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工程施工措施范例
一、預制樁工程
本工程基礎采用打入式預制樁基礎,現澆鋼筋混凝土樁承臺,承臺墊層底標高為±0.00以下2.15米,高差較大,雖然設計±0.00標高相當于絕對高程的數據未定,根據在此片施工的經驗,決定采取先將土方開挖至承臺墊層頂標高后再打樁。
基礎工程施工工藝流程如下:
土方開挖-->打預制樁-->承臺墊層-->承臺扎筋、支模、澆混凝土-->基礎磚砌體-->土方回填。
在施工圖會審完畢后,由設計上根據地質資料和樁位布置圖選定試樁樁長,施工現場按設計要求選定樁長并確定試樁日期,在試樁前將試樁所需預制樁運至現場并準備好打樁機械,到試樁之日通知設計、質監、建設單位人員到場根據試樁過程及結果確定樁長。
基礎樁應選擇由規模較大的廠家生產的樁,并要求提供相應的質量保證資料和技術資料,而且樁運至現場后應對其結構強度、主筋和箍筋及外觀表面平整度等進行驗收。樁堆放時應按規格、樁號分層疊置在平整堅實的地面上,支承點應設置在吊點及其附近,上下層墊塊應在同一直線上,堆放層數不宜超過四層。樁的起吊應設計規定的吊點或環起吊,并在吊索和樁間加襯墊,起吊時應平穩提升,避免撞擊和振動。
1、打樁前的準備工作:
A、清除地上及地下障礙物,平整場地。
打樁前應處理地上和地下障礙物(如地下管線、舊有基礎等)。樁機進場及移動范圍內的場地應平整壓實,以使地面有一定的承載力,并保證樁機的垂直度。施工場地及周圍應保持排水溝暢通。
B、材料、機具的準備及接通水源、電源。
C、進行打樁試驗,以便檢驗設備和工藝是否符合要求。按照規范規定,試樁不得少于2根。
D、確定打樁順序
因本工程樁量不是很大,且場地有高差,故選擇一臺樁機由一方向另一方進行的方式。
E、抄平放線及定樁位
在打樁現場或附近設水準點(其位置不受打樁影響),數量不少于兩個,用以抄平場地和檢查樁的入土深度。
根據建筑物的軸線控制樁,定出樁基軸線位置(偏差不得大于20毫米)及每個樁的樁位,將樁的準確位置測設到地面上。
2、打樁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A、開始打樁時,應先用短的落距輕打,待樁入土12米后,再以全落距施打。
B、作好測量和記錄。記錄樁身每下沉1米所需要的工作時間,以觀察其沉入速度;當樁下沉接近設計標高時,則應測量樁每分鐘沉入的數值,以保證樁的設計載重量。
C、打樁入土的速度應均勻,錘擊間歇時間不要過長,打樁時應觀察樁的回躍情況。
D、打樁時應防止錘擊偏心,以免打壞樁頭或使樁身折斷。
E、打樁過程中應特別注意打樁機的工作情況和穩定性。應經常檢查機件是否正常,繩索有無損傷,樁錘懸掛是否牢固、樁架移動和固定是否安全等。
打樁完畢后,為使樁頂符合設計高程,應將樁頭截去。
打樁質量應符合該分項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的要求。
二、土方開挖及回填夯實
土方開挖采用機械大開挖,開挖時選用一臺挖掘機,結合裝載機,留夠回填用土量后,余土用5t自卸式汽車運至建設單位指定棄土點。
基礎回填土采用分層填筑夯實法,回填次序從下而上,從低至高分層鋪筑。每層厚度控制在30cm內,夯擊3~4遍?;A邊50cm范圍須人工夯實,墻基兩側必須夯填密實。
填土嚴禁使用生活垃圾、有機質含量過高的耕作土等不符合要求的土,回填土密實度嚴格按施工規范要求進行抽樣檢查,以保證達到設計要求。
三、樁承臺及承臺梁的施工
檢底驗槽澆筑砼墊層彈線、復核墊層標高扎承臺及承臺梁梁鋼筋支模澆砼。
樁基工程施工完畢,經質監站驗收認可后進行承臺和承臺梁的施工。首先進行測量放線,定出承臺及承臺梁的位置,再根據所需工作面的寬度進行土方開挖,土方開挖完畢應會同建設單位、質監站等有關部門進行地基驗槽,驗收合格方可進行承臺及承臺梁砼墊層的施工。::墊層施工完畢后應復核檢查墊層標高,然后再在墊層上彈出承臺及承臺梁的模板位置線,經檢查模板位置線準確無誤后再綁扎承臺及承臺梁的鋼筋,鋼筋綁扎完畢,經校核、檢查合格后進行承臺及承臺梁的支模工作,支模完畢經現場自檢合格后應會同建設單位、質監站進行檢查驗收,驗收合格后方能澆筑承臺及承臺梁砼。砼澆筑完畢應立即進行養護。
承臺及承臺梁施工中應注意樁基錨入承臺梁的長度
應符合設計要求。
四、磚基工程
本工程砌體采用MU15頁巖磚M10水泥砂漿砌筑。
基礎變形縫兩側砌體應分開砌筑,不得搭接和咬槎,先砌的一側將灰頭刮平,后砌的一側,其灰縫略微縮進磚口變形縫,上下均勻,縫中嚴禁落入灰漿、碎磚等雜物。
磚基礎轉角處同時砌筑,不得留槎,在磚基礎的交槎處難以同時砌筑時,應留斜槎,槎口高低差不得大于1.2m。
篇2:住宅樓地基基礎工程冬季施工措施
住宅樓地基與基礎工程冬季施工措施
本分部工程為回遷區條形基礎,應做到以下幾點:
1、條形基礎施工可以采取分段作業,隨挖、隨砌、隨回填,防止地基和基礎受凍。
2、條形基礎施工時,同一建筑物的基礎應座落在同一類凍脹性土層上,不得座落在一部分有凍土層,另一部分無凍土層的情況。
3、同一建筑物各部位的基槽開挖應同時進行,并應在基槽的四角及中間部位挖坑檢查記錄殘留凍土層厚度。殘留凍土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4、各部位的基礎施工時也應同時進行,不得在同一建筑中一部分進行施工而另外一部分未施工而使地基遭到晾曬。基礎施工完畢要及時回填基側土。在基礎施工中不得被水或融化雪水浸泡基土。
收貨部制度
篇3:基礎土方開挖基坑支護工程季節性施工措施
基礎土方開挖及基坑支護工程季節性施工措施
(一).雨季施工措施
1.本工程的基礎土方開挖及基坑支護工程在6、7、8、9月份將處于雨季施工階段,施工期間必須做好雨水排水工作,才能保證工程的正常進行不受干擾,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做好整體防排水計劃和排水溝系統的規劃設計,主要負責人就雨季施工,施工安全、質量等事宜組織有關人員編寫施工方案。
2.施工現場修建排水系統,在雨季期間安排專人負責排水系統的清淤疏通,保證排水系統運行順暢。
3.保證場內交通道路的完好,設專人負責排水溝通暢,保證雨后能及時排除場地內積水。做好場區及道路的排水工作,道路兩側設置排水明溝,排出場外。
4.為防止場區積水流入基坑內,待冠梁一完成,立即在基坑頂部設置貫通的300*400(H)地面排水溝截流,并每隔20~30米左右設制一個600*600*1000的磚砌窨井,施工現場雨水、施工廢水經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城市下水管網。
5.由于基礎工程施工時間較長,因此需考慮基底的雨水排水,在基坑開挖時,沿基底周邊設排水溝及集水坑,將基底的雨水集中收集,集中坑內裝置潛水泵,將雨水抽出排入場區排水系統。
6.在雨季施工時,兩臺塔吊必須設置避雷裝置。
7.機械設備(如塔吊、鋼筋機械等)及材料,都要有防雨、防曬、防浸泡措施,以免影響工程質量和工程工期。
8.大雨過后要及時對各種用電設備進行檢查,無誤后方可投入使用。
9.消防器材,易燃品要有防雨防曬,防淋雨變質措施。
10.進入雨季,應提前做好雨季施工中所需各種材料、設備的儲備工作。
11.施工期間,要及時掌握氣象情況,事先了解天氣預報,遇有惡劣天氣,及時通知項目施工現場負責人員,以便及時采取應急措施。
12.工現場道路必須平整、堅實,兩側設置排水設施,縱向坡度不得小于0.3%,主要路面鋪設礦渣、砂礫等防滑材料,重要運輸路線必須保證循環暢通。
13.配電箱、電纜線接頭、箱、電焊機等必須有防雨措施,防止水浸受潮造成漏電或設備事故。
14.混凝土水平支撐梁施工時考慮隨時準備遮蓋擋雨和排出積水,防止雨水浸泡、沖刷、影響質量。
15.樁基施工前,除整平場地外,還需碾壓密實,防止下雨時造成地表松軟,致使打樁機械傾斜影響樁垂直度。
(二)冬期施工措施
1.本工程土方開挖及基坑支護在2010年11、12月份和2011年1月份,將處于冬期施工階段,應提前做好冬期施工的準備工作,保證土方開挖和水平支撐梁的連續施工。
2.冬期施工時,運輸車道,汽車坡道要采取防凍防滑措施。
3.第三層土方開挖至基坑底標高時,要及時進行基礎墊層的施工,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基坑被水或融化的雪水浸泡而使基土受凍。
4.水平支撐梁砼澆搗完表面收抹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蓋,上鋪稻草蓮,上部再覆蓋加厚塑料布一層,砼不得灑水養護,保持草蓮干燥。在拆除模板過程中,如發現砼有凍害現象,應暫停拆模,經處理后方可繼續拆模。
(三)防臺防汛
1、目的
作好施工現場"防臺防汛"工作,加強現場組織管理,認真落實搶險準備工作,以對付突發性自然災害事故的發生。
2、災害預警
凡氣象臺發布特大暴雨、風暴或臺風等緊急警報,應急預案領導小組全體人員進入緊急應急狀態。小組成員應指揮各施工班組做好"防臺防汛"準備,如準備好砂袋、加固臨時建筑的窗門及各類機械設備的入庫措施。同時小組領導應向公司領導報告"防臺防汛"情況,聽從統一調度指揮。
3、災害防治
一旦發生臺風或水汛的苗頭,應急預案領導小組成員應立即奔赴現場,組織搶險工作。要求施工人員切斷一切電源,同時有序疏散人員和物資到安全區域。若發現人員傷亡應及時組織搶救,并向上級領導及時匯報。
4、抗災措施
1)堅持安全第一的思想,管理人員和班組長必須以身作則,把具體工作落實到每一個工作人員中。
2)保證安全生產的計劃、落實生產責任,確保防止災害性天氣的多項具體措施。
3)定期于季節性檢查相結合,防止各類事故的發生,對事故隱患和苗子,認真分析原因,提出和落實改進方案。
4)落實天氣預報上墻公布制度。設有專人負責每天將中心氣象臺的預報內容填寫好,遇臺風暴雨應有警示提示。
5)所有機械設備、電氣箱做好用電安全檢查工作,做好防汛防臺的多項設備保護工作。
6)架空電纜,過路電纜需認真檢查,確??癸L抗暴雨能力,以方損害人身安全和危及財產。
7)做好宿舍、倉庫、辦公室的抗災能力,對存在隱患的住房及時做好修理和預防措施。對存在安全苗子的危房需馬上做好轉移與安置工作。
8)對已完工的箱涵接頭井蓋需采取必要防范設施,對施工中的箱涵基坑應備足水泵,作好暴雨排水準備。
5、救護和疏散
救護電話:120。
根據"救人重于救災"的原則和公司防災操作規程,首先是撥打救護電話和搶救被圍困災害的工作人員,與此同時有序疏散人員和物資至安全區域。
(四)防暑降溫
1、目的
在防暑降溫的高溫季節中,應加強現場的組織管理,認真落實公司下達的多項責任與規章制度,以防止由于高溫對施工人員和工程帶來的傷害。
2、高溫預警
當氣象臺發出高溫警示報告時,應急預案領導小組應及時關心職工的工作與生活狀況,調整作息時間,嚴禁加班加點的超負荷施工。
3、高溫防治措施
1)積極主動熱心關懷施工人員的身體,做好夏季工作期間的作息制度,使工人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2)發放防暑降溫用品和落實急救措施,以防萬一。
3)積極改善企業工人的勞動條件、住宿的通風降溫設施,做好工人勞動保護與安全生產技術措施。
4、救護
對在高溫季節中中暑的人員,首先以救人為主,將中暑人員安置在通風降溫的室內,并及時送醫院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