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工程挖孔灌注樁施工注意事項規程

工程挖孔灌注樁施工注意事項規程

2024-07-11 閱讀 6298

工程挖孔灌注樁施工注意事項

為了加強挖孔樁的質量控制,保證施工安全,提高工程質量,避免質量通病,總監辦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施工準備

1、認真核對圖紙,必須對橋的樁號、設計高程、樁基坐標等控制型數據進行詳細復核,若有問題應及時通知有關單位進行處理。

2、對施工現場進行補充調查,調查施工場地相臨建筑、地上和地下管線等障礙物,并妥善做好遷移或保護處理。

3、開挖施工平臺時必須根據不同土質情況合理放坡,或采取必要的加固、防治措施,防止邊坡滑塌危及施工人員和機械設備安全。

4、精確施工放樣后必須先做護圈,護圈頂面須高出地面30cm,并將樁心位置的“十”字控制線引測到護圈上,打入鋼釘標示,再用紅油漆標出其高程,以便挖孔過程中隨時檢查樁孔尺寸、樁心偏位和豎軸線傾斜情況,如有偏差應及時糾正。

二、挖孔及成孔檢測

1、多孔同時開挖施工時,應采取間隔開挖的方法,相鄰的樁不能同時挖孔,必須待相鄰樁孔灌注完混凝土之后才能開挖,以保證土壁穩定。

2、人工挖孔時,嚴格控制每班進尺,及時施作護壁,而且在本項目不得將護壁作為樁身的一部分;每次安裝護壁模板時都得以護圈頂控制樁的“十”中心為準用吊線復核樁孔中心和孔徑。

3、采用洛陽鏟成孔時,機械準確就位后必須固定穩妥,施工時應加大檢查頻率,防止機械傾斜和移位;盡量加大導向桿長度,防止出現彎孔或斜孔。

4、挖孔達到設計深度后,應釬探了解孔底以下地質情況是否能滿足設計要求,否則應與監理、設計單位研究處理;如橋位處于石灰巖地段,還須邀請第三方檢測單位進行溶蝕空洞檢測,并遵照檢測結論和設計要求作進一步處理。

5、成孔后,用符合規范要求的檢孔器檢查孔徑,再用1kg鉛錘及鋼尺檢測樁孔的垂直度、中心偏位和孔深。

三、挖孔施工安全注意事項

1、孔口護圈必須高出地面30cm,以防地面水流入孔內或腳踢雜物入孔內。孔井口邊1m范圍內不得有任何雜物,棄土應在孔口邊1.5m以外。

2、人工挖孔時,為了防止孔口掉入雜物,孔內工人必須佩戴安全帽,工人上方約1m高度處應放置半圓形鋼筋網罩蓋,工人挖孔時一般站在有罩蓋的一邊。

3、孔內必須設置應急軟爬梯,井孔上、下應有可靠的通話聯絡,如對講機等。

4、人員上下和出土必須使用電葫蘆、吊籠等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動卡緊保險裝置,不得使用麻繩和尼龍繩或腳踏井壁凸緣上下,工人上下孔時應系保險繩,以防意外。

5、井下需要工具,應用提升設備遞送,禁止向井內拋擲。

6、夜間一般禁止挖孔作業,如遇特殊情況需夜間挖孔作業時,須經現場負責人同意,并有安全員在場。

7、井下操作人員連續工作時間不宜超過4h,應及時輪換;井下有人操作時,井上配合作業人員必須堅守崗位,不得擅離職守。

8、孔底如需抽水時,必須在全部井下作業人員上地面后方可進行。

9、孔內一律采用12V安全電壓和防水帶罩燈照明,施工現場可用24V低壓照明,現場用電均須安裝漏電保護裝置。

10、挖孔工作暫停時,應在孔口蓋罩,并設置防護欄和安全警示標牌,防止人畜不小心掉進孔內。

11、每班下孔作業前、爆破開挖后或孔深超過10m時,必須對孔內進行機械通風,防止有害氣體危及作業人員安全。

12、成孔檢測合格后應盡快安裝鋼筋籠并灌注混凝土,以防孔內積水(雨水或滲水)和塌孔。

四、灌注樁基混凝土

1、灌注樁基混凝土必須配備備用電源及混凝土拌和、運輸、振搗的備用設備,使用前還須對所有設備進行檢修、保養,以保證混凝土連續灌注。

2、灌注混凝土前還須檢查樁基檢測所需預埋件。

3、灌注混凝土過程中應防止混凝土撞擊鋼筋造成灰漿、骨料分離情況。視落差情況,應設置漏斗、串筒、不允許用鐵鍬拋扔。不準將漏斗、串筒直接架設在鋼筋或模板上。

4、灌注挖孔樁混凝土必須按規范要求逐層振搗,原則上監理工程師不批準其它混凝土澆筑工藝,如施工單位自行采用的須進行充分的論證,成樁后按規范頻率取芯檢測混凝土的均勻性、密實性和強度,并對可能存在的質量風險承擔后果。

5、灌注混凝土距樁頂5m左右時須再次復核、調整鋼筋籠位置,確保鋼筋籠位置準確。

6、挖孔樁灌注施工中,當混凝土無法連續灌注,施工縫不可避免時,應按規范要求進行處理,旁站監理要作好詳細記錄,包括混凝土中斷灌注的原因、中斷時間、處理措施、再次灌注時間等,在樁基完整性檢測時將情況如實提供給檢測人員。

五、成樁檢測

1、灌注樁基混凝土時須抽取混凝土抗壓強度試件,每樁試件組數為2~4組。

2、每根樁均應做完整性檢測。

3、一般選有代表性的樁用無破損法進行檢測,重要工程或重要部位的樁宜逐根進行檢測,設計有規定或對樁的質量有疑問時,應采用鉆取芯樣法對樁進行檢測,對柱樁并應鉆到樁底0.5m以下。

4、設計有規定時或對樁的質量有疑問時,還須對鉆、挖孔灌注樁進行承載力試驗。

5、當檢測后,樁身質量不符合要求時,應研究處理方案,報監理單位批準。

六、施工資料

1、挖孔時必須認真、詳細做好施工原始記錄,與設計提供的地質情況進行比對,并預測下步可能存在的質量、安全隱患,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2、灌注樁身混凝土時,施工員和監理員必須全程旁站,及時發現和處理各類問題,并如實、詳細做好施工原始記錄。

3、嚴格每道工序的檢驗,杜絕質量、安全隱患帶入下道工序;工序檢驗資料必須及時、真實、齊全。

4、按總監辦要求及時填寫《橋梁挖孔樁檢測臺帳》。

其它未盡事宜請參照《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00)、《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04)和《**高速公路建設精細化管理化指南》等規范、標準執行。

篇2: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施工注意事項

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及施工注意事項

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以及在施工過程中注意的一些事項:

(1)鉆孔準備

①場地準備:鉆孔前平整場地并填筑工作平臺,放出橋位線,增設橋位控制樁并加固,控制樁位置選在不易移動和車輛壓不到的地方。

②護筒埋設:護筒頂端及工作平臺高出地面0.5米,護筒底端埋深大于1.0-1.5米,護筒和工作平臺應具有一定的強度和穩定性。

A.鉆孔灌注樁護筒埋設時,先在整平夯實的工作平臺上按設計樁位定出樁位中心,并用十字垂線固定延長護樁,各方向延長護樁不少于兩樁。

B.護筒采用0.5―0.8cm厚的鋼板制作,護筒內徑大于樁徑20厘米,護筒長度均按2米考慮加工。

C.護筒埋設采用振拔機進行,埋設好的護筒按十字垂線方向用經緯儀檢查并在護筒口用紅漆標點,以便隨時檢查鉆孔偏位情況。采用人工挖埋時,護筒底部采用粘土夯實,回填土也要求夯實。

D.埋設好的護筒口高出地面30cm,護筒平面位置的偏差不大于5cm,護筒傾斜率的偏差不大于1%。

(2)泥漿

鉆孔灌注樁成孔采用泥漿護壁,材料采用塑性指數大于15以上的優質紅粘土、膨脹土與外加劑組成,沖擊鉆成孔時在孔口備足紅粘土待用,孔內紅粘土要做到勤加并控制用量,確保泥漿比重。

對孔內泥漿分批定期做出試驗數據,并根據試驗結果及時調整孔內泥漿比重。

(3)鉆機選擇

根據橋位的工程地質情況,使用回旋鉆機,在施工過程中也可按情況選擇沖擊鉆,每個鉆機備兩個鉆頭,其中一個待用。

(4)鉆機就位

鉆機就位時,鉆機垂直對準樁位中心,支腿用墊木支撐牢固,沖擊鉆鉆架用纜風繩將四角拉緊,以保證鉆機運轉中孔位中心不產生移位。

(5)鉆孔

鉆孔中應保持孔內泥漿比重,并根據地質變化與鉆進速度及時調整泥漿比重,以保證鉆渣的懸浮和孔壁護壁。沖擊鉆機鉆進應隨時檢查鋼絲繩斷絲、斷股和繩卡的緊固,防止掉錐事故。鉆機運行時,根據地質變化與鉆進速度,適當調整沖擊鉆沖程,經常進行錐頭補焊,隨時檢查孔徑和鉆孔傾斜度,做好鉆孔記錄與交接班記錄。

(6)成孔檢查與清孔

A.鉆孔樁達到設計深度,對孔徑、孔位、孔形和傾斜率進行檢查驗收,填寫詳細的終孔記錄,報請監理工程師簽字認可。

B.對檢查驗收合格的孔即可進行清孔,清孔排渣時經常補水,保持井內水頭高度,防止塌孔事故。

C.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孔底沉淀厚度不大于設計要求,超過時應重新清孔,清孔后即可進行澆筑水下混凝土的工作。

(7)水下混凝土的澆筑

A.對檢查驗收合格并已清好的孔即可進行鋼筋籠的安放焊接,骨架吊裝前對骨架進行全面的檢驗,骨架的檢驗滿足圖紙的質量要求,骨架接頭的焊接、搭接長度符合規范要求,骨架吊裝用吊車進行,安放時保持骨架的垂直度。

B.導管吊裝采用吊車或浮吊進行(對第一次使用的導管必須做壓水試驗),導管接頭卡口應牢固,并涂滿黃油保證其不漏水透水。

C.第一批混凝土澆筑按設計要求計算儲量,混凝土拌和運至澆筑點時間不大于半小時,防止其離析結塊,并檢查其和易性和塌落度(塌落度不小于16cm并不大于20cm),砼第一次灌注后導管內混凝土充滿底部,導管在混凝土中埋深不小于2米并不大于6米,隨時測量并記錄導管的埋置深度和混凝土表面高度。并始終保持導管每次拆除后必須將導管安放在樁孔中心,防止導管碰掛鋼筋籠,保證澆筑混凝土質量。

D.鉆孔樁水下混凝土澆筑連續進行,并配備能滿足澆筑混凝土時所用全部用電功率的發電機一套,配備混凝土運輸設備及其它相應設備待用,防止發生因停電或其它設備事故使澆筑中斷時間過長造成混凝土澆筑質量事故。每樁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樁頂混凝土高度高出設計樁頂的50cm以上,以保證樁頂混凝土質量,鉆孔樁施工完成后即可填寫鉆孔灌注樁質量檢驗報告,報請監理工程師簽字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