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病危害防治責任制度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目的為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加強對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職業病防治的水平,切實保障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職業健康與安全,實現公司所確定的職業健康安全目標,促進企業的經濟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五條的規定,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條適用范圍本公司各車間、部門第三條術語/定義1、職業病:是指企業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2、職業病危害:是指對從事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危害,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職業活動中存在的各種有害化學、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過程中產生的其他職業有害因素。3、職業禁忌癥:是指企業員工從事特定職業、接觸特定職業病危害,在從事作業過程中誘發可能導致對他人生命健康構成危害的疾病,及個人特殊生理和病理狀態。4、有害作業:是指在生產環境和過程中存在的可能影響健康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生物因素等)。第二章組織機構第四條組織機構與責任設立職業健康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總經理全面負責職業危害防治工作。主管副總經理根據負責監護職業危害防治工作;負責組織實施職業健康管理與職業危害防治工作。職業病防治組織機構具體組織實施各項職業危害防治工作,具體職責:1.組織制定(修訂)職業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規程,并督促貫徹執行。2.根據公司機構設置,明確各部門、人員職責。3.制定公司年度職業危害防治計劃與方案,并組織具體實施,保證經費的落實和使用。4.直接領導公司職業危害防治工作,建立公司職業健康管理臺帳和檔案。5.組織對公司干部、職工進行職業危害防治法規、職業危害防治知識培訓與宣傳教育。對在職業危害防治工作中有貢獻的進行表揚、獎勵,對違章者、不履行職責者進行批評教育和處罰。6.定期檢查公司和各部門職業危害防治工作開展情況,對查出的問題及時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落實部門按期解決。7.定期聽取各單位、職業健康管理人員、職工關于職業危害防治有關情況的匯報,及時采取措施。8.對公司內發生職業危害事故采取應急措施,及時報告,并協助有關部門調查和處理,對有關責任人予以嚴肅處理。9.對公司的職業危害防治工作負直接責任。10.各層級職業健康管理工作職責見第三章。第三章職責第五條管理職責總經理職責⑴認真貫徹國家有關職業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落實各級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確保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健康與安全。⑵設置與企業規模相適應的職業健康管理機構,配備專(兼)職職業危害防治專業人員,負責本公司的職業危害防治工作。⑶每年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企業職業危害防治工作規劃和落實情況,主動聽取職工對公司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的意見,并責成有關部門及時解決提出的合理建議和正當要求。⑷每季召開一次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聽取工作匯報,親自研究和制定年度職業病防治計劃與方案,落實職業危害防治所需經費,督促落實各項防范措施。⑸根據“三同時”原則,企業新、改、擴建或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應由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同意方可進行建設,切實做到職業危害防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⑹親自參加公司內發生職業危害事故的調查和分析,對有關責任人予以嚴肅處理。⑺對公司的職業危害防治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主管副總經理職責:⑴嚴格遵守職業健康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標準等,負責組織制定并實施我公司職業危害防治工作規劃;⑵每半年組織召開一次職業健康工作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公司存在的職業危害重大隱患和問題,不斷改善勞動作業環境,保證職業危害防治設施經費等投入的有效實施;⑶保證公司職業健康管理機構的運行所需人力、物力;⑷及時、如實向市局、區局安全監管局報告職業危害事故。部門職責:1、安全環保處職責(主管職業危害負責人責任制)⑴安全環保處負責公司職業病預防、統計管理工作。⑵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職業衛生健康檔案,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⑶負責職業危害因素的辨識、評價,開展職業病防治的宣傳、教育,定期每年與疾病防治控制中心取得聯系,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從業人員。⑷對各生產廠的粉塵、煤氣、噪聲等職業危害的作業場所進行檢測,對現場存在的不合格檢測項目,及時通知相關單位落實整改。2、人力資源處職責⑴負責安排接觸職業危害因素人員的就業(上崗)前體檢和離崗時體檢,對職業禁忌者提出處理意見。⑵負責退休退養職工的職業病管理工作。⑶負責對不適宜繼續從事原工作的職業病病人,應調離原崗位,并妥善安置。⑷人力資源處負責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同時應當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如實告知員工,并在勞動合同中寫明。⑸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從業人員從事接觸職業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從業人員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對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從業人員,不得解除或者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⑹建立、健全公司職業健康監護檔案。3、產品研發部的職責⑴編制企業生產工藝、技術改進方案,規劃職業健康生產技術等,改善職工勞動條件,促進職業健康文明生產。⑵編制生產過程的技術文件、技術規程,制作和提供生產過程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來源、產生部位等技術資料。4、機電動力部的職責對生產設施、防護設施維護情況進行檢查,確保安全運行。5、車間主任職責⑴認真貫徹國家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落實各級職業病防治責任制,確保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健康與安全。⑵配備專業或兼職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⑶向主管部門反映匯報職業病防治工作規劃和落實情況,主動聽取職工對職業衛生工作的意見,及時解決提出的合理建議和正當要求。⑷督促落實職業病防治各項防范措施。⑸根據“三同時”原則,企業新、改、擴建或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應由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同意,切實做到職業病防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⑹親自參加企業內發生重大職業病危害事故的調查和分析,對有關責任人予以嚴肅處理。⑺對本車間部門的職業病防治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7、班組長職業健康職責⑴認真貫徹上級有關部門、公司制訂的各項職業健康安全生產方針、政策、規章制度,做到安全生產“五同時”,作業長是本車間的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⑵負責制訂和健全本車間內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崗位安全操作規程;負責制訂和修改緊急事故預案。⑶每月必須召開一次安全生產會議,部署車間的安全生產工作。⑷負責對新職工和換崗職工的車間級安全教育,經常組織員工學習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等,對特殊工種必須堅持證上崗。⑸經常進行安全檢查,督促職工穿戴勞保用品,做好文明生產,及時組織力量消除事故隱患,確保安全生產。⑹發生傷亡事故或重大未遂事故應保護好現場,查明事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并落到實處,同時及時上報有關部門。⑺充分發揮作業長、管理人員的作用,對他們的安全工作每月進行考核。8、班組長職業健康職責⑴認真執行和模范遵守職業健康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及職業健康安全操作規程,根據本班組工人的技術、體力、思想等情況合理安排工作,領導本班組職業健康安全作業。⑵認真執行職業健康安全交底,組織班組職業健康安全活動,開好班前職業健康安全生產會;有權拒絕違章指揮。⑶經常組織本班組工人認真學習職業健康安全操作規程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制度,教育本班組人員遵章守紀和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⑷經常檢查本班組作業現場職業健康安全生產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不能解決的要采取臨時控制措施,并及時上報。⑸對新工人(包括調換工種的工人)進行崗位職業健康安全操作規程和職業健康安全知識教育,新工人未經考核合格不得上崗。⑹支持、接受專職安全員的監督檢查和指導,對提出的改進措施要及時組織貫徹落實。⑺領導并支持班組安全員開展日常工作,及時采納安全員的正確意見,發動全班組職工共同搞好職業健康安全生產。⑻發生工傷事故、未遂事故要保護現場并立即上報;積極配合本工種工傷及其他事故的調查處理。9、從業人員職業危害崗位員工職責⑴參加職業危害防治教育培訓和活動、學習職業危害防治技術知識,遵守各項職業危害防治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發現隱患及時報告;⑵正確使用、保管各種防護用品、器具和防護設施;⑶不違章作業,并制止他人違章作業行為,對違章指揮有權拒絕執行,并及時向單位領導、主管部門報告;⑷當工作場所有發生職業危害事故的危險時,應立即停止作業,并向我公司安環處和公司領導報告。10、職業危害管理部門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公司職業健康管理部門為安全環保處,負有以下責任:⑴承擔我公司職業健康具體工作,查處相應的違法違規違章行為;⑵負責制定本公司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將職業健康各項工作分解落實到崗、到相關責任人員,并監督檢查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落實情況;⑶負責制定職業危害防治各項規章制度,并進行監督檢查;⑷負責做好本公司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的職業衛生“三同時”工作;⑸組織人員做好提供從業人員職業史、職業危害接觸關系等相關工作;⑹組織人員落實好本公司職業危害因素控制、職業防護設施、個體職業防護等工作;⑺負責職業健康其他相關工作。11、專(兼)職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職責(職業健康管理人員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⑴協助領導小組推動企業開展職業衛生工作,貫徹執行國家法規和標準。匯總和審查各項技術措施、計劃,并且督促有關部門切實按期執行。⑵組織對職工進行職業衛生培訓教育,總結推廣職業衛生管理先進經驗。⑶組織職工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健康檢查檔案。⑷組織開展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監測,登記、上報、建檔。⑸組織和協助有關部門制訂制度、職業安全衛生操作規程,對這些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⑹定期組織現場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不安全情況,有權責令改正,或立即報告領導小組研究處理。⑺負責職業病危害事故報告,參加事故調查處理。⑻負責建立企業職業衛生管理臺帳和檔案,負責登錄、存檔、申報等工作。第四章職業病危害種類第六條根據公司具體情況確定本單位的職業危害為六大類:1、生產性粉塵的危害:在工作現場中,原材料的搬運使用、原材料的加工,均可產生大量的礦物性粉塵,長期吸入這樣的粉塵可發生矽肺病。2、氨的危害:。3、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危害:。4、焊接作業產生的金屬煙味危害:在焊接作業時可產生多種有害煙霧物質,如電氣焊時使用錳焊條,除可以產生錳塵外,還可以產生錳煙、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長期吸入可導致電氣工人塵肺及慢性中毒。5、生產性噪聲和局部震動危害:工作中使用的機械工具如鼓風機、球磨機等一些動力機械都可以產生較強的噪聲和局部的震動,長期接觸噪聲可損害職工的聽力。第五章防治方針第七條職業病的防治工作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各車間、部門應當為勞動者創造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第六章措施第八條防護措施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⑴各單位應根據本單位的具體情況識別、確定本單位的職業病危害種類,并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⑵在確定的職業危害作業場所的醒目位置,設置職業病危害告知警示標志。⑶工作現場在進行原材料運輸、加工等生產工藝中,有大量粉塵作業時,應配備行之有效的降塵設施和設備,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⑷對原料儲罐和設備管道加強監測檢修,防治跑、冒、滴、漏,并派專人進行巡視。⑸對從事高危職業危害作業的人員,工作時間應嚴格加以控制,并有針對性的急救措施。2、個人防護措施:⑴加強對作業人員的職業病危害教育,提高對職業病危害的認識,了解其危害,選擇正確職業病防治的方法。⑵接觸粉塵作業的工作業人員,在工作中應盡量降低粉塵的濃度,在工作中采取相對措施降低揚塵,并正確佩戴防塵口罩。⑶從事有毒、有害作業的員工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工作,工作前要檢查作業場所的通風是否暢通,作業人員在施工作業中要正確佩戴防毒口罩,攜帶對應的報警器材。⑷電氣焊作業操作人員在工作中應注意作業環境或設置局部排煙設備,使作業場所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濃度控制在國家衛生標準之下,在難以改善通風條件的作業環境中操作時,必須佩戴有效的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⑸進行噪聲較大的施工作業時,工作人員要正確佩戴防護耳罩、耳塞,并減少噪聲作業的時間。⑹從事職業危害作業的員工應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定期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單位應將檢查結果告知本人,并將體檢報告存入檔案。第九條職業安全檢查措施1、公司除進行的經常檢查外,每年還定期組織其他部門進行綜合檢查,檢查包括普遍檢查、專業檢查和季節性檢查,檢查可以結合進行。2、開展職業安全檢查,要有明確的檢查目的、要求和具體計劃,以達到檢查效果。3、安全生產檢查應當始終貫徹領導與員工相結合的原則,依靠群眾,邊檢查,邊改進,并且及時地總結和推廣先進經驗。有些限于物質技術條件當時不能整改解決的問題,應制定出整改計劃。第七章附則第九條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篇2:煤礦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防治設施三同時管理制度
一、目的
為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防護員工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制訂本辦法,本辦法適用于公司各施工生產單位。
二、術語和定義
建設項目――是指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
職業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場所或者接觸特定職業相伴隨,對從事該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造成健康損害或者影響的各種危害。
三同時――建設項目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應當納入建設項目工程預算,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三、管理職責
1、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以下統稱建設項目)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單位在可行性論證階段必須向衛生行政部門提交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
2、企管科是建設項目職業危害控制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建設項目“三同時”各項管理工作。
3、安全監察站是職業衛生管理職能部門,負責對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進行監督和檢查。
4、各施工生產單位負責職業病防治措施的實施,對職業病防治設備進行經常檢查、維護和定期檢測,保持正常運轉,并按規定發給員工符合質量要求的個人衛生防護用品。
5、勞動者在生產勞動過程中,應嚴格遵守職業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職業安全衛生操作規程,并享有獲得職業病預防、保健、治療和康復的權利。
四、一般規定
1、對可能產生一般職業危害的建設項目,必須落實建設項目職業危害設施“三同時”制度,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階段應當進行職業危害預評價的衛生審核,設計階段應當進行防護設施設計的衛生審查,竣工驗收時進行職業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及職業防護設施的衛生驗收。
2、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預評價、職業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應當由依法取得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承擔。
3、礦屬施工生產單位應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和經常性的職業安全衛生和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和培訓。
4、礦應按國家有關規定,組織對從事有害作業的人員進行上崗前和每年一次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及時將檢查結果告知勞動者本人,對從事有害作業的合同制工人、農民合同工應當在解除合同前進行職業病健康檢查。
5、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員工從事與禁忌相關的有害作業。
6、嚴格管理有毒物品、放射源或其他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品,并在醒目位置設置安全標志。
7、施工生產單位必須采取綜合的防治措施,在控制施工噪音、揚塵及建筑垃圾等方面采用先進技術、先進工藝、先進設備和無毒材料,控制、消除職業危害。
篇3:煤礦職業危害防治經費保障使用管理制度
為了更好的貫徹落實“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職業危害防治方針,確保職業危害防治經費專款專用,特制定本制度。
一、職業危害防治經費來源
1、公司計提的煤礦安全生產發展費。每年在安全生產發展費用中安排一部分資金,用于煤礦一通三防系統、安全監測系統、安全儀器和儀表、安全防護設施及其他國家或上級部門有明文規定可以從煤礦安全費用中列支的職業衛生項目的投入。
2、企業成本(費用)。對用于新增或更新職業病危害防治系統及設施、添置監測設備、個人勞動防護用品和補貼、國家規定的職業衛生保險、消除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改善作業場所勞動條件、職業衛生宣傳教育及培訓、職業衛生獎勵、推廣應用相關技術、職業病治療康復、控制機構和專業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如不屬于煤礦安全費用列支的范圍,直接計入成本(費用)。
二、專人負責經費的使用。財務部全面負責職業危害經費的投入和運作,所有經費一律由財務部統一支出、集中管理,并對支出情況建立臺帳進行統計。
三、合理編制財務預算。貫徹實事求是、統籌兼顧、確保重點的原則,科學規劃職業危害防治經費預算編制工作。
四、計劃使用資金。根據批準的預算資金,制訂好預算執行計劃,分別按季按月有計劃安排使用,每期檢查使用情況。
五、嚴格財務審批和驗收。職業危害防治的一切財務開支堅持一支筆審批原則,嚴格先批后報程序。各種設備應及時登記入賬,再落實專人負責管理使用。
六、嚴格經費支付報銷的審核工作。對經費的交納、支付、報銷工作,會計應按照職權條例規定進行審查、復核。辦理報銷手續,必須要有原始憑證,堅決杜絕手續不齊、用錢混亂等現象的發生。發現問題,及時查明,對未經批準和違反財務紀律的支出,會計應拒絕入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