附件,嚴格按有關規定進行檢查、驗證,專業性檢查可與綜合性檢查結合進行。
2.3.5凡是安全檢查中發現的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行為,都應落實到人,及時整改。
2.4勞動保護:
勞動保護用品按勞動部門的規定發放,應符合防靜電,防火花要求和有關安全技術標準,上崗操作必須穿戴好規定的勞保用品。
2.5事故處理:
2.5.1發生傷亡事故按GB6411《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為輕傷、重傷和死亡事故,發生傷亡事故,應積極搶救,并根據事故大小及時報告有關部門,重大傷亡事故應迅速向上級機關報告,并保護好現場,填寫事故登記表、事故報告單,事故調查期間,做好各種會議記錄等。
2.5.2發生設備事故,按《設備管理制度》和上級有關規定執行。
2.5.3發生火災、燃爆事故,應按《事故應急預案》組織撲救,防止事故擴大并迅速向有關部門報告
2.5.4不論事故大小,都必須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嚴肅認真調查,分析查明原因,明確責任,落實防范措施,未遂事故應一樣找出原因,吸取教訓,落實整改。
2.5.5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按上級有關規定執行。
3、檢查考核:
3.1安全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由站長每月檢查一次。
3.2檢查情況列入年度獎懲考核。
篇3:制氧站缺氧作業管理制度
我車間在進入缺氧的環境進行工作時,如氮氣儲罐、保冷箱等設施,為保證工作人員的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8958-88制定本辦法。
1.使用范圍:天元氣體公司所有員工及所有外來相關工作人員。
2.工作對象:氮氣儲罐、氬氣儲罐、液氮儲罐、液氬儲罐、保冷箱,氮氣、氬氣管道。
3.根據工作計劃與內容,在工作前各工作單位和主管部門要充分進行危險源辨識,制定可靠的安全工作措施,執行臨時作業制度。在各項安全措施未落實前不得進行工作,具體防范措施可根據工作內容選擇以下方法制定。
3.1監測人員必須裝備準確可靠的分析儀器,并且應定期標定、維護。確保分析結果的正確性。
3.2在以確定為缺氧環境的作業場所,必須采取充分的通風換氣措施,分析該環境空氣中氧氣的濃度在作業過程中始終保持在18%-22%。嚴禁用純氧進行通風換氣。
3.3對由于防暴、防氧化不能采取通風換氣措施或受作業環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風換氣的場所,作業人員必須配備并使用空氣呼吸器、氧氣呼吸器或軟管面具等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嚴禁使用過濾式面具。
3.4當存在因缺氧而墜落的危險時,作業人員必須使用安全帶,并在適當位置可靠地安裝必要的安全繩網設備。
3.5在每次作業前,必須仔細檢查呼吸器具和安全帶。發現異常應立即修補或更換,嚴禁勉強使用。
3.6在作業人員進入缺氧環境作業前和離開時應準確清點人數。
3.7在存在缺氧危險的環境作業時,必須安排監護人員,密切監視作業狀況。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
3.8作業人員與監護人員應事先規定明確的聯絡信號。
3.9當發現缺氧危險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讓作業人員迅速離開作業現場。
3.10如果作業現場的缺氧危險可能影響附近作業場所人員的安全時,應及時通知這些作業場所。
3.11嚴禁無關人員進入缺氧作業場所,并應在醒目處做好標志。
3.12在存在缺氧危險的作業場所,必須配備搶救器具。如:呼吸器、梯子、繩纜以及其他必要的器具和設備。以便在非常情況下搶救作業人員。
3.13發生缺氧危險時,作業人員和搶救人員必須立即使用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
3.14對已患缺氧癥的作業人員應立即給予急救和醫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