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燒結廠制定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管理制度

燒結廠制定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管理制度

2024-07-10 閱讀 9883

1目的

為了加強對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的管理,及時評審和修訂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確保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的適宜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規定。

2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燒結廠范圍內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的評審和修訂。

3引用法規、標準

《冶金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標準》、《冶金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天津市安全生產條例》等。

4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制訂

4.1相關部門組織有關專業制訂廠級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并送達相關專業和人員進行會簽,征求修改意見。

4.2相關部門根據會簽提出的修改意見,對初稿進行修改和審核,形成審批稿。

4.3審批稿經廠級領導審批后,發布實施。

5評審與修訂

5.1安全生產制度的評審

5.1.1評審的頻次:正常情況下,每年組織評審一次;當出現以下情況時,可隨時組織評審。

a)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發生變化;

b)生產裝置和工藝技術發生重大變化;

c)安全生產相關的組織機構發生重大變化;

d)管理機構的管理職責發生重大變化時;

5.1.2評審組織: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評審,本著制訂部門組織進行評審的原則。

5.1.3評審內容

a)與法律、法規符合性;

b)與企業發展總體水平的相適應性;

c)與工藝流程和裝置變化的相適應性;

d)安全管理制度之間的相容性和匹配性;

5.1.4評審輸出

5.1.4.1評審結果作為安全生產制度修訂的主要依據之一。

5.2安全生產制度修訂

5.2.1修訂頻次:正常情況下,每年組織評審修訂一次。當出現以下情況,可隨時組織修訂。

a)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發生變化,現行安全規章制度與之出現沖突,或不能充分滿足法律、法規要求;

b)生產裝置和工藝技術發生重大變化;

c)新裝置、新產品投產,現行安全管理制度不能覆蓋其安全管理;

d)組織機構發生重大變化,需重新分配安全生產職責;

e)各級人員素質發生較大變化,規章制度的要求已經充分轉變員工的自覺行動;

5.2.2修訂組織: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修訂,本著制訂部門組織修訂的原則,當制訂部門發生職能變化時,由該職能的后續承接部門組織。必要時,需了解該制度制訂的原始背景。

5.2.3修訂依據:

5.2.3.1國家行業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條例。

5.2.3.2安全生產制度評審結果。

5.2.3.3制度執行過程中,員工提出其它合理建議。

5.2.4修訂后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要履行會簽手續,最后由廠級領導審批后,修訂版發布實施。

5.2.4安全生產制度終止執行

因特殊原因,終止執行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按原審批程序申請批準終止。

篇2:氯氣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操作規程

氯氣或液氯的泄漏量視其設備的腐蝕程度,工作壓力等調節而不同,泄漏時又可因季節,風向等因素波及范圍也不一樣。事故起因也多種多樣,如操作失誤、設備失修、腐蝕、工藝失控等原因,

氯氣一般事故,可因設備的微量泄漏,由崗位操作人員巡檢及早發現,采取措施,予以處理。

氯氣重大事故,可因設備事故使罐內氯氣大量外泄或由于超裝等原因致使鋼瓶內壓力升高,發生爆炸,產生巨大沖擊波,摧毀廠房,致使人員傷亡,同時容器內氯氣大量外泄,發生中毒事故,操作人員雖能及時發現,但一時難以控制。毒物泄漏后,波及范圍無風向1000m左右,順風向3000m左右。

當危險品庫和氯氣崗位發生較大事故時,應采取以下應急救援措施:

1.最早發現者應立即向公司調度室,消防室報警,并采取一切辦法切斷事故源。

2.調度接到報警后,應迅速通知有關部門,分廠要查明事故所在設備名稱、位置及原因,下達應急救援預案處理的指令,同時發生警報,通知指揮部成員及消防隊和各專業救援隊伍迅速趕往事故現場。

3.指揮部成員通知所在處室按專業對口迅速向主管上級公安、勞動、環保、衛生等領導機關報告事故情況。

4.發生事故的單位,應迅速查明事故發生源地。泄漏部位和原因,凡能經切斷物料或倒槽等處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則以自救為主,如泄漏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應向指揮部報告提出堵漏或搶修的具體措施。

氯氣泄露處置: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立即進行隔離,根據現場的檢測結果和可能產生的危害,確定隔離區的范圍,嚴格限制出入,一般地,小量泄漏的初始隔離半徑為150m,大量泄漏的初始隔離半徑為450m。應急處理人員應佩戴正壓自給式空氣呼吸器,穿防毒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泄漏現場應去除或消除所有可燃和易燃物質,使所有的工具嚴禁粘有油污,防止發生爆炸事故。防止泄漏的液氯進入下水道。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堿吸收已經揮發到空氣中的氯氣,防止其大面積擴散,導致隔離區外人員中毒。嚴禁在泄漏的鋼瓶上噴水。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所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用銅管將泄漏的氯氣導入堿液池,徹底消除氯氣造成的潛在危害。可以將泄漏的液氯鋼瓶投入堿液池,堿液池應足夠大,堿量一般為理論消耗量的1.5倍。實時檢測空氣中的氯氣含量,當氯氣含量超標時,可用噴霧狀堿液吸收。

中毒急救措施:

(1)皮膚接觸時,按酸灼傷處理。應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氯痤瘡可用地塞米松軟膏涂患處。

(2)眼睛接觸時,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酸徹底沖洗,滴眼藥水。

(3)若吸入,則應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如果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進入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術。

(4)解毒治療。盡快將中毒人員送醫院救治。

事故應急處置:

1.液氯泄漏事故發生后,應及時報告行政主管部門(質量技術監督局、安監局、消防大隊等)。并迅速撥打火警119報警,拉響警報器,聽到警報聲后,總指揮及全體搶險人員應迅速趕赴事故現場,履行相應的職責,進行事故控制,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和危害。

2.緊急疏散和警戒,從消防安全通道疏導無關人員撤離,立即啟動場外應急救援措施,通知附近單位人員和居民疏散,關閉電源和熄滅明火,并根據總指揮確認的警戒范圍,警戒疏散組應積極做好現場警戒工作。

3.切斷氣源:搶險人員在防護條件下及時關閉事故源兩端的氣源控制閥門,利用消防設施和消防器材迅速撲滅可能的火焰。

4.消漏堵漏:設備搶修組人員立即用堵漏工具做應急處理,根據堵漏效果情況實施搶修。

5.吸收與監測措施:連續不斷地用防爆排風機,消防堿水泵沖淡氯氣,防止在地面積聚,降低氣體在空氣中的濃度,并用氯氣報警器進行檢測,不允許上述氣體在空氣中的濃度超過其爆炸下限。

6.現場醫療救護、現場急救應注意的事項:

A、選擇有利地形,設置急救點。

B、做好自身及傷者的個體防護。

C、防止發生繼發性損害。

D、應至少2-3人為一組集體行動,以便相互照應。

E、經現場處理后,應迅速送至醫院救治。

F、報120要求急救。

7.危險解除的確認:經過上述處理,泄漏隱患消除以后,用氯氣檢測報警儀監測周圍的上述氣體濃度,當其濃度出于爆炸下限以下時,經確認危險警報可以解除,恢復正常生產。

篇3: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編制評審和修訂管理制度

1目的

為了加強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的管理,及時評審和修訂安全生產規章、操作規程,確保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的適用性和有效性,制定本制度。

2使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范圍內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的評審和修訂。

3職責

3.1安全生產制度評審由綜合管理部負責組織公司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成員和相關職能部門人員,對公司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進行定期評審。

3.2車間主任負責組織對車間作業活動安全操作規程進行編制或修訂。

3.3公司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報審稿經總經理審批后,發布實施。

4控制程序

4.1評審和修訂的時機和頻次

4.1.1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及其他要求在官方媒體公布或通過文件精神下達。

4.1.2安全生產行政管理部門發放安全管理相關文件、通知時。

4.1.3公司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產品、新方法的投入使用時,各相關部門編制相應的生產工藝和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

4.1.4當發生事故時,工藝、技術、材料等發生變更時,由安全環保科組織相關部門及時對管理制度進行修訂,確保管理制度的適用性和有效性。

4.1.5當公司安全生產相關的組織機構或管理機構的管理職責發生重大變化時,綜合管理部應組織先骨干部門及時對管理制度進行評審和修訂。

4.1.6公司綜合管理部每年定期進行一次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的適用性評審和修訂工作。

4.2評審和修訂

4.2.1制度評審和修訂的原則;

a.制度評審的區域包括:目的、適用范圍、術語、責任、控制要點及方法、相關支持文件、相關記錄。

b.注意把公司制度評審與部門制度評審相結合,將公司制度和部門制度評審結合起來,做到“審點帶面”,從面推動公司制度的健全有效和經營管理手段的科學性。

c.注意制度評審意見的建設性,不僅要找出制度制定、執行中的漏洞,更關鍵的是要提出客觀/科學的建設性意見,要體現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及其他要求。

d.注意制度評審的科學性。評審組成員應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和理論水平。要根據國家法律、法規、標準及其他要求進行評審,完善制度。

4.2.2評審組根據評審結果對公司相關制度出具修訂草案,提交公司領導審批。

4.2.3公司領導審批后,評審組將行館制度制定成冊,必下發各單位。

5.附則

5.1本制度從下發之日起執行。

5.2本制度由綜合管理部制定并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