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公路建設工程技術保證措施

某公路建設工程技術保證措施

2024-07-12 閱讀 8666

公路建設工程技術保證措施

1、健全技術管理機構

我們在本工程中建立以項目總工程師為核心的、系統的技術管理網絡體系,實行技術人員崗位承包責任制,逐級責任到人,一級抓一級,一級保一級,形成自上而下層層展開,自下而上層層保證的責任體系。本工程配高級工程師名,專業工程師名,負責技術管理、技術保障和技術攻關和現場質量管理工作。

2、推行現代化技術管理

推行現代化技術管理,運用統籌法網絡技術編制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在保證工期的前提下,搞好資源優化,努力降低成本,并嚴格按照網絡計劃組織實施,使整個工程處于受控狀態,做到緊密銜接,忙而有序,均衡生產,加快施工進度。

3、完善施工技術管理措施

制定技術管理制度。根據業主有關技術管理的規定和要求,結合本工程的實際情況,本承包人將制定一整套切實可行的技術管理措施,使施工技術管理走向標準化、規范化,并著重把好以下六關。

(1、把好圖紙審核關。施工前項目總工組織專業技術干部認真審核本標段設計文件和施工圖紙,切實領會設計意圖,對施工區域內的水文、地質、氣象認真進行調查,詳盡周密地編制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

(2、把好技術交底關。技術干部對于每項工程除技術交底和對重、難點工程下發《作業指導書》外,還將進行工前技術培訓,從材料使用、加工、各工序的質量標準、注意事項都要進行詳細講解,使每一個參加施工的人員,對圖紙的設計要求《規范》標準,操作要領做到心中有數,避免作業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3、把好測量放樣關。及時對線路中線、方向控制樁、水準基點進行復測、固護工作。其復測精度要達到技術規范規定的要求。施工測量放樣要嚴格符合有關規定要求,做好記錄,保留原始數據,并經技術干部復核簽字,按規定分類存檔。施工放樣所用的控制點、臨時水準點,應定期組織聯測,確保中線、水平、標高的準確性,各部幾何尺寸在允許誤差之內。

(4、把好材料試驗關。嚴格按照現行"試驗規程"認真做好材料的試驗鑒定和各種配合比的設計選定工作。做到:材料有試驗,試驗有報告,配料有選擇,檢查有試件,施工有控制,資料有分析,未經試驗合格的材料不允許進場和使用。

(5、把好隱蔽工程檢查簽證關。凡是隱蔽工程在自檢合格的基礎上,必須經監理工程師檢查簽證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施工中,及時收集各種資料,分析整理,為進一步施工提供可靠的技術數據。

(6、把好混凝土的澆筑與養護關。在澆筑襯砌時,按設計的標號、厚度、次序、分層、兩側對稱澆筑,保持平衡。混凝土澆筑要連續進行,如因故中止超過允許間歇時間,則按規范要求處理,確保混凝土整體結構、襯砌幾何尺寸、表面平整度。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12-18h即可開始養護,養護時間至少七天,確保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

4、積極推廣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

組織好施工生產,堅持把依靠科學技術和頑強的拚博精神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人的主觀能動性,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大力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以加快工程進度,降低成本,保證質量,提高綜合效益。

5、運用現代化技術裝備

在本工程的施工中,將運用高精度的儀器,混凝土施工采用工廠化生產一條龍作業,并采用先進的檢測手段,控制施工的每一個環節。混凝土將采用1小時快速測定強度的檢測手段。

6、嚴格按照規范化施工,建立完整的技術管理體系

按照本《施組》確定的施工程序,精心組織流水線、平行作業,控制每道工序,狠抓工序銜接,實行施工技術、測量、試驗、計量、技術資料全過程的標準化管理,做到定崗、定人、定責和技術標準、工作質量標準、管理標準、工程質量標準相統一。

篇2:某宿舍樓模板工程技術質量保證措施

宿舍樓模板工程技術質量保證措施

1、嚴格落實班組自檢、互檢、交接檢及項目部專業檢"四檢制度",確保模板安裝質量。

2、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派專人看模,嚴格控制模板的位移和穩定性,一旦產生移位及時調整,加固支撐。

3、所有柱子模板拼縫,梁與柱等節點處均需用膠帶貼縫以確保混經不漏漿。為防止模底爛根,放線后應用水泥砂漿找平并加墊海棉條。

4、梁、板模安裝應嚴格控制軸線、平面位置、標高、斷面尺寸、垂直度和平整度,模板接縫寬度,模板高度,脫模劑涂刷等的準確性,嚴格控制預拼模板精度,其拼裝精度要求:

項目允許偏差(mm)

1軸線5

2標高+2,-5

3截面尺寸+2,-5

4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2

5表面平整度5

6每層垂直度3

5、每層主軸線和分軸線放線后,規定負責測量記錄員及時記錄平面尺寸測量數據,并要及時測量墻、柱、剪力墻體的成品尺寸,目的是通過分析墻體和柱子的垂直度誤差,并根據數據分析原因,將問題及時反饋到生產責任人,及時進行調整和糾正。

6、模板的脫模劑要使用水性脫模劑,以防污染鋼筋。

7、模板安裝前必須檢查所有預埋,預留是否正確,水電、暖通等工種和安裝是否及時,并通過業主和監理公司檢查合格后方可封模。

8、樓面模板安裝后必須與鋼筋工種配合,保證鋼筋人員正常工作。

9、嚴格按照技術科要求的技術交底進行操作,杜絕違章操作。

10、模板安裝完畢后必須先自檢后互檢并經質檢員驗收和監理公司確認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11、當梁板跨度≥4m時,模板應起拱,本工程主梁起拱高度為梁跨的1-3/1000。

12、冬期施工時模板要采取保溫措施,尤其注意模板接縫處、墻柱上口等處的保溫。

13、所使用的鋼管規格為φ48×3.5mm,對銹蝕、壓扁、裂縫等材料杜絕進場。

14、拆模時,以技術員下發的指令書為拆模依據。

15、預埋件允許差表(mm):

項目允許偏差

預埋鋼板中心線位置3

預埋管、預埋孔中心線位置3

預埋螺栓中心線位置2

外露長度+10,0

預留洞中心線位置10

截面內部尺寸+10,0

篇3:某地鐵擴建工程技術保證措施

地鐵擴建工程技術保證措施

1施工技術管理措施

根據本工程的特點,為了按期、優質、高效、安全的完成本項目的施工,使得混凝土滿意,除在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中所涉及到的具體施工技術措施外,對技術及技術管理工作做如下安排:

(1)組織保證、制度落實

1)我公司將選派有施工經驗、組織管理能力強、技術過硬的工程管理、工程技術人員組成項目管理班子。同時組織專家成立專家組,派駐工地,協助項目經理部做好技術攻關及技術管理工作。選派技術過硬、作風好的施工隊伍進場施工。通過各種途徑,確保員工能力滿足崗位要求。

2)建立以項目總工程師為首的技術管理體系,切實執行設計文件審核制、工前培訓、技術交底制、開工報告制、測量雙檢制、隱蔽工程檢查簽證制、"三檢"制、材料半成品試驗、檢測制、技術資料歸檔制、竣工文件編制辦法等管理辦法,確保施工生產全過程始終在合同規定的技術標準和要求的控制下。

3)建立完善的技術崗位責任制。各級技術人員都要簽定技術擔保責任書,對關鍵和特殊工序實行技術人員專業分工負責制,明確責任,確保各項技術及技術管理工作的落實。

(2)做好充分的技術準備工作

施工前組織技術人員對圖紙進行認真的復核,充分了解設計意圖,并針對設計要求、地質情況,現場條件編制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針對關鍵及特殊工序,如基坑圍護、基坑支撐、網噴、結構防水、混凝土澆筑、監控測量等制定詳細的施工過程控制措施和操作細則。

(3)做好技術交底工作

由項目總工程師和工程項目主管工程師親自抓技術交底工作,對參加施工的全體人員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將工程特點、施工方法、施工順序、進度安排、操作要求、技術標準、質量要求、安全措施等書面詳細地交給施工人員。組織關鍵工序的作業人員進行經常性的技術學習和培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掛牌作業,使其理解并能自覺地貫徹執行所制定的施工控制程序和技術措施,提高職工的技術素質。

(4)施工過程中嚴把"三關"

一是嚴把圖紙關。用于現場施工的圖紙,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復核審核,充分了解設計意圖,并按照ISO9002質量保證體系進行管理,加蓋受控章后由項目總工程師簽發執行。未經復核、審核的圖紙,不得用于工程施工。

二是嚴把測量關。制定切實可行的測量方案,經項目總工程師審核批準后方可實施。控制測量由項目部測量實施,并對控制導線網定期復核。施工放線由施工隊測量組負責,項目部測量隊復核。

三是嚴把試驗關。建立工地試驗室,配齊滿足施工需要的人員及儀器。按照要求做好工程的有關試驗工作,為技術工作提供依據。對進入工地的原材料、半成品進行檢驗試驗,杜絕不合格的材料及半成品使用到工程中去。

(5)推行規范化管理、標準化作業

按照我公司ISO9002質量保證體系,規范技術及技術管理工作,杜絕由于管理的隨意性造成的技術失誤。施工作業嚴格執行施工工藝細則及相關操作規程,以規范、標準的作業確保技術措施的有效落實。

(6)成立關鍵工序施工攻關QC小組

根據本工程施工斷面多、工法工藝多的特點,針對結構施工、防水等施工重點環節,研究制定技術可行安全可靠的施工技術方案,收集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有關參數,研究解決辦法對策,不斷優化施工方案。

(7)成立施工監測組

針對對地表、地面建筑物及構筑物、基坑開挖支撐、主體結構沉降等為對象,重點做好施工監測資料數據收集整理工作,及時對數據進行分析,反饋指導施工。

(8)加強聯系、加強合作

加強與混凝土、監理、設計單位的聯系,針對施工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共同探討好的解決方案,爭取在施工技術方面得到廣泛的合作與支持,保質保量完成施工任務。

2測量控制技術措施

(1)工程現場控制樁,由項目部技術部門負責接收、使用、保管。在交接樁時,按規定的交接程序,對提供的書面資料逐一查看,并與現場的標識、樁點進行核對,并在交接記錄上詳細注明控制樁的當前情況及存在意見,并由雙方進行現場書面簽認。

(2)交接樁后,由項目總工程師組織技術力量及時對樁位進行復測,復測精度須符合有關規定。如果復測結果和所交資料存在的誤差超過允許范圍,我方將及時與有關部門聯系落實,重新對資料和現場樁點進行復查,未經復核合格的測量樁點一律不許使用。

(3)建立完善的施工放樣測量復核制度和測量技術交底工作,未經復核和技術交底的測量成果不允許使用。

(4)測量儀器按計量部門規定,定期進行計量檢定,在使用前進行嚴格較檢,確保其精度滿足測量要求,專人操作,妥善存放,并做好日常保養工作,保證儀器的使用質量。

(5)控制測量

1)平面控制測量

為確保本工程施工的精度和現場使用方便,在既有線控制網的基礎上,沿車站縱向加密布設附和導線或三角控制網,在復核無誤和嚴密平差后方可使用。

導線點的埋石,采用φ22螺紋鋼,頂部磨圓,內嵌銅芯做成,用混凝土澆灌埋實并加以保護,各控制點盡量布設在施工影響不到的地方。

測量作業按規范操作,經復核無誤后,才能進行放樣,中線實測結果與設計的距離要小于2mm,角度誤差小于±5s。

2)高程控制測量

地面高程控制測量利用交樁的高等水準點,在工程附近布設水準點控制網,采用符合水準導線進行精密水準測量。場地內也要引入一高精度標高點。內業平差采用相關計算機程序進行嚴密平差。

高程由地面引到基坑,用水準儀隨基坑開挖逐層導入,高程誤差不大于3mm。

3)主體結構測量

按分段在兩端進行高程和柱位、側墻的控制,定出縱梁、立柱及側墻控制軸線后方能施工。

4)竣工測量

在工程竣工后,進行定位線和高程、結構凈空測量等。

整個的施工測量過程要進行全程控制,從接樁、控樁到施工、竣工測量要嚴格按貫標要求進行,以ISO9002質量體系相關程序和相關規范、規程為基準,堅持項目經理部測量復核制,確保測量的準度和精度。

3沉降控制技術措施

由于深基坑開挖,不可避免會對地層產生擾動,為防止因地層擾動而引起地表沉降,危及附近建筑物和既有線行車的安全,根據我單位多年的施工經驗及有關規范要求,我們采取加強明挖基坑的支撐,嚴格按設計的間距架設鋼支撐,并對支撐施加預應力,以控制樁體內移及地面變形。施工過程中加強對支撐軸力及樁體位移、下沉的監測,以確保施工安全和控制地表沉降。

4開挖控制技術措施

(1)本工程地下行包

房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