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業局電能計量檢測中心現場檢驗制度
**電業局電能計量檢測中心
現場檢驗管理制度
1、現場檢驗應執行電能計量裝置技術管理規程(DL/T448-2000)和電能計量裝置檢驗規程(SD109-1983)的有關規定。
2、現場檢驗工作至少由兩人擔任,并應嚴格遵守電業安全工作規程。
3、編制并實施年、季、月度現場檢驗計劃。計劃由外檢科編制,計量中心審查,報電業局營銷部審批后實施。
3.1.年度現場檢驗計劃應按供電局、分季、按表計分類編制。主要依據上年末運行表計的情況編制。
3.2.季度現場檢驗計劃應按供電局、分月、按表計分類編制。主要依據年度現場檢驗計劃及新投運的Ⅰ、Ⅱ、Ⅲ、Ⅳ類高壓電能計量裝置的情況編制。
3.3.月度現場檢驗計劃應按供電局、按表計分類編制;主要依據季度現場檢驗計劃及上月新投運的Ⅰ、Ⅱ、Ⅲ、Ⅳ類高壓電能計量裝置的情況編制。
3.4.外檢科應于每年12月20日、每季末月的20日、每月的20日上報次年、次季和次月的現場檢驗計劃。并同時上報現場檢驗總結。
4、電能表現場檢驗應按計劃進行,檢驗率應達到100%。檢驗合格率:有功電能表98%。故障差錯率不能超過±0.5%,電量差錯率不能超過0.1%。
5、現場檢驗用標準器準確度等級至少應比被檢品高兩個準確度等級,其它指示儀表的準確度等級應不低于0、5級,量限應配置合理。
6、電能表現場檢驗標準應至少每3個月送實驗室比對一次。比對結果應存檔備查。每年按量值傳遞有關規定送檢。
7、現場檢驗電能表應采用標準電能表法,采用光電采樣控制或被試表所發電信號控制開展檢驗。宜使用可測電壓、電流、相位各帶有接線判別功能的現場檢驗儀?,F場檢驗儀應有數據存儲和通訊功能。
8、進行電能表現場檢驗時,所使用的標準電能表或現場校驗儀應具有平直的誤差特性曲線及良好的溫度、功率因數,電壓靈敏度特性,同時應具備有效期內的檢驗報告。
9、現場檢驗用的標準電能表或現場校驗儀,其誤差幅值及符號應保持相對穩定,并具有防震、防塵措施。
10、現場檢驗用的標準電能表或現場校驗儀,其電壓回路的外部導線及開關接點整體電阻不得大于0.3歐,其電流回路的導線應適用截面不小于2.5平方毫米多股軟銅線,其電壓回路的導線應適用截面不小于1.5平方毫米的多股軟銅線。導線中間不允許有接頭,并應具有明顯的相位和極性標志。
11、現場檢驗時不允許打開電能表罩殼和現場調整電能表誤差。當現場檢定電能表誤差超過電能表等級時,應在三個工作日內更換。更換后的電能表應在一個月內進行現場檢驗。
12、新投運或改造后的Ⅰ、Ⅱ、Ⅲ類高壓電能計量裝置應在一個月內進行首次現場檢驗。
13、Ⅰ類電能表至少每3個月現場檢驗一次;Ⅱ類電能表至少每6個月現場檢驗一次;Ⅲ類電能表至少每年現場檢驗一次。
14、電能表現場檢驗時,應檢驗以下內容:
1)在實際運行中測定電能表的誤差;
2)檢查電能表和互感器的二次回路接線是否正確;
3)檢查計量差錯和不合理的計量方式。
15、現場檢驗條件應符合SD109-1983中規定的要求,方能進行現場檢驗。
16、現場測定誤差時,標準電能表或現場校驗儀應按SD109-1983中規定的接線方式,接入專用的試驗端子。
17、高壓互感器每10年現場檢驗一次,當現場檢驗互感器誤差超差時,應查明原因,制定更換或改造計劃,盡快解決,時間不超過下一次主設備檢修完成日期。
18、運行中的電壓互感器二次回路電壓降應定期進行檢驗。對35KV及以上電壓互感器二次回路電壓降,至少每兩年檢驗一次。當二次回路負荷超過互感器額定二次負荷或二次回路電壓降超差時應及時查明原因,并在一個月內處理。
19、運行中的低壓電流互感器宜在電能表輪換時進行變比、二次回路及其負載檢查。
20、現場檢驗數據應按規定認真填寫。確保字跡清楚、數據準確、真實、完整。應及時存入計算機管理檔案,并應用計算機對電能表歷次現場檢驗數據進行分析,以考核其變化趨勢。
21、建立電能計量裝置現場檢驗報告制度,對現場檢驗中發現的重大問題和差錯及時報告。
22、現場檢驗發現計量裝置故障或超差應按法律、法規和電業局的有關規定通知供電局進行差錯電量補退。
23、現場檢驗如遇無負荷,最遲應在兩個月內另行安排檢驗。
篇2:企業內機動車輛配合現場檢驗制度
一、現場檢驗前需要準備的技術資料:
1、制造相關資料:
①裝箱單;②產品合格證;③總圖,電器原理圖,電氣布線圖;④主要零部件易損件圖;。
2、改造(大修)相關資料:
①改造(大修)清單及參照標準;②改造部分的計算書或依據;③改造(大修)更換的主要零部件合格證、外協件圖紙及技術要求;④規定格式的自檢報告;⑤施工工藝文件;⑥試運轉記錄。
3、提供上一檢驗周期廠內機動車輛檢驗報告;
4、在用廠內機動車輛定期檢驗前應做全面維修保養并提供相應維修保養記錄。
二、應具備的現場條件:
1、露天檢驗應在無雨情況下進行。
2、檢驗現場環境符合相關標準中對檢驗場地的要求;
3、檢驗現場(主要指試車場地、車輛檢驗場地等)應清潔,不應有與廠內機動車輛檢驗無關的物品和設備,并應放置表明現場正在進行檢驗的警示牌。
三、應當安排相關的專業人員到現場配合檢驗。
篇3:配合現場檢驗制度
一、準備有關液化氣體充裝站技術資料:
1.1原始技術資料
1.1.1設計單位資格、設計說明書、設計圖樣、強度計算書等。
1.1.2制造單位資格、產品合格證、質量證明書、竣工圖、監檢證等。
1.1.3安裝、驗收有關文件和資料。
1.2使用技術資料
1.2.1運行記錄、運行參數、介質成分,運行中出現的異常情況等資料。
1.2.2修理、改造的有關文件和資料。
1.2.3歷次檢驗有關資料。
1.2.4使用登記證等。
二、現場準備工作
2.1蒸煮
2.1.1排盡罐內殘余液體后,向罐內進水至罐高的1/3左右停止進水。
2.1.2通過排污管向罐內進水蒸汽,水沸騰后再蒸煮6-8小時,蒸煮中、后期打開放空閥。
2.1.3蒸煮完畢,排盡罐內液體,打開人孔。
2.2安全防護和罐內清理
2.2.1對罐內進行含氧量測定,合格后人員方可進罐。
2.2.2拆除所有罐體與管道連接的第一個閥門。
2.2.3切斷與罐體有關的電源。
2.2.4進罐清理或檢驗時,應有專人監護,并有可靠的聯絡措施。
2.2.5罐內搭設腳手架,并清理罐內鐵銹、殘渣等。
2.3拆除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計(蒸煮前拆除)、安全閥壓力表送有關部門校驗。
三、進行內外部檢驗時,應具備下列條件方可進行檢驗:
3.1.查閱有關技術資料,了解儲罐在制造、安裝和使用中曾發現的缺陷。
3.2.將儲罐內部介質排除干凈,用盲板隔斷與其連接的設備和管道,并應有明顯的隔斷標記。
3.3.將儲罐內殘留氣體進行置換清洗處理,并取樣分析達到安全標準。
3.4.打開儲罐全部人孔,拆除罐體內件,清除內壁污物。
3.5.切斷與儲罐有關的電源。進入罐內檢驗時,應使用電壓不超過12V或24V的低壓防爆燈,罐外還必須有專人監護。檢驗儀器和修理工具的電源電壓超過36V時,必須采用絕緣良好的軟線和可靠的接地線。
3.6.罐區應配備消防、安全和救護設施。如需動火作業,必須按規定辦理動火審批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