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電業作業一般安全措施要求

電業作業一般安全措施要求

2024-07-12 閱讀 8575

1、禁止利用任何管道懸吊重物和起重滑車。

2、生產廠房內外工作場所的井、坑、孔、洞或溝道,應覆以與地面齊平而堅固的蓋板。在檢修工作中如需將蓋板取下,應設臨時圍欄。臨時的孔、洞,施工結束后,應恢復原狀。

3、所有升降口、大小孔洞、樓梯和平臺,應裝設不低于1050mm高的欄桿合不低于100mm高的護板。如在檢修期間需將欄桿拆除時,應裝設臨時遮攔,并在檢修結束時將欄桿立即裝回。臨時遮攔應由上、下兩道橫桿柱組成。上桿離地高度為1050~1200mm,下桿離地高度為500~600,并在欄桿下邊設置嚴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0mm的擋腳板。坡度大于1:22的屋面,臨時遮攔應高1500mm,并加掛安全立網。原有高度1000mm的欄桿可不作改動。

4、廠房內設備、材料的堆放應整齊、有序,標識應清楚,不妨礙通行。門口、通道、樓梯合平臺等處,不準放置雜物,一面阻礙通行。電纜及管道不應敷設在經常有人通行的地板上,以免妨癌通行。地板上臨時放有容易使人絆跌的物件(如鋼絲繩等)時,應設置明顯的警告標志。地面由灰漿泥污,應及時清除,以防滑跌。

5、、生產廠房內外工作場所的常用照明,應該保證足夠的亮度。在裝有水位計、壓力表、真空表、溫度表、各種記錄儀表等的儀表盤、樓梯、通道以及所有靠近機器轉動部分和高溫表面等狹窄地方的照明,應光亮充足。

在操作盤、重要表計(如水位計等)、主要樓梯、通道等地點,應設有事故照明。

此外,還應在工作地點備用相當數量的完整手電筒,以便必要時使用。

6、生產廠房及倉庫應備有必要的消防設備,例如:消防栓、水龍帶、滅火器、砂箱、石棉布和其他消防工具等。消防設備應定期檢查和試驗,保證隨時使用。不準將消防工具移作他用。

7、禁止在工作場所存儲易燃物品,例如:汽油、煤油、酒精等。運行中所需少量的潤滑油和日常需用的油壺、油槍,應存放在指定地點的儲藏室內。

8、所有高溫的管道、容器等設備上都應有保溫,保溫層應保證完整。當室內溫度在25℃時,保溫層表面的溫度一般不宜超過50℃。

9、生產廠房內外的電纜,在進入控制室、電纜夾層、控制柜、開關柜等處的電纜孔洞,應用防火材料嚴密封閉。

10、各生產場所應有逃生路線的標示。

11、工作人員的工作服不準有可能被轉動的機器絞住的部分;工作時應穿著工作服,衣服和袖口應扣好;禁止戴圍巾和穿長衣服。禁止工作服使用尼龍、化纖或棉、化纖混紡的衣料制作,以防工作服遇火燃燒加重燒傷程度。工作人員進入生產現場禁止穿拖鞋、涼鞋、高跟鞋,禁止女工作人員穿裙子。辮子、長發應盤在工作帽內。做接觸高溫物體的工作時,應戴手套和穿專用的防護工作服。

12、任何人進入生產現場(辦公室、控制室、值班室和檢修班組除外),應正確佩帶安全帽。

13、運行和檢修人員巡檢過程中,身體不得碰及轉動部件,保持與帶電設備的安全距離。

14、機器的轉動部分應裝有防護罩或其他防護設備(如柵欄),露出的軸端應設有護蓋,以防絞卷衣服。禁止在機器轉動時,從靠背輪和齒輪上取下防護罩或其他防護設備。

15、在機器完全停止以前,不準進行檢修工作。修理中的機器應作好防止轉動的安全措施。如:切斷電源(電動機的開關、刀閘或熔絲應拉開,開關操作電源的熔絲也應取下);切斷風源、水源、氣源;所有有關閘板、閥門等應關閉;上述地點都應掛上安全標示牌。必要時還應采取可靠的制動措施。檢修工作負責人在工作前,應對上述安全措施進行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開始工作。

16、禁止在運行中清掃、檫拭和潤滑機器的旋轉和移動的部分,以及把手伸入柵欄內。清拭運轉中機器的固定部分時,不準把抹布纏在手上或手指上使用,只有在轉動部分對工作人員沒有危險時,方可允許用長嘴油壺或油槍往油盅和軸承里加油。

17、禁止在欄桿上、管道上、靠背輪上、安全罩上或運行中設備的軸承上行走和坐立,如必須在管道上坐立才能工作時,應做好安全措施。

18、應盡可能避免靠近和長時間停留在可能受到燙傷的地方,例如:汽、水、燃油管道的法蘭盤、閥門,煤粉系統和鍋爐煙道的人孔、檢查孔、防爆門、安全門以及除氧器、熱交換器、汽包的水位計等處。如因工作需要,必須在這些場所長時間停留時,應做好安全措施。

設備異常運行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時,應停止設備運行。在停止運行前除運行維護人員外,其他清掃、油漆等作業人員以及參觀人員不準接近該設備或在該設備附近逗留。

19、一般電氣安全注意事項

(1)所有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均應有良好的接地裝置。使用中不準將接地裝置拆除或對其進行任何工作。

(2)任何電氣設備上的標示牌,除原來放置人員或負責的運行值班人員外,其他任何人員不準移動。

(3)不準靠近或接觸任何有電設備的帶電部分。

(4)濕手不準去觸摸電燈開關以及其他電氣設備(安全電壓的電氣設備除外)。

(5)電源開關外殼和電線絕緣有破損不完整或帶電部分外露時,應立即找電工修好,否則不準使用。電工修理時不得改動電源開關和安全保護裝置。

(6)發現有人觸電,應立即切斷電源,使觸電人脫離電源,并進行急救。如在高空工作,搶救時應注意防止高空墜落。

(7)遇有電氣設備著火時,應立即將有關設備的電源切斷,然后進行救火。對可能帶電的電氣設備以及發電機、電動機等,應使用干式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對油開關、變壓器(已隔絕電源)可使用干式滅火器等滅火,不能撲滅時再用泡沫式滅火器滅火,不得已時可用干砂滅火;地面上的絕緣油著火,應用干砂滅火。撲救可能產生有毒氣體的火災(如電纜著火等)時,撲救人員應使用正壓式消防空氣呼吸器。

(8)在靠近帶電部分作業時,應保持與不停電設備的安全距離大于下表的規定。

設備不停電時的安全距離

電壓等級(KV)

安全距離(m)

10及以下(13.8)

0.70

20、35

1.00

63(66)、110

1.50

220

3.00

330

4.00

500

5.00

(9)現場的臨時照明線路應相對固定,并經常檢查、維修。照明燈具的懸掛高度應不低于2.5m,并不得任意挪動;低于2.5m時應設保護罩。

20、一般工具使用

(1)使用工具前應進行檢查,機具應按其出廠說明書和銘牌的規定使用,不準使用已變形、已破損或有故障的機具。

(2)大錘和手錘的錘頭應完整,其表面應光滑微凸,不得有歪斜、缺口、凹入及裂紋等情形。大錘和手錘的柄應用整根的硬木制成,不準用大木料劈開制作,也不能用其他材料替代,應裝得十分牢固,并將頭部用楔栓固定。錘把上不可有油污。不準戴手套或用單手掄大錘,周圍不準有人靠近。狹窄區域,使用大錘應注意周圍環境,避免反擊力傷人。

(3)用鑿子鑿堅硬或脆性物體時(如生鐵、生銅、水泥等),應戴防護眼鏡,必要時裝設安全遮欄,以防碎片打傷旁人。鑿子被錘擊部分有傷痕不平整、沾有油污等,不準使用。

(4)銼刀、手鋸、木鉆、螺絲刀等的手柄應安裝牢固,沒有手柄的不準使用。

(5)砂輪應進行定期檢查。砂輪應無裂紋及其他不良情況。砂輪應裝有用鋼板制成的防護罩,其強度應保證當砂輪碎裂時擋住碎塊。防護罩至少要把砂輪的上半部罩住。禁止使用沒有防護罩的砂輪(特殊工作需要的手提式小型砂輪除外)。砂輪機的防護罩應完整。

使用砂輪研磨時,應戴防護眼鏡或裝設防護玻璃。用砂輪磨工具時應使火星向下。不準用砂輪的側面研磨。

無赤鋸應符合上述各項規定。使用時操作人員應站在鋸片的側面,鋸片應緩慢地靠近被鋸物件,不準用力過猛。

(6)砂輪機的旋轉方向不準正對其他機器、設備。

(7)安裝砂輪片時,砂輪片與兩測板之間應加柔軟的墊片,禁止猛擊螺帽。

(8)砂輪片有缺損或裂紋者不準使用,其工作轉速應與砂輪機地轉速相符。

(9)砂輪機應裝設托架。托架與砂輪片地間隙應經常調整,最大不超過3mm;托架的高度應調整到使工件的打磨處與砂輪片中心處在同一平面上。

(10)砂輪片的有效半徑磨損到原半徑地三分之一時應更換。

21、電氣工具和用具

(1)電氣工具和用具應由專人保管,每六個月應由電氣試驗單位進行定期檢查;使用前應檢查電線是否完好,有無接地線;壞的或絕緣不良的不準使用;使用時應按有關規定接好漏電保護器和接地線;使用中發生故障,應立即找電工修理。

(2)不熟悉電氣工具和用具使用方法的工作人員不準擅自使用。

(3)使用金屬外殼的電氣工具時應戴絕緣手套。

(4)在金屬容器(如汽包、凝汽器、槽箱等)內工作時,應使用24V以下的電氣工具,否則應使用戴絕緣外殼的工具,并裝設額定動作電流不大于15mA、動作時間不大于0.1s的漏電保護器,且應設專人在外不間斷的監護。漏電保護器、電源連接器和控制箱等應放在容器外面。

(5)使用電氣工具時,不準提著電氣工具的導線或轉動部分。在梯子上使用電氣工具,應做好防止感電墜落的安全措施。在使用電氣工具工作中,因故離開工作場所或暫時停止工作以及遇到臨時停電時,應立即切斷電源。

(6)用壓桿壓電鉆時,壓桿應與電鉆垂直,如壓桿的一端插在固定體中,壓桿的固定點應十分牢固。

22、使用手持行燈應注意下列事項:

(1)手持行燈電壓不準超過36V。在特別潮濕或周圍均屬金屬導體的地方工作時,如在汽包、凝汽器、加熱器、蒸發器、除氧器以及其他金屬容器或水箱等內部,行燈的電壓不準超過12V。

(2)行燈電源應由攜帶式或固定式的隔離變壓器供給,變壓器不準放在汽包、燃燒室及凝汽器等金屬容器的內部。

(3)攜帶式行燈變壓器的高壓側,應帶插頭,低壓側帶插座,并采用兩種不能互相插入的插頭。

(4)行燈變壓器的外殼應有良好的接地線,高壓側宜使用三線插頭。

23、電動的工具、機具應接地或接零良好。

24、電氣工具和用具的電線不準接觸熱體,不要放在濕地上,并避免載重車輛和重物壓在電線上。

25、移動式電動機械和手持電動工具的單相電源線應使用三芯軟橡膠電纜,三相電源線在三相四線制系統中應使用四芯軟橡膠電纜,在三相五線制系統中宜使用五芯軟橡膠電纜。連接電動機械及電動工具的電氣回路應單獨設開關或插座,并裝設漏電保護器,金屬外殼應接地;電動工具應做到“一機一閘一保護”。

26、長期停用或新領用的電動工具應用500V的絕緣電阻表測量其絕緣電阻,如帶電部件與外殼之間的絕緣電阻值達不到2MΩ,應進行維修處理。對正常使用的電動工具也應對絕緣電阻進行定期測量、檢查。

27、在潮濕或含有酸類的場地上以及在金屬容器內使用24V及以下電動工具時,應采取可靠的絕緣措施并設專人監護。電動工具的開關應設在監護人伸手可及的地方。

28、空氣壓縮機

(1)空氣壓縮機應保持潤滑良好,壓力表準確,自動啟、停裝置靈敏,安全閥可靠,并應由專人維護;壓力表、安全閥、調節器及儲氣罐等應定期進行校驗和檢驗。

(2)禁止用汽油或沒有洗刷空氣濾清器以及其他空氣通路的零件。

(3)輸氣管應避免急彎。打開進風閥前,應事先通知作業地點的有關人員。出氣口處不得有人工作,儲氣罐放置地點應通風,且禁止日光曝曬或高溫烘烤。

29、潛水泵

(1)潛水泵應重點檢查下列項目,且應符合要求:

1)外殼不得有裂縫、破損;

2)保護線連接應正確、牢固可靠;

3)電源線應完整無損;

4)電源插頭應完整無損;

5)電源開關動作應正常、靈活;

6)機械防護裝置應完好;

7)轉動部分應靈活、輕快、無阻滯現象;

8)電氣保護裝置應良好;

9)校對電源的相位,通電檢查空載運轉,防止反轉。

(2)潛水泵工作時,泵的周圍30m以內水面不準有人進入。

30、風動工具

(1)不熟悉風動工具使用方法和修理方法的工作人員,不準擅自使用或修理風動工具。

(2)風動工具的錘子、鉆頭等工作部件,應安裝牢固,以防載工作時脫落,禁止將帶有工作部件的風動工具對準人。工作部件停止轉動前不準拆換。

(3)風動工具的軟管應和工具連接牢固。連接前應把軟管吹凈。只有在停止送風時才可拆裝軟管。

(4)在移動的梯子上使用風動工具時,應將梯子固定牢固。

篇2:電業作業保證安全技術措施

在熱力和機械設備上工作,為確保安全作業,停電;應采取隔離,泄壓,通風,吹掃與沖洗,檢測,加鎖、懸掛標示牌與裝設遮攔(圍欄)等七項保證安全的技術措施。

——停電

(1)斷開停運檢修設備的電源(斷開其動力電源和控制電源)。

(2)斷開與檢修的設備、系統相連的管道、煙道、風道上的電動(氣動、液動)截門、調整門、擋板以及電磁閥、電液閥的動力電源。切斷熱機控制設備執行元件的操作能源。

(3)應在設備停止運行后方可執行停電措施。

——隔離

(1)轉動機械設備的檢修,應關閉所有應關閉的閥門、閘板、擋板,切斷所有可能的動力源(氣、水、油等)。并做好防轉的措施,必要時還應采取可靠的制動措施。

如控制回路與其他設備設有聯動、聯鎖關系的,還應將聯動、聯鎖回路解除。

(2)汽、水、煙、風以及公共排污、疏水等熱力系統檢修,應關嚴所有應關閉的截門、閘板、擋板。如關閉不嚴,應關嚴前一道截門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3)在下水溝(含除灰溝)、疏水溝或敷設有汽、水等管道、閥門的地下溝道和井下進行檢修工作,應關閉向工作地點流入蒸汽或水等介質的有關截門或閘板。工作中如需沖洗溝道,應先將工作人員從溝道內撤離并清點人數無誤后,再開啟有關閥門或閘板。

(4)在設備內部工作,如設備下部有與系統連接的管口、孔洞等,應對這些管口、孔洞采取封閉隔離措施。

(5)在壓力管道上進行長時間的檢修工作時,檢修管段應用帶尾巴的堵板與運行中的管段隔斷,或將它們之間的兩個串聯,嚴密不漏的閥門關嚴,兩個串聯閥門之間的疏水門或放水門應予打開。關閉的閥門和打開的疏水門或放水門應上鎖,并掛標示牌。

——泄壓

(1)設備檢修前,應放盡系統內的汽、水、油等介質,確認已泄壓和溫度符合工作條件后,方可開始工作。

(2)做泄壓措施前,應先檢查確認檢修的設備和系統確與運行部分可靠地隔離,然后方可緩慢開啟有關閥門進行泄壓。泄壓操作時,人員不得正對壓力釋放的方向。

(3)檢修的設備和系統是否已安全泄壓,可通過閥門機械指示位置、熱工儀表指示以及現場實際情況(如有汽、水流動聲音等)進行綜合分析確定。

(4)如果熱工儀表顯示有壓力,或壓力表指示雖在“零”位,但泄壓閥處仍有汽、水等介質流動的聲音,應對設備的隔離和泄壓措施以及壓力表進行檢查,在未查明原因前,應認為設備和系統內部有壓力,不能擅自開始工作。

(5)為泄壓所開啟的有關閥門,在檢修過程中應一直保持在可靠的全開位置,懸掛“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的標示牌,同時加掛機械鎖。

(6)若無專門的閥門進行泄壓,可通過擰松管道或閥門的法蘭盤螺絲進行泄壓。泄壓時,應先把法蘭盤上遠離身體一側的螺絲松開,再略松近身體一側的螺絲,使存留的汽(氣)、水等從對面縫隙排出,以防尚未放盡的汽(氣)、水傷害工作人員。附近如有電氣設備,應加以遮擋,以防汽(氣)、水噴到電氣設備上面。

——通風

(1)在有火災、爆炸、中毒、窒息、灼燙傷等危險以及粉塵危害的地點或設備內工作,應做好通風措施。

(2)進入各式箱、槽、罐、熱交換器等容器內部工作前,應打開各孔口進行通風換氣。如系盛裝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的在用容器,應先沖洗置換,再用通風或吸塵裝置進行通風換氣,把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氣體排除干凈。如在容器內工作過程中須接觸過敏性的物質,應采取強力通風措施。

(3)進入地下井、坑、孔、洞、管溝、排水溝、電纜隧道和地下維護室等處工作前,應事先了解清楚這些地段的工作環境,做好通風措施。如系高溫、有毒有害氣體、粉塵等地下場所,應在工作人員下去之前,使用檢測儀器進行檢測,同時設置通風或除塵裝置進行徹底的通風換氣,以及做好其他安全措施。

(4)在箱、槽、罐、塔、器、爐、機、筒倉、地坑(溝)、隧道等限定空間內作業,禁止用輸送氧氣的方法通風換氣。

——吹掃與沖洗

(1)在盛裝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介質的設備上工作,應做好吹掃與清洗的置換措施。

(2)吹掃、沖洗前,應先將與吹掃無關的部分關閉或加堵板(盲板),并注意選擇吹掃介質。對瓦斯、氫氣、油系統及其他設備、管道中未排盡的易燃、有毒液體(氣體),一般采用以蒸汽或惰性氣體進行吹掃的方法清除,不得用壓縮空氣吹掃。采用蒸汽進行吹掃和清洗時,受蒸汽噴擊的管線、導電物體都必須與油罐或設備進行接地連接。

——檢測

在禁火區域內動火或在可能有有毒有害氣體的場所內作業,應做好檢測與分析的技術措施。

——加鎖、懸掛標示牌和裝設遮攔(圍欄)

(1)設備檢修需要斷開電源時,應在已拉開得開關、刀閘和檢修設備控制開關的操作把手上懸掛“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的標示牌。

在顯示屏上進行啟動、停運的設備或者需要進行開度調節的截門、閘板、擋板等,應切除所有可能造成其聯鎖動作的開關,并在其操作面板上將操作按鈕方式設置為“檢修”狀態,或者在操作處用其他方式設置“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的標示牌。

(2)汽、水、煙、風系統,公用排污、疏水系統因檢修需要所關閉的截門、閘板、擋板,應加鎖、懸掛“禁止操作,有人工作!”的標示牌。

如有多級串聯,在危險介質來源處的截門、閘板、擋板已可靠關嚴并加鎖、懸掛“禁止操作!”標示牌的情況下,檢修系統隔離范圍內的截門、閘板、擋板可不重復加鎖。因檢修系統需要調整開啟這些截門、閘板、擋板時,須暫停系統其他處的工作,以防傷人,確認無泄漏后方可繼續工作。

鎖由熱機設備運行管理部門配備管理,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鑰匙要編號并妥善保管。

(3)施工現場臨近高溫、陡坎、深坑及高壓帶電區等處所均應設置臨時遮攔及“止步,危險!”、“止步,高壓危險!”的標示牌;危險處所夜間應設紅燈示警。

因檢修施工打開的坑、溝、孔洞等均應鋪設與地面平齊由放滑措施的蓋板或設置可靠的遮攔、擋腳板及“止步,危險!”標示牌;因檢修施工破壞的常用樓梯、通道等,危險的出入口處應設置臨時遮攔并懸掛醒目的“止步,危險!”標示牌,臨時遮攔應符合標準要求,并采取上鎖、用鐵絲綁扎等加固措施,使之不易移動,必要時派專人看守,夜間設紅燈示警。

(4)如工作地點始終由人工作時,允許使用繩子制作的遮攔,但應規范制作成網狀,染成紅色。用于防止外人接近、進入或通過的,均應掛“禁止通行,施工現場!”的標示牌,標示牌應朝向外面;用于防止工作人員接近周圍危險環境的,標示牌應朝向里面。

(5)任何人禁止跨越遮攔,不得隨意移動、變動合拆除臨時遮攔、標示牌等設施。工作人員如確因工作需要必須移動、變動和拆除時,應征得工作許可人的同意。在拆除遮攔、標示牌的情況下,工作人員進行工作時,檢修工作負責人應特別甲監護。當工作完成后,應立即恢復原狀。

(6)在工作地點設置“在此工作!”的標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