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氣瓶充裝安全制度

氣瓶充裝安全制度

2024-07-11 閱讀 1923

一、安全教育

1、每位工作人員上崗都應進行安全知識教育,包括設備安全操作,消防安全知識,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等內容。

2、消防安全人員應經專業的消防安全培訓,并經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和消防安全部門考核,取得特種作業人員證書和消防、安全人員作業證書。

3、制訂安全教育計劃,工作人員每人每年應獲得一次安全教育的培訓教育。

4、根據公司情況,適時安排消防滅火演習和特種設備應急救援學習。

二、人員培訓教育制度

1、培訓教育對象

安全生產培訓:全體員工

操作技術培訓:全體操作人員

專業技術培訓:管理人員、技術人員

2、培訓教育內容

安全生產教育與培訓,設備操作技能教育與培訓。

從業人員職業資料教育與培訓。

3、培訓教育計劃安排:

(1)根據公司安全工作重點和應急預演要求;

(2)根據從業人員職業資格有效期計劃安排人員培訓、考核;

(3)根據公司工作需要制定人員培訓教育計劃。

4、培訓教育計劃執行:由技術負責人負責培訓計劃制定和實施。

5、各種培訓結果均應有記錄,執業資格證書應歸檔管理。

三、安全巡回檢查

1、每日巡回檢查,值班人員、安全員必須對充裝設備、焊接鋼瓶、相關機器、管道、充裝間、實瓶庫的消防安全情況進行巡回檢查,巡查內容,火警、消防設施、器材配置、完好,制止一切違章行為。

2、每周巡回檢查,安全員必須對生產區的消防安全情況進行巡回檢查。巡查內容:消防安全設施,器材是否完好,配備數量是否滿足要求。

檢查過程中:一經發現隱患,應立即整改,不積患成災,一時難以整改的,應向總經理報告,提出措施、方案、限期整改。

四、安全生產責任制

1、外來人員未經公司領導批準和操作人員同意,不得進入充裝間等關鍵部位。

2、啟動設備要告知有關人員,不準靠近和逗留在轉動設備旁邊。

3、因設備檢修需要動火時要經總經理批準,編制安全方案,落實安全措施,開具動火證后才能動火。

4、各崗位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篇2:氣瓶充裝運輸安全制度

一、氣體車間在充裝前必須有專人對氣瓶進行檢查,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事先進行妥善處理,否則嚴禁充裝氣體:

1、漆色、字樣和所裝氣體不符合規定,漆色或字樣脫落不易識別氣瓶種類;

2、安全附件不齊、損壞或不符合規定;

3、未判明裝進何種氣體或瓶內沒有余壓;

4、鋼印標記不全或不能識別;

5、超過檢驗期;

6、瓶體外觀檢查有缺陷,不能保證安全使用;

7、氧氣瓶或強氧化劑氣瓶的瓶體或瓶嘴沾有油脂。

二、氣瓶在充裝壓縮氣體時,充裝終了時的壓力不得超過氣瓶的設計壓力。

三、氣瓶應盡量專用,若需將氣瓶改裝其他氣體時,必須取得充氣單位的同意。這種氣瓶的設計壓力,不得低于改裝后的氣體規定使用氣瓶的設計壓力。同時,充氣單位對這種氣瓶在充氣以前,必須進行專門清洗,換裝相應的附件和更改漆色。

四、運輸氣瓶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1、旋緊瓶帽,輕裝、輕卸,嚴禁拋、滑或碰擊;

2、氣瓶裝在車上應妥善加以固定,汽車裝運氣瓶一般應橫向放置,頭部朝向一方,裝車高度不得超過車廂高度;

3、夏季要有遮陽設施,防止曝曬;

4、車上禁止煙火。運輸可燃、有毒氣體氣瓶時,車上應備有滅火器材或防毒用具。在運輸途中,車上不得帶人;

5、易燃品、油脂和帶有油污的物品,不得與氧氣瓶或強氧化劑氣瓶同車運輸;

6、所裝介質相互接觸后,能引起燃燒、爆炸的氣瓶不得同車運輸。

篇3:氧氣瓶充裝設備員責任制

1工作內容

1.1在站長和安全技術負責人的領導下,負責站的設備管理,對設備維修工作進行技術指導。

1.2認真貫徹執行設備管理制度,經常組織開展設備檢查,對設備缺陷提出整改措施,使設備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

1.3編制設備和管線的修理、檢驗計劃、設備的潤滑計劃、備品備件計劃、安全附件檢驗計劃,并組織實施。

1.4建立設備和儀器儀表臺帳,收集整理設備技術資料、操作說明書、運行記錄,歸檔成冊。

1.5參與制訂“手冊”,并監督執行。

2工作權限

2.1督促做好設備設施和儀器儀表的維護保養,糾正違規使用

2.2組織設備事故調查,填寫設備事故報告。

3工作責任

3.1對站的設備設施和儀器儀表的完好負責。

3.2對設備、儀器儀表臺帳的完整性、準確性負責。

3.3對設備管理失誤,造成損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