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機電工程檢測調試規范(4)

機電工程檢測調試規范(4)

2024-07-10 閱讀 7585

機電工程檢測、調試(4)

4、調試

本工程各專業調試工作分散,系統較多,調試周期較長,調試工作量大。對此我公司成立專門調試小組,由項目總工任組長,全面負責工程的調試工作,調試小組下設專業調試隊伍,分別負責各專業調試工作,各專業調試工作根據施工進度和工序安排,穿插進行,由調試小組進行專業之間配合協調工作。

4.1單機試運轉

設備安裝工作完成后,應對設備的安裝情況,進行仔細的檢查,根據技術資料,檢查設備潤滑、電器接線、電氣絕緣、轉動部分的防護措施,并對設備安裝現場進行清理,做好試車前的準備工作;

設備的試車,應根據設備生產廠家的技術資料進行,或生產廠家有關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組織有關技術、安裝、配合專業等人員,成立試車小組,使設備試車工作有序進行;

設備試車應先進行點動,檢查設備的轉動方向,是否與要求一致,而后進行單機試運轉。試車當中,對設備的各項技術參數,進行測量、檢查包括運轉電流、設備轉速,設備溫升,震動情況、潤滑情況并安裝要求做好試運轉記錄。

4.2給水系統調試

調試內容:水源測試、給水泵性能測試、給水設備試驗、系統聯動試驗。

(1)水源測試:

用壓力表、流量計等儀器測定室外水源管道的壓力和流量,它們應符合設計和規范的要求。

測算水池的容積、設置高度和保證用水儲量的技術措施。

(2)水質的檢測:

檢測出水質應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毒理學指標、細菌學指標及放射性指標等均應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85的要求。

(3)給水泵性能測試

自動和手動啟動給水泵,應在規定時間內開始工作,并迅速達到設計流量和揚程。

(4)給水設備試驗

給水設備啟動后,各參數均應滿足設計要求;

給水設備調試中察看其工作是否運行正常;

給水設備運轉過程中,發生異常應及時處理。若運轉正常,按運行時間要求進行。

(5)系統聯動試驗

從各處返回的啟泵信息能啟動水泵;

系統聯動后各用水點的壓力和流量均應滿足設計要求;

種控制裝置運轉正常,無卡塞和失靈現象;

系統聯動時,其管道壓力及流速也應滿足要求,閥門及器具無滲漏、損壞,調試完畢后投入正常使用。

4.3排水系統調試

(1)工藝流程

(2)調試準備:

給水系統和排水系統已安裝完畢,已進行灌水試驗、通水試驗、通球試驗。

衛生器具已安裝完畢。

已進行調試的技術、質量、安全交底。

(3)衛生器具調試

檢查衛生器具的外觀,如果被污染和損壞,應進行清理或重新安裝,達到要求為止;

衛生器具的外觀檢查符合要求后應做滿水試驗,即放水后,看水位超過溢流孔時,水流能否順利溢出,當拉起提拉式塞子,器具中的水應迅速排出,關閉水嘴后應立即關住水流,龍頭四周不得有水滲出,否則應拆下修理后再重新試驗。

檢查沖洗器具時,先檢查水箱浮球裝置的靈敏度和可靠程度,應經多次試驗無誤方可。對于沖洗閥看其充水量是否合適,如果不合適,應調節螺釘位置達到要求為止。沖洗閥內的虹吸小孔容易堵塞,從而造成沖洗后無法關閉,遇此情況,應拆下來進行清洗,合格為止。

(4)排水泵調試

每一臺水泵電機能在泵房通過緊急停止按鈕停止運行;

每組排水泵應設有先后啟動選擇和自動交替裝置使水泵交替運行,當一臺泵工作一個周期后,另一臺泵在下一個周期自動轉換為工作狀態。

(5)排水構筑物調試

排水構筑物近期只進行水量調試,對于處理效果需用15-30天時間進行調試。

調試中,檢查構筑物的過水及貯水能力、水面流速及淤積程度等。

4.4通風工程系統調試

(1)總則

本工程空調系統的安裝調試工作由專業安裝廠家負責。

系統調試使用的測試儀器儀表性能可靠,數字化程度高,精度高于被測定對象級別。

(2)準備工作

編制方案:調試前應編制調試方案,報送專業監理工程師審核批準。

熟悉圖紙:熟悉暖通系統設計圖紙和有關的技術文件、規范、各項技術參數要求,

協調相關專業:協調好自控、給水、電氣等相關專業。

準備儀器儀表:準備好調試所需的儀器儀表和必要工具。

施工質量檢查:調試前會同業主、監理、設計、總包單位進行全面檢查,全部符合設計、施工及驗收規范和工程質量標準的要求,才能進行運轉和調試。

(3)單機試運轉調試

設備的單機試運轉及調試,應根據設備生產廠家的技術資料進行,或生產廠家有關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設備試車應先進行設備點動,檢查設備的轉動方向,是否與要求一致,爾后進行單機試運轉,試車當中,對設備的各項技術參數,進行測量、檢查包括運轉電流、設備轉速,設備溫升,振動情況、潤滑情況及噪音情況并按照要求作好試運轉記錄。

風機性能的測定

在一般情況下,只須測出風機的風量、風壓和轉數。在特殊情況下比如風機性能達不到設計要求。須要查明原因。還要測定軸功率,求出風機效率,并同產品樣本特性曲線作比較。

風機性能

衡量觀性能的主要指標有風量、風壓、軸功率等。

風量:單位時間內風機輸送出的空氣量,用符號L表示,單位是M3/h。

風壓:空氣通過風機葉輪所獲得的能量,即與未經通風機前相比較所升高的壓力,用P表示,單位是mmH2O。

軸功率:風機輸送空氣時軸上所需的動力,用N表示,其單位是KW在測定風機所需動力時包括電動機和傳動裝置。

風壓和風量的測定

風壓:風機的壓力通常以全壓表示。測定風機的全壓,必須分別測出壓出端和吸入端測定截面上的全壓平均值。

風量:風機的風量應分別在其壓出端和吸入端進行測定。在吸入端測風量時,可在風機吸入口處用風速儀進行,一般選取上、下、左、右和中間五個點進行定點測量,也可用勻速移動測量法。

風壓和風量的測定使用熱電風速計、微壓計及畢托管等設備。

轉速的測定

使用轉速表可直接測量通風機或電動機的轉速。若無法運用轉速表直接測風機轉速的情況。可實測出電動機

轉速換算出風機的轉速。

軸功率的測定

風機的軸功率,也就是電動機輸出的功率。可用功率表直接測出,也可用鉗形電流表、電壓表測得電流電壓數值后,按公式算出。

風機工況的調節

常用的風機性能的調節有兩種方法,一是通過變頻器改變風機或電動機的轉數,使風機的性能曲線改變,從而改變工作點位置。二是利用設在風機壓出口或吸入口處的調節閥來進行節流調節。通過改變風機出口處風門的開度大小,可以改變管網的特性曲線,從而使工作點位置發生變化。

電控防火、防煙風閥性能的測定

電控防火、防煙風閥的手動、電動操作應靈活、可靠,信號輸出正確。

系統無生產負荷下的聯合試運轉調試

系統聯動試運轉應在通風與空調設備單機試運轉和風管系統漏風量測定合格后進行。系統聯動試運轉時,設備及主要部件的聯動必須協調,動作正確,無異常現象。

系統總風量調試

系統總風量調試結果與設計風量的偏差不應大于10%。系統風量的測定方法如下:

儀器、工具的準備

測量儀器:

畢托管兩套(長度為500、1000、1500mm);

微壓計兩臺(用來測量微分的和靜態的空氣壓力);

熱電風速儀兩臺(風壓、風速、溫度等多功能暖通數據測試,);

溫濕度計兩套(溫濕度測量);

計算工具:電子計算器兩個;記錄用白紙。

通訊工具:對講電話機一套。

修理工具:活扳子、榔頭、手電鉆、鋼絲甜、鑿子等。

其它用品:粉筆或膠布,紅色油漆,人字梯,手電筒等。

測定截面位置和測定截面內測點位置的確定

在用儀器測風道內風量時,測定截面位置選得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到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因此;對子測孔位置的選定,應參考國家相應標準圖集。

測定截面的位置應選擇在氣流比較均勻穩定的地方,盡可能地遠離產生渦流及局部阻力(如各種風門、彎管、三通以及送排風口等)的地方。一般選在局部阻力之后4-5倍管徑處(或風管大邊尺寸)以及局部阻力之前1.5-2倍風管直徑(或風管大邊尺寸)的直管段上。在現場條件下,有時難以找到符合上述條件的截面,出現這種情況時,可改用其它方法測試,或將測定截面位置予以變動。變動時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所選截面應是平直管段;二是該截面距后面局部阻力的距離要比距它前面局部阻力的距離長。測量孔制作形式見下圖:

測定截面內測點的位置和數目,主要根據風管形狀(矩形或圓形)和尺寸大小而定。

矩形截面測點的位置(如右圖所示)在矩形風管內測量平均速度時,應將風管截面劃分為若干個相等的小截面,并使各小截面盡可能接近于正方形,其面積不得大于0.05M2(每個小截面的邊長為200-250mm,最好小于220mm),測點位于各個小截面的中心處,測孔開設在風管的大邊或小邊,應以方便操作為原則。

圓形截面測點的位置(如下圖所示)在圓形風管內測量平均速度時,應根據管徑的大小,將截面分成若干個面積相等的同心圓環測量四個點,而且這四個點必須位于互相垂直的兩個直徑上。所劃分的圓環數目,可按表選用。在實際測試時,往往把各測點至風管中心的距離,換算成測點至管壁的距離較為方便。

繪制風管系統草圖

根據系統的實際安裝情況,參考設計圖紙,繪制出系統單線草圖供測試時使用。在草圖上,應標明風管尺寸、測定截面位置、風閥的位置、送(回)風口的位置以及各種設備規格、型號等。

在測定截面處,應注明該截面的設計風量、面積和平均風速。

在送(回)風口處,要注明設計風量、風速、風口的外框面積。

測定截面處的風管面積,要經過實際測量后算出。送回風口的面積也要經過測量,這樣可避免因設計變更或加工不準確而給風量測定帶來的誤差。

風管內風量的測定和計算

為了檢驗測定截面選得是否正確,在開始測定時,應同時測出所在截面上的全壓(Pq)、靜壓(Pj)和動壓(Pd),并用Pq=Pj+Pd來檢驗測定結果是否基本吻合。如發現三者關系不符,若操作上也沒有什么錯誤,則說明該截面氣流極不穩定,需要重新選譯。如果該截面符合要求,進而測出各點的動壓即可。

送(回)風口風量的測定

回風口風量的測定,在貼近格柵或網格處測量,結果相當準確,因為回風口的氣流比較均勻。

在用熱球風速儀貼近格柵或網格處測逆風口的平均風速時,通常采用下面兩種方法:

a)勻速移動測量法。對于截面積不大的風口,可將風速儀沿整個截面按一定的路線慢慢地勻速移動,移動時風速儀不得離開測定平面,此時測得的結果可認為是截面平均風速。

此法須進行三次,取其平均值。(如右圖)b、定點測量法。

按風口截面大小,劃分為若干個面積相等的小塊,在其中心處測量。

對于尺寸較大的矩形風口可分為同樣大小的8-12個小方格進行測量;對于尺寸較小的矩形風口,一般測5個點即可。對于條縫形風口,在其高度方向至少應有兩個測點,沿條縫方向根據其長度可分別取為4、5、6對測點;對于圓形風口,按其直徑大小可分別測4個點或5個點。(如下圖)

熱水總流量調試

測試結果與設計流量的偏差不應大于10%,系統經過平衡調整后,各空調機組的水流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允許偏差為20%。

流量的測量采用數字式超聲波流量計,流量計是時差或超聲波流量計,采用鉗形傳感器,可以不用對密閉的管道進行任何的機械破壞或增加其它的部分就可以準確的測量。儀器使用內部微處理器,可以測試13到5000毫米管徑、多種材料、寬溫度范圍的流量。

4.5防排煙系統調試

防排煙系統試運轉前,應檢查和調節好防火閥、排煙閥、排煙口的動作狀態;應抽查電控防火、防排煙風閥(口)的手動、電動操作靈活、可靠,信號輸出正確,抽查數量應為系統中風閥數量的20%,且不少于5件;檢查和調整送風口或排風口內的風閥、葉片的開度和角度;檢查管道和風機連接部分應嚴密不漏風;設備運轉的軸承部位及需要潤滑的部位,添加適量的潤滑劑。

應對《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3-20**)規定數量的排煙風口進行測試,核查各排煙風口的風量、整個系統的風壓以及風機的轉速,應符合設計排煙風口風量、系統的風壓、風機轉速的要求。系統和風口的風量應平衡,最末端排煙風口的風量應保證不小于設計及規范要求的最小風量。

調試時,使用風速儀測定風口、風管的風量及風機出口的風量,應盡量使測頭或風輪貼近風口的格柵或網格,以便測定

數據的精確性。風管的風壓采用數字式微壓計進行測定,測點應選擇同管徑的直管處。運用流量等比分配法,從不利管段調向風機來調試系統風量。

若排煙系統與空調系統為同一(兼用)系統,調試時應分別接排煙和空調兩種工作功能進行試運轉。系統試運轉的時間應不少于2h。排煙系統試運轉時應關閉空調系統的有關設備、部件。排煙口、排煙閥應與排煙風機作聯動試驗。

4.6電氣系統調試及試運行

(1)調試方案

電氣系統送電試運行應在高、低壓供配電調試正常后進行。在正式送電前應編制詳細的送電方案報監理、顧問工程師審批,成立相應的送電運行小組,明確各方職責,做好送電安全防護等工作。

(2)所有調試進行前,需要通知供貨商檢查設備的狀態并填寫相應的交接記錄。

(3)配電柜試運行

配電柜試運行前,檢查配電柜內有無雜物,安裝是否符合質量評定標準。相色、銘牌號是否齊全。

在未閉合主開關時,直投柜要校相。

將開關柜內各分開關處于斷開位置。當主開關閉合后,逐個合上分開關。

摘掉電動機接線端子,聯動控制設備,看接觸器動作邏輯是否按設計要求及動作是否可靠。

在負載運行時,切斷弱電系統中的線路,測弱電端子,感應電是否符合廠家要求。

送電空載運行24小時,無異常現象,經監理工程師及甲方檢查確認后,向監理公司及甲方各報一份存檔。

(4)電機試運行

電機試運行前,用1000V兆歐表測量電機繞組的絕緣電阻,在常溫下絕緣電阻值不低于0.5MΩ。

電動機的第一次啟動在空載下運行,首先點動,無問題時,空載運行時間2小時。開始運行及每隔1小時要測量并記錄其電源電壓和空載電流、溫升、轉速等。

電動機在運行時進行電機的轉向、換向器、滑環及電刷工作情況、電機溫升等到的檢查。

交流電動機在空載狀態下可啟動次數及時間間隔應符合產品技術條件的要求;無要求時,連續兩次啟動時間不應小于5分鐘,再次啟動應在電動機冷卻至常溫后。

交流電動機的帶負荷連續起動次數,如生產廠家無規定時,可按下列規定:

a)在冷態時,可連續起動二次;

b)在熱態時,可連續起動一次。

運行電壓、電流應符合建筑設備或工藝裝置的空載狀態運行要求,符合設計要求。

大容量導線及母線聯接處,在設計計算負荷運行情況下應做溫度抽測記錄,溫升值穩定且不大于設計值。

電動執行機構動作方向及指示,應與工藝裝置的設計要求保持一致。

(5)照明器具試運行

電氣照明器具應以系統進行通電試運行,系統內的全部照明燈具均得開啟,同時投入運行,運行時間為24小時。

全部照明燈具通電運行開始后,要及時測量系統的電源電壓負荷電流,并做好記錄。試運行過程中每隔8小時還需測量記錄一次,直到達24小時運行完為止。

上述各項測量的數值要填入試運行記錄表內。

(6)接地電阻測量

采用接地電阻測試儀對接地電阻進行測量,其測得的電阻值應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接地網接地電阻測量點不得少于3處,且每點測量最少為3次,計算出數據的平均值即可認為是該點的接地電阻值。如果接地電阻不符合設計要求,需在室外補打接地極。

(7)安全措施

調試前應熟悉和掌握產品技術特性,明確試驗標準及方法,否則不允許開展調試工作。

調試所用的儀器、設備應完好。有檢定合格標志,儀表精度應符合量值傳遞要求。

試驗接線應采用一人接線,另一人核對檢查,防止誤接,損壞儀器設備及損傷人員。

高壓試驗時在試驗區域應掛醒目高壓危險標志,并設專人看護,以防止其它人員進入試驗區域發生觸電事故。

試驗操作人員應嚴格執行檢測實施細則和相應的操作規程。

試驗時不允許帶電接線。

用萬用表檢查時,應先打好檔位,方可進行。

進入調試現場應帶好安全帽,穿好工作服。

所有調試人員應持證上崗,嚴禁無證操作。

送電的設備應掛送電標記牌,防止危害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

篇2:S礦機電工程師安全生產責任制

⒈負責公司機電、運輸系統的技術管理工作,認真抓好設備安全保護裝置的使用并定期組織檢查試驗。

⒉經常檢查供電系統運行情況,確保礦井供電安全可靠。

⒊制定機電設備的檢修計劃,負責組織實施季度定期檢修和年終大修工作,確保設備安全運轉。

⒋負責抓好設備管理和基礎管理工作,按規定組織礦井機電安全檢查,掌握主要機電設備的運轉動態,發現重大隱患積極采取防范措施,及時處理。

⒌參與安全、質量標準專項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機電安全隱患應立即提出處理意見并監督落實整改。

⒍積極創造條件,搞好機電設備質量標準化工作,協助有關部門對機電職工進行技術培訓。

篇3:S礦采礦廠機電工程師安全生產職責

1.在分管副廠長及車間主任領導下,搞好采礦廠機電設備的管理工作,積極主動完成領導安排的各項工作任務;

2.負責機電設備的技術管理,建立健全設備檔案;

3.深入現場全面掌握采礦廠機電設備運行的第一手資料,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編制采礦廠設備的大、中修計劃,并協助車間主任組織實施;

5.處理解決設備大、中修及安裝調試中出現的重大技術問題。對設備事故按“三不放過”的原則組織分析并提出處理意見;

6.做好設備安裝及檢修后的試車驗收工作;

7.依據生產的實際情況,制定、落實設備的技術革新方案;

8.認真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業務水平,負責技術教育及培訓工作。

9.完成領導交辦的其它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