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服裝品牌公司成品倉儲管理制度
某服裝品牌公司成品倉儲管理制度
總則
第一條目的
為使本公司成品的繳庫、保管、發運、銷貨退回及滯存品處理等事務流程有所遵循,特制定本準則。
第二條范圍
有關成品倉儲管理作業包括庫位規劃、收發貨作業及倉儲管理等事務,依本準則的規定辦理。
庫位規劃
第三條庫位規劃與配置
(一)倉庫應依成品出入庫情況、包裝、方式等規劃所需庫位及其面積,以使庫位空間有效利用。
(二)庫位配置原則應依下列規定:
1.配合倉庫內設備(例如手推車、消防設施、通風設備、電源等)及所使用的儲運工具規劃運輸通道。
2.依銷售類別、產品類別分區存放,同類產品中計劃產品與訂制產品應分區存放,以利管理。
3.收發頻繁的成品應配置于進出便捷的庫位。
4.將各項成品依品名、規格、劃定庫位,標明于"庫位配置圖"上,并隨時顯示庫存動態。
第四條成品堆放
配貨中心應會同商品部的質量管理人員,依成品包裝形態及質量要求設定成品堆放方式及堆積層數,以避免成品受擠壓而影響質量。
第五條庫位標示
(一)庫位編號依下列原則辦理,并于適當位置作明顯標示:
1.層次類別,依A、B、C順序由下而上逐層編訂,沒有時填"0"。
2.庫位流水編號。
3.通道類別,依A、B、C順序編訂。
4.倉庫類別,依A、B、C順序編訂。
(二)計劃產品應于每一庫位設置標示牌,標示其品名規格及單位包裝量。
(三)庫管依庫位配置情況繪制"庫位標示圖"懸掛于倉庫明顯處。
第六條庫位管理
(一)倉庫管理人員應掌握各庫位,各產品規格的進出動態,并依先進先出原則指定收貨及發貨單位。
(二)計劃產品每種規格原則上應配置兩個以上小庫位,以備輪流交替使用,以達先進先出的要求。
收貨管理
第七條成品繳庫方式
(一)入庫部門開立"入庫單",使用方法及流程前面已經講述過。
第八條收貨注意事項
物料管理科應就繳庫內容與成品繳庫單的內容確實核對,如發現入庫產品款號、品名、規格、產品數量、包裝或嘜頭等不符時,應即時通知入庫部門更正。
發貨管理
第九條發貨注意事項
(一)配貨中心接到"訂貨單"時,經辦人員應依產品規格及訂貨通知單編號順序列檔,內容不明確應即時反映業務部門確認。
(二)因客戶業務需要,收貨人非訂購客戶或收貨地點非其營業所在地的,依下列規定辦理:
1.經銷商的訂貨、交貨地點非其營業所在地,其"訂貨單"應經業務部主管核簽方可辦理發運。
2.收貨人非訂購客戶應有訂購客戶出具的收貨指定通知始可辦理發運。
(三)配貨中心接獲"訂(貨)單"才能發貨,但有指定交運日期的,依其指定日期發運。
(四)訂制品(計劃品)在客戶需要日期前入庫或"訂貨單"注明"不得提前發運"的,配貨中心若因庫位問題需提前交運時,應先聯絡業務人員轉知客戶同意,且收到業務部門的出貨通知后始得提前交運,若系緊急出貨時,應由業務部主管通知配貨中心主管先予發運,再補辦出貨通知手續。
(五)未經辦理入庫手續的成品不得發運,若需緊急交運時需于發運同時辦理入庫手續。
(六)訂制品發運前,配貨中心如接到業務部門的暫緩出貨通知時,應立即暫緩發運,等收到業務部門的出貨通知后再辦理發運。緊急時由業務部門主管先以電話通知配貨中心主管,但事后仍應立即補辦手續。
(七)"成品發運單"填立后,須于"訂貨通知單"上填注日期、"成品發運單"編號及數量等以了解發運情況,若已發運畢結案則依流水號順序整理歸檔。
第十條承運車輛調派與控制
(一)配貨中心應指定人員負責承運車輛與發貨人員的調派。
(二)配貨中心應于每日下午4點以前備妥第二天應發運的"成品發運單",并通知公司總務科調派車輛。
(三)如承運車輛可能于營業時間外抵達客戶交貨地址者,成品發運前,配貨中心應將預定抵達時間通知業務部門轉告客戶準備收貨。
第十一條客戶自運
(一)客戶要求自運時,配貨中心應先聯絡業務部門確認。
退貨品管理
第十二條運輸的聯絡
配貨中心接到業務部門送達的"成品退貨單"應先審查有無注明依據及處理說明,若沒有應將"成品退貨單"退回業務部讓補充,若有則依"成品退貨單"上的客戶名稱及承運地址聯絡承運商運回。
第十三條退貨品的驗收
(一)退貨品運回公司后,配貨中心應會同有關人員確認退回的成品異常原因是否正確,若確屬事實,應將實退數量填注于"成品退貨單"上,并經點收人員、質量管理人員簽章后,依據前面介紹的退貨單使用流程辦理退貨。
(二)配貨中心收到尚無"成品退貨單"的退貨品時,應立即聯絡業務部門主管確認無誤后暫予保管,等收到"成品退貨單"后再依前款規定辦理。
第十四條退貨的更正
(一)若退回成品與"退貨單"記載的退貨品不符時,配貨中心應暫予保管(不入庫),同時于"成品退貨單"填注實收情況后,報交業務部門。
(二)業務部門查驗退貨品確屬無誤時,應依實退情況更正"退貨單"送配貨中心辦理銷案。
第十五條盤點
(一)庫存成品應作定期或不定期的盤點,盤點時由會計部門將盤點項目依規格類別填具"成品盤點表"會同配貨中心盤點,并按實際盤點數量填入數量欄內。
(二)實施電腦化后,"成品盤點表"由電腦制表。
(三)會計部門將"成品盤點表"的盤點數量與帳面數量核對若有差異,即填具"盤點異常報告單",并計算其盤點盈虧數及金額,送配貨中心查明原因,再送銷售部主管研判,擬具改善措施呈總經理核決。
(四)盤盈虧數量經核決后,由配貨中心開立"調整單",第二聯送會計部門,第一聯配貨中心自存.
第十六條消防設備
倉庫內一律嚴禁煙火,配貨中心應于倉庫明顯處懸掛"嚴禁煙火"標志,并依工業安全衛生管理的規定設置消防設備,由總務科指定專人負責管理,每日至少檢查一次,如有故障或失效,應立即申請修護補充,并配合廠區消防訓練,以提高應對能力。
第十七條庫房管理應注意事項
(一)倉庫內應經常維持清潔,并隨時注意通風情況。
(二)易燃品、易爆品或違禁品不得攜入倉庫,配貨中心應隨時注意。
(三)倉庫內不得吸煙,若因工程需要燒焊時,應先報備,并有人專責允許后才可。
(四)配貨中心對所經管的成品庫存及倉運設備應負責安全使用之責,如果破損應立即反映主管并立即委托修護。
(五)未經配貨中心主管核準有關人員不得進入倉庫,搬運完畢后,亦不得在倉庫逗留。
(六)配貨中心人員于下班離開前,應巡視倉庫及電源、水源是否開閉,以確保倉庫的安全。
第十八條庫房抽查考核制度
(一)為了了解倉庫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進展,公司將不定期的對倉庫的生產與管理情況進行抽查;
(二)抽查內容包括倉庫的貨品陳列、人員考勤、場地衛生等;
(三)抽查人員的安排由公司指定或派遣;
(四)抽查時間將不提前通知,每月抽查次數為2-3次。
附則
第十九條實施與修訂
本管理準則呈總經理核準后實施,修改時亦同。
篇2:危險品倉儲安全管理制度樣本
1.倉庫保管員應經培訓考試合格方可上崗。
2.物品入庫嚴格按驗收要求,核對進庫物品規格、質量、危險標識和數量后方可入庫。對無檢驗合格證和無危險標識的物品不得入庫。
3.建立倉庫物資明細臺帳,做好出入庫登記,做到日清月結。
4.危險物品的儲存要嚴格執行危險物品的配裝規定,對不可配裝的危險物品必須嚴格隔離。禁忌物不得同庫存放。劇毒品嚴格按照規定,專庫存放,儲存在規范的庫房內;油漆、天那水等易燃液體必須專庫儲存;氧化性物質要與易燃液體或酸性腐蝕品分開儲存。
5.每種危險物品都應有明顯的名稱及標識,按垛分別存放。
6.在倉庫的主要位置設置警示標志,配置消防器材。
7.垛堆距離應符合要求,貨堆應距離地面15cm,堆距≥10cm,主通道≥180cm,支通道≥80cm,墻距≥30cm,柱距10cm。
8.物品裝卸、搬運應做到輕裝輕放,嚴禁摔、碰、撞擊、拖拉、傾倒和流動。
9.保管人員應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器具。
10.包裝容器應在國家定點廠家采購,容器應牢固密封,發現破損、泄漏、殘缺、變形、變質,及時進行安全處理。
11.庫房內不準設立辦公室、休息室,每天工作結束后,應進行安全檢查,關閉窗戶,切斷電源方可離開。
12.做好危險化學品的養護,做到以下幾點:
1>保持儲存場所的溫度不超過25℃,濕度不得超過85%。
2>每天對儲存倉庫檢查,檢查內容:堆垛牢固,有無泄漏,有無異常,有無刺激性氣體,包裝有無破碎。
3>檢查消防設備是否完好。
4>每次檢查應做好記錄。
13.倉庫嚴禁吸煙,違規罰款。
14.保持儲存場所清潔,散落的物品要及時按規定方法處理。
篇3:危險化學品倉儲管理制度范文
1、庫房的建筑設計必須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87)、《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1990年3月23日公安部第6號令)、《爆炸和火災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50058-92)《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和《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GB50160-92)等法規和標準的規定。
2、倉庫配備足夠的與危險化學品性質相適應的消防器材,并由專人維護和保養。
3、危險化學品必須分類、分垛儲存,每垛占地面積小于100m2,垛與垛間距大于1m,垛與墻間距大于0.5m,垛與梁、柱間距大于0.3m,主要信道的寬度大于2m。
4、在倉庫堆垛設立明顯的防火等級標志,出入口和通向消防設施的道路應保持暢通。
5、危險化學品倉管部門根據物品的危險性,為保管員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器具。
6、危險化學品入庫時,保管員應按入庫驗收標準進行檢查、驗收、登記,嚴格核對和檢驗物品的名稱、規格、案例標簽、質量、數量、包裝。物品經檢驗合格方可入庫。無產地、品牌、安全標簽和產品合格證的物品不得入庫。
7、危險化學品發放,應嚴格執行發放管理制度。倉庫主管負責人應經常檢查核準。
8、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倉庫要采取杜絕火種的安全措施。經指批準進入倉庫的機動車輛必須安裝阻火器,作業人使用的工具、防護用品應符合防爆要求。
9、加強對防爆電氣設備、避雷、靜電導除設施的管理,選用經國家指定的防爆檢驗單位檢驗合格的防爆電氣產品。
10、易燃、易爆品倉庫內的各種安全設施,必須經常檢查、定期校驗、保持完好狀態,做好記錄。
11、儲存易燃和可燃物品的倉庫、堆垛附近,不準私自動火作業,如因特殊需要,應由倉庫負責人上報,經企業有關負責人指認,采取安全措施后才能進行上述作業。作業結束后,檢查確無火種,才可離開現場。
12、物品儲存嚴格執行危險化學品的配裝規定,對不可配裝的危險物品必須嚴格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