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樓砌筑工程冬季施工措施
小區住宅樓砌筑工程冬季施工措施
確定在冬期施工的回遷住宅樓,在施工前由設計部門根據施工確定的施工方案,對原設計圖進行補充驗算或給予必要的補充設計,施工時按修改后的圖紙和設計補充說明施工。
(一)基本要求
1、原材料要求:
⑴普通磚砌筑前,應清除冰霜;遇水浸泡受凍后的磚或砌塊不得使用;砌筑時,當室外氣溫高于1℃時,普通磚可適當澆水濕潤,但不宜過多,一般以表面吸進10mm為宜,且隨澆隨用,磚的表面不得有游離水。也可用熱水澆磚,當室外氣溫很低時,還應摻加1.5%的食鹽,干磚不得上墻。
⑵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不可使用無熟料水泥;水泥不得受潮結塊;不同品種的水泥不得混合攪拌使用。
⑶石灰膏等摻合料應防止受凍,如已受凍要融化后方可使用,受凍后脫水風化的石灰膏不得使用,可考慮采用粉煤灰代替白灰或采用白灰粉。
⑷拌制砂漿所用的砂,宜采用中砂;對水泥砂漿或標號大于、等于M5的水泥混合砂漿,砂的含泥量不得超過5%,小于M5水泥混合砂漿,砂的含泥量不得超過10%;砂中不得含有冰塊和直徑大于1cm的凍結塊。
⑸外加劑以單組分氯鹽防凍劑為主,使用時,不得含有對砂漿有害的雜質。
2、砌筑砂漿要求:
(1)冬季砌筑砂漿的稠度,宜比常溫施工時適當增加10~30mm,但不易超過130mm,通常對于磚砌體,稠度為9~12cm。此項工作需委托試驗站試配,有試驗配合比報告后方可實施。
(2)砌筑砂漿使用時,磚表面與砂漿的溫差不宜超過30℃,砌筑砂漿的使用溫度不宜低于表(1)數值:
表(1)
氣溫外加劑法
0~-10℃+5℃
-11~-25℃+10℃
(3)砌筑砂漿的強度等級:
①冬期施工的砂漿強度等級一般不得低于M2.5,重要部位和重要結構強度等級不得低于M5。
*2冬期砌筑砂漿的檢驗應做成兩種用途的試塊:一種為標準養護,用以檢驗28d齡期強度,另一種試塊與砌體同條件養護,作為現場不同齡期的強度檢驗。
3、冬期砌筑工程施工,選用外加劑法,以摻鹽砂漿法為主。
4、冬期砌筑工程應加強質量控制,在施工日記中除應按常規要求外,尚應記錄室外日最高、最低氣溫、砂漿攪拌前砂、水溫度、暖棚溫度、砂漿出罐溫度和使用溫度、外加劑摻量以及其它有關資料。
(二)摻鹽砂漿法技術要求
1、外加劑的選擇、攙量及適用溫度:
摻鹽砂漿法所用鹽類以氯化鈉為主。氯鹽砂漿的摻鹽量應符合表(2)規定:
2、外加劑溶液的配制:
摻鹽砂漿的鹽溶液應專人配置,先配制成規定濃度溶液,置于專用容器內,使用時再稀釋到含量合乎要求濃度的溶液,作為拌合水加進去。
氯鹽砂漿的摻鹽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表(2)
氯鹽及
砌體材料種類日最低氣溫℃
等于或高于-10-11~-15-16~-20-20~-25
磚氯化鈉357-
磚氯化鈉和氯化鈣--57--23
注:摻鹽量以無水鹽計。
3、摻外加劑砂漿的拌制及運輸:
砂漿應采用機械拌和,攪拌應在保溫棚內進行,環境溫度不可低于5℃,攪拌時間應適當延長,一般要比常溫增加0.5~1倍,以2.5~3min為宜。
摻鹽砂漿中摻微沫劑時,為避免因減弱微沫劑的發泡率,而影響砂漿質量,鹽類溶液和微沫劑溶液必須在拌合中先后加入。微沫劑使用前應送試驗站鑒定,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使用時應嚴格按產品說明書的要求和配合比報告中的摻入量進行配置,使用微沫劑宜用不低于70℃的熱水配置溶液,微沫砂漿嚴禁用人工拌置,機械攪拌時攪拌時間不少于3min。
砂漿攪拌出機溫度應在20℃左右,不宜超過35℃,使用時的溫度不應低于5℃(氣溫低于-10℃時,不應低于10℃)。
應采用必要的措施減少砂漿在攪拌、運輸、存放過程中的熱量損失,砂漿應隨拌、隨運、隨用,不得露天存放和二次倒運,盡量縮短運距,用手推車運輸砂漿時,應加保溫裝置,使用的灰槽也應保溫。砂漿的儲存時間對于普通砂漿和摻鹽砂漿分別不宜超過15min或20min。嚴禁使用已遭凍結的砂漿,不準單以熱水摻入凍結砂漿內重新攪拌使用,也不宜在砌筑時向砂漿內摻加熱水使用。
4、外加劑法的施工操作要點:
⑴砌磚施工:
①砌磚宜采用"三一砌磚法",即一鏟灰,一塊磚,一擠揉,并應采用一順一丁或梅花丁的排磚方法,保證砌體砂漿的飽滿度,提高砌體強度。
②灰縫一般為10mm,不應小于8mm、大于12mm,砂漿飽滿度不低于80%。
③每天收工時,應將最后1皮磚的垂直灰縫填滿,墻頂面上不得鋪砂漿,同時用草簾等保溫材料將砌體表面加以覆蓋。繼續砌筑時必須掃凈砌筑表面,但不能用水沖洗,然后再施工。為保證砌體的穩定性和在解凍時的正常沉降,每天砌筑高度及臨時間斷處的高低差均不得大于1.2m。
5、砌體拉結筋及埋件防腐:采用摻鹽砂漿時,砌體中配置的鋼筋及埋件應作防腐處理。可涂刷瀝青漆進行防腐,配方為30號瀝青:10號瀝青:汽油=1:1:2。
篇2:砌筑工安全生產責任制范本
一、貫徹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提高施工安全。
二、砌筑橋、涵各類基礎時,應先檢查坑邊周圍是否穩定,遇有裂紋、化凍可能坍塌時,應采取措施加固或清除危險因素方可操作。
三、深基坑施工,上下基坑應設有坡道或梯子,不得攀跳坑壁和登踩支撐架上下。
四、坑邊堆放片石、紅磚、料石時,應離坑邊1M以外,堆放不能過多,以防壓塌坑壁。
五、往基坑投入石、紅磚、料石時,應上下呼應,下邊砌筑人員應避開,并應盡量采取溜放或其他安全方法,嚴禁石料亂往下扔。
六、坑內砌筑人員應帶安全帽、手套,操作間距應適當,砌體上嚴禁破石料,夯實回填應達到強度。
七、高大砌筑工程應搭設腳手架、平臺、及上下扶梯及運料通道,掛設安全網,操作者要系安全繩,嚴格執行高空作業安全規則。
篇3:漿砌片石砼板塊砌筑安全規定
一、砌基礎墻,操作前必須檢查槽幫,如發現土壁裂紋。水浸或變形等有坍塌危險時,應先采取措施有效地安全處理,并應檢查清除槽邊有墜落的危險后再進行操作。
二、墻身砌體在1.2米以上時,應由架子工按承重架子標準搭設腳手架,高度超過4米,必須支搭防護網及護身欄、擋腳板。
三、在架子上不準向外打石料、板塊、護腳欄上不得坐人,不準站在砌筑的墻上操作或行走。
四、邊坡防護作業,必須搭設牢固的腳手架,砌石工程必須自下而上砌筑,片石不得在架子上進行,墻下嚴禁站人,抬運石塊上架、跳板應堅固,不陡異有防滑條。
五、抹面、勾縫作業必須先上后下,嚴禁在砌筑好的坡面上行走。上下必須用爬梯。架上不準有人操作,不得上面砌筑下面勾縫。
六、噴漿防護巖面時,作業人員應按規定穿戴防護用品。嚴格操作順序,不得單人作業,作業面內他人不得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