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場軌道工程施工方法措施
站場軌道工程施工方法
由于車站均屬樞紐范圍,運輸繁忙,在站場上進行軌道施工,既要保證既有線安全運營,又要保證施工、人員安全,在施工之前,應針對站場特點編制詳細的施工和既有線安全防護方案、施工組織設計及要點封閉、慢行需求計劃,并取得建設、運營、設計、監理單位的簽認。
軌道施工原則:更新改造工程,要在保證正常運輸、運營的條件下施工,最大限度的利用列車間隔和調車間休時間進行施工作業,減少封鎖正線,確保各次列車或單機的運行安全。在既有線改造施工前要與既有線設備主管部門、工務段、電務段、水電段等達成設備臨時維修保管協議,清楚設備維修保管責任單位、里程位置、改造項目、時間等,并交當地車務主管部門一份,以便更好的保證各部門設備完好使用,取得車務部門的配合和指導施工。
新建、改移線路施工:
既有線路改移時,首先要鋪好設計改移位置的道碴,待封鎖時間,扒開既有道床,撥移線路,線路撥至設計位置時,回填道碴、起道、串碴、搗固、方枕、調整軌縫及軌距、緊固螺栓、整修道床。
既有線改造,要利用“天窗”時間,對線路進行養護和修整,并作好既有線施工的防護工作。
在線路換側處,要反復測量、精確配軌,待線路換側處兩端新建線路達到通車標準時方可進行換側施工。
合理安排組織勞動力,施工要有序,速度要快。
列車通行后,要注意觀察線路動向,及時整修線路,消除隱患。
增加或更換道岔施工:
施工前,先按規定要求整正施工段的既有軌道,兩端加強鎖定,精確測定道岔位置,并配置兩端合攏段。
結合現場條件和行車密度選定施工方法。繁忙區段的咽喉區各類道岔或電氣聯鎖的道岔,采用整組預鋪后撥入。
鋪入道岔要迅速,電務、信號部門密切配合,一些電纜埋設、信號設備安裝要提前完成。
道岔撥入就位或拼裝成型后,即按線路開通要求補碴整正,線路開通后列車慢行階段,繼續整修道岔直至達到驗收要求。
與其它專業有關的道岔施工,要有有關專業人員配合進行。
篇2:站場改造砌墻施工安全措施
(1)所有既有線施工均應在運營管理方批準的“天窗”時段進行。撥道、便線換道、臨時中斷行車和限速行駛時,需與有關部門配合共同采取措施,應符合現行《鐵路技術管理規程》的有關規定。
(2)對既有線影響的施工,必須首先探明施工范圍的通訊、水電、信號等管線及其他設施情況,并與運營設備管理單位共同確定防護范圍。
(3)站場施工安全保證措施,經過充分論證后,由鐵路局運輸管理部門批準。過渡方案涉及停運跨局旅客列車、封鎖主干線時間較長、對路網運能可能造成較大影響時,應報經鐵道部批準方可實施。
(4)施工中要嚴格按運營單位批準的施工范圍及施工內容進行施工。若可能引起行車徑路或接發、調車條件發生較大變化,應提前與車務部門協商溝通。
(5)插鋪、改移道岔,施工要點結束,岔后警沖標必須在道岔啟用前設置完畢。暫停使用或封閉的線路。自停用或封閉點起,應設置臨時車擋和停車標牌,夜間應顯示紅色停車信號。
(6)在影響既有線范圍內施工時,施工人員戴白色或黃色安全帽,在軌道上作業時必須穿黃色防護服背心。施工人員嚴禁在既有線范圍內戴紅色安全帽,穿紅色衣服。
(7)嚴禁施工機具、材料以及臨時設施侵入界限(正線直線段距線路中心2.44m,正線曲線為2.9m)嚴禁施工人員上、下班時在線路及軌道上行走、橫跨既有線或坐、臥軌道上休息。
(8)對受地形影響限制,駐地與工地間跨越橋梁必須走既有線時,要求走人行通道(人行步板),嚴禁在線路、路肩等限界范圍內行走。發現列車接近時,須及時避車。其他人員嚴禁進入既有線范圍。
(9)臨近既有線施工時,場地嚴禁懸掛紅色標語,彩旗盡量減少紅色和綠色,以免影響司機瞭望。在施工過程中,必須由跟班防護員進行跟班防護。
(10)嚴禁施工人員擅自挪移和破壞防護設施,嚴禁夜間在既有線附近生火。
(11)在既有線旁測量放線時,嚴禁使用鋼卷尺等金屬測量工具測量既有線線路軌距,如需用時,可以使用皮尺。嚴禁用金屬將兩股軌道連接一體。穿越鐵路的人員應遵守“一看、二慢、三通過”原則。
(12)跨越既有線搬運工程材料時,應得到公務部門許可,在搬運地點兩端不小于800m處設防護,由專人統一指揮,及時互傳信息。確保搬運材料期間的行車、人員安全。
(13)在既有線旁搭設防護排架時,應注意上方的接觸網,應與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14)嚴格按照有關公路、鐵路施工規范要求辦理,加強施工技術管理,堅持技術復核制,采取有效的技術管理手段提高工程質量。工程技術人員做到對施工圖紙審查、技術交底、施工測量及時、準確、無誤,各項資料保存完好,以備核查。對收到的設計文件,開工前組織有關技術人員進行會審,對存在的疑問及時與設計部門聯系解決。
(15)既有線改造過程中注意接觸網和信號等站后設備的正確顯示、運用及改造,保證施工與運營安全。
(16)施工單位施工期間要確保機具和施工人員人身安全,注意施工期間自然災害的預防措施必須到位(如洪水、滑坡防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