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混凝土道路施工技術操作細則
1.施工前應根據設計圖紙和水準點的要求,每隔200-300m設一個臨時水準點。道路中心樁樁距在直線段一般為20m,曲線段為10m。地形變化處可視實際情況適當加密,并在施工過程中妥善保護。
2.路基施工前應復驗溝槽回填質量。如未達到規定要求,應采取補救措施。
3.挖土應由邊到中,利于排水,分層循序進行。挖土過程中應保持一定的縱、橫坡度,以利排水。不得挖成坑塘,嚴禁掏空挖土。
4.路基超挖,應用合適的筑路材料填補壓實。
5.路基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淤泥、凍土塊,也不得含草、樹根等雜物,超過100mm粒徑的土塊應打碎,填土必須分層壓實,在壓實前應仔細整平,作出路拱。
6.壓路機碾壓時,應先輕后重、先穩后震、先慢后快、先邊后中、先高后低以及輪跡要重疊,重疊寬度二輪壓路機為300mm,三輪壓路機為后輪寬度的一半。
7.土路基壓實后不得有松散、彈簧、翻漿及表面不平整現象。
8.碎石基層宜采用8-10T壓路機,碾壓速度一般不超過30m/min,自路邊向路中,重疊寬度≮300mm。
9.立模應在澆筑砼前一天支立完畢,澆筑砼前模板內側應涂布有效地隔離劑(脫模劑),路面制模時的坡度和道路側邊設置的落水伽俐應對應,以杜絕積水現象。
10.路面砼澆搗時的塌落度應控制在20-40mm以內,面層必須隨搗隨光,且嚴格掌握收手時間進行壓光和抽紋工作。砼抹面工作分二次進行,抹面時嚴禁砼表面灑水或撒水泥,最后成型砼板表面宜有2-5mm厚度的水泥砂漿層.
11.寬度5m以上的道路分二次制模澆搗,做成雙坡,路脊明顯成一線。
12.模板拆除根據氣溫,一般平均氣溫5°C,拆模時間為72小時;平均氣溫10°C,拆模時間為60小時;平均氣溫15°C,拆模時間為48小時;平均氣溫20°C,拆模時間為36小時;平均氣溫25°C,拆模時間為24小時;平均氣溫30°C以上,拆模時間為18小時。
13.鋸縫縫寬一般為5-8mm,鋸縫時間自水泥砼成型后開始計算,一般平均氣溫5°C,,適宜鋸縫時間為4天;平均氣溫10°C,適宜鋸縫時間為3天;平均氣溫15°C,適宜鋸縫時間為2天;平均氣溫20°C,適宜鋸縫時間為1.5天;平均氣溫25°C,適宜鋸縫時間為1天;平均氣溫30°C以上,適宜鋸縫時間為1-0.5天,需實測試鋸確定。
14.伸縮縫用黑色建筑油膏嵌填(注意軟化溫度,以防污染),伸縮縫挺直成一線,寬窄一致。
15.路面養護是道路施工的一個重要環節,路面澆搗后達到一定的強度應澆水養護,并覆蓋草袋,不得在養護期內上人或堆放材料。
16.完成后的路面應保持路面清潔,且有專人清掃,保持小區道路的整潔。
17.道路側石施工時,根據道路的坡度,接通線施工。側石與路邊緣的伸縮縫應大小一致,側石與側石之間的接縫必須平齊,縫寬為10mm,用1:2水泥砂漿嵌填密實。成型后的道路側石應刷黃、黑相間的調和漆二度以形成和路在高差的明顯標記。
18.彩色人行道鋪砌必須平整穩定,縱橫縫順直,排列整齊,縫隙均勻,灌縫飽滿,不得有積水或翹動。
篇2:道路改造路基施工技術工藝
改造工程路基施工技術工藝
根據本工程設計標準,考慮工作面、排水、修整坡面需要現場確定拆除開挖填方線,根據甲方提供的原有地下管線圖,確定挖填深度,必要時做好明顯標示牌。采用1.0立方米反鏟液壓挖掘機配15T自卸車對舊瀝青柏油路面拆除整平的機械化作業方案。拆除后的余土、廢料外運至棄土場,一部分土料就地利用回填。回填前,應將表面層的腐質土、雜質土、樹根草皮雜物等清理干凈。
為了保證填筑的土基在強度和穩定性方面的要求,必須正確選擇土料的種類和填筑方法。一般含有大量有機物的土料或水溶性硫酸鹽含量大于5%的土料,液化狀態的泥炭、粘土或粉狀砂質黏等不能作為路基填料。
填土應分層進行,其層厚應根據設計要求,土壤的物理性質,壓實機具等方面的因素而確定,一般0.3m適宜。要求盡量采用同類土層,不能將各種土混雜在一起使用,以免填方內形成水囊。當填方邊界有坡面時,應用人工將斜坡開挖成階梯狀,以防填土橫向移動,增加抗剪穩定性。
填土的壓實,采用機械夯實壓路機和人工夯實相結合的方法。填土要求達到密實、均勻,以免基床的沉陷變形。主要控制干容量,達到設計的壓實系數。由于填土的壓實系數在豎向是分區控制的,所以每層填土在現場經采用核子密度儀檢測,以測定的壓實系數指導填土碾壓工作的進行。
同時應對土料的含水量進行測控,盡可能地使土料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這樣,同樣的壓實功,得到的干容量最大。若含水量過大時,應進行翻曬,過小時應噴灑滲水。
在填進行到面層時,應嚴格控制其各部位的設計高程,根據其壓縮系數,確定其最后一層找平層的松土厚度,保證碾壓后土路床的高程,坡度達到設計值,符合規范要求。
大面積碾壓,一般壓力6-8遍,三輪壓路機以輪跡深度小于5mm為合格,在實地測定。對于零碎的構筑物周邊應采用小型的夯實機具,如:蛙式打夯機,以免影響或破壞構筑物。
回填土基的流水工藝程序為:清整接合面→進料→機械鋪平→碾壓。
篇3:市政道路砌體防護工程施工技術措施
市政道路砌體及防護工程施工技術措施
本標段有漿砌片石(30厘米厚)2147m2,L型鋼筋混凝土擋土墻3635m3,重力式擋土墻275m3。
1、重力式漿砌擋墻施工
1.1、施工工藝
1.2、施工技術措施
①石料應采用色澤均勻、結構密實、不易風化、無裂紋的硬質石料,標號不小于30Mpa。砂子應潔凈堅硬并宜采用中粗砂。砂漿配合比應通過試驗確定,必須具有良好的和易性,用于砌石以5~7cm為宜。水泥采用普通硅酸鹽為好,并以水泥實際強度計算配合比。
②墻體砌體咬口緊密,錯縫大于8cm,砂漿飽滿。不得有通縫、疊砌、貼砌和浮塞,砌體勾縫應牢固美觀。
③擋土墻基礎必須坐于堅實土層上,埋置深度、地基承載力不小于設計要求。
④泄水孔設于地面以上0.3米處,每隔2-3米布置一個。泄水孔處設反濾層,反濾層應與墻背回填同步進行。
⑤擋土墻沉降伸縮縫寬2厘米,每隔10-15米設一道。
⑥砌體砌筑前測量放樣,施工時應立桿掛線或樣板控制,并要經常復核驗證,以保持線形順適,砌體平整。
⑦墻頂帽石砼灌注時,作號各種預埋件的預埋工作,做到位置準確牢固。
2、L型鋼筋混凝土擋墻
2.1、施工工藝
L型鋼筋混凝土擋墻施工工藝如下"鋼筋混凝土擋墻施工工藝框圖"所示。
2.2、施工技術措施
①墻身混凝土應一次連續灌注,否則,按施工縫處理。施工縫只能設置水平接縫,不得設置豎向接縫。
②墻身鋼筋的綁扎應與混凝土的灌注配合進行,豎向鋼筋的配置長短接合,接頭位置錯開,以滿足接頭規定。
③模板采用SZ系列大型組合模板,通過對比試驗選擇最適合的脫模劑,以保證混凝土出模后的表面和光潔度。
④搗固作業時間必須適當,欠搗時混凝土不密實,過搗又會導致混凝土表面翻砂,影響外觀。
⑤混凝土泵的出料口盡量接近澆注工作面,其自由落下的高度不超過1.5m。
⑥鋼管支架數量必須足夠,搭設牢固。
⑦擋土墻基礎應設在可靠的地基上,埋置深度、地基承載力不小于設計要求。
⑧根據設計設置沉降縫,縫寬2厘米,靠墻背一側2厘米深范圍內嵌橡膠瀝青防水密封膏。
⑨按設計要求預埋泄水孔,泄水孔的位置及坡度要求準確,泄水孔采用φ50PVC管,墻背回填時要做好泄水孔處的反濾層。
⑩擋墻施工時要嚴格按設計放樣,確保墻位,標高及強度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