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現場規劃與平面布置方案
一、施工現場概況
**花園10#、11#住宅樓位于深圳市農科園農軒路與豐田路交匯處,總建筑面積約16976.04平方米。為兩棟十二層短肢剪力墻框架結構。
現場供臨時使用的道路有農林路、豐田路。目前小區D號路已經完工,消防車道待建。消防車道和東海西路西面為現場主要臨時用地。從主體建筑物和施工場地的分布來看,能夠利用的場地主要分布在南側,南北距離約70米,為材料運輸帶來困難。
二、現場規劃
1、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結合主體工程量的分布及工期要求,在施工階段,施工場地集中在建筑物南側和兩棟建筑物之間的地下室板面上。周圍施工道路主要有農林路和豐田路,入口處在建筑物北側。
2、現場工程標志牌設計
嚴格按深圳市建設局文件規定的尺寸和規格制作。
現場設置工程標牌(五牌一圖):
施工總平面圖
工程概況牌
文明施工管理牌
組織網絡牌
安全紀錄牌
防火須知牌
其中,工程概況牌設置在工地大門入口處,載明項目名稱、規模,開竣工日期、施工許可證號、建設單位、設計單位;質量、安全監督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和聯系電話等。
3、臨設布置:
臨時建筑物、構筑物包括辦公用房、宿舍、食堂、衛生間及化糞池、水池皆用磚砌,要求穩固、安全、整潔,并滿足消防要求,集體宿舍與作業區隔離,人均床鋪面積不小于2平方米,適當分隔,防潮、通風、采光性能良好。按規定架設用電線路,嚴禁任意拉線接電,嚴禁使用電爐和明火燒煮食物。
4、成品、半成品、原材堆放:
嚴格按施工組織設計中的平面布置圖劃定的位置堆放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所有材料應堆放整齊。
5、現場場地和道路
場內道路要平整、堅實、暢通。本工程考慮場地道路應全部硬底化,并設置相應的安全防護設施和安全標志。施工現場內有完善的排水措施,不允許有積水存在。
6、污水的處理和排放:
場內設沉淀池和化糞池,并做到:
(1)、所有的生活或其它污水必須分別處理后才能排入市政排水管道。杜絕運輸中泥漿、散土。流體物料撒漏。車輛出工地前,輪胎、車身必須沖洗干凈,并防止掉土污染路面。
(2)、如有施工產生的泥漿,未經沉淀不得排入市政管網或河流。廢漿和淤泥應使用封閉的專用車輛進行運輸。
7、粉塵控制:
(1)、未做硬地化的局部場地,要定期壓實地面和灑水,減少灰塵對周圍環境的污染。
(2)、禁止在施工現場焚燒有毒。有害和有惡臭氣味的物質。
(3)、裝卸有粉塵的材料時,應灑水濕潤和在倉庫內進行。
(4)、嚴禁向建筑物外拋擲垃圾。
三、平面布置
1、臨時設施
現場辦公區集中在場地東側,在北側大門口處設門衛值班室。其他詳見施工總平面圖(見附圖)。
臨時設施見下表:
編號名稱面積(平方米)
1門衛值班室6.00
2工地辦公室120.00
3廚房、衛生間32.00
4倉庫72.00
5配電房12.00
6鋼筋加工工棚90.00
7木工加工工棚65.00
8工人宿舍144.00
2、加工場地
鋼筋加工工棚及木
工加工工棚采用鋼管搭設,不做密封,頂棚采用鐵皮瓦。地面做C20混凝土面層,厚12CM,比場地高15CM。
3、圍墻
現場采用封閉式管理,東、西、南側在開工時修連續、密閉的磚砌圍墻。圍墻用1:3水泥沙漿砌筑,高度不低于2.3米,每隔4米設一個墻柱(370*370mm)。圍墻外部做簡易裝飾,色彩與周圍環境協調,每隔一根墻柱安裝一盞路燈,牢固完整,整齊美觀。場地出人口門扇作成密閉不透式(用鋼板制作)。
4、硬地化
整個場地均做硬地化處理。做法為:在場內交通部分澆注C25混凝土,厚15CM。其余部分澆注C20混凝土,厚10CM。
篇2:現場作業監護管理規定
危險作業的現場監護管理應根據危險作業的特點來制定,應使作業程序規范化、設備與工具使用規范化、作業(施工)現場規范化,確保作業按操作規程進行和安全措施的落實。
(1)作業程序規范化
危險作業程序包括申請、審批、作業、監督、總結等過程,整個程序一定嚴格、規范。對于危險性大的危險作業(如動火作業),應嚴格執行作業證制度。需要進行危險作業的部門應首先提出申請,說明要求作業的理由、時間、地點、規模和作業內容。申請一般應逐級進行,即班組向車間,車間向廠提出申請。
作業審批,根據作業的危險等級由車間級或廠級進行審批。審批應主要由安全生產管理部門或人員負責進行,并按安全檢查表進行。作業審批合格后,發給作業證,明確作業時間,參加作業人員,作業分工以及指定作業負責人和作業監護人。
在開始作業前,應做好作業前的準備和檢查工作。準備工作包括:作業前的培訓,熟悉作業標準,掌握安全要點和異常情況的對策等;作業現場的清理整頓;工具設備準備;服裝護具準備;確定并熟悉作業中的指揮、聯絡方式等。作業前的檢查包括:自檢、領導檢查和安技人員檢查。檢查合格后才能開始作業,作業中,指揮人員和作業人員均應嚴格按預定方案要求進行;監護人員應在作業現場進行監督檢查,以確保作業安全。
(2)設備與工具使用的規范化
作業中使用的設備與工具應嚴格按施工設計要求配備,并嚴格進行檢查。檢查內容包括:設備、工具完好情況、作業場所清理整頓情況、作業環境中的危險因素情況、安全防護裝置、安全標志配備情況等。
(3)施工(作業)組織設計的規范化
施工(作業)組織設計是整個施工或作業中的指導性文件,也是危險性作業開工前必須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應嚴格按有關規程要求進行,并做好技術交底。
(4)作業(施工)現場的規范化
危險性作業很多帶有臨時性,其作業(施工)現場的布設、安全防護、作業過程等,通常不像固定地點的重復性作業那樣規范,這也是造成危險性作業事故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應加強對作業(施工)現場的管理,使之規范化。作業環境布置及防護要規范化,應根據作業內容,合理確定各種設備、構件等大件吊裝的走向路線;作業中需臨時拆卸的欄桿、扶梯和翻移開的格欄板等部位,應及時拉上警示欄繩,鋪墊行走跳板;作業中的各種工藝孔、洞必需加防護蓋或圍欄;使用的電焊機、廢物箱等設備或物體,必須放在現場安全員指定位置,不得影響施工人員的安全通道;對所有使用的高壓線應懸掛明顯警示標志,對氧氣、乙炔氣膠管應架空,防止破損造成事故隱患;高空作業下部應設置警戒區域,拉好防護欄繩。
作業(施工)現場監護管理要規范化,專職安全員應負責施工作業現場的安全監護管理、監督、檢查,對于立體交叉作業負責下部人員的監護。現場作業人員的行為,必須符合生產經營單位制定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規定的要求,作業人員必須按規范配戴安全帽,高處作業必須戴好保險帶等勞動保護用品。嚴禁高處向下拋物。吊裝作業專職人員應對索具等部件進行檢查。
篇3:施工現場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條施工車輛必須服從指揮、聽從調度,在指定地點作業,在指定路段行駛,未經許可不得將車輛駛出施工區域。
第二條施工車輛不得亂停亂放,盡量避免妨礙施工現場通行。
第三條超重、超長、超寬、超高運輸車輛進入施工現場時應瞻前顧后、兼顧左右、謹慎行駛,最好指揮車在前開道。
第四條未經指揮長批準,施工現場的交通道路不得隔斷或挖斷。
第五條起重車起吊、挖土車作業時周圍應設安全距離并有防護圍欄和警告標志。
第六條施工車輛脫離施工現場行駛時,應注意文明整潔,必須將車輛清洗干凈。
第七條違章作業或違章行駛造成交通事故或經濟損失由車方負責。
第八條工程施工,要求各施工單位盡量使用自己的車輛運送土石方、建筑垃圾等。在確有困難情況下需雇請社會車輛時,應嚴格查看車方的牌照、執照、行駛證、年審年檢、車輛保險等各種證件及相關手續,確認齊全合格后方可雇用。
第九條凡違反道路行駛規定的,每車次處罰用車單位500-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