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防安裝工程監理程序
人民防空安裝工程監理程序
(簡稱人防安裝工程)
人防工程是戰時人員、物質掩蔽,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場所,是實施人民防空最重要的物質基礎,目前在成片的住宅小區和一些重要的辦公場所,均設置的有人防工程,對于這部分內容,大家都有所接觸。在這里根據自身參與人防工程監理的一點經歷,談談如何對人防安裝工程實施監控:
一、首先應對人防安裝工程所涉及到的相關規范進行熟悉。主要標準有:
人民防空工程設計規范GB50038-2005
人民防空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RFJ01-20**
二、對于人防安裝的各個系統,在平時、戰時的使用功能以及平時、戰時功能轉換的具體措施等內容,要認真熟悉圖紙,了解設計意圖。
三、人防安裝所有進場的材料(最主要是人防設備),必須由具備人防生產資質的廠家提供且符合圖紙設計要求。
四、一般人防工程在竣工驗收時,戰時設備及管道都不安裝,最多在簡易洗消間的清潔區隔墻上安裝自動排氣閥,因此在施工中我們應重點對戰時需要安裝的設備和管道,而在結構施工中又必須給予預留的,以便平戰功能轉換的部位實施監控。
暖通專業的監控要點:
①在結構混凝土澆筑之前,要對密閉穿墻管的制作、安裝質量和數量進行檢查確認,嚴禁事后在結構上鑿孔補裝穿墻管。(當管道穿越密閉隔墻時,必須預埋帶有密閉翼環的密閉穿墻短管。一般做法:短管采用2-3mm厚度的鋼板焊接制作,密閉翼環應采用大于3mm的鋼板制作,且翼環高度不小于60mm,密閉翼環與密閉穿墻管的結合部位應雙面滿焊,密閉穿墻管兩段伸出墻面一般150mm,具體做法應參照施工圖紙中具體節點構造。)
②對超壓測量管的制作、安裝質量和數量進行檢查確認。為了保證人防工程在戰時有一定的超壓值,在送風機房或防化值班室內必須預埋用于測量人防工程內外的壓力的超壓測量裝置。(一般做法:超壓測量管采用DN15的鍍鋅鋼管,在混凝土澆筑時預埋在頂板內,兩頭離墻、離頂板各100mm,預埋在頂板內的測壓管連接應采用焊接或一根無接頭的長管彎曲制作,平時兩頭封堵,具體做法應參照施工圖紙中具體節點構造。測壓管在施工中千萬不能遺忘,在人防安裝竣工驗收時,是重點檢查項目,如在結構頂板上找不到兩頭的管道,本人防工程將視為不合格。)
③對氣密測量管的制作、安裝和數量進行檢查確認。為了檢查口部的氣密性和對漏氣量進行測定,根據防化性能要求,各類人防工程在口部、防毒通道密閉隔墻上都必須設置氣密測量管。(一般做法:氣密測量管采用一根DN50鍍鋅鋼管,在混凝土澆灌時預埋到位,兩端做有密閉措施。氣密測量管兩頭各伸出墻面50mm~100mm,中心標高一般離地1500mm~1800mm,離墻邊距離一般為100mm~200mm,具體做法應參照施工圖紙中具體節點構造,以不妨礙密閉門開啟為準。)
④當平時風管穿越清潔區內混凝土隔墻時,要預留風管孔洞,風管安裝后,四周應填實嚴密;如平時風管穿越兩個防護單元的隔墻時,則應在隔墻上設置矩形或圓形密閉穿墻管,具體做法同密閉穿墻管一樣。
給排水專業的監控要點:
①穿越工程密閉墻的排水管道應采用焊接或無縫鋼管做密閉處理,同時在工程內側設置壓力不小于1.0mpa的防爆波閥門。密閉處理其具體做法與暖通專業類似。
②給排水管道在穿越密閉外墻時,為了防止建筑物下沉,一般應在密閉墻外管道四周留孔或設擋土套管。
電氣專業的監控要點:
①要掌握三種通風方式(清潔、濾毒和隔絕)的正常運行、轉換措施。
②檢查從防護區引到非防護區的照明電源回路是否是單獨回路供電(有時施工單位為了施工方便,將兩路合并成一路,與規范不符)檢查在防護密閉門的內側,臨戰封堵處的內側是否設置的有短路保護裝置。(這些內容在人防驗收時都要重點檢查項目)
③檢查金屬構件(如防護門、密閉門、防爆破活門的金屬門框)是否與等電位聯結。(有時電氣圖紙中,對這部分內容沒做具體說明,施工單位施工無依據,此時監理應做好與建設各方的溝通與協調工作,及時完善相關金屬構件的接地連接。)
④檢查電纜與密閉墻之間的間隙,是否用瀝青麻絲或其他具有較好粘著力的柔性材料嵌實,且在墻外側用抗力片旋緊。(重點對防爆破穿線井部位進行檢查,因此部位有區域人防電源的引入)
篇2:人防工程消防安全監理實施細則
一、編制依據
1、《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2、河北省《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實施細則1999年版
3、《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1999)
4、《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
5、《社會單位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標準》
二、工程概況
本工程位于衡水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院內,主要功能為醫療綜合樓,總建筑面積57041㎡,其中地下建筑面積5513㎡,地上建筑面積51528㎡。本工程地下二層為戰時急救醫院,非鋼筋混凝土房間隔墻均戰前一個月臨時砌筑,平時用途為汽車庫,核武器抗力級別為核五級,防化級別為一級,類別為甲類,人防建筑面積2752㎡。
三、編制目的
安全工作關系到單位干部職工的人身安全,特別是消防安全的重要性,關系到工程建設質量及進度,為增強消防安全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牢固樹立常抓不懈的思想,在建設單位安全預防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并結合本工程消防安全的薄弱環節,特別是為促進人防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督促施工單位提高防火意識,特制定各項防范監督措施,努力防止火災事故的發生,制定本細則。
四、實施細則
1、總承包單位對人防工程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生產負總責。
2、總承包單位依法將建設工程分包給其他單位的,分包合同中應當明確各自的消防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義務。總承包單位和分包單位對分包工程的消防安全生產承擔連帶責任。
3、分包單位應當服從總承包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分包單位不服從管理導致火災事故的,由分包單位承擔主要責任。
4、施工單位應當在施工現場建立消防安全責任制度,確定消防安全責任人,制定用火、用電、使用易燃易爆材料等各項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設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配備消防設施和滅火器材,并在施工現場入口處設置明顯標志。
5、施工單位材料員、安全員應負責對施工現場的消防措施進行監督,若發現隱患,應立即責成有關人員進行清除,然后在進行施工。
6、督促施工單位落實消防安全生產的組織保證體系,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
7、督促施工單位對工人進行消防安全生產教育及分部分項工程的安全技術交底。
8、檢查并督促施工單位,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技術標準和規范要求,落實分部、分項工程或各工序的消防安全防護措施。
9、進行消防安全綜合檢查。發現有消防隱患要責令其停止作業,要求施工單位整改,情況嚴重的,應責令停工整改并及時報告建設單位。
10、施工單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監理人員應及時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11、督促施工單位編制防火安全應急預案,若發生火災應嚴格執行已有應急預案。
五、消防安全監督小組
組長:崔海臻
組員:王炳忠程耀武車國強任大偉
六、消防安全監督小組責任
要本著“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層層建立安全工作責任制。切實加強消防防火設施及用電、火等場所安全工作,及時對安全隱患和漏洞進行專項整治,督促施工單位各項消防安全措施的落實。
篇3:人防工程現場質量管理監理措施
人防工程現場質量管理監理措施
人防工程是國防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人防工程質量管理是提高城市整體防護能力,有效保存戰爭潛力的必然要求。人防工程在全部施工過程中,每個分項工程的質量隨時受到操作者、施工技術、原材料、施工環境等影響。工程質量往往會因某個因素而出現問題,通過加強施工現場的質量管理能有效防止不合格工程的出現。其內容主要包括質量監督和質量檢驗。
施工現場質量監督一般可采用以下幾種手段:
一是指令文件控制。即項目監理通過書面形式對施工承包單位提出其所需完成的建筑任務,指出施工中存在的問題,明確施工單位的責任。
二是駐地監督控制。施工單位質檢員在施工現場認真觀察工程的變化過程,及時處理質量隱患,對有危險苗頭的項目予以重視并報告監理人員。
三是實驗控制。監理工程師判定材料和工程品質是以現場實驗數據作為評判標準的,分部分項工程中每道程序所用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能,結構的抗拉、壓、彎各項強度及拌料的配合比,通常需利用現場實驗所得數據來評判質量情況。
四是測量控制。施工前監理人員對施工放線及高程控制進行檢查,對工程實體施工中出現的誤差在允許偏差范圍內嚴格控制。在施工過程中,應對工程體的幾何尺寸、高程校核等隨時進行檢查,對不合乎工程實體基本測量要求者,應及時指令施工單位處理。
五是利用支付手段控制。施工單位未能全部按監理工程師指令進行施工,當工程質量出現問題從而達不到規定標準時,監理工程師有權拒絕簽字支付工程款,顯然這種控制是直接有效的手段。
人防工程質量檢驗一般采用現場生產工人自檢、互檢和專職人員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其依據為國家或人防部門頒發的人防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質量檢驗評定標準、防護設備產品質量檢驗與施工驗收規范、施工技術操作規程等。從原料進場、施工單位構配件的生產、防護設備安裝到工程竣工等全過程都必須在現場施工中進行質量檢驗。
在人防工程施工現場管理中,還可以采取以下三項質量控制措施:
一是核查施工單位質量保證體系。包括對其質量檢測機構的合同資質認證,對施工單位質量檢測人員、施工質量檢查員、主要技術工種作業人員等的崗前培訓、技能考核、合同資質認證、掛牌上崗和每月考核評審制度的檢查等。
二是實行聯合巡檢制度。每周定期由分管質量的總監組織相關質量負責人對施工現場巡視檢查,檢查后對所發現問題進行現場討論,分析其根源,還對施工中所發現的典型加以表揚、推廣。
三是召開質量缺陷現場分析會。對在施工中所發現的質量缺陷,無論大小,均組織有關責任人員召開現場會進行分析討論,以達到教育、警示作用,避免出現類似問題。
人防工程施工現場管理是指用科學的管理制度、標準和方法對人防工程施工現場人、機、料、信息等生產要素進行合理有效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和檢測,使其處于良好的結合狀態,達到優質、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