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設施管理制度范例
1范圍
1.1凡在化工生產崗位中的溫度計、壓力表,液面超限報警裝置、安全聯鎖裝置、事故停車裝置,高壓設備的防護泄壓裝置、低壓真空密閉裝置、防止火焰傳播的隔絕裝置,起重設備的行程和負荷限制裝置、電氣設備過載保護裝置,機械運轉部分的防護裝置、靜電避雷防護裝置,事故照明、安全疏散設施及企業生產廠的一般安全設施,如:安全梯、走臺、取樣臺、護欄、蓋板和安全門等均屬安全裝置,必須加強維護保養,保證齊全、完整、靈敏好用。
2管理分工
2.1安全環保部對各安全裝置與防護器具的管理部門有監督職責。
2.2凡機械、設備上的安全裝置,如安全閥、防靜電裝置、起重設備上的負荷行程限制裝置等和電氣方面的安全保護裝置,如避雷設施等均由設備部負責監督管理。
2.3凡生產中的滅火裝置,如滅火器、噴淋、洗眼器等由所在單位管理。我廠所用滅火器每三年進行一次更換。
2.4凡在作業過程中佩戴和使用保護個人的安全器具,如過濾式防毒面具、氧氣呼吸器和長管式面具等,均由使用單位管理。
2.5凡生產廠內一般安全設施和消耗性、破壞性安全裝置,如安全梯、護欄、防爆膜等,均由生產廠負責管理。
2.6各種安全裝置要有專人負責,經常巡回檢查、維護管理。
2.7安全裝置主管部門和使用單位都要建立檔案,納入設備升級項目進行考核,編入設備檢修計劃,定期檢修。
2.8各種安全裝置的主管部門,要按有關規定對所管的安全裝置進行定期檢查和校驗,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并將檢查、校驗結果載入檔案備查.凡經過改造或新設計安裝的設備,必須經主管部門或安委會進行技術鑒定,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2.9破壞性及消耗性安全裝置,使用后要及時安裝。
2.10工藝機械設備、施工等條件變更時,安全裝置必須隨之變更,使之符合實際需。
2.11凡安全裝置不好用,應及時修復,修復不好時,應逐級上報。
2.12安全設施的備品備件購置時,由生產廠提出計劃,安委會審核,有關部室負責購。
2.13安全設施的性能檢驗工作,原則上大修期間進行,由生產廠納入檢修計劃中,檢驗和性能驗證時,由生產廠負責,有關部室協同安全人員共同確認
2.14安全裝置除專職維護人員外,其它人員一律不準亂。
3維護和檢驗
3.1各種安全設施,由所在單位負責使用,維護保養。
3.2日常、檢查、維護由當班操作者負責,每班檢查一次,發現異常要做好記錄,并立即報領導處理。
3.3各生產廠專職安全員,每月必須檢查一次,發現異常做好記錄,并立即報領導處理確保設施靈敏好用。
3.4每年大修期間,必須把容易損壞、腐蝕、生銹塞堵等現象的安全設施進行拆檢,確認設施靈敏好用。
3.5可燃氣體檢測器。每季調校一次,安全閥每年至少調校一次,防雷、防靜電設施,每年都必須做一次阻值測定,并做好記錄存檔備查。
3.6安全設施的使用,每次拆檢,調校都要有確認簽字,否則無效。
3.7安全設施的使用,維護管理,就按有關《安全設施使用維護及管理規程》執行。
4防護器具的選擇與保管。
4.1根據作業性能及防護范圍、正確選用防護器材種類、型號,不準超出防護范圍進行代用。
4.2氧氣呼吸器用于事故搶救,長管式面具用于有毒檢修作業,用過濾面具用于生產操作的備用防護器材.,凡空氣中氧含量低于16%,有毒氣體含量高于2%(V)作業場所,嚴禁使用過濾式防毒面具.,嚴禁使用口罩代替過濾式防毒面具。
4.3面具使用人員,必須經過訓練,熟知面具結構性能及使用和維護保管方法。
4.4各種防毒面具,使用前后均需認真檢查,過濾式面具、過濾罐每兩個月檢查一次,嚴禁使用失效的防護器材.
4.5使用隔離式長管面具,應將呼氣口置于空氣新鮮的地方,有專人監護,嚴禁擠壓軟管,管長不得超過20米,否則,應強制通風。
4.6長管式防毒面具使用前后均應進行氣密性和外觀檢查,根據情況進行清洗;保持清潔,在閑置不用時,每月進行一次上述檢查。
4.7空氣呼吸器的氣瓶壓力應保持在1.5兆帕以上,并嚴禁與火源接觸,嚴禁與油脂、高溫取暖設備接觸。
4.8空氣呼吸器要經常檢查,每次用前要周密檢查,用后要周密檢查和清洗,庫存沒有使用的空氣呼吸器,每三年進行全面檢查一次,檢查項目按空氣呼吸器有關檢查規定進行。
4.9各種防毒面具應定點存放在干燥、清潔、溫度適宜無日光直射且便于取用的處所,應專人保管。
4.10生產廠、工段、崗位上的防護器材要設專柜保管,接班嚴格交接。
4.11個人使用保管的各種面具應建卡裝冊,嚴禁攜帶回家或挪作它用,并要定期檢查。
4.12安全帶使用前要細心檢查,使用后要妥善保管,防止霉爛,強度下降,每年要進行一次強度檢查。
4.13絕緣手套、膠鞋、絕緣棒、絕緣墊、絕緣臺等常用絕緣工具,要定點存放,專人保管,保證絕緣良好。
4.14常用電絕緣工具要按《電氣安全工作規程》中有關規定,定期進行耐壓試驗,嚴禁使用不合格絕緣工具以及電氣作業工具。
篇2:三類人員特種作業人員管理制度
一、編制目的
為保證項目施工安全,加強三類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安全管理,云南云嶺高速公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云南小龍高速公路土建一標項目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公路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和《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的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云南云嶺高速公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云南小龍高速公路土建一標項目部及各外協施工單位三類人員、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管理。
三、職責
1.項目部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負責三類人員的監督、管理、考核、獎懲等工作,并積極與相關部門聯系,參加主管部門組織的教育培訓和資格證過期的繼續培訓。
2.項目部安全科負責項目施工現場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的監督、管理、考核、獎懲工作。
四、“三類人員”管理制度
(一)“三類人員”是指施工單位的主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1.主要負責人,是指對本施工單位日常生產經營活動和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有生產經營決策權的人員,包括法定代表人、經理、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副經理等。
2.項目負責人,是指由法定代表人授權,負責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負責人等。
3.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是指專職從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人員,包括施工單位安全生產管理機構的負責人及其工作人員和施工現場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二)“三類人員”必須要經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安全生產考核,考核合格取得安全生產考核合格證書后,方可擔任相應職務。
(三)施工單位管理人員取得安全生產考核合格證書后,應每年參加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完成規定學時的培訓,并記入培訓檔案。
(四)“三類人員”應認真履行安全生產職責。
五、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管理
(一)特種作業人員是指:施工現場從事起重和垂直運輸機械的司機、司索工、起重吊裝(安裝)工、信號指揮工、起重工、電工、焊工、爆破工、登高架設等作業人員。
(二)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年齡滿18周歲以上;
2.工作認真負責,身體健康,無妨礙從事相應工種作業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具備本工種作業所需的文化程度,具備相應工種的安全、專業技術及實踐經驗;
4.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全部持《特種作業操作證》。
5.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三)項目部必須聘用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的人員從事相關特種作業,制訂特種作業操作規程,按規定配置勞動保護用品,對特種作業人員進行嚴格管理,并結合工程項目特點,建立特殊工種用工名錄,確保特種作業人員證件的有效性,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和安全技術交底。
篇3:特種作業人員管理制度
1.主題內容
本制度規定了特種作業人員管理的有關內容
2.引用標準及專業術語
引用《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辦法》、《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監督管理辦法》
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容易發生傷亡事故,對操作人員本人對他人和周圍設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業稱為特種作業,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稱為特種作業人員。
3.適用范圍
適用于全廠各部門、外來單位的特種作業人員管理。
4.職責范圍
4.1安環處負責對全廠特種作業人員的需求審核和崗位核定,建立健全特種作業人員的管理檔案,并對全廠特種作業人員的生產作業活動進行安全監督和指導。
4.2使用特種作業人員的車間、部門應建立健全特種作業人員管理檔案,不得隨意變動特種作業人員的崗位。如遇作業者本人不適合該工作崗位或本單位因生產實際需要變動,必須事先報告勞資處、安環處同意,方可變動。
5、特種作業的范圍
5.1電工(運行、維修)作業。
5.2金屬焊接(切割)作業
5.3起重作業(包括橋、塔、門式起重機駕駛、起重工等)。
5.4廠內機動車輛駕駛作業。
5.5壓力容器操作
5.6司爐工作業
5.7登高作業
6、日常管理
6.1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嚴禁無證操作。
特種作業人員在獨立上崗作業前,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與本工種相適應的、專業技術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訓練。經有資質的專業培訓,考核合格后,持有關行政管理機構該發的有效操作證件方能上崗作業。
6.2特種作業人員應熟知本崗位及工種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嚴格按照相關規程進行操作。
6.3特種作業人員作業前須對設備及周圍環境進行檢查,清除周圍影響安全作業的物品,嚴禁設備沒有停穩進行檢查、修理、焊接、加油、清掃等違章行為。焊工作業(含明火作業)時必須對周圍的設備、設施、物品進行安全保護或隔離,嚴格遵守廠內用電、動火審批程序。
6.4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用具,嚴禁使用有缺陷的防護用品用具。
6.5安裝、檢修、維修等作業時必須嚴格遵守安全作業技術規程,作業結束后必須清理現場殘留物,關閉電源,防止遺留事故隱患,因作業疏忽或違章操作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的,視情節按照有關規章制度追究責任人責任,或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6.6特種作業人員在操作期間,發覺視力障礙,反應遲緩,體力不支,血壓上升行身體不適等有危及安全作業的情況時,應立即停止作業,任何人不得強行命令或指揮其進行作業。
6.7特種作業人員在工具缺陷、作業環境不良的生產作業環境,且無可靠防護用品和無可靠防范措施情況下,有權拒絕作業。
6.8各車間、部門應加強規范化管理,對特種作業人員生產作業過程中出現的違章行為,及時進行糾正和教育。
6.9安全管理人員、安全員有對違章從事特種作業的行為進行制止和處理。
7、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發證和復審
7.1各車間部門需要增加使用特種作業人員的,報安環處、勞資處核準后,書面報告經分管領導批準后,由安環處組織安排培訓和考核。
7.2特種作業人員在培訓期間各車間、部門必須安排其參加脫產培訓,受培訓人員必須按時參加學習,參加考核。
7.3特種作業人員到期復審和新增特種作業人員的初審,由各車間向安環處提供需要復審、初審的人員名單,安環處負責組織進行安技培訓。培訓和考核結束后,將有關培訓資料和證件交到安環處,證件發放由安環處負責。
7.4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件到期需要繼續復審的,應當至少提前二個月將復審人員名單提供給安環外。
8、外來人員在我廠范圍內從事特種作業的,特種作業人員應當遵守本規定,特種作業監管部門應將本規定落實到外來作業單位和人員,確保安全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