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控制
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質量控制
混凝土工程是混凝土結構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混凝土的質量取決于原材料的選用是否符合各自的標準要求,它的配合比是否合理以及混凝土的拌制、運輸、澆搗和養護等方面的因素。
一、原材料標準
1.水泥(1)水泥袋上應清楚標明:工廠名稱、生產許可證編號、品牌名稱、代號、包裝年、月、日和編號。水泥包裝樗中水泥品種、標號、工廠名稱和出廠編號不全的也司于不合格品。散裝時應提交與袋裝相同的內容卡片。(2)水泥在運輸和貯存時不得受潮和混入雜物,不同品種和標號的水泥應分別貯存、不得混雜。(3)水泥進場必須在有出廠合格證或進場試驗報告,并應對以上相應內容進行檢查驗收。當對水泥質量有懷疑或水泥出廠超過3個月(快硬硅酸鹽超過1個月)時,應復查試驗,并按試驗結果使用。
2.砂:采用金雞上游中粗砂。
3.石仔:(1)混凝土所用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徑不得超過結構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過鋼筋間距最小凈距的3/4。(2)對混凝土實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徑不宜超過板厚的1/2,且不得超過50mm。(3)骨料應按品種、規格分別堆放,不得混雜,骨料中嚴禁混入煅燒過的白云石或石灰塊。
4.水:(1)生活飲用水,可拌制各種混凝土。(2)地表水和地下水首次使用前,應按標準(JGJ-89)規定進行檢驗。
二、混凝土攪拌施工要點
1.混凝土拌制前材料質量的檢查,在混凝土拌制前,應對原材料質量進行檢查,其檢查項目如下表3-32。
2.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配料計量
在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中,混凝土質量與配料計量控制關系密切。但施工現場施工人員為圖方便,往往是骨料按體積比,加水量由工人憑經驗控制,這就造成拌制的混凝土離散性很大,難以保證混凝土的質量,故混凝土的施工配料計量須符合如下要求:
表3-32
材料名稱檢查項目
水泥散裝向倉管員按倉庫號查驗水泥品種、標號、出廠或進倉時間袋裝
1.檢查袋上標注的水泥品種、標號、出廠日期
2.抽查重量,允許誤差2%
3.倉庫內水泥品種、標號有無混放砂、石子目測,(有懷疑時再通知試驗部門檢驗):
1.有無雜質
2.砂的細度模數
3.粗骨料的最大粒徑、針片狀及風化骨料含量
外加劑溶液是否攪拌均勻,粉劑是否已按量分裝好
(1)水泥、砂、石子、混合料等干料的配合比,應采用重量法計量。嚴禁采用容積法。
(2)水的計量必須在攪拌機上配置水箱或定量水表。
(3)外加劑中的粉劑可按比例先與水泥拌勻,按水泥計量或將粉劑按每拌比例用量稱好,在攪拌時加入;溶液摻入先按比例稀釋為溶液,按用水量加入。
3.首拌混凝土的操作要點
上班第一拌的混凝土是整個操作混凝土的基礎,其操作要點如表3-35。
序號項目要點
1空車運轉的檢查1.旋轉方向是否與機身箭頭一致
2.空車轉速約比重車快2~3r/min
3.檢查時間2~3min
2起動上料應先起動,待正常運轉后方可進料
3配料為補償粘附在機內的砂漿,第一拌減少石子約30%;或多加水泥、砂各15%
4.混凝土攪拌時間
攪拌混凝土的目的是使所有骨料表面都涂滿水泥漿,從而使混凝土各種材料混合成勻質體。因此,必需的攪拌時間與攪拌機類型、容量和配合比有關。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可按表3-36采用。
混凝土攪拌的最短時間(s)表3-36
混凝土坍落度(mm)攪拌機機型攪拌機出料量(1)
〈250250~500〉500
≤30強制式6090120
自落式
>30強制式606090
自落式9090120
三、混凝土澆搗的質量控制
1.澆搗前的準備
(1)對模板、支架、鋼筋、預埋螺栓、預埋鐵的質量、數量、位置逐一檢查,并作好記錄。
(2)與混凝土直接接觸的模板、地基基土、未風化的巖石,應清除淤泥和雜物,用水濕潤。地基基土應有排水和防水措施。模板中的縫隙和孔隙應堵嚴。
(3)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不宜超過2m。
(4)根據工程需要和氣候特點,應準備好抽水設備、防雨、防暑、防寒等物品。
2.澆搗過程中的質量要求
(1)分層澆搗與澆搗的時間間隔:
1)分層澆搗:
為了保證混凝土的整體性、澆筑工作原則要求一次完成。但由于振搗機具性能、配筋等原因,混凝土需要分層澆筑時,其澆層的厚度,應符合表3-37
混凝土澆筑層厚度(mm)表3-37
搗實混凝土的方法澆筑層的厚度
插入式振搗振搗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
表面振動200
人工搗固在基礎、無筋混凝土或配
筋稀疏的結構中250
在梁、墻板、柱結構中200
在配筋密列的結構中150
輕骨料
混凝土插入式振搗300
表面振動(振動時需加荷)200
2)澆搗的時間間隔:
澆筑混凝土應連續進行。當必須間歇時,其間歇時間應心意一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凝結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前層混凝土凝結時間的標準,不得超過表3-38的規定,否則應留施工縫。
混凝土凝結時間(min)(從出攪拌機起計)表3-38
混凝土強度等級氣溫(℃)
低于25高于25
≤C30210180
>C30180150
(2)采用振搗器搗實混凝土,每一振點的振搗時間,應將混凝土搗實至表面呈現浮漿和不再沉落為止。
1)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時,普通混凝土的移動間距,不宜大于作用半徑的1.5倍,振搗器距離模板不應大于振搗器作用半徑的1/2,并應盡量避
免碰撞鋼筋、模板、芯管、吊環、預埋件等。為使上、下層混凝土結合成整體,振搗器應插入下層混凝土5cm。
2)在澆筑與柱和墻連成整體的梁和板時,應在柱和墻澆完畢后停歇1-1.5h,再繼續澆筑。梁和板宜同時澆筑混凝土;高度大于1m的梁等結構,可單獨澆筑混凝土。
(3)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應按施工方案合理分段、分層進行,混凝土澆筑溫度不宜超過38℃。
3.施工縫的位置設置
混凝土施工縫的位置宜留在剪力的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應留水平縫、梁、板、墻應留垂直縫。
(1)柱子留置在基礎的頂面、梁的下面。
(2)與板連成整體的大截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處;當板下有梁托時,留在梁托下部
(3)單向板留置在平等于板的短邊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樓板,宜順著次梁方向澆筑,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間1/3范圍內。見圖3-5。
(5)雙向受力板及其他結構復雜工程,施工縫的位置應按設計要求留置。
4.混凝土施工縫的處理
在混凝土施工縫處的繼續筑混凝土時,其操作要點見表3-39
項目要點
已澆筑混凝土的最低強度>1.2Mpa
已硬化混凝土的接縫面
1.將水泥漿膜、松動石子、軟弱混凝土層以及鋼筋上的油污、浮銹、舊漿等徹清除
2.用水沖刷干凈,但不得積水
3.先鋪與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厚度10-15mm
新澆筑的混凝土
1.不宜在施工縫處首先下料,可由遠及近地接近施工縫
2.細致搗實,使新舊混凝土成為整體
3.加強保濕養護
篇2:預拌混凝土生產質量控制應急處理方案
預拌混凝土生產和質量控制的應急處理方案
根據我司程序文件對預拌混凝土在生產、運輸、泵送、澆筑及新拌混凝土的性能、坍落度、強度等可能出現的問題作了詳盡的應急處理方案。
1、現場管理
1.1我司在施工現場設有專職前場工長,主要負責與施工現場銜接砼澆筑事宜及組織協調管理我司進入該現場的其他工種,如泵工、管工和罐車司機等,使其按照施工單位的相關要求進行相關配合,確保砼澆筑順利進行。
1.2在供應該施工現場砼時,隨時預備1臺柴油輸送泵作為備用泵,如遇施工現場停水、停電或輸送泵發生故障(經判斷修復用時在2小時以上)時緊急調至現場,保證砼的連續泵送性。
1.3施工現場如果因施工單位或我方機具故障原因造成了到達現場砼在1.5h不能卸料時,我方將在最短時間內派出專職技術員攜帶外加劑到達現場,對停留在現場的砼進行有效的處理(即二次摻合),使之能達到泵送及施工要求。
2、攪拌站
2.1我站配備有200T蓄水池一座,以便在市政網停供的情況下應急使用。
2.2我站建有3個100T的水泥儲存罐,2個100T粉煤灰儲存罐,2個10T的泵送劑儲存罐。與此同時,材料員嚴格按照本司的"物資采購管理程序"進行材料組織采購,以便隨時保證后續材料及時到位,滿足生產需要。
2.3設備部執行嚴格的值班制度,24小時都有專人對攪拌設備、運輸設備、泵機進行巡查、檢測、維護、保養,建立有一套有效設備保障制度,使砼供應能連續正常生產。
3、質量控制
3.1我司對原材料倉進行全封密,能有效的保護原材料不被太陽暴曬和雨水浸泡,使混凝土原材料的含水率和體外溫度保持一致,能有效控制砼出機坍落度保持穩定,并能控制砼出機溫度和入模溫度。
3.2我司嚴格按照程序文件ZG/ZTC*-2004-017A對每批混凝土作開盤鑒定,并把好出廠檢驗過程關,能有效控制砼出廠質量,對不合格產品堅決不出場,對送到現場施工地點經復檢不合格,可無條件退貨。
我司從總經理到各部門經理、中高層等管理人員都是從事砼生產行業達10年以上,實踐工作經驗相當豐富。我司建有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配有完整齊全的試驗檢測儀器及先進的檢測手段,整個砼生產從投料--計量--拌合的所有生產工序由計算機全程監控,并與重慶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進行了技術合作,從而確保生產的砼質量全部優良可靠。
篇3:混凝土澆筑質量控制
混凝土澆筑工程質量控制
1、質量管理點的設置:包括水泥的品種、標號和砂、石、外加劑的質量;攪拌時應重點控制配合比、原材料計量、坍落度;澆筑時應重點控制澆筑高度和振搗棒插入間距、深度、順序。
2、預控措施:檢查原材料出廠合格證和試驗報告,必須保證各項材料指標的穩定性;攪拌時應嚴格控制配合比、原材料計量和坍落度;澆筑前應檢查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注意固定墊塊,墊塊位置必須合理,分布均勻;下料一次不得過多,自由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過2m,應分層搗固,掌握每點的振搗時間;預留洞處應在兩側同時下料,采用正確的振搗方法,嚴防漏振;鋼筋密集處可采用細石混凝土澆筑,應選配適當的石子;
為防止鋼筋移位,振搗時嚴禁振搗棒撞擊鋼筋,操作不得踩踏鋼筋,以免模板變形或預埋件脫落;在模板上沿施工縫通條開口,以便清理雜物和沖洗;混凝土澆筑后12h內覆蓋澆水養護,在混凝土強度達到1.2MPa后方可在已澆筑的結構上走動;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時應根據工程特點采用分段分層澆筑方法,控制澆筑厚度,超過2m時應加串筒、溜管等,結合層澆筑要細致振搗,特殊情況時預留后澆施工縫;大體積混凝土冬季保溫應經熱工計算并覆蓋養護,高溫季節要澆水降溫,經熱工計算降低入模溫度并選用水化熱低的水泥或摻加緩凝劑、減水劑,選擇適當的砂石級配,盡量減少水泥用量,以降低水化熱。
3、相關人員的質量保證措施與鋼筋工程基本相同。
4、做好管理點的質量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