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節能減排措施要求

節能減排措施要求

2024-07-12 閱讀 2335

一、施工原則

應對施工策劃、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各階段進行控制,加強對整個施工過程的管理和監督。

施工總體框架由施工管理、環境保護、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能與能源利用五個方面組成。這五個方面涵蓋了施工的基本指標,同時包含了施工策劃、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各階段的指標的子集。

二、施工要點

2.1組織管理

1、建立施工管理體系,并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與目標。

2、項目經理為施工第一責任人,負責施工的組織實施及目標實現,并指定施工管理人員和監督人員。

2.2規劃管理

(1)環境保護措施,制定環境管理計劃及應急救援預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環境負荷。

(2)節材措施,在保證工程安全與質量的前提下,制定節材措施。如進行施工方案的節材優化,建筑垃圾減量化,盡量利用可循環材料等。

(3)節水措施,根據工程所在地的水資源狀況,制定節水措施。

(4)節能措施,進行施工節能策劃,確定目標,制定節能措施。

2.3實施管理

1、施工應對整個施工過程實施動態管理,加強對施工策劃、施工準備、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各階段的管理和監督。

2、應結合工程項目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對施工作相應的宣傳,通過宣傳營造施工的氛圍。

3、定期對職工進行施工知識培訓,增強職工施工意識。

三、環境保護

3.1揚塵控制

1、運送土方、垃圾、設備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損場外道路。運輸容易散落、飛揚、流漏的物料的車輛,必須采取措施封閉嚴密,保證車輛清潔。施工現場出口應設置洗車槽。

2、施工作業階段,采取灑水、覆蓋等措施,達到作業區目測揚塵高度小于1.5m,不擴散到場區外。

3、澆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塵和垃圾時盡量使用吸塵器,避免使用吹風器等易產生揚塵的設備;機械剔鑿作業時可用局部遮擋、掩蓋、水淋等防護措施。

4、施工現場非作業區達到目測無揚塵的要求。對現場易飛揚物質采取有效措施,如灑水等,防止揚塵產生

3.2建筑垃圾控制

施工現場生活區設置封閉式垃圾容器,施工場地生活垃圾實行袋裝化,及時清運。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類,并收集到現場封閉式垃圾站,集中運出。

四、節材與材料

4.1節材措施

1、圖紙會審時,應審核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的相關內容,達到材料損耗率比定額損耗率降低30%。

2、材料購買要經過項目經理批示,總工、物資經理簽字審核方可采購。

3、根據施工進度、庫存情況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購、進場時間和批次,減少庫存。

4、現場材料堆放有序。儲存環境適宜,措施得當。保管制度健全,責任落實。

5、材料運輸工具適宜,裝卸方法得當,防止損壞和遺灑。避免和減少二次搬運。

6、采取技術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等的周轉次數。

7、優化安裝工程的預留、預埋、管線路徑等方案。

8、應就地取材,施工現場500公里以內生產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總重量的70%以上。

4.2周轉材料

1、應選用耐用、維護與拆卸方便的周轉材料和機具。

2、優先選用制作、安裝、拆除一體化的專業隊伍進行模板工程施工。

3、模板應以節約自然資源為原則,推廣使用定型鋼模、鋼框竹模、竹膠板。

4、施工前應對模板工程的方案進行優化。

5、現場辦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轉式活動房。現場圍擋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圍墻,或采用裝配式可重復使用圍擋封閉。力爭工地臨房、臨時圍擋材料的可重復使用率達到70%。

五、節水與水資源

5.1提高用水效率

1、施工中采用先進的節水施工工藝。

2、施工現場噴灑路面不宜使用市政自來水。現場攪拌用水、養護用水應采取有效的節水措施,嚴禁無措施澆水養護混凝土。

3、施工現場供水管網應根據用水量設計布置,管徑合理、管路簡捷,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管網和用水器具的漏損。

4、現場機具、設備、車輛沖洗用水必須設立循環用水裝置。施工現場辦公區、生活區的生活用水采用節水系統和節水器具,提高節水器具配置比率。項目臨時用水應使用節水型產品,安裝計量裝置,采取針對性的節水措施。

5、施工現場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處理系統,使水資源得到梯級循環利用。

6、施工現場分別對生活用水與工程用水確定用水定額指標,并分別計量管理。

5.2非傳統水源利用

1、優先采用中水攪拌、中水養護,有條件的地區和工程應收集雨水養護。

2、處于基坑降水階段的工地,宜優先采用地下水作為混凝土攪拌用水、養護用水、沖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

3、現場機具、設備、車輛沖洗、噴灑路面等用水,優先采用非傳統水源,盡量不使用市政自來水。

4、大型施工現場,尤其是雨量充沛地區的大型施工現場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充分收集自然降水用于施工和生活中適宜的部位。

5、力爭施工中非傳統水源和循環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

5.3用水安全

在非傳統水源和現場循環再利用水的使用過程中,應制定有效的水質檢測與衛生保障措施,確保避免對人體健康、工程質量以及周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

六、節能與能源利用

6.1節能措施

1、制訂合理施工能耗指標,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2、優先使用國家、行業推薦的節能、高效、環保的施工設備和機具,如選用變頻技術的節能施工設備等。

3、施工現場分別設定生產、生活、辦公和施工設備的用電控制指標,定期進行計量、核算、對比分析,并有預防與糾正措施。

4、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工作面,以減少作業區域的機具數量,相鄰作業區充分利用共有的機具資源。安排施工工藝時,應優先考慮耗用電能的或其它能耗較少的施工工藝。避免設備額定功率遠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負荷使用設備的現象。

6.2機械設備與機具

1、建立施工機械設備管理制度,開展用電、用油計量,完善設備檔案,及時做好維修保養工作,使機械設備保持低耗、高效的狀態。

2、選擇功率與負載相匹配的施工機械設備,避免大功率施工機械設備低負載長時間運行。機電安裝可采用節電型機械設備,如逆變式電焊機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電動工具等,以利節電。機械設備宜使用節能型油料添加劑,在可能的情況下,考慮回收利用,節約油量。

3、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種機械的使用率和滿載率,降低各種設備的單位耗能。

6.3生產、生活及辦公臨時設施

1、利用場地自然條件,合理設計生產、生活及辦公臨時設施的體形、朝向、間距和窗墻面積比,使其獲得良好的日照、通風和采光。南方地區可根據需要在其外墻窗設遮陽設施。

2、臨時設施宜采用節能材料,墻體、屋面使用隔熱性能好的的材料,減少夏天空調、冬天取暖設備的使用時間及耗能量。

3、合理配置采暖、空調、風扇數量,規定使用時間,實行分段分時使用,節約用電。

6.4施工用電及照明

1、臨時用電優先選用節能電線和節能燈具,臨電線路合理設計、布置,臨電設備宜采用自動控制裝置。采用聲控、光控等節能照明燈具。

2、照明設計以滿足最低照度為原則,照度不應超過最低照度的20%。

篇2:客運站節能減排管理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公共機構節能條例》、《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節油節電工作的通知》(國發[2008]23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全民節能行動的通知》(國辦發[2008]106號)和省、市、縣有關精神,為切實做好我站公共機構節能降耗工作,進一步增強工作人員的節能意識,加快推進節約型建設,加強能源管理,科學合理利用水、電、煤、油品等各種資源,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成本,提高單位整體經濟效益,特制定本制度,具體如下:

一、用電管理

1、提倡每天少開1小時空調,節假日或少數人加班時不開空調;嚴格執行空調運行規定,夏季環境溫度低于28℃、冬季環境溫度高于16℃時停止使用空調。辦公場所夏季空調溫度設置不低于26攝氏度,冬季不高于20攝氏度,無人時不開空調,開空調時關閉門窗。

2、減少照明設備電耗,辦公場所內自然光度足夠時不再開燈,按需求開啟照明燈,做到人走燈滅,杜絕長明燈、白晝燈。辦公室、候車室等公共場所的照明,降低瓦數。

3、計算機、打印機、復印機等辦公設備設置不使用時自動進入低能耗休眠狀態,長時間不使用時要及時關閉,以減少待機消耗。下班前關閉電源開關(包括飲水機)。

4、優先采用環保型、節能型電器和設備,逐步淘汰高能耗、低能效設備。積極推廣使用高效節能型新產品、新技術。

5、禁止使用移動式采暖設備。

二、用水管理

1、加強用水設備日常維護管理,嚴禁跑冒滴漏,杜絕長流水現象,做到隨手關閉水籠頭。

2、工作人員每天要根據需要裝灌適量開水,各種會議一般不提供瓶裝礦泉水。

3、禁止用桶裝礦泉水洗茶具洗手,禁止用桶裝礦泉水澆灌花木。

一、辦公用品管理

1、加強辦公經費和辦公用品的使用管理,嚴格依據需要配備辦公用品,嚴格配備標準,盡量選擇能耗小、環保、質優、價廉的辦公設備,不購買高檔辦公用品。

2、文件、材料的起草、修改和傳閱盡量在電子媒介上進行,減少紙質文件印發和使用傳真的頻率,加快推進無紙化辦公。

3、發放文件要嚴格核定印發的份數,盡量避免多印。提倡雙面印刷。

4、提倡使用鋼筆書寫,減少圓珠筆或一次性簽字筆的使用數量;一次性簽字筆盡量做到換芯不換殼。

5、盡量減少電話的通話時間,盡量長話短說,禁止單面記錄,用完后才能領取新筆記本。

6、筆記本要雙面記錄,禁止單面記錄,用完后才能領取新筆記本。

二、公務用車管理

1、公務用車嚴格按照公車的出車制度使用車輛,提高車輛的使用效率。

2、在集體公務活動中合乘公務用車,非緊急情況下外出盡量乘坐公交車,距離較近時不使用車輛。

3、車輛實行統一定點維修、定點保險、定點加油和定期保養,科學核定單車油耗,減少車輛維修費用支出。

4、科學、規范駕駛,減少車輛部件非正常損耗。

5、禁止私用公車和無正當理由出借公車。

要有計劃地組織開展節能減排宣傳教育活動,積極宣傳節能減排先進典型,曝光浪費行為,教育廣大職工轉變觀念,提高節能減排意識。

篇3:學院開展節能減排活動工作意見

學院(校)關于開展“節能減排”活動的工作意見

為了深入貫徹《教育部關于開展節能減排學校行動的通知》和教育部《關于建設節約型學校的通知》精神,加強我校節能減排工作,確保“十一五”節能降耗目標的實現,結合我校目前實際特制定本意見。

一、成立節能減排組織,加強對節能減排工作的領導。

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建設節約型學校是教育部的一部重要的辦學宗旨,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宏大工程。我校成立節能減排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對此項工作做長期具體的督察和指導。

節能減排領導小組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各部門主要負責人

辦公室設在后勤管理處:

主任:z

副主任:z

辦公室具體負責處理日常事務工作。學校各部門主要負責人要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把節能減排工作作為本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之一來抓,對本部門人、物定期檢查指導和維修,保證節能減排工作正常有效開展。

二、加強對人員的管理教育實現開源節流,通過技術改造達到辦公能源資源節約。

節能減排既是一項現實而緊迫的工作,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實現開源節流是我校全體師生的任務和義務。首先從對師生的管理教育入手,樹立節能減排意識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糧、一張紙開始,以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學校要求嚴格控制辦公室空調使用時間和溫度,夏季制冷溫度控制在26℃以上、冬天制熱溫度應設置在20℃以下,用水應盡量使水管開至最小,做到人走水關,人走電停。要加大推進電子政務,充分利用學校網絡OA辦公系統,嚴格控制文件印刷數量,提倡無紙辦公。其次,要積極推廣采用節能型照明、供水、供熱、空調設備等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逐步淘汰高耗設備,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

三、嚴格對學校車輛的管理,實現公務用車節能減排。

加強對各部門車輛的配備和管理,是我校完成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要完善公務用車配備標準和公務用車制度,提倡步行、乘座公交或其它交通工具上下班或出行,減少公務用車的次數,杜絕公車私用或轉借他用,加強使用管理,切實降低運行成本。

四、做好對在校生節能環保知識教育,強化節能環保意識。

節能減排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也是我校爭創省級文明單位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我校共有在校生一萬名左右,他們不但是我校節能減排工作的主體,也是以后走向社會發展的主力。搞好“節能減排學校行動”,不但直接的節約環境效益巨大,而且幫助青年學生樹立節能環保意識,養成珍惜能源、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直屬學院、省直電大、中專學校等辦學實體要在全體師生中廣泛開展節能環保知識教育,組織開展以節能減排為內容的學校主題教育活動和學生社會宣傳活動,宣傳群眾、教育自己,開展節能環保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節能減排科技創新活動和節能減排社會實踐及科技競賽活動;利用各種方式,在學生中開展節能環保宣傳,營造節能減排校園文化。

五、對新建辦公設施要優化設計,實現建筑節能。

要切實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嚴格控制機關樓堂館所建設的規定。對新建辦公建筑要把好設計關,加強節能設計的評審,嚴格執行公共建筑節能標準,建立和完善全過程節能跟蹤管理體系,后勤管理處要對設計、施工、運行、維護各階段進行全程節能跟蹤管理。

六、進一步完善采購制度,加強對大宗能源消耗品的管理。

從源頭上杜絕能源消耗品的流入是實現節能減排的關鍵。要充分發揮政府采購的作用,對我校今后大宗能源消耗品的采購,要嚴格產品入圍程序,擴大采購范圍,加強監督管理,使我校建立和完善統一的、一整套的采購網絡平臺,以提高采購質量和效益,進一步完善節能產品認證制度,規范節能產品采購清單管理,從源頭上把好產品入口關,堅決禁止采購國家明令淘汰的用能產品和設備。

七、落實管理措施,實行獎懲制度。

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關鍵在于狠抓落實。為了保證我校節能減排工作順利進行,要求各部門加強對節能減排工作的落實和管理,狠抓制度的落實,加大節能減排工作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力度,責任到人,建立健全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和問責制,并納入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之中。對工作中不認真落實規定的單位和個人要通報批評。對節能減排工作中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八、強化節能減排工作的目標責任制。

我校要將節能減排工作納入了各部門的目標責任制。各部門要將節能減排任務進一步分解到每一個重點用能單位和個人。年終學校將節能減排工作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任期內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同時,在全校師生員工中倡導節儉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一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