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電氣設備安全保護措施要求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要求,井下必須具備“三大保護”,為使我礦井下電氣設備供電安全可靠,特制定本措施,望相關單位嚴格遵照執行。
一、組織措施:
1、技術指導負責人:李玉洪
2、現場落實人員:曾慶榮、羅躍平、涂興近、稅康、袁國順。二、技術措施:
1、(1)井下電力網的短路電流不得超過其控制用的斷路器在井下使用的開斷能力,并應校驗電纜的熱穩定性。
(2)井下高壓電動機、動力變壓器的高壓控制設備,應具有短路、過負荷、接地和欠壓釋放保護。井下由井下變電所、移動變電站或配電點引出的饋電線上,應裝設短路、過負荷、和漏電保護裝置。低壓電動機的控制設備,應具備短路、過負荷、單項短線、漏電閉鎖保護裝置及遠程控制裝置。
(3)井下配電網絡(變壓器饋出線路、電動機等)均應裝設過流、短路保護裝置:必須用該配電網路的最大三相短路電流校驗開關設備的分段能力和動、熱穩定性以及電纜的熱穩定性;必須正確選擇熔斷器的熔體必須用最小兩相短路電流校驗保護裝置的可靠動作系數。保護裝置必須保證電網路中最大容量的電氣設備或同時工作成組的電氣設備能夠啟動。
(4)礦井高壓電網,必須采取措施限制單相接地電容電流不超過20A。地面變電所和井下中央變電所的高壓饋電線上,必須裝設有選擇性的單相接地保護裝置;供移動變電站的高壓饋電線上,必須裝設有選擇性的動作于跳閘的單相接地保護裝置。井下低壓饋電線上,必須裝設檢漏保護裝置或有選擇性的漏電保護裝置,保證自動切斷漏電的饋電線路。每天必須對低壓檢漏裝置的運行情況進行1次跳閘試驗。煤電鉆必須使用設有檢漏、漏電閉鎖、短路、過負荷、斷相、遠距離起動和停止煤電鉆功能的綜合保護裝置。每班使用前,必須對煤電鉆綜合保護裝置進行1次跳閘試驗。
2、(1)直接向井下供電的高壓饋電線上,嚴禁裝設自動重合閘。手動合閘時,必須事先同井下聯系。井下低壓饋電線上有可靠的漏電、短路檢測閉鎖裝置時,可采用瞬間1次自動復電系統。
(2)電壓在36V以上和由于絕緣損壞可能帶有危險電壓的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構架,鎧裝電纜的鋼帶(或鋼絲)、鉛皮或屏蔽護套等必須有保護接地。
(3)接地網上任一保護接地點的接地電阻值不得超過2Ω。每一移動式和手持式電氣設備至局部接地極之間的保護接地用的電纜芯線和接地連接導線的電阻值,不得超過1Ω。
(1)所有電氣設備的接地保護裝置(包括電纜的鎧裝、鉛皮、接地芯線)和局部接地裝置,應與主接地極連接成1個總接地網。主接地極應在主、副水倉中各埋設1塊。主接地極應用耐腐蝕的鋼板制成,其面積不得小于0.75m2、厚度不得小于5mm。在鉆孔中敷設的電纜不能與主接地極連接時,應單獨形成一分區接地網,其接地電阻值不得超過2Ω。
(2)下列地點應裝設局部接地極:
①采區變電所(包括移動變電站和移動變壓器)。
②裝有電氣設備的硐室和單獨裝設的高壓電氣設備。
③低壓配電點或裝有3臺以上電氣設備的地點。
④連接高壓動力電纜的金屬連接裝置。
3、局部局部接地極可設置于巷道水溝內或其他就近的潮濕處。設置在水溝中的局部接地極應用面積不小于0.6m2、厚度不小于3mm的鋼板或具有同等有效面積的鋼管制成,并應平放于水溝深處。設置在其他地點的局部接地極,可用直徑不小于35mm、長度不小于1.5m的鋼管制成,管上應至少鉆20個直徑不小于5mm的透孔,并垂直全部埋入底板;也可用直徑不小于22mm、長度為1m的2根鋼管制成,每根管上應鉆10個直徑不小于5mm的透孔,2根鋼管相距不得小于5m,并聯后垂直埋入底板,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2)連接主接地極的接地母線,應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銅線,或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鍍鋅鐵線,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扁鋼。電氣設備的外殼與接地母線或局部接地極的連接,電纜連接裝置兩頭的鎧裝、鉛皮的連接,應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銅線,或截面不小于50mm2的鍍鋅鐵線,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50mm2的扁鋼。
4、預防漏電故障的措施
(1)嚴禁電氣設備及電纜長期過負荷運行。
(2)導線連接要牢固,無毛刺,防松裝置要完好,連接方式要正確。
(3)維修電器設備時要按規程操作,檢修結束要認真檢查,嚴禁將工具和材料等導體遺留在電氣設備中。
(4)避免電纜、電器設備浸泡在水中,防止電纜受擠壓、碰撞、過度彎曲、劃傷、刺傷等機械損傷。
(5)不在電氣設備中增加額外部件,若必須設置時,要符合有關規定的要求。
(6)設置保護接地裝置。
(7)設置漏電保護裝置。漏電保護裝置應能連續監測電網的絕緣狀態,并且只監視電網對地的絕緣電阻值,而不反映其內容的大小。當電網絕緣電阻降低到規定值時,快速切斷供電電源。當電網的絕緣電阻對稱下降或不對稱下降時,其動作電阻值不變。其動作電阻值不應受電源電壓波動的影響,并具有自檢功能。漏電保護裝置的檢測電路的電阻應足夠大,不應降低電網對地的阻抗和不增加人身觸電危險。漏電保護裝置必須靈敏可靠,既不能拒動,也不能誤動。漏電保護裝置應能對電網對地電容電流進行補償,減小人體觸電電流。漏電保護裝置在電網送電之前應能對電網的絕緣狀態進行監測,一旦發現漏電,將電源開關閉鎖。漏電保護裝置動作應有選擇性,以縮小停電范圍。將漏電保護裝置與屏蔽電纜配合使用,當相線絕緣損壞發生漏電時,由于通過屏蔽層接地,而屏蔽層外部又有絕緣外護套保護。因此,在漏電火花還未外露之前,漏電保護裝置就已經動作,切斷電源,從根本上杜絕了在空氣中出現漏電火花的可能性,即實現了超前切斷。
5、檢漏保護裝置的運行、維護和檢修
(1)值班電鉗工每天應對檢漏保護裝置的運行情況進行檢查和實驗,并作記錄。檢查試驗內容有:觀察歐姆表指示數值是否正常;安裝位置是否平穩可靠,周圍是否清潔,無淋水;局部接地級和輔助接地極安設是否良好;外觀檢查防爆性能是否合格;用試驗按鈕對保護裝置進行跳閘試驗。
(2)電氣維修工每月至少進行1次詳細檢查和修理,除了(1)條規定的內容外,還應檢查:各處導線、元件是否良好;閉鎖裝置及繼電器動作是否可靠;接頭和觸頭是否良好;補償是否達到最佳效果;防爆性能是否符合規定。
(3)在瓦檢員配合下,對運行中的檢漏保護裝置每月至少進行一次遠方人工漏電跳閘試驗。
(4)檢漏保護裝置每年升井進行一次全面檢修,檢修后必須在地面進行詳細的檢查、試驗,符合要求后方可下井使用。
(5)檢漏保護裝置的維護、檢修及調試工作,應記入專門的運行記錄簿內。
6、對各種過流故障的預防措施:對電氣設備和饋電線路還必須設置過流保護裝置。過流保護裝置的額定電流或動作電流必須進行正確的選擇或整定,否則不僅起不到保護作用,還能引起嚴重的事故。
7、綜合保護裝置:電動機綜合保護裝置、電動機綜合保護器是保證電動機安全運轉的多功能綜合保護裝置?!睹旱V安全規程》規定,低壓電動機的控制設備,應具備短路、過負荷單相斷電、漏電閉鎖保護裝置及遠程控制裝置。
8、煤電鉆是采掘工作中的工具之一。由于井下工作環境惡劣,煤電鉆與人接觸頻繁,雖然電源電壓不高、功率不大,有127V專用電源,但因漏電、短路造成操作人員觸電和引爆瓦斯的事故仍時有發生。因此,《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煤電鉆必須使用設有檢漏、漏電閉鎖、短路、過負荷、斷相、遠距離啟動和停止煤電鉆功能的綜合保護裝置。每班使用前,必須對煤電鉆綜合保護裝置進行1次跳閘實驗。安裝與調試:
①安裝前應檢查本裝置在運輸過程中是否有碰傷或損壞,隔爆是否良好,連接螺栓有無松動現象。
②核對主變壓器一次電壓是否與井下供電電壓等級相一致,如果不符,應改變連接組別。
③裝置要有可能的接地。主接地與輔助接地之間距離不得小于5mm,接地線可用直徑為6~10mm的單芯橡膠電纜。
④安裝完畢,要嚴格檢查防爆面間隙,必須達到標準。
⑤經檢查外部接線無誤后方可送電。送電后,正常時黃燈和綠燈亮。
⑥啟動煤電鉆,持續1min以上,然后停止,連續作數次,以驗證電路的可靠性。
⑦若啟動煤電鉆后,立即跳閘,藍燈亮,此時如果裝置和供電系統無短路現象,應該查煤電鉆動力電纜的芯線直徑和長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果正常,應調整插件中的2W1阻值,使其達到正常啟動,而且短路實驗電路也應正常。
⑧漏電跳閘及閉鎖的電阻值,出廠時已調整好且封固,一般情況下無需調整。當按下漏電實驗扭不動作時,應檢查主接地與輔助接地是否完好。
9、安全技術要求。
①供電電網電壓不得超過額定值的85%~105%。②電纜相間絕緣電阻不得小于2kΩ,否則裝置可能自動跳閘。
③每次使用前應做短路和漏電跳閘實驗,檢查裝置是否工作可靠。
④打開門蓋時,應先斷電,再將隔離開關置于“分”的位置,然后旋出連鎖螺桿,方可打開門蓋。
⑤在緊急情況下,隔離開關載荷拉閘總次數,累計不得超過3次。每次拉閘后應檢查開關觸頭有無溶蝕現象,并進行處理。
10、井上、下必須裝設防雷電裝置,并遵守下列規定:
(1)經由地面架空線路引入井下的供電線路,必須在入井處裝設防雷電裝置;
(2)由地面直接入井的軌道及露天架空引入(出)的管路,必須在井口附近將金屬體進行不少于2處的良好的集中接地;
(3)通信線路必須在入井處裝設熔斷器和防雷電裝置。
華航煤礦機電科2016年5月15日
篇2:電氣設備線路停電檢修安全技術措施
電氣設備、線路停電檢修安全技術措施
1)用電單位必須建立用電安全崗位責任制,明確各級用電安全負責人。
2)用電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3)電氣設備或線路的停電檢修,應遵守下列規定:
①一次設備完全停電,并切斷變壓器和電壓互感器二次側開關或熔斷器。
②設備或線路切斷電源并經驗電確無電壓后,方可裝設接地線,進行工作。
③工作地點均應懸掛相應的標示牌。
4)在靠近帶電部分工作時,應設監護人。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正?;顒臃秶c帶電設備的最小安全距離應符合表15―8的規定。
表15―8工作人員正常活動范圍與帶電設備最小安全距離
設備電壓/KV距離/m
≤60.35
100.6
篇3:電氣設備裝卸運輸安全技術措施
電氣設備裝卸、運輸的安全技術措施
1)工作前應對起重、搬運工具(絞車、葫蘆、滑車、繩索、卡具、剎車、控制器等)進行仔細檢查,符合要求方能工作。
2)起吊、搬運應有專人統一指揮和明確的信號,并應有具體的安全措施。
3)起吊前應檢查物件重量,不得超負荷起吊。起吊與下落物件,必須平穩地垂直上升和下降,必要時,應在物件上系以牢固的溜繩,防止物件搖擺或旋轉。
4)起吊物體必須綁牢,吊鉤掛在適當的位置上,以保持起吊后均衡平穩,起吊電桿、構架等長大笨重物件時,必須吊在指定的起吊點上。
5)起吊物品的易損部分(如瓷套管等),宜卸下單獨起吊,起吊時不得承受外力,并應以軟物墊好,以防碰壞,所吊物件若有棱角或光滑部分,在棱角或滑面與繩索相接觸處應以軟物墊好,防止繩索受傷或打滑。
6)起吊200kg以上的笨重物件,離地面約l0mm時需稍停頓,檢查各部受力情況,確認安全后方可繼續起吊。
7)起吊作業時,吊臂下及起吊物件1.5倍距離范圍內不得有人,不準有人站在物件上升降。
8)人力裝卸。搬運笨重物件時,必須確認物件的重心,防止傾倒。對上重下輕的設備必須綁扎牢固。
9)使用滾桿時,撥動滾桿必須用鐵錘敲打,不得用手直接撥動。
10)電桿等物件裝載在車輛上應捆綁牢固,墊平塞穩,防止滑動傷人。用汽車裝運電纜時,隨車裝卸人員不得站立或坐在電纜盤滾動方向之前、后,電纜盤不應平放,卸車時不應直接從車上滾下。
11)運送器材的隨車人員必須坐穩扶牢,不得坐在堆放較高的物件上,以防物件滑動碰傷人員。車輛未停穩時,不得上、下車輛,不得裝卸或傳遞物件。
12)從車上卸下器材時應輕拿輕放,不得隨意拋扔。對裝卸瓷件、水泥電桿等易碎、易裂物件更應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