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醫院臨床輸血管理制度(3)

醫院臨床輸血管理制度(3)

2024-07-11 閱讀 3562

醫院臨床輸血管理制度(三)

為進一步規范我院臨床用血,確保醫療活動安全、有序的進行,根據衛生部《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以及《浙江省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考核細則(試行)》之規定,結合本院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辦法。

一、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

由分管院長、醫務科、輸血科、臨床科室主任及專家組成。負責臨床用血的規范管理和技術指導,協調處理臨床輸血工作,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每年至少開展臨床合理、科學用血的教育和培訓1次,使醫護人員臨床合理用血知曉率達95%以上,確保新進人員培訓率達100%,由醫務科備案。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每年至少召開醫院輸血管理會議2次。

二、輸血規范和科學合理輸血

1.輸血前必須完整填寫《臨床輸血申請單》,由醫療組長或科主任核準并簽字,連同受血者血樣于預定輸血日前送交輸血科備血。《臨床輸血申請單》復印件由科主任負責保存,每月末送醫務科備案。

2.決定輸血治療前,醫患雙方共同簽署《輸血治療同意書》,患者或授權人應寫明“我已經了解輸血的風險性及并發癥,同意接受輸血治療”并簽名,存入病歷。

3.臨床輸血一次用血、備血量超過2000毫升時需經輸血科醫師會診同意報醫務科批準后才可用血。急診用血事后2個工作日內按照以上要求補辦手續。

4.患者輸血前必須進行乙肝兩對半、丙肝抗體、梅毒抗體、艾滋病抗體檢測,結果存入病歷。

5.各科主任、組長、主治(管)醫師應根據部頒《臨床輸血技術規范》,掌握各類成分輸血指征,科學合理用血,不得浪費和濫用血液,每年用血量納入科室及醫療小組目標考核。

三、血液貯存發放和輸血質量管理

1.輸血科在血液入庫前要認真核對驗收。經辦人要簽名,有關登記資料齊全,保存至少10年。禁止接收不合格血液入庫。

2.按A、B、O、AB血型將全血、血液成分分別貯存于血庫專用冰箱不同層內或不同專用保存箱內,并有明顯的標識。

3.血液成分保存溫度和保存期按照部頒《臨床輸血技術規范》要求。

4.貯血冰箱內嚴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內空氣培養每月一次。

5.受血者血樣要求標簽清晰,血樣在密閉容器中運送。

6.由醫護人員或經培訓人員運送血樣到輸血科,雙方逐項核對輸血申請單并登記。

7.受血者配血標本要求3天之內,血液發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樣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

8.配血前對每批檢試劑實施質量監控。復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規檢查受血者Rh(D)血型和抗體篩查,正確無誤后方可進行交叉配血。

9.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要有兩人復核。一人值班時,操作完畢后自己復核。

10.由醫護人員到輸血科(血庫)取血。取血與發血的雙方共同核對患者信息、血型、有效期及配血試驗結果、血液外觀質量等,準確無誤后,雙方共同簽字后方可發出。

11、提取的(出庫)血液成分要求盡快輸注。不得自行貯血。血液內不得加入其他藥物。

12.輸血前由兩名醫護人員核對交叉配血報告單及血袋標簽各項內容,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外觀是否正常。準確無誤方可輸血。輸血時,由兩名醫護人員帶病歷,再次床邊核對后輸血。嚴格無菌操作。輸血過程中應先慢后快,嚴密觀察受血者有無輸血不良反應。

13.輸血過程患者出現異常情況應按《臨床輸血技術規范》及時處理,并保留殘留血液以備復查。醫護人員應逐項填寫輸血反應回報單,并返還輸血科(血庫)保存。輸血科(血庫)每月統計上報醫務科。

14.輸血完畢后,醫護人員將交叉配血報告單等貼在病歷中,如有輸血反應應將詳細情況記入病歷,并將輸完的血袋送回輸血科(血庫)2~8℃至少保存一天。

篇2:醫院輸血科血庫感染管理制度

醫院輸血科(血庫)感染管理制度

1.科室布局合理,清潔區、半清潔區和污染區標識明顯。血液儲存室、發放處和輸血治療室設在清潔區,辦公室設在半清潔區,血液檢驗和處置室設在污染區。

2.清潔區必須每天三氧或紫外線密閉消毒30~60min,專人負責,有消毒記錄。

3.接受醫院“院感”委員會的監督指導,積極配合定期抽樣檢查。清潔區達到Ⅱ類環境標準,空氣細菌菌落數<200cfu/m3,物表菌落數<5cfu/m2,醫務人員手指菌落數<5cfu/m2。隨時保持環境清潔,每日清潔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臺面用高效消毒劑及時處理。

4.各個崗位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

5.禁止自采自用血液,必須按規定從合法血站取血,確保用血安全。

6.科學合理使用成分血,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

7.做好輸血前檢查工作。

8.使用的醫療器械必須是正規廠家的合格產品,達到有關標準。

9.工作人員上崗時,應隨時警惕血源性傳染病的傳播,作好自身防護,防止職業暴露。接觸血液必須戴手套,脫手套后洗手,一旦發生體表污染或銳器刺傷,應及時按規定處理。

10.儲血冰箱內嚴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用消毒液清潔一次,每月對冰箱內空氣進行生物學監測,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隨時保持冰箱清潔衛生。

11.廢棄的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廢血和血液污染物等生物垃圾,必須分類收集,貼生物危害標記,進行無害化處理。一次性空針每天消毒清洗后如數交回供應室并簽字,盛血試管每天送醫院焚化爐毀型焚燒處理,血液洗滌水消毒后倒入下水道,進污水處理站處理后達標排放。

12.各種消毒處理資料檔案保存至少3年。

篇3:八一醫院輸血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醫院輸血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應有清潔區、半清潔區和污染區。血液儲存、發放處、成分室、采血室和輸血治療室設在清潔區,血液檢驗和處置室設在污染區,辦公室在半清潔區。

2、進入輸血科的血液及試劑必須有國家衛生行政部門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許可證。

3、必須嚴格按衛生部頒發的《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規定的程序進行管理和操作。

4、各區潔凈度的要求:采集患者的血樣、儲存、發放血液應分室在Ⅱ類環境中進行,血漿置換術應在Ⅱ類環境中進行,并配備有相應的隔離設備。

5、保持環境清潔,每日清潔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臺面應用高效消毒及處理。

6、儲血冰箱應專用于儲存血液及血液成分,定期清潔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冰箱的內壁進行生物學監測,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和真菌。

7、感染患者自體采集的血液應隔離儲存,并有明顯標志。

8、工作人員上崗前應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檢查乙型肝炎病毒抗體水平。接觸血液必須戴手套,脫手套后洗手。發生體表污染或銳器刺傷,應及時處理。

9、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廢血和血污染物必須分類收集,統一回收無害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