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樁施工方法工藝
碎石樁施工方法及工藝
1、施工方法
本標段碎石樁設計樁長12m,間距2-2.5米,樁徑80厘米(見碎石樁布置示意圖),共54408米,分布于線路K5+750至K6+650區域。結合本項目的特點和工程數量及工期要求,擬定采用DZ60型履帶式振動沉管打樁機(見振動打樁機示意圖)4臺套,施工人員40名,實行兩班倒制,全斷面施工,利用60天時間完成碎石樁的施工任務,為路基填筑創造條件,保證合同工期順利實施。
2、施工工藝
碎石樁施工工藝流程見碎石樁施工流程圖和作業圖,施工順序為:
振動成樁機操作方法:
a.樁管就位,閉合樁靴。
b.開啟振動機,把沉管沉入設計深度
c.套管入土后,將料斗插入樁管,向管內灌一定量的碎石。
d.再漿套管提升到規定高度,套管內的碎石被壓縮空氣從套管內壓出,排卸碎石料。
e.繼續將套管沉入規定深度,并加以振動。使排出的碎石振密,碎石再一次擠壓周圍土體。
f.再一次灌碎石于套管內,把套管提升到規定高度。
g.將以上c-f工序重復多次,一直打到地面預定標高。
3、技術要求及標準
(1)填料,所用的碎石應由未風化的干凈礫石或扎制碎石而成,粒徑20-50mm。
填料中含泥量不得大于5%,并不宜含有大于50mm的顆粒。
(2)碎石樁施工結束,應間隔一定時間再進行質量檢驗。對飽和性粘土待孔隙水壓力基本消散后進行,間隔時間宜為1-2周,對其它土可在施工結束后3-5天。
(3)碎石樁處理地基采用標準貫入、靜力或動力觸探等方法檢驗樁及樁間土的擠密質量,以不少于設計要求為合格。樁間土質量的檢測位置應在三角形或正方形的中心。
(4)復合地基載荷試驗,試驗樁的數量按設計頻率檢驗,但不少于3根,當滿足極差不超過平均值30%時,可取平均值為復合地基的承載力標準值。
(5)碎石樁檢驗數量不少于樁孔總數的2%,檢測結果如占檢測總數的10%的樁未達到設計要求時,采取加樁或其它措施。
(6)按試驗大綱要求采用靜力觸探方法檢驗樁身密實度和樁間土的加固效果。
采用合適的荷載板進行復合地基的載荷試驗。
(7)碎石樁允許偏差及樁深樁徑要求如下表:
檢查項目質量標準和允許偏差檢查方法
樁身垂直≤1.5/100(L為樁長)現場外觀檢查觀測樁架和樁管垂直度
樁位≤D/2(D為樁徑)檢測*、Y軸二個方向最大值
灌碎石量滿足每米灌碎石量檢查施工記錄曲線和鉆孔檢查
標準貫入試驗N≥10鉆孔檢查
樁深擠密法≤100mm檢查施工記錄曲線或鉆孔檢查
錘擊法≤300mm
樁徑擠密法-20mm尺量檢查
錘擊法+100mm,-50mm
4、技術質量措施
(1)振動法施工時,根據沉管和擠密情況,控制填碎石量、提升高度和速度、
(2)擠壓次數和時間、電機的工作電流等,使之保證擠密均勻和樁身的連續性。
(3)錘擊法擠密根據錘擊的能量,控制分段的填碎石量和成樁的長度。采用雙管法施工時按貫入度控制,保證樁身的連續性、密實性及其周圍土層擠密后的均勻性。采用單管法施工時,以提管速度控制樁身的連續性。
(4)碎石樁的施工順序應以外圍或兩側向中間進行,碎石樁間距較大時逐排、間距進行。
(5)施工中樁管拔起時速度不能過快,要根據試驗確定,通常為2m/mim。
(6)控制每段樁的灌碎石量,一般應按樁孔體積和碎石在中密狀態時的干密度計算,其實際灌碎石量(不包括水量)不少于計算值的95%。
(7)逐步沉管法中,每段發出高度和留振時間由現場確定。
(8)在軟粘土中施工,樁管未入土前先向管內灌1.0-1.5m3的碎石,打到預定深度后復打2-3次,樁底成孔良好。
(9)向樁管內灌碎石的同時,要向管內通水或壓縮空氣,利于碎石排出樁管。
樁管不暢通時,適當加大風壓,樁管快拔出地面時,要減小風壓,防止碎石外飄。
(10)注意貫入和電流曲線。如土質較硬或者排石量正常,貫入曲線必緩,而電流曲線變化幅度大。
(11)碎石樁完成后,應用壓路機在其上碾壓幾遍,有利于克服成樁中頂部1-2m密實度不夠,檢測不合格的通病。
篇2:擠實(砂樁)碎石樁施工工藝方法
擠實碎石(砂)樁施工工藝與方法
A.施工方法
a.恢復中線,放出路段邊線樁,清理平整施工段地基表面。做好排水系統,保證排水通道的暢通。
b.測繪擠實碎石樁平面圖,準確放出樁位并編號。
c.將沉管機就位,套管對準樁孔,提起芯管從外圍或路基二側向路中間順序進行沉管。
d.按設計填料量填筑碎石,錘擊下沉至設計深度。
e.提起芯管,填注碎石英鐘,錘擊套管芯管,將碎石擠出套管,提起套管芯管。
f.兩次填筑碎石,錘擊芯管,使碎石擠實,直至形成碎石樁柱。
g.擠實碎石樁的質量以填料量和密實電流控制。直徑為0.5m的碎石樁的碎石置換量約0.224m3,錘擊擠密的密實電流控制在40--50A。施工時應作好記錄,使樁身密實度達到設計要求。
h.施工路段打樁結束后,平整樁頂及周圍地面,除去浮土壓實,再鋪筑25cm碎石墊層壓實。
B.工藝流程框圖
C、主要機械設備:沉管機,發電機。
振實碎石(砂)樁
A.施工方法
a.恢復中線,放出路段邊線樁,清理平整施工作業面。做好排水系統,保證排水通道的暢通。
b.測繪布設樁位平面圖,準確放出樁位并編號。
c.沉管機就位,將裝有垂直振動器的套管,對準樁孔就位,振動下沉。
d.將碎石灌入套管中,振動套管上下運動,使填料下沉。
e.邊提管,邊填料,邊振動,使之形成密實樁柱,同時復核填料數量,使其和設計用量的差值必須符合設計規定。
f.清理樁頂及周圍地面,填土壓實后,再鋪筑砂石墊層并進行壓實。
B.工藝流程框圖
C.主要機械設備:沉管機,發電機。
篇3:碎石樁施工方法工藝
碎石樁施工方法及工藝
1、施工方法
本標段碎石樁設計樁長12m,間距2-2.5米,樁徑80厘米(見碎石樁布置示意圖),共54408米,分布于線路K5+750至K6+650區域。結合本項目的特點和工程數量及工期要求,擬定采用DZ60型履帶式振動沉管打樁機(見振動打樁機示意圖)4臺套,施工人員40名,實行兩班倒制,全斷面施工,利用60天時間完成碎石樁的施工任務,為路基填筑創造條件,保證合同工期順利實施。
2、施工工藝
碎石樁施工工藝流程見碎石樁施工流程圖和作業圖,施工順序為:
振動成樁機操作方法:
a.樁管就位,閉合樁靴。
b.開啟振動機,把沉管沉入設計深度
c.套管入土后,將料斗插入樁管,向管內灌一定量的碎石。
d.再漿套管提升到規定高度,套管內的碎石被壓縮空氣從套管內壓出,排卸碎石料。
e.繼續將套管沉入規定深度,并加以振動。使排出的碎石振密,碎石再一次擠壓周圍土體。
f.再一次灌碎石于套管內,把套管提升到規定高度。
g.將以上c-f工序重復多次,一直打到地面預定標高。
3、技術要求及標準
(1)填料,所用的碎石應由未風化的干凈礫石或扎制碎石而成,粒徑20-50mm。
填料中含泥量不得大于5%,并不宜含有大于50mm的顆粒。
(2)碎石樁施工結束,應間隔一定時間再進行質量檢驗。對飽和性粘土待孔隙水壓力基本消散后進行,間隔時間宜為1-2周,對其它土可在施工結束后3-5天。
(3)碎石樁處理地基采用標準貫入、靜力或動力觸探等方法檢驗樁及樁間土的擠密質量,以不少于設計要求為合格。樁間土質量的檢測位置應在三角形或正方形的中心。
(4)復合地基載荷試驗,試驗樁的數量按設計頻率檢驗,但不少于3根,當滿足極差不超過平均值30%時,可取平均值為復合地基的承載力標準值。
(5)碎石樁檢驗數量不少于樁孔總數的2%,檢測結果如占檢測總數的10%的樁未達到設計要求時,采取加樁或其它措施。
(6)按試驗大綱要求采用靜力觸探方法檢驗樁身密實度和樁間土的加固效果。
采用合適的荷載板進行復合地基的載荷試驗。
(7)碎石樁允許偏差及樁深樁徑要求如下表:
檢查項目質量標準和允許偏差檢查方法
樁身垂直≤1.5/100(L為樁長)現場外觀檢查觀測樁架和樁管垂直度
樁位≤D/2(D為樁徑)檢測*、Y軸二個方向最大值
灌碎石量滿足每米灌碎石量檢查施工記錄曲線和鉆孔檢查
標準貫入試驗N≥10鉆孔檢查
樁深擠密法≤100mm檢查施工記錄曲線或鉆孔檢查
錘擊法≤300mm
樁徑擠密法-20mm尺量檢查
錘擊法+100mm,-50mm
4、技術質量措施
(1)振動法施工時,根據沉管和擠密情況,控制填碎石量、提升高度和速度、
(2)擠壓次數和時間、電機的工作電流等,使之保證擠密均勻和樁身的連續性。
(3)錘擊法擠密根據錘擊的能量,控制分段的填碎石量和成樁的長度。采用雙管法施工時按貫入度控制,保證樁身的連續性、密實性及其周圍土層擠密后的均勻性。采用單管法施工時,以提管速度控制樁身的連續性。
(4)碎石樁的施工順序應以外圍或兩側向中間進行,碎石樁間距較大時逐排、間距進行。
(5)施工中樁管拔起時速度不能過快,要根據試驗確定,通常為2m/mim。
(6)控制每段樁的灌碎石量,一般應按樁孔體積和碎石在中密狀態時的干密度計算,其實際灌碎石量(不包括水量)不少于計算值的95%。
(7)逐步沉管法中,每段發出高度和留振時間由現場確定。
(8)在軟粘土中施工,樁管未入土前先向管內灌1.0-1.5m3的碎石,打到預定深度后復打2-3次,樁底成孔良好。
(9)向樁管內灌碎石的同時,要向管內通水或壓縮空氣,利于碎石排出樁管。
樁管不暢通時,適當加大風壓,樁管快拔出地面時,要減小風壓,防止碎石外飄。
(10)注意貫入和電流曲線。如土質較硬或者排石量正常,貫入曲線必緩,而電流曲線變化幅度大。
(11)碎石樁完成后,應用壓路機在其上碾壓幾遍,有利于克服成樁中頂部1-2m密實度不夠,檢測不合格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