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館砌筑工程施工方法措施
賓館砌筑工程的施工方法
一、砌筑材料
本工程賓館外山墻及會議廳橢圓外墻為240厚粘土磚,其他部分墻體(賓館內外墻、地下室、會議廳、局部管井及衛生間墻等)采用180厚加氣混凝土砌塊。
二、技術要求
1、砌筑材料應按規定的質量標準及出廠合格證進行驗收,同時現場取樣送檢,合格后方可使用。砌筑前應按照設計要求,做好砂漿配合比,施工中嚴格按配合比集中拌制砂漿,并做砂漿試塊強度試驗。
2、砌體的轉角,丁字接頭處應同時砌筑,并使縱橫墻咬合,若咬茬砌筑有困難時,應在交接處灰縫內砌入拉結鋼筋,鋼筋垂直間距不大于500mm,每邊伸入墻內700mm,鋼筋兩端彎勾。砌體的端部(無砼墻柱時)須加設構造柱和拉結鋼筋。砌體墻的陰角和陽角,以及沿砌體墻每隔約4000mm設置構造柱,構造柱截面尺寸為墻厚×240mm,縱筋4,箍筋200,在上、下樓層梁相應位置各預期留4與構造柱縱筋連接,構造柱與磚墻交接處,應設墻體拉筋,如圖7-5-1所示。施工時應先砌墻后澆構造柱。
3、框架柱、剪力墻與填充墻連接處,應按建筑施工圖中的位置,在結構施工時,沿墻、柱高每隔500mm在墻、柱寬內預留2“U”形拉結鋼筋,拉結鋼筋錨入砼內200mm,伸出墻柱外皮300mm。隔墻內每500mm高沿墻全長設置2鋼筋,兩端與墻、柱預留拉結筋焊接。
4、后砌隔墻當墻≥4米時,在墻高度中部(門窗洞頂)設置與柱子連接的通長鋼筋砼圈梁。截面尺寸:墻厚×150mm,縱筋上下各2,箍筋。柱(砼墻)施工時預埋4與圈梁筋焊接。圈梁遇過梁時,分別按截面、配筋較大者設置。
5、砌塊墻體上的門過梁,采用C20混凝土,過梁長度為洞口寬度+2a。如圖7-5-2所示;洞頂離梁底距離小于砼過梁高度時,過梁與梁整澆,如圖7-5-3所示;當洞口側邊離柱(墻)邊小于a,柱(砼墻)施工時在過梁縱筋相應位置預埋連接鋼筋。
6、每層砌至板底或梁底附近時,應待砌塊沉實后再往上砌至梁、板底部,用斜面磚與梁、板頂緊,逐塊敲緊砌實,見圖7-5-4所示。
如果不砌至樓板或梁底,須設壓頂,做法見圖7-5-5所示。
7、后砌墻與現澆板的拉結:施工現澆板時,若板底有隔墻,須按圖7-5-6預留錨拉鋼筋。
8、當隔墻拐角處未設柱時,應按圖7-5-7設置墻體加強筋。
三、砌筑工程的施工準備
1、裝卸砌塊時,應堆放整齊,嚴禁傾卸丟擲。
2、砌塊堆放應符合要求:
(1)、現場砌塊應按不同規格和標號分別整齊堆放。堆垛上應設明顯標志。堆放場地必須平整,并應有排水措施。
(2)、砌塊的堆置高度不宜超過1.6m,垛與垛之間應留有適當的通道。
3、砌體施工前,應先將砌筑面抄平,然后按圖紙放出軸線。
4、不得使用齡期不足28d的砌塊進行砌筑。
5、衛生間、洗衣間等加氣砼砌體隔墻的下部,在地面做C15砼,150mm高左右,與墻體同厚度。
四、施工要點
1、應盡量采用規格砌塊。砌筑時應清除砌塊表面污物和砌塊孔洞的底部毛邊。砌塊應底面朝上砌筑。
2、從轉角定位處開始砌筑,內外墻同時砌筑,縱橫墻交錯搭接。
3、墻體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三分之二。如留斜槎確有困難時,除轉角處外,也可砌成直槎,但必須采用拉結網片或其它措施,以保證連結牢靠。
4、砌體的灰縫應做到橫平豎直,全部灰縫均應填鋪砂漿。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程度,不得低于90%,豎直灰縫的砂漿飽滿程度不得低于60%。嚴禁用水沖漿灌灰縫。砌體水平灰縫的厚度和豎直灰縫的寬度應控制在8~12mm。埋設的拉結鋼筋和網片,必須放置在砂漿層中。
5、砌筑灰漿為M5水泥砂漿,砂漿的分層度一般應小于2cm,稠度一般控制在5~7cm為宜,當氣候異常時,可適當地加入減水劑、塑化劑等。
6、在每一樓層,對每種強度等級的砂漿和混凝土,至少制作一組試塊(每組三塊)。如砂漿和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或配合比變更時,也應制作試塊以便檢查。
7、對設計規定的各種洞、溝槽和預埋件等,應在砌筑時預留或預埋,不得在砌好的墻體上打鑿。
8、對墻體表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灰縫的均勻程度及砂漿飽滿度等,應隨時檢查并校正所發現的偏差在砌完每樓層后,應校核墻體的軸線尺寸和標高。在允許內的軸線以及標高的偏差,可在樓板面上予以校正。
9、砌筑高度每天不宜大于1.8m。
10、較大型設備房間需預留設備進出口,經設備安裝就位完成后,再砌筑或封板。
篇2:砌筑施工安全作業規定
1.所有作業人員上崗前必須進行本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勞動紀律、技術標準以及安全防護用品使用等崗位要求的培訓教育;
2.砌筑操作前,必須檢查施工現場安全防護設施及安全防護用品是否齊全;
3.基礎砌筑時必須檢查和注意基坑土質的變化情況;堆放磚石材料必須離開坑邊1米以上;
4.墻體砌筑高度超過地面1.2米以上時必須搭設腳手架進行施工作業,不準勉強在超過胸部的墻上進行砌筑,以免將墻體碰撞倒塌或失手掉落砌塊材料傷人;
5.腳手架上堆放材料不得超過規定荷載,堆磚高度不得超過三皮側磚,同一塊腳手板上的操作人員不得超過2人;
6.嚴禁用不穩固的工具或物體在腳手板上墊高作業;
7.嚴禁使用磚、石材料作腳手架的支架;
8.嚴禁站在墻頂上做劃線、刮縫以及清掃墻面或檢查大角垂直度等工作;
9.砍磚或修整石塊時必須面向墻體,防止發生飛石傷人;
10.嚴禁在新砌筑的墻體上行走;
11.工作完畢時必須及時清理腳手板或墻體上的碎磚等雜物,防止掉落傷人;
12.冬期施工時必須注意腳手板上的冰霜、積雪,必須清除干凈后才能上架進行操作;
13.雨天或每日工作后應做好新砌墻體的防雨措施,預防因雨水沖走砂漿造成墻體垮塌事故;
14.砂漿攪拌機械必須安裝穩固,電源線必須架空設置以及做好接地保護并經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篇3:教學樓墻體砌筑施工方法
綜合教學樓墻體砌筑施工方法
1、施工準備
(1)空心磚、燒結普通磚要有出廠合格證、試驗單。規格尺寸、二次試驗、容量、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2)水泥: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PO32.5,由出廠合格證與實驗單。
(3)砂子:采用中砂經過5mm篩孔篩過,含泥量不大于5%。
(4)生石灰:熟化時間不少于7d。
(5)粉煤灰:試驗標準不低于Ⅲ級。
(6)拉結筋、預埋件,木磚已備齊。
(7)室內回填土已經完成地溝蓋已安裝好,防潮層已抹完。基礎隱蔽檢查業已完成。
(8)_基礎上已找好墻的軸線,彈出砌體邊線,畫出門窗口位置,抄平立皮數桿,間距15~20m。
(9)曲線墻:找出樁軸線砌體的外線位置,做曲線模板,在墻上畫弧線。
2、流水段劃分,工藝流程
(1)以軸線1-M以北為Ⅰ區。以軸線1-5東西分成兩個流水段。以軸線1-M以南為Ⅱ區。以軸線2-8東西分成三個流水段。四層以上分兩段流水段。
圖6-2流水段劃分示意圖
(2)工藝流程:作業準備→磚澆水→拌制砂漿→砌磚墻→驗評
3、施工方法
(1)空心磚、燒結普通磚、砌筑前一天澆水潤濕,浸水深度1.5cm為宜,常溫下不得干磚上墻。
(2)組砌方法:采用一順一丁,"三一"砌磚法操作。
(3)直墻:一磚墻掛外線,一磚半以上的墻雙面掛線。
(4)曲線墻:按柱軸線墻外皮點用曲線模板控制墻體位置。拉水平短線控制標高進行砌筑,用厚度桿控制墻厚,每半步加吊一次垂直,量一下弧線,檢查墻面垂直與曲線尺寸。空心磚墻的灰縫控制在1.5cm。燒結普通磚墻的灰縫控制在1cm。砌筑時,隨時打掃墻面,清除落地灰。
(5)留槎:外墻轉角要同時砌筑,內外墻交接處必須留斜槎,長度大于墻高的2/3,分段位置應在伸縮縫或窗洞口處。隔墻與墻不能同時砌筑時,留陽槎,設拉結筋2φ@500,外伸長1000mm。空心磚墻,門窗洞口兩側,柱兩側,用實心磚砌筑,每邊不少于240mm。
(6)空心磚墻在地面或樓板上,先砌實心磚三皮,再砌空心磚。空心磚砌至梁底或板底,用實心磚斜砌,擠緊,并用砂漿填實。
(7)木磚預留:木磚小頭在外,大頭在里,洞口高1.2m,每邊放兩塊,洞口高1.2~2m,每邊放3塊,洞口高2~3m,每邊放4塊。過梁、圈梁預留位置必須準確。
(8)構造柱:按圖紙設計位置,砌馬牙槎,向兩邊橫向突出60mm每層馬牙高度240mm,并埋設拉結筋2φ6@480伸進墻面1000mm。
4、質量要求:組砌合理,灰漿飽滿,墻面平整順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