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鋼管敷設技術要求規程

鋼管敷設技術要求規程

2024-07-11 閱讀 5908

鋼管敷設技術要求

(1).配合施工中,電氣專業人員必須隨工程進度密切配合土建工程作好后砌墻內配管、配電箱位置的處理,注意加強檢查,絕不能有遺漏。暗設于樓、地面、墻柱內的穿線管、接線盒,配合土建進度埋設,盡量為土建施工創造條件。敷設于吊頂及墻柱內的電線管、電纜橋架、接線盒、配合土建裝修進行二次敷設;照明系統布線、穿線在土建內部粉刷后進行,穿線完畢必須分回路進行絕緣測試并作好測試記錄;所有燈具安裝配合精裝修分層、分階段進行,設備調試運轉需用的照明提前安裝;開關、插座面板安裝前將盒內垃圾清除干凈,注意控制好其平整度和水平度。

(2).根據設計圖要求和現場實際情況,確定盒、箱軸線位置,以結構彈出的水平線為基準,掛線找平,線墜找正,標出盒、箱實際的尺寸位置;了解各部位構造,留出余量,使箱、盒的外蓋、底邊和最終地面距離符合規范要求,使成排的箱盒成一條直線,同時力求保證便于操作和檢修。

(3).結構內電線管路宜沿最近的路線敷設并應減少彎曲。管與配電箱本體、用電器具箱盒均連接為一體。

(4).金屬導管嚴禁對口熔焊連接;鍍鋅和壁厚小于等于2mm的鋼導管不得套管熔焊連接。

(5).非鍍鋅鋼導管采用螺紋連接時,連接處的兩端焊跨接地線時,連接處的兩端用專用接地卡固定跨接地線。明配管必須采用絲扣連接,按所彈線或所劃的基準線敷設,管卡以每一直線段首尾距離統一(距離在150mm-500mm之間)為標準。其余段沿磚墻設置支架時,應將支架預埋在墻內,吊架必須吊掛在結構體上,管卡最大間距符合規范要求如下表:

名稱鋼管直徑(mm)

鋼管

15~2025~3040~4565~100

最大允許距離(m)

1.522.53.5

(6).防爆導管不應采用倒口連接;當連接有困難時,應采用防爆活接頭,其接合面應嚴密。

(7).金屬導管內外壁應防腐處理;埋設于混凝土內的導管內壁應防腐處理,外壁可不防腐處理。

(8).室內進入落地式柜、臺、箱、盤內的導管管口,應高出柜、臺、箱、盤的基礎面50-80mm。

(9).導管在建筑物變形縫處,應設補償裝置。

(10).導管采用絲扣連接時,絲扣處應涂膜鉛油,在潮濕場所需用油麻纏緊。兩端應焊跨接地線,跨接地線長度應大于管外徑的3倍。

(11).套管連接時,套管長度大于管外徑3倍,采用焊接時,套管焊接要滿焊,無夾渣咬肉等現象。

(12).管進盒一管一孔根母固定鎖母鎖緊,加護口,并焊跨接地線。鋼管進開關盒做法說明如右上圖:

(13).管路采用絲扣連接,管進盒2~3扣,根母、鎖母固定。

(14).跨接地線采用φ6圓鋼與盒焊接,以保證暗埋管導通率在99%以上。因考慮盒體較薄,地線與盒體可點焊兩三點;地線與管線焊接長度要大于管徑的6倍。

(15).采用絲扣連接的管線,絲扣處應涂抹鉛油,在潮濕場所需用油麻纏緊。接管前,管口內壁用銼銼光滑。

(16).管子進箱盒處順直,在箱(盒)內露出的長度小于5mm,用鎖緊螺母(納子)固定的管口,管子露出鎖緊螺母的螺紋為2-4扣。

(17).管線進電機做法:

電動機安裝示意說明如圖:

a.鋼管在潮濕房間內,在管口處加裝防水彎頭,由防水彎頭引出的導線應由絕緣導管套絕緣保護軟管,經彎成防水弧度后,再引入設備。

b.鋼管管口一般高出地面不低于200mm。

c.金屬軟管引入設備時,應采用金屬軟管接頭連接,長度不超過1m.

d.金屬軟管用管卡固定,間距不大于1m;不得利用金屬軟管作為接地導體。

e.引入電機接線盒內的導線長度不宜超過0.3米,在易受機械損傷的地方應加套管保護。

f.電機外殼及金屬軟管、鋼管應做接地。做法可采用銅導線壓接。金屬軟管接地采用銅導線纏繞并錫焊。

(18).明配的導管應排列整齊,固定點間距均勻,安裝牢固;在終端、彎頭中點或柜、臺、箱、盤等邊緣的距離150mm~500mm范圍內設管卡,中間直線段管卡間的最大距離應符合下表。

敷設方式導管種類導管直徑(mm)

15~2025~3232~4050~6565以上

管卡間最大距離(m)

支架或沿墻明敷壁厚>2mm剛性導管1.52.02.52.53.5

壁厚≤2mm剛性導管1.01.52.0--

剛性絕緣導管1.01.51.52.02.0

明配管安裝示意圖

三根及多根管沿墻支架明敷示意圖三根及多根管沿墻支架明敷剖面圖

單管吊卡明敷示意雙管角鋼吊架明敷時示意

(19).配線:導線在購買時,按照技術人員計算的各種顏色數量進行采購,一般應按A相-黃色,B相-綠色,C相-紅色,支線L1相為黃色,支線L2為綠色,支線L3為紅色,N線為淡藍色,PE線綠/黃雙色配備,并注意配管內導線耐壓≥500V。導線敷設前應進行掃管,清除管內積水和雜物。穿設導線時應將線理順,導線在管內應不扭絞,管內不允許有接頭。

篇2:橋架安裝鋼管敷設常見規范

施工規范

出自于20**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03版

1、安裝電工、焊工、起重吊裝工和電氣調試人員等,按有關要求持證上崗;

2、除設計要求外,承力建筑鋼結構構件上,不得采用熔焊連接固定電氣線路、設備和器具的支架、螺栓等部件;且嚴禁熱加工開孔。

3、接地(PE)或接零(PEN)支線必須單獨與接地(PE)或接零(PEN)干線相連接,不得串聯連接。

4、高低壓成套配電柜、蓄電池柜、不間斷電源柜、控制柜(屏、臺)及動力、照明配電箱(盤)應符合下列規定:

(1)查驗合格證和隨帶技術文件,實行生產許可證和安全認證制度的產品,有許可證編號和安全認證標志。不間斷電源柜有出場試驗記錄;

(2)外觀檢查:有銘牌,柜內元器件無損壞丟失、接線無脫落焊,蓄電池柜內電池殼體無碎裂、漏夜,充油、充氣設備無泄露,涂層完整,無明顯凹陷。

5、關于橋架與電纜

1、橋架安裝和橋架內電纜敷設應按以下程序進行:

(1)測量定位,安裝橋架的支架,經檢查確認,才能安裝橋架;

(2)橋架安裝檢查合格,電纜溝、電纜豎井內支架安裝及電纜導管敷設結束,接地(PE)或接零(PEN)連接完成,經檢查確認,才能敷電纜;才能敷設電纜;

(3)電纜敷設前絕緣測試合格,才能敷設;

(4)電纜電氣交接試驗合格,且對接線去向、相位和防火隔堵措施等檢查確認,才能通電。

2、橋架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直線段鋼制電纜架長度超過30m、鋁合金或玻璃鋼制電纜橋架長度超過15m設有伸縮節;電纜橋架跨越建筑物變形縫處設置補償裝置;

(2)電纜橋架轉彎處的彎曲半徑,不小于橋架內電纜最小允許彎曲半徑,電纜最小允許彎曲半徑見表一

表一

序號

電纜種類

最小允許彎曲半徑

1

無鉛包鋼鎧護套的橡皮絕緣電力電纜

10D

2

有鋼鎧護套的橡皮絕緣電力電纜

20D

3

聚氯乙烯絕緣電力電纜

10D

4

交聯聚氯乙烯絕緣電力電纜

15D

5

多芯控制電纜

10D

(3)敷設在豎井內和穿越不同防火區的橋架,按設計要求位置,有防火隔堵措施;

(4)當設計無要求時,橋架水平安裝的支架間距為1.5~3m;垂直安裝的支架間距不大于2m;

(5)金屬電纜橋架及其支架全長應不少于2處與接地(PE)或接零(PEN)干線相連接;

(6)橋架與支架間螺栓、橋架連接板螺栓固定緊固無遺漏,螺母位于橋架外側;當鋁合金橋架與鋼支架固定時,有相互間絕緣的防電化腐蝕措施;

3、橋架內電纜敷設應符合下列規定:

(1)大于450傾斜敷設的電纜每隔2m處設固定點;

(2)電纜出入電纜溝、豎井、建筑物、柜(盤)臺處以及管子管口處等做密封處理;

(3)電纜敷設排列整齊,水平敷設的電纜,首尾兩端、轉彎兩側及每隔5~10m處設固定點;敷設于垂直橋架內的電纜固定點間距,不大于表12.2.2的規定。

6、電纜穿管應符合下列規定:

(1)三相或單相的交流單芯電纜,不得單獨穿于鋼導管內。

(2)不同回路、不同電壓和交流與直流的電線,不應穿于同一導管內;同一交(3)流回電線應穿于同一金屬導管內,且管內電線不得有接頭。

電線、電纜穿管前,應清除管內雜物和積水。管口應有保護措施,不進入接線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電線、電纜后,管口應密

7、室外埋地敷設的電纜導管,埋深不應小于0.7m。壁厚小于等于2mm的鋼電線導管不應埋設于室外土壤內。

8、柜、屏、臺、箱、盤的金屬框架及基礎型鋼必須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

9、低壓電器組合規定:發熱元件安裝在散熱良好的位置;外殼需接地(PE)或接零(PEN)的,連接可靠;端子排安裝牢固,端子有序號,強電、弱電端子隔離布置,端子規格與芯線截面積大小適配。

出自2003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規范GB50339

建筑設備監控系統檢測時應提供以下工程實施及質量控制記錄:

1、設備材料進場檢驗記錄;

2、隱蔽工程和過程檢查驗收記錄;

3、工程安裝質量檢查及觀感質量驗收記錄;

4、設備及系統自檢測記錄;

5、系統試運行記錄。

出自2010自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規范GB50606

1、建筑智能化各子系統之間,建筑智能化專業與建筑工程各專業之間,應進行協調配合,并應保證施工進度和質量;

2、未經監理工程師確認,不得實施隱蔽作業。隱蔽工程的過程檢查記錄,應經監理,監理工程師簽字確認,并填寫隱蔽工程驗收表。

3、技術準備應符合下列規定:

(1)施工前,應進行深化設計,并完成施工圖;

(2)施工圖應經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會審會簽;

(3)智能建筑工程施工應按審批的施工圖、設計文件實施;

(4)施工單位應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和專項施工方案,并應報監理工程師批準;

(5)應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包括熟悉施工圖、施工方案及有關資料等技術交底工作。

4、橋架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水平橋架底部與地面距離不宜小于2.2m,頂部距樓板不宜小于0.3m,與梁的距離不宜小于0.05m,橋架與電力電纜間距不宜小于0.5m;

(2)在橋架端口、分支、轉彎處不大于0.5m內,應安裝支吊架

(3)支吊架安裝直線段間距宜為1.5m~2m,同一直線段上的支吊架間距應均勻;

5、鋼管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在終端、彎頭中點處的150mm~500mm范圍內應設管卡;

(2)在距離盒、箱、柜等邊緣的150mm~500mm范圍內應設管卡;

(3)在中間直線段應均勻設置管卡。

(4)線管轉彎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所穿入線纜的最小允許彎曲半徑,且不應小于該管外徑的6倍;當暗管外徑大于50mm時,不應小于10倍;

(5)線管兩端應設有標志,管內不應有阻礙,并應穿帶線;

(6)吊頂內配管,宜使用單獨的支吊架固定,支吊架不得架設在龍骨或其他管道上;

6、線盒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鋼導管進入盒(箱)時應一孔一管,管與盒(箱)的連接應采用爪型螺紋接頭管連接,且應鎖緊,內壁應光潔便于穿線;

(2)線管路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中間應增設拉線盒或接線盒,其位置應便于穿線:

1)管路長度每超過30m且無彎曲;

2)管路長度每超過20m且僅有一個彎曲;

3)管路長度每超過15m且僅有兩個彎曲;

4)管路長度每超過8m且僅有三個彎曲;

7、鋼管和橋架中線纜的占空比不宜大于50%;

8、線纜敷設

(1)線纜兩端應有防水、耐摩擦的永久性標簽,標簽書寫應清晰、準確。

(2)管內線纜間不應擰絞,不得有接頭

(3)線管出線口與設備接線端子之間,應采用金屬軟管連接,金屬軟管長度不宜超過2m,不得將線裸露。

(4)橋架內線纜應排列整齊,不得擰絞;在線纜進出橋架部位、轉彎處應綁扎固定;垂直橋架內線纜綁扎固定點間隔不宜大于1.5m。

(5)橋架、線管及接線盒應可靠接地;當采用聯合接地時,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Ω。

9、關于傳感器

(1)風管型溫濕度傳感器應安裝在風速平穩的直管段的下半部。

(2)風管型壓力傳感器應安裝在管道的上半部,并應在溫、濕度傳感器測溫點的上游管段。

(3)水管溫度傳感器應與管道相互垂直安裝,軸線應與管道軸線垂直相交;溫段小于管道口徑的1/2時,應安裝在管道的側面或底部。

(4)水管型壓力與壓差傳感器應安裝在溫度傳感器的管道位置的上游管段,取壓段小于管道口徑的2/3時,應安裝在管道的側面或底部

10、關于現場控制器的安裝與調試

1、現場控制器箱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現場控制器箱的安裝位置宜靠近被控設備電控箱;

(2)現場控制器箱的高度不大于1m時,宜采用壁掛安裝,箱體中心距地面的高度不應小于1.4m;大于1m時,采用落地式安裝

(3)現場控制器箱側面與墻或其他設備的凈距離不應小于0.8m,正面操作距離不應小于1m;

(4)現場控制器箱體門板內側應貼箱內設備的接線圖;

(5)現場控制器箱的安裝位置一般需根據現場情況確定,位置最好靠近被控設備,方便操作,節省材料。空間盡可能寬敞,光線充足,方便檢修。

2、現場控制器的調試應符合下列規定:

(1)測量接地腳與全部I/O口接線端間的電阻應大于10kΩ;

(2)應確認接地腳與全部I/O口接線端間無交流電壓;

(3)調試儀器與現場控制器應能正常通信,并應能通過總線查看其他現場控制器的各項參數;

(4)改變被控設備的設定值,其相應執行機構動作的順序/趨勢應符合設計要求;

(5)模擬制造現場控制器失電,重新恢復送電后,控制器應能自動恢復失電前設置的運行狀態;

(6)模擬制造現場控制器與服務器通信網絡中斷,現場設備應能保持正常的自動運行狀態,且工作站應有控制器離線故障報警信號;

二、安全規范

一、施工班組工人有義務積極參加施工現場義務消防隊伍,提高施工現場消防自救能力;

二、施工班組必須堅持防火安全班前活動天天進行,堅持焊接、油漆、防水等危險作業進行防火安全技術交底制度,及時消除火災隱患;

三、電工、焊工從事電氣設備安裝和氣焊切割作業,要有操作證和用火審批證,氧氣瓶、乙炔瓶、和施焊三者之間安全距離不得小于10m;

四、氧氣瓶要嚴防沾染油脂,乙炔發生器、液化石油氣必須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裝置;

五、焊接作業等動火前,要清除附近易燃物,配備看火人員和滅火用具,電焊機外殼、焊鉗與把線必須接零接地絕緣良好;

六、嚴格遵守施工用火審批制度,審批證僅當天有效,若變換動火地點,必須重新辦理用火審批手續;

七、施工材料的存放、保管、使用必須符合防盜、防火要求;

八、易燃易爆物品,應專庫儲存,分類單獨存放,保持通風,用火要符合防火規定;

九、不準在工程內、庫房內調配油漆、稀料,并應設置消防器材和“嚴禁煙火”明顯標志;

十、因施工需要進入工程內的易燃可燃材料,除要按計劃限量進入外,還應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

十一、施工現場、宿舍等禁止吸煙,需要吸煙者應在指定專設有防火措施的吸煙室;

十二、施工現場和宿舍生活區,未經防火負責人批準不得使用電熱器具,使用燈泡不得大于60W,不得晝夜亮燈;

十三、施工現場、宿舍等無電工證人員一律不準擅自架設電線、電纜和電器設備安裝;

十四、木工作業完畢必須及時清理現場,徹底消除火災隱患;

十五、施工現場伙房必須服從統一規劃布置,不得另外私設小灶;

十六、伙房內爐灶燒火設施必須符合防火安全規定,遵守防火制度;

十七、施工現場一切消防設施、裝置未經批準不得擅自移動、破壞;

十八、施工現場發生火警應立即采用電話(119)報告火警,并火速報告施工負責人組織義務消防隊及現場人員撲救失火;

篇3:建筑智能化鋼管敷設施工工藝

建筑智能化系統鋼管敷設施工工藝

1、主要安裝方法

1.1測定盒、槽位置。根據設計圖紙(含洽商)要求確定盒的位置,以土建彈出的50線為基準,掛線找平,標出盒的準確位置。

1.2穩住盒要求灰漿飽滿,平整牢固,坐標準確,現澆砼板墻固定盒時應固定。

1.3管路連接

管與管的連接

暗配鋼管,管徑在20毫米以下時,宜管箍絲扣連接,套絲不得有亂扣現象;管箍必須使用通絲時,上好管箍后,管口應對嚴,外露絲應不多于2扣,個別情況,絲接困難時,也可以套管連接。管箍中連接處需鉛油擰牢。

暗配鋼管、套管連接時,其套管管徑應大小合適,套管長度應為管外徑的2倍,連接管口的對口應在套管的中心位置,焊口就焊接嚴密。

喇叭口焊接:管徑在Ф80的鋼管,先將管口除去毛刺,找平齊。用氣焊加熱管端,邊加熱邊用手錘洽同邊,逐點均勻向外敲出坡口,把兩管坡口對平齊,周邊焊接嚴密。

管路超過下列長度,應加裝接線盒,其位置應便于穿線。無彎時→45m,有1個彎時→30m,有2個→20m,有3個彎時→12m,如因管路過長又無法加接線盒時,可加大一級管徑。

管路進盒連接

盒開孔應整齊并與管徑相符,要求一管一孔,不得開多孔。鐵制盒、箱嚴禁用電汽焊開孔。如用定型盒箱時,不用敲落,孔不得敲掉。

進盒、槽處應用絲扣鎖母固定,但在結構內的暗配管(即磚墻或砼內)進出盒時采用焊接法固定,但只宜在管孔四周點焊3-5處,要做好防腐處理;進盒、槽之管口長度應小于5mm,兩根以上管入盒、槽時要長短一致,間距均勻,排列整齊。

地線焊接

管路應作整體接地連接,在管箍及盒、槽處,應作跨接地線,其焊接處要清附藥皮,刷防腐漆。跨接線的規格見下表:

配管規格G15-G25G32-G40G50-G70G30及以上

圓鋼地線規格

Ф5Ф6Ф10Ф8*2

穿過建筑物,變型縫時,應有接地補償位置。

2.鋼管暗敷設方式

隨墻(磚體)配管:磚墻,加氣砼快墻、空心磚墻配合磚墻立管時,該管最好放在墻中心,管口向上者要堵好。往上引管要有吊頂時,管上端應煨成900彎直進吊頂內。

大模板砼墻配管:可將盒、箱焊在該墻的鋼筋上,再行敷管,每隔1mm左右,用鉛絲綁牢。管進盒、箱要煨燈叉彎,往上引管不宜過長,以能嵌彎為準。

預制圓孔板上可用砼砂漿保護,也可纏兩層玻璃布,刷三道瀝育油加以保護。

吊頂內,護墻板內,管路敷設;在龍骨吊完成前進行。

會審圖紙要與通風、水暖等專業協調,并繪制大樣圖,在頂板或地面進行彈線定位。

根據定位情況,安裝吊架或支架,吊架和支架的固定,可用合適的脹管鑼栓固定。

配管時,所有的盒均應固定,管入盒用根母護口,管路固定用配套管卡和螺絲固定,或用接鑄固定。其固定點距離見下表:

配管規格G15-G25G25-G32G40-G50G70-G100

管卡最大間距1500mm2000mm2500mm35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