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工程公司員工傷害補償制度

工程公司員工傷害補償制度

2024-07-10 閱讀 9497

建筑工程公司員工傷害補償制度

1.總則

(l)本制度旨在明確員工在執行業務過程中受到傷害時,公司予以補償的具體辦法;

(2)補償的對象限于在執行業務過程中因故受到傷害的員工及其家屬;受傷害員工因同一原因接受其他傷害補償時,公司僅向其支付相當于余額的補償。

(3)因本人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傷害時,由有關部門認定后,不予以傷害補償,或給予部分補償。

2.補償

(l)補償的種類包括:

1)療養補償;

2)休養補償及休養薪金;

3)長期傷病補償及長期傷病薪金;

4)后處理薪金;

5)傷殘補償及傷殘薪金;

6)家屬補償及家庭補助;

7)殯葬費;

8)退職薪金。

(注)以上所列的"**薪金",指附加薪金。

(2)療養補償

l)指因工受傷或患病時,公司向其支付必要的療養費;

2)療養費直接付給員工醫療的定點醫院;

3)在治療過程中,所需的轉院交通費由公司負擔。如需家屬陪同時,由公司支付一定的補償。

(3)為輔助治療,如需休養時,公司除給予休養補償外,并附加休養薪金。休養薪金僅限于休養期,其數量為平均工資的40%;

(4)如受傷害者經療養三年后尚未治愈,除予以長期傷病補償外,并附加長期傷病薪金。長期傷病工資為平均工資的40%;

(5)受傷害者經治療后,如需要醫療后處理時(手術后處理、安裝假肢等),應向其支付后處理薪金。后處理薪金為平均工資的60%;

(6)因傷害造成身體殘疾時,除予以傷殘補償外,并附加傷殘薪金(傷殘薪金按傷殘程度分級支付);

(7)員工因傷害死亡時,除對其家屬予以家屬補償外,還應給予家庭生活補助。以仁兩項補償規定,應一次性支付;

(8)員工因傷害死亡時,公司按有關規定負擔殯葬費;

(9)受傷害員工如退職時,公司向其支付退職薪金。

退職薪金的支付標準為:本人退職前薪金*支付天數。支付天數按本人實際年齡分段,17歲以下為600d;18一22歲為588一54Dd;23一26歲為528一492d;27一30歲為480一悶44d;31歲以上為432d)。

3.申請手續及支付方法

(1)受傷害后,員工應迅速將醫師證明材料和申請表報請上級主管,提交總務部門;

(2)非薪金性補償,直接支付給本人或其家屬。薪金性補償分月隨薪金支付。必要時也可臨時支付。但傷殘薪金、家庭補助和退職薪金可在申請后立即支付。

4.對臨時工的傷害補償也按本制度辦理。

篇2:調壓及無功補償設備管理制度

1值班人員應對站內無功補償及調壓設備進行認真監視和操作,做好有關記錄。

2嚴格執行調度下達的電壓曲線或無功負荷曲線,熟悉投切每組電容后的電壓變化量,及時操作無功和調壓設備。其操作原則為:當電壓接近上限時,應優先調整主變分頭,后切電容器組;當電壓接近下限時,應優先投電容器組,后調整主變分頭;一般不應向電源側倒送無功。

3電容器組母線失去電壓時,應自動切除電容器組,母線恢復送電時,應檢查電容器確已退出,然后根據電壓水平和無功潮流,投入電容器組;

4加強電容器組的維護與管理,保證足夠的無功可調容量;

5加強電壓監測儀的維護管理,做好電壓質量站內考核,按月報出無功電壓監測報表。

6有載開關的調壓操作應由值班人員根據調度命令確定的電壓曲線進行。每切換一分接位置記為調節一次,一般應盡可能調節次數不超過5次條件下,把母線電壓控制在合格水平。

7正常運行時,調壓操作通過電動機構進行。每按按鈕一次,只許調節一個分接頭。操作時應注意電壓表和電流表指示,應核對位置指示器與動作計數器的變化。

8有載開關每操作一檔后,應間隔一分鐘以上時間,才能進行下一檔操作。

9每次操作完畢后,值班人員應到現場進行外觀檢查和分接位置的復查,并填寫“有載調壓開關調整記錄”。

10有載調壓裝置在過負荷情況下禁止進行切換操作。

11有載調壓開關通常不宜運行在極限檔位。當運行在極限位置上,若再進行調壓,應特別注意調壓方向。

12操作必須兩人以上,應有專人監護。

13兩臺主變并列運行時,應保證兩臺主變的有載調壓開關在同一位置。

篇3:工程公司員工傷害補償制度

建筑工程公司員工傷害補償制度

1.總則

(l)本制度旨在明確員工在執行業務過程中受到傷害時,公司予以補償的具體辦法;

(2)補償的對象限于在執行業務過程中因故受到傷害的員工及其家屬;受傷害員工因同一原因接受其他傷害補償時,公司僅向其支付相當于余額的補償。

(3)因本人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傷害時,由有關部門認定后,不予以傷害補償,或給予部分補償。

2.補償

(l)補償的種類包括:

1)療養補償;

2)休養補償及休養薪金;

3)長期傷病補償及長期傷病薪金;

4)后處理薪金;

5)傷殘補償及傷殘薪金;

6)家屬補償及家庭補助;

7)殯葬費;

8)退職薪金。

(注)以上所列的"**薪金",指附加薪金。

(2)療養補償

l)指因工受傷或患病時,公司向其支付必要的療養費;

2)療養費直接付給員工醫療的定點醫院;

3)在治療過程中,所需的轉院交通費由公司負擔。如需家屬陪同時,由公司支付一定的補償。

(3)為輔助治療,如需休養時,公司除給予休養補償外,并附加休養薪金。休養薪金僅限于休養期,其數量為平均工資的40%;

(4)如受傷害者經療養三年后尚未治愈,除予以長期傷病補償外,并附加長期傷病薪金。長期傷病工資為平均工資的40%;

(5)受傷害者經治療后,如需要醫療后處理時(手術后處理、安裝假肢等),應向其支付后處理薪金。后處理薪金為平均工資的60%;

(6)因傷害造成身體殘疾時,除予以傷殘補償外,并附加傷殘薪金(傷殘薪金按傷殘程度分級支付);

(7)員工因傷害死亡時,除對其家屬予以家屬補償外,還應給予家庭生活補助。以仁兩項補償規定,應一次性支付;

(8)員工因傷害死亡時,公司按有關規定負擔殯葬費;

(9)受傷害員工如退職時,公司向其支付退職薪金。

退職薪金的支付標準為:本人退職前薪金*支付天數。支付天數按本人實際年齡分段,17歲以下為600d;18一22歲為588一54Dd;23一26歲為528一492d;27一30歲為480一悶44d;31歲以上為432d)。

3.申請手續及支付方法

(1)受傷害后,員工應迅速將醫師證明材料和申請表報請上級主管,提交總務部門;

(2)非薪金性補償,直接支付給本人或其家屬。薪金性補償分月隨薪金支付。必要時也可臨時支付。但傷殘薪金、家庭補助和退職薪金可在申請后立即支付。

4.對臨時工的傷害補償也按本制度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