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學校災后重建工程基礎施工方法

學校災后重建工程基礎施工方法

2024-07-11 閱讀 2319

學校災后重建工程基礎施工方法

施工時,先將樁機就位,吊起鋼套管,對準預先設在樁位處的預制鋼筋混凝土樁靴。樁管與樁靴接觸處應墊以稻草繩或麻繩墊圈,以防止地下水滲入管內。然后緩緩放下套管,套入樁靴壓進土中。套管上端扣上樁帽,當檢查樁管與樁錘、樁架等在同一垂直線上(偏差≤0.5%)時,即可起錘沉管。先用低錘輕擊,觀察無偏移后方可進入正常施打,直至符合設計要求的貫入度或沉入標高。停止錘擊后,檢查管內有無泥漿或水進入,即可放鋼筋籠、澆筑混凝土。樁管內混凝土應盡量灌滿,然后開始拔管。

拔管要均勻,第一次拔管高度控制在能容納第二次所需灌入的混凝土量為限,不宜拔管過高,應保證管內保持不少于2m高度的混凝土。拔管時應保持連續密錘低擊不停,并控制拔管速度,對一般土層,以不大于1m/min為宜;在軟弱土層及軟硬土層交界處,應控制在0.8m/min以內。樁錘沖擊頻率視錘的類型而定:單動汽錘采用倒打拔管,頻率不低于70次/min;自由落錘輕擊不得少于50次/min。在管底未拔到樁頂設計標高之前,倒打或輕擊不得中斷。

拔管時還要經常探測混凝土落下的擴散情況,注意使管內的混凝土量保持略高于地面,直到樁管全部撥出地面為止。混凝土的落下情況可用吊鉈探測。樁的中心距在5倍樁管徑以內或小于2m時,均應跳打,中間空出的樁須待鄰樁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50%以后,方可施工。

為了提高樁的質量和承載能力,采用復打擴大灌注樁。其施工方法是在第一次單打法施工完畢并撥出樁管后,清除管外壁上的污泥和樁孔周圍地面的浮土,立即在原樁位上再埋預制樁靴或合好活瓣樁尖,作第二次沉管,使未凝固的混凝土向四周擠壓擴大樁徑,然后再第二次灌注混凝土。拔管方法與初打時相同。復打施工時要注意:前后兩次沉管的軸線應重合;復打施工必須在第一次灌注的混凝土初凝之前進行。

篇2:群體建筑基礎地下室部分施工方法

小區群體建筑基礎地下室部分施工方法

(一)施工安排

本工程地下室部分施工是施工中的重點和難點部分,為施工正常有序,再加上工程的具體情況和特定的設計要求,將工程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井點降水(如需要)及土方開挖階段,該階段是保證地下室部分施工的前期工作,也是地下室施工中關鍵,在進場后立即進行施工,以保證地下室施工的順利進行。

第二階段:基礎底板階段,包括基礎承臺,地下室底板。

其施工工序為:墊層、放線、支模、綁扎鋼筋及基礎砼澆筑養護等。

第三階段:地下室外墻、柱及地下室頂蓋(梁板)施工。

第四階段:地下室外墻防水及回填土階段,為了保證主體工程進度,這一階段在主體結構施工中穿插進行。

(二)井點降水及土方開挖

A、降水工程

1、根據揚州的正常地下水位,基礎施工時地下降水采用輕型井點降水。

2、井點沿基坑外側均勻布置,井點主機與主管布置在統一標高處。

3、井點支管間距1.20m,濾管要求用高級濾層材料包裹三層。沖孔直徑不得小于300mm,用中粗砂填實,上口用粘土封口。

4、井點必須提前兩天抽水,以便保證土方開挖后基坑內無水。

5、基坑(槽)內設排水槽及集水井,用潛水泵排出基坑。

B、土方工程

土方采用反鏟挖掘機挖掘,自卸汽車運土,挖掘控制線為墊層上200mm,待墊層施工前由人工修整至設計標高。

1、施工方法

(1)基坑槽開挖成形后,將邊坡上浮土清除干凈直至底實土,并將邊坡修整成形,要求邊坡各段坡度一致表面平整無虛土。

(2)用50

篇3:某基礎孔樁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基礎孔樁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1、本工程采用大直徑機械挖孔孔擴底墩基礎,墩底持力層為中等風化巖層。

2、工藝流程:放線→定樁位→架設機械→挖樁孔土方→安放第一節鋼板護筒→復核樁位軸線→繼續挖樁孔土方→安放第二節鋼板護筒→復核樁位軸線→挖孔樁土方→用風鉆鑿巖石→清理樁孔。

3、主要施工工序及技術措施

a、成孔的施工順序為防止樁孔土體塌滑和確保施工中操作安全,樁孔設支護,支護采用鋼板護筒作護壁,受力均勻。鋼板采用優質A3鋼制作。

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采用下列方法確定成順序:

①間隔一個或兩個樁位成孔;

②在鄰樁砼初疑前或終凝后成孔;

③孔樁開挖由中間向兩側進行。

④挖孔樁當凈距小于2倍樁徑且小于2.5m時,應采用間隔開挖,排樁跳挖的最小施工凈距不得小于4.5m,孔深不宜大于20m。

機械安裝必須牢固可靠,在施工中保證無事故發生,且保證樁中心垂直度不偏差或者偏差在規定范圍內,成孔后必須及時澆搗,澆搗中應連續進行,應適當超過樁頂設計標高。

b、挖孔方法

挖土用機械從上到下逐層進行,遇堅硬土層用錘、釬破碎,挖土次序

為先挖中間部分后周邊,挖土直徑按設計墩身直徑加兩倍護筒厚度,允許尺寸誤差3cm。擴底部分采取先挖樁身圓樁體,再按擴底尺寸從上到下削土修成擴底形。棄土裝如吊桶內運出。

垂直運輸在孔上口安裝支架,工字軌道、電葫蘆,用1.0t慢速卷揚機提升。升至孔口上后,用機動翻斗車或推車運至集中堆放場地堆放。

c、測量控制

樁位軸線采取在地面十字控制網基準點。安裝提升設備時,使吊桶的鋼絲繩中心與樁孔中心一致,以作挖土時粗略控制中心線用。護筒支模中心線控制,是將樁控制線、高程引到第一節鋼板護筒上,每節以十字中心線對中,吊大線錘做中心控制,用尺桿找圓周,以基準點測量孔深,以保證樁位,孔深的截面尺寸正確。

d、挖孔注意事項

①對樁的垂直度和直徑,應每段檢查,發現偏差,隨時糾正,保證位置正確。

②樁底要支承在設計要求的中等風化巖下≥500的巖層上,并清除底部虛土,要逐根進行隱蔽檢查驗收。

e、挖孔施工質量要求

①樁孔位中心線允許偏差:10mm;

②樁孔徑允許偏差:±10mm

③樁的垂直度偏差:3‰L(L為樁長)

④護壁混凝土厚度允許偏差:30mm

⑤孔底虛土:不允許。

4、安全技術措施

挖孔樁施工應對施工安全予以特別重視,制定周密可靠的安全技術措施、安全操作規程,并嚴格認真貫徹執行。施工中加強安全教育和經常性的檢查,以確保安全施工。

a、在孔口設水平移動式活動安全蓋板,當土吊桶提升到離地面約1.8m,推活動蓋板關閉孔口,手推車推至蓋板上卸土后,再開蓋板,下吊桶裝上,以防土塊、操作人員掉入孔內傷人。樁孔四周設安全欄桿。

b、及時澆筑護壁,挖一節,澆一節,以保持孔壁穩定和操作安全。

c、人員上下可用吊桶,但要配備滑車,粗繩或繩梯,供停電時應急使用。

d、在井下設100W防水帶罩燈泡照明,并采用37V低壓電。

e、井口作業人員必須系安全帶,井下作業戴安全帽。提土時,井下設安全區,防掉土、石傷人。

f、防止毒氣中毒,毒氣的存在是人工挖孔樁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隱患之一,如果不小心就會造成安全傷亡事故。隨著孔底加深,毒氣越來越不易排出。要安全施工,必須進行井下有毒有害氣體的檢驗和通風。凡挖井5m以下時,需要用可燃氣體測定儀,檢查孔內作業面是否有沼氣,若發現有沼氣或co,應妥善處理后方可作業。下井前,應對孔內氣體進行抽樣檢查。本工程擬將小動物和點燃的蠟燭放到孔底約0.5h,觀察小動物是否有異常或蠟燭是否熄滅。當發現有毒氣體含量超過允許值時,無論使用風鎬與否都應將毒氣消除,并先用送風機向孔底送風5-10min,方可下井作業。

5、鋼筋籠的成型組裝與吊放

鋼筋籠制作同一般的灌注樁方法。

主筋在現場對焊連接。大直徑箍筋和加強箍的加工成形,采用在彎曲機的頂盤上加一個同箍筋直徑的圓盤以插銷連接,在不改變傳動結構的情況下進行彎曲成型。鋼筋籠加工制作在基坑內空地平臥進行,方法是在地面設二排輕軌,將加強箍按間距排列在輕軌上,按劃線逐根放上主筋并之點焊焊接,控制平整誤差不超過50mm,上下節主筋接頭錯開50%。箍筋與主筋用電弧焊點焊固定。在鋼筋四側主筋上每隔5m設置一個耳環作定位墊塊之用,使保護層保持設計要求,鋼筋籠外形尺寸要嚴格控制。

鋼筋籠就位采用機械放入孔內就位。

6、混凝土的灌筑

擴底墩灌筑混凝土前,應先放置鋼筋籠,并再次測量孔內虛土厚度,超過要求進行清理。混凝土配置采用粒徑不大于40mm石子,水泥用R42.5普通水泥,塌落度為12-14cm自拌混凝土。

混凝土用串筒垂直灌入孔洞。混凝土應連續分層澆筑,每層澆灌高度為一節串筒長度。在混凝土初凝前抹壓平整,避免出現塑性收縮縫或環向收縮裂縫。表面有浮漿層應鑿除,以保證與底板的良好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