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區住宿管理服務人員服務公約規范
校區住宿服務管理服務人員服務公約
1、遵守國家法律和學校規章制度。
2、遵守工作時間,不遲到,不早退,有事請假。
3、認真做好本職工作,關心愛護同學,說話和氣,有禮貌。
4、愛護公物,保管好衛生工具,關好水龍頭、電燈,避免浪費。
5、值班人員堅守崗位,做好安全保衛工作,其他人員要主動予以配合,發現可疑情況,及時報告。
6、在工作中,要團結互助,不相互扯皮、刁難。
7、服從安排,不推卸工作任務。
8、樹立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的思想。
篇2:租賃公司主管級以上人員機動總值工作制度
租賃公司主管級以上人員機動總值工作制度
為確保在公司正常辦公時間以外對公司在管樓宇發生的重大客戶投訴、重大糾紛、突發事件等問題能夠及時有效控制和處理,特制定ZZ主管級以上人員機動總值工作制度。
一、值班安排:
公司行政人事部負責統籌安排機動總值工作,機動總值班人員(下稱"機動總值")由公司各部門主管級以上人員組成,實行每人一周輪值制,具體排班由公司行政人事部每月月底排定下月機動總值班表。
二、值班方式:
不計考勤,機動式值班。在晚間發生重大事件須到現場處理置的,次日上班時間或下班時間可作相應的延遲或提早,但須向行政人事部作情況報備及呈交《事件報告表》。
三、值班時間:
值班時間暫定為周一至周六下午18:00分--次日早上9:00分。周日和其它節假日早上9:00--次日早上9:00。
四、值班物料:
1、《主管級以上人員機動總值記錄本》;
2、機動總值手機1臺,號碼:。
五、值班制度:
1、機動總值在值班期間全權負責協調處理本公司在管樓宇發生的各類突發事件、重大糾紛、重大客戶投訴等問題。控制局面,消除消極因素;
2、機動總值在緊急情況下代表公司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積極采取應急處理措施,做好記錄并及時向主管領導報告,按照主管領導指示進行處理,情況危急的及時上報公司領導;
3、非緊急情況且不能馬上解決的問題,機動總值可做好值班記錄并在下一個工作日交相關部門處理;
4、值班期間的工作時間內抽檢巡視各區域服務站運作情況、各崗位工作狀況以及辦公環境維護,發現違紀、隱患及時糾正、處置;
5、輪值班期間工作時間內要求每個服務站巡查不少于一次,并將巡檢發現情況及跟進處理情況填寫在《主管級以上人員機動總值記錄本》內;
6、機動總值在輪值期間不能離開本市區域以外,在出現必須到現場處理的突發緊急事件時要求30分鐘以內能趕赴至現場處理,如擅離職守造成出現問題后延誤時間或遇事隱瞞不報,一經發現按嚴重失職論處;
7、輪值的機動總值要注意總值手機的及時充電、保持總值手機24小時通訊暢通、來電時測及時接聽,有未接來電時及時作出回復;
8、機動總值過程中認真填寫《主管級以上人員機動總值記錄本》,對需進一步跟進處理的問題要記錄清楚相關細節和事項,并做好工作及總值手機的交接;
9、輪值的機動總值如有特殊情況不能值班的,由本人提前商請其他機動總值人員替班,但必須經總經理批準后報備行政人事部;
10、遇到緊急、重大事件時要沉著應對,按照工作制度和程序請示、報告,處理過程要收集相關證據和拍照取證;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要準確、及時;值班人員要增強保密觀念,所有涉密內容未經領導批準不得外傳。
六、工作表格
1、《主管級以上人員機動總值記錄本》;
2、《事件報告表》
事件報告表
村號樓
事發日期:事發時間:
事發地點:
事件類別:罪案:失火:
糾紛:損壞:
受傷:其它:
事件經過:
時間詳情
調查原因:
所采行動:
措施建議:
報告人:報告日期:報告時間:
總經理批示:
篇3:人員安全管理
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一是設備的不安全狀態,二是人的不安全行為。根據事故統計,人為因素導致的事故占80%以上,因此,要確保生產安全必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而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必須提高人員的安全素質。
人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構成事故的原因雖然多種多樣,但歸納起來有4類(即事故的4M構成要素):人的錯誤推測與錯誤行為(統稱為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危險的環境和較差的管理。由于管理較差,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環境的不安全狀態發生接觸時就會發生工傷事故。工傷事故都與人有關,如果人的不安全行為得不到糾正,即使其它三方面工作得再好,發生工傷事故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例如,機床安全性能很好,但工人戴手套操作旋轉物件,手被卷入而出工傷;女工不戴女工帽頭發被絞而出工傷事故等等。
在各種事故原因構成中,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在生產過程中,常常出現物的不安全狀態,如傳動部分沒有罩殼,電氣插頭塑料殼已損壞,臨時線有裸露接頭等。也常發生人的不安全行為,如操作車床戴手套,沖床加工中手入模區內操作等。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在一定的時空里發生交叉就是事故的觸發點。例如,人違反交通規則橫過馬路(不安全行為),汽車制動系統失靈或路面太滑(物的不安全狀態),當人橫過馬路的不安全行為和車或路的不安全狀態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點相遇(交叉)時,就會發生車禍事故。
傷害事故是一系列有序事件的結果,是人的行動軌跡和物(機械、設備、裝置、工具、物料等)的運動軌跡在時空中發生非正常接觸而引起的。因此,從事故發生的過程來看,要想不發生事故,根本的措施只能是消除潛在的危險因素(物質的不安全狀態)和使人不發生誤判斷、誤操作(人的不安全行為)。事故發生的必要條件是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的存在。必要且充分條件是,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不安全行為在一定的時空里發生交叉,并產生了超過人體承受能力的非正常能量轉移。所以,預防事故發生的根本是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
在事故發生之前一定存在危險行為或危險因素,原則上講,只要人們認識并制止了危險行為的發生或控制了危險因素向事故轉化的條件,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要完全消除物質系統的潛在危險是不可能的,而導致人的不安全行為的因素又非常之多。并且不安全狀態與不安全行為往往又是相互關聯的,很多不安全狀態(機器設備的不安全狀態)可以導致人的不安全行為,而人的不安全行為又會引起或擴大不安全狀態。此外,任何事故發生都是一個動態過程,即人與物的狀態都是隨時間而變化的,事故的形成和發展是時間的函數。所以,加強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安全管理好,可能使不安全狀態與不安全行為減少,反之,則會使不安全狀態和不安全行為增加;安全管理不好,有時甚至會成為發生事故的根本原因。
企業為了防止工傷事故,制定各項制度、進行安全教育、開展安全檢查、編制安全措施計劃等,其基本目的就是糾正人的不安全行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然而,就設備來說,使其符合安全要求還是可以辦到的,但對操作者來說就很難做到事事、處處保持行為正確,因為影響人安全性的因素很多,有生理、心理、社會等等。所以由違章和不慎造成的事故是大量存在的。
在大多數情況下,構成事故的“橋梁”是由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不善搭成的,所以安全管理要以人為本。人、物、環境和管理四個因素是相互牽連的,就像正方形的四條邊一樣,其中的一條邊變化,另外三條邊也就跟著變化。決定另外三條邊的就是人的因素。因為管理規程是人制定、修改、補充的,也是由人執行、監督的;設備是人按規章購置、安裝、操作、維修的;企業作業場所的環境也是由人安排的,這就不難看出,一個企業出不出工傷事故,人的因素是起決定的作用。所以,加強對人員的安全管理,對于企業預防事故發生,確保安全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
人員安全管理的任務與內容
人員安全管理的任務就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預防事故的發生。人的不安全行為有兩種情況,一是由于安全意識差而做的有意的行為或錯誤的行為;二是由于人的大腦對信息處理不當而所做的無意行為。前者如使機器超速運行、未經許可或未發出警告就開動機器、使用有缺陷的機器、私自拆除安全裝置或造成安全裝置失效、未夾緊工件或刀具而啟動機床、裝卸或放置工夾量具不當、沒有使用個人防護用品、人處于不適當的工作位置或接近危險部位、在機器運轉中進行維修和調整或清掃等作業。后者如誤操作、誤動作;調整的錯誤,造成安全裝置失效;開動、關停機器時未給信號;開關未鎖緊,造成意外轉動、通電或泄漏;忘記關閉設備;按鈕、閥門、扳手、把柄等的操作錯誤等。引起行為失誤的原因有物缺陷、人方面缺陷、作業不合理和管理缺陷等。
要預防事故就要減少不安全環境和減少人的不安全行為,提高人員的安全性。提高人員安全性的途徑主要是通過選拔和配置、提高人員素質、規范人的行為等(如圖所示)。
選拔和配置主要通過職務分析、職業適應性測試、職業選拔測試等方法保證人的特性與所從事職業或工種更加匹配,減少事故傾向者,從而減少因人的不安全行為導致的事故。提高人員安全素質的主要方法是宣傳、教育、培訓,包括對新工人進行三級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等。規范人的行為主要是利用各種控制力來實現,如激勵措施、紀律措施、組織管理措施、文化力作用等。
對人員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
提高人員安全性的途徑選拔與配置提高安全素質利用各種作用力規范人行為
職務分析職業適應性測試職業選拔測試宣傳、教育、培訓心理調試激勵措施紀律措施組織管理措施文化力作用-安全文化建設
圖提高人員安全性的途徑
把好選人關
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新選人員應保證符合崗位安全特性的要求,尤其對于比較危險的作業、特種作業崗位,必須嚴格按有關安全規程要求選拔作業人員;二是在職人員的動態考核,對于那些由于生理、心理等變化不再勝任本崗位操作的人員應及時給予調整。此項工作的主要技術方法有:安全素質分析法、職務分析法、職業適應性測試法等。
提高人員的安全素質
這是預防工傷事故的根本,主要技術方法有:宣傳、教育、培訓、訓練、安全活動等。
有關人員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如安全活動制度、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安全獎懲制度、勞動組織制度等。
對人員作業過程的監督管理
人員工傷事故大多數發生在作業過程,因此應加強對人員作業過程的監督管理。主要內容包括:
1.人員不安全行為的監督
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是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要預防事故就必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因人的行為受生理、心理、社會等因素影響,所以對人的不安全行為的控制是整個人員安全管理中的難點。主要技術方法有:心理調適法、激勵措施、紀律措施、組織管理措施、文化力作用控制法、行為抽樣法等。
2.現場作業方法合理性的監督
現場作業方法不合理就容易導致事故,尤其對于危險作業,必須嚴格按安全操作規程要求的程序作業,如動火管理、設備維修管理等。主要技術方法:現場觀察法、類比法、功能程序分析法、“六何”分析法等。
3.人員操作動作的合理性監督
合理的操作動作應做到安全、經濟、高效。主要技術方法有:現場觀察法、動素分析法、人機分析法、模擬分析法等。
人員安全信息系統的建立與管理
主要是人員安全臺賬的建設與管理,如人員的安全心理特征類型、生理狀況、身體檢查記錄、作業工種、違章記錄、安全考核情況等方面的信息。主要技術方法有:手工安全臺賬建檔法、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