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項目工地滅四害措施

項目工地滅四害措施

2024-07-11 閱讀 7007

建筑項目工地滅四害措施

建筑工地滅四害工作包括:

施工前期滅蚊蟲、滅蟑螂、滅蒼蠅、滅鼠;施工期滅蚊蟲、滅蟑螂、滅蒼蠅、滅鼠;施工后期滅蚊蟲、滅蟑螂、滅蒼蠅、滅鼠。

媒介昆蟲、動物對建筑工地民工的危害性:

主要有直接與間接侵害。直接侵害是昆蟲包括蒼蠅、蚊、蟑螂、鼠等本身對人、畜的損害。其包括騷擾、損傷、毒質、寄生;間接損害包括機械性傳播和生物性傳播。

關于四害對建筑工地有以上等危害,為此項目部制訂有關滅四害措施:

一、與南京路街道治害服務站簽訂有關《上海市除害服務協議書》,確保本建筑工地定期進行除害服務工作。

二、與黃浦區南京清潔服務公司簽訂有關《保潔協議書》,確保本建筑工地生活垃圾及時清理出場。

三、與有關單位簽訂《清運垃圾協議書》,確保建筑垃圾及時清理出場。

四、具體除害方法:

1)滅蚊蟲:

每周由街道對施工現場和生活區(重點部位:地下室、工具間、倉庫間、陰溝、圍墻邊等)噴撒殺蟲劑。必須要時項目部組織專人進行噴殺。食堂做紗窗、紗門并安裝紫外線誘蚊燈進行殺蚊蟲。

2)滅蠅

改善環境衛生,消滅或減少蠅蛆孳生場所,控制和管理孳生地是消滅蒼蠅的主要環節。垃圾、糞便、泔腳的處理①實行垃圾袋裝化的措施,要將袋口扎緊、阻隔臭氣外溢,防止蠅類產卵孳生;②垃圾箱房、桶的處理,要求每天清除,用水沖洗干凈;③建立三格式廁所,糞便不得直接排放河浜和隨地大小便等。必要時定期下藥;④泔腳缸必須加蓋和定期清洗。工地根據蠅類活動的規律采用誘蠅籠對蒼蠅進行誘殺。

3)滅蟑螂

環境防制①經常打掃衛生,保持室內、外潔凈,清除死角做到無蟑螂糞尿殘跡;②根據蟑螂棲息場所如縫隙、孔洞、必須設法堵塞。食品不可隨處亂放、亂堆;③斷絕蟑螂食源、水源,使它無食可取。食品應貯存于有蓋容器中,垃圾、泔腳應每天晚上倒清,室內保持通風干燥,關緊水籠頭,防止滴水。

化學防制由南京路街道治害服務站派專人定期對工地采取噴藥或放毒餌等辦法來滅蟑螂。

4)滅鼠

本建筑工地主要采用毒餌滅鼠。由南京路街道治害服務站派專人定期對工地投放專用滅鼠藥。

篇2:項目工地滅四害措施

建筑項目工地滅四害措施

建筑工地滅四害工作包括:

施工前期滅蚊蟲、滅蟑螂、滅蒼蠅、滅鼠;施工期滅蚊蟲、滅蟑螂、滅蒼蠅、滅鼠;施工后期滅蚊蟲、滅蟑螂、滅蒼蠅、滅鼠。

媒介昆蟲、動物對建筑工地民工的危害性:

主要有直接與間接侵害。直接侵害是昆蟲包括蒼蠅、蚊、蟑螂、鼠等本身對人、畜的損害。其包括騷擾、損傷、毒質、寄生;間接損害包括機械性傳播和生物性傳播。

關于四害對建筑工地有以上等危害,為此項目部制訂有關滅四害措施:

一、與南京路街道治害服務站簽訂有關《上海市除害服務協議書》,確保本建筑工地定期進行除害服務工作。

二、與黃浦區南京清潔服務公司簽訂有關《保潔協議書》,確保本建筑工地生活垃圾及時清理出場。

三、與有關單位簽訂《清運垃圾協議書》,確保建筑垃圾及時清理出場。

四、具體除害方法:

1)滅蚊蟲:

每周由街道對施工現場和生活區(重點部位:地下室、工具間、倉庫間、陰溝、圍墻邊等)噴撒殺蟲劑。必須要時項目部組織專人進行噴殺。食堂做紗窗、紗門并安裝紫外線誘蚊燈進行殺蚊蟲。

2)滅蠅

改善環境衛生,消滅或減少蠅蛆孳生場所,控制和管理孳生地是消滅蒼蠅的主要環節。垃圾、糞便、泔腳的處理①實行垃圾袋裝化的措施,要將袋口扎緊、阻隔臭氣外溢,防止蠅類產卵孳生;②垃圾箱房、桶的處理,要求每天清除,用水沖洗干凈;③建立三格式廁所,糞便不得直接排放河浜和隨地大小便等。必要時定期下藥;④泔腳缸必須加蓋和定期清洗。工地根據蠅類活動的規律采用誘蠅籠對蒼蠅進行誘殺。

3)滅蟑螂

環境防制①經常打掃衛生,保持室內、外潔凈,清除死角做到無蟑螂糞尿殘跡;②根據蟑螂棲息場所如縫隙、孔洞、必須設法堵塞。食品不可隨處亂放、亂堆;③斷絕蟑螂食源、水源,使它無食可取。食品應貯存于有蓋容器中,垃圾、泔腳應每天晚上倒清,室內保持通風干燥,關緊水籠頭,防止滴水。

化學防制由南京路街道治害服務站派專人定期對工地采取噴藥或放毒餌等辦法來滅蟑螂。

4)滅鼠

本建筑工地主要采用毒餌滅鼠。由南京路街道治害服務站派專人定期對工地投放專用滅鼠藥。

篇3:衛生技術人員梯隊建設計劃和管理措施

衛生技術人員梯隊建設計劃和管理措施

1.目的

  加強醫院人才隊伍建設,保障醫院高速穩定發展。

2.范圍

  適用于人才引進及培養工作。

3.內容

1.人才隊伍建設

  (1)實施總量控制,結果調整,微觀靈活放開原則。醫院總人數按病床定編,總理實行宏觀控制管理,分類管理、科學合理設置崗位。按專業、技術、年齡結構進行調整與擴充,衛生技術人員穩定在85%,行政工勤(含副系列)占15%;制定各科室人力資源配置原則和實施方案,以病人為中心,按需設置定編。

  (2)統籌規劃,招聘高學歷人才,加快人才隊伍的梯隊建設。依據醫院專業發展的需要,有計劃地,逐步地招聘高學歷人才,招聘的形式有重點,有選擇的到國內知名醫學類院校直接招聘,社會公開招聘。為吸引優秀的博士、碩士研究生老我院工作,醫院將采取兩項措施: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努力改善醫院的硬件設施和外部環境,為他們營造良好、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二是制定相應的招聘高學歷人才政策,加大高學歷人才招聘力度。按照醫院發展規劃,今后5年內至少招聘博士研究生30名,碩士研究生200名。

  (3)引進由專業特長的學科帶頭人和急需人才,積極開展新項目,促進醫院專業學科的發展。面向社會招聘“成品”人才,凡符合我院高層次人才引進規定,愿到我院從事醫學臨床診療工作,優先聘用。

  (4)創新人才培訓機制,儲備有用之才。

  a)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前沿水平的學科帶頭人,5年內重點選拔40—50名中青年骨干和學科帶頭人,其中5-10名成為國內同學科領域知名專家,8—15名成為省內同學科領域知名專家。人才梯隊建設的五年目標:擁有一定數量的50歲左右的學術帶頭人;45歲左右在省內由一定知名度的學科接班人;40歲左右在技術上嶄露頭角的重點培養對象;35歲左右發展前途和極具潛力的后備人才。制度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選派優秀中青年骨干到國內一流醫院深造,利用參加學術會獲取新信息、新技術、新思路。不斷探索培養學科帶頭人的新途徑。鼓勵創新創業,營造有利于學科帶頭人成長的良好環境氛圍;

  b)提高在職學歷教育,堅持院校培養為主,自學為輔,鼓勵青年專業技術人員到國內知名院校、科研院所攻讀在職學歷、學位,優化學歷結構;

  c)加強繼續教育,使衛生技術人員的知識結構不斷優化。醫院將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教育投入,加大支持力度,建立醫院自主、個人自覺的繼續教育運行機制和終身學習體系,把繼續教育作為晉級,晉升和評聘專業技術職務的必備條件。

  (5)加強與國內知名大醫院合作,帶動我院專業學科的快速發展。

2.在未來五年內與國內知名大醫院的合作與交流,對重點專業進行重點扶持的計劃:

  (1)具有針對性地引進國內外知名大醫院的先進技術。

  (2)聘請客座專家為我院重點專業的兼職教授,定期來院進行講學核技術指導。

  (3)選派專業人才到國內知名大醫院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通過技術引進,客座教授的技術指導,專業人才的培訓,帶動專業的快速發展,使其重點專業水平在我市乃至我省同專業中達到領先水平,爭取創出市級乃至省級的拳頭專業并通過對重點專業的扶持來帶動其他專業的發展。

3.保障措施

  (1)堅持重業績、重貢獻,向優秀人才、關鍵崗位傾斜的原則,建立按崗定酬、按業績定酬的分配制度。創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學歷條件,穩定學術技術帶頭人隊伍。

  (2)高薪招聘有專業特長的學科帶頭人(市級以上拔尖人才),凡待研究課題來院的人才,醫院確??蒲袉咏涃M到位。協助辦理家屬調動、工作安排及子女入學,優先選拔派往先進國家進修學習。

  (3)改革現行用人制度和獎勵辦法,破格任用和重獎學術、技術成就卓著、有創新成果者,獎勵有創新思路或有開發前景的課題研究者。加大獎勵力度,拿出專項資金鼓勵大家發表論文。

  (4)不斷開闊視野,改變觀念,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的原則,制定政策鼓勵職工外出進修學習,提供機會走出國門,向國際先進學習,舉辦學術講座,創建良好的學習風氣,創造濃厚的學歷氛圍。

  (5)建立健全科學的衛生人才評價體系和使用機制:堅持公開、公正、透明原則,建立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檔案(學歷,學位、執業證書,職稱證書等資料),依據標準和程序對各類各級醫護人員的履職能力、技術能力、服務質量、職業道德進行評價,量才用人,擇優聘任,科學選拔。

  (6)加快我院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推行人事聘用、薪酬分配和崗位考核制度,創新人才激勵競爭機制,重點抓住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和使用人才三個重要環節,使優秀人才脫衣而出。

  (7)提高引進人才質量。堅持公開、公正、透明的選拔人才原則,嚴格按照醫院引進人才標準和程序招聘人才,引進人才層次不斷提高,人才選拔程序不斷優化。

  (8)為優秀人才搭建發展平臺。依據各專業特點設置等級崗位,為專業技術人員搭建悌式奮斗目標,制度崗位任職條件和任期目標,實行競爭上崗、聘約管理。

  (9)全院要從戰略高度認識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列入議事日程,擺到突出位置,要把人才培養經費列入財政計劃,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技師研究解決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在今后醫院的發展與建設中,我院要在此基礎上成為一個綜合性的、有特色的、有競爭力的明星醫院??傮w達到市級先進水平,在全省達到骨干地位。我們將以寬廣的技術平臺吸引人才,以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滿足人才,以和諧的氛圍留住人才,以競爭的機制激勵人才,以輝煌的事業造就人才,以人性化法規制度保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