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工程試驗測量控制措施
高速公路工程試驗、測量控制措施
1檢測、試驗設備控制
(1)為了保證施工質量,我們將配備性能優良、精度符合規定要求的檢測、試驗設備。
(2)對配置的檢測試驗設備,在使用前送國家認可的檢定機構進行檢定,合格后投入使用;并按規定周期進行檢定、標識。當無需送檢或不存在國家認可的基準時,項目部自行校驗,并形成記錄文件。
(3)將對所有檢驗、試驗人員進行培訓,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并確保檢測設備有適宜的環境,以保證其精密度和準確度。
(4)項目工程部、試驗室建立檢測、試驗設備明細臺帳,掌握檢測、試驗設備現狀,實行動態管理。
(5)項目工程部、試驗室定期或不定期對主要檢測、試驗設備進行保養和復檢,并形成記錄文件。
2檢驗、試驗控制
(1)項目工程部、試驗室對凡是進場的原材料和外購件,均按招標文件、規范、程序文件的規定,按規定頻率和方法進行檢驗、試驗。
(2)對未經檢驗、試驗的原材料和外購件一律不得使用。
(3)施工前對路基或結構物嚴格按招標文件、規范的驗收標準,進行再次檢驗和測試。
(4)項目工程部、試驗室嚴格按照圖紙和規范的要求檢驗各工序質量,評定分項工程質量,對不合格的工程堅決返工處理。
(5)施工過程中各工序未得到檢驗、試驗合格前,不準進行下一道工序。各部位配置試驗檢測工程師,具體分工為白志斌負責連接線各部位,尚方負責主線各部位。
3測量控制
控制測量實施方案及措施
利用進場前期組織人員運用徠卡TCR802全站儀,對主線和**連接線控制網進行加密和復測,主線和**連接線控制網嚴格按照勘測規范中的布點與測設要求進行觀測,主線以GPS01-GPS02為基線附合至V289-V290上,**連接線以主線GPS01-GPS02附合至連接線GPS01-GPS02,按照附合導線和閉合導線的測設要求進行施測,葦子灣隧道按閉合導線網進行控制。在施測中主線加點V293-1--V293-5,V289-1,V289-2,V290-1,**連接線加點HKL-01-HKL-11,HKL-09-1,高程控制按三角高程以三、四等水準測量施測。
測量過程控制
測量隊共7人,測量工程師2名,測量員5名,負責全線導線及高程測量,各個施工部位施工隊自行配置測量員,施工隊測量員首先對施工部位點位及高程測量后項目部測量隊在進行復檢,嚴格履行雙檢制度。
4本項目投入試驗設備和測量儀器
依據本工程內容、數量、計劃工期,本項目投入試驗設備和測量儀器均應按"充分滿足工程需要且搭配合理"的原則,準時進場。試驗、測量、質檢儀器設備的進場時間見表9.4-1。
試驗、測量、質檢儀器設備表9.4-1
測量名稱型號廠家場地數量進場時間
篇2:工廠檢驗測量試驗設備控制程序
工廠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控制程序
1.目的
本程序規定了對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的配置、校準、周檢、維修和使用的控制要求,以確保量值傳遞的準確、可靠,并與要求的測量能力一致,滿足預期的使用要求。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工廠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的管理活動。
3.定義
3.1計量確認:為保證檢測設備滿足預定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組操作程序。
3.2計量標準:用以定義、實現、保持或再現單位、或一個或多個已知量值,并通過比較將它們傳遞到其他計量器具的實物量具、計量器具、標準物質或計量系統。
3.3校準:在規定條件下,為確定計量器具或計量系統的示值,或實物量具或物質所代表的值與相對應的由參考(計量)標準獲得的量值之間關系的一組操作。
3.4溯源性:通過連續的比較鏈,使測量結果能夠與有關的計量標準(通常是國際或國家計量標準)聯系起來的特性。
3.5測量不確定度:表征被測量的真值所處的量值范圍的評定結果。
3.6檢具能力:由檢測設備的測量不確定度與檢驗的真值的公差的比例關系確定。
4.職責
4.1質量保證部理化計量室負責測量設備的管理、校準、檢定及外委檢定。
4.2生產準備部負責測量設備的采購、維修、零備件的配備采購及按周檢進度送檢。自制工裝類由使用部門按照周檢進度送檢。
4.3各部門、工段負責各自使用的測量設備的日常維護和保養工作。
5.工作程序
5.1測量設備的配置
5.1.1檢驗、測量設備的配置由技術開發部根據產品質量特性,提出測量能力和精度要求。
5.1.2理化計量室根據技術開發部提出的具體要求,提出申購報告,進行配置。
5.1.3工廠通用量具類由生產準備部依據各工位需要及依據有關文件進行配備。
5.1.4各部門申報配備的測量設備清單報請工廠廠長批準,由生產準備部進行采購。采購選點必須選國家認準的計量器具許可證的單位。
5.1.5測量設備到貨后,由計量人員核對"MC"標志、合格證,進行驗收工作,,然后進行入廠檢定,合格者由經辦單位辦理入庫手續,不合格者辦理換、退手續。
5.2測量設備的管理
5.2.1生產準備部提供測量設備分類臺帳清單(表類、自制非標試驗器類由設備管理室提供,各類量具、自制工裝類由工具工段提供)。質量保證部理化計量室依據分類臺帳每年末編制次年的周檢進度表,一式三份(生產準備部一份,理化計量室一份,有關送檢單位一份)。
5.2.2對工廠使用的最高計量標準,國家強檢計量器具,關鍵工藝控制測量設備必須建立檔案,其內容包括:出廠合格證、使用說明書、歷次檢定證書及維修記錄、操作規程。
5.2.3測量設備的"A""B""C"類管理及標記
1)"A"類測量設備
"A"類測量設備屬工廠重點管理。必須定點(國家授權認可計量檢定單位)定周期強制檢定,責任到人,定期巡查使用和完好情況,受檢率必須達100%。
"A"類測量設備包括:
①工廠最高計量標準類;
②鍋爐上用壓力表;
③安全防護用兆歐表;
④環保檢測用聲級計;
⑤氣密試驗器上用精密壓力表;
⑥水密試驗器上用壓力表。
標志是綠色"A"類合格證。
2)"B"類測量設備
"B"類測量設備屬工廠內部一般質量控制用,必須要有分類臺帳、周檢進度表。
"B"類測量設備包括:
①萬能量具類(游標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等);
②焊接機器人上控制工藝參數的電流表、電壓表;
③氬弧焊機上的氬氣表、氧氣表及電流表;
④測溫儀表、試驗設備上附溫度表;
⑤氣密試驗器上壓力表。
標志是"B"類綠色合格證。
3)"C"類測量設備
"C"類測量設備是用作一般監視用或控制用,不是重要的工藝控制,僅一般管理,要有臺帳。新投入使用前一次性檢定或以出廠合格證為準。
"C"類測量設備包括:
①各類機床、設備上附的監視類儀表,如壓力表、電流表、電壓表;
②各類定位焊型架、夾具;
③卷尺及自制長度尺;
④氬弧焊機上的電壓表。
C類測量設備綠色"C"類標簽(表類)或藍色圓點標志。
4)不合格測量設備貼紅色"禁用"標簽。
5)暫時不用的測量設備貼藍色"封存"標簽,并要有相應審批存檔表。
6)對于失準降低使用貼(黃色)準用證。
5.2.4色標標簽必須由質保部計量人員負責粘貼標記標明計量設備編號、有效期等內容,并由粘貼人蓋章,無關人員不許撕涂。
5.2.5測量設備的封存、降低、報廢,應填寫有關申請單,由計量人員、計量負責人、質保部負責人批準后執行。
5.2.6測量設備在使用、檢定時,應具備相應規程或使用說明書上規定的環境條件。
5.2.7測量設備的使用人員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要做好日常維護和保養。測量設備在搬運、防護和貯存時須確保測量設備準確度和適用性完好。
5.3測量設備的檢定
5.3.1凡需進行周期檢定的測量設備,由質保部理化計量室于到期前一周通知有關部門送檢。送檢的測試設備必須清潔、完好不缺附件、有損壞或缺附件的預先說明并登記。
5.3.2理化計量室接收時要認真仔細檢查外觀及附件并逐一登記。
5.3.3計量人員必須嚴格遵守《計量法》和計量有關的法紀法規和有關檢定規程。認真仔細地進行檢定。遵守法定計量單位和國標規定的有效數字修約法則;認真填寫檢定原始記錄和檢定報告;書寫要清晰、整潔;涂改的必須蓋涂改人章。
5.3.4檢定應盡快進行,廠內檢定不出一周(需修理或缺件的視情況而定);送外委的一個月檢定完后通知送檢單位領回。須報廢的通知其辦理有關手續。
5.3.5測量設備檢定結束,要粘貼相應的管理色標,原始記錄分類存放,便于歸檔。
5.3.6對自制專用球規、卡規、塞規等新投入使用時檢定合格發放使用。每周一由計量人員到現場校對幾何尺寸;檢驗員的量具每周由計量人員周校。操作人員的量具由檢驗員班
檢,在首件三檢前進行,并在班檢卡上蓋章。當測量設備或器具有偏離標準狀態時,必須對測量的產品進行重新評價。若產品已發運,則必須通告顧客,全數退回。
5.3.7檢定、校準的環境必須符合有關檢定規程規定,并在檢定報告中記錄。
5.3.8檢定原始記錄一般保存三年。
5.4自制測量設備的管理
5.4.1自制測量設備包括工廠自制的氣密試驗器、水密試驗器、測具、夾具和各類型架等。由生產準備部提供分類明細目錄。由質保部理化計量室按情況分類"A""B""C",并編制相應檢定進度表。新制造的或更改的送檢時附請檢單、圖紙和相關技術文件一并送計量室。已在用的由使用部門按周檢進度送理化計量室檢定。
5.4.2自制測量設備由技術開發部根據工藝要求編制校對方法,確定校驗周期,由質保部檢驗人員進行。
5.5人員資格
5.5.1對從事計量工作的人員,必須具備高中以上或相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5.5.2必須參加相關計量項目的培訓,經有關授權部門考核合格,取得計量檢定資格證書。
5.5.3計量人員的培訓、考核、發證由廠辦人勞教育室安排進行。
5.6測量系統分析
5.6.1對于在控制計劃中提及的測量設備即可重復性測量設備和系統,均按測量系統分析參考手冊每年進行一次測量系統分析。
5.6.2通過測量系統分析進行系統的偏移性、穩定性、重復性和再現性研究。如顧客批準,可采用其它分析方法及接收準則。
6相關文件和記錄
QR/SH11.01-01《測量設備臺帳》
QR/SH11.01-02《測量設備報廢單》
QR/SH11.01-03《周期檢定日程表》
QR/SH11.01-04《現場周檢記錄》
QR/SH11.01-05《收發記錄》
QR/SH11.01-06《計量器具歷史記錄卡》
QR/SH11.01-07《萬能量具修理登記》
QR/SH11.01-08《工裝質量歷史記錄卡》
QR/SH11.01-09《測具標準檢定記錄表》
QR/SH11.01-10《壓力表檢定原始記錄》
QR/SH11.01-11《超越單》
QR/SH11.01-12《游標卡尺檢定記錄》
QR/SH11.01-13《千分尺檢定記錄》
QR/SH11.01-14《百分表檢定記錄》
QR/SH11.01-15《檢定合格證》
篇3:公司產品檢驗測量試驗設備控制規程
公司產品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控制規程
1.總則
1.1制定目的
為規范生產、檢驗及試驗中檢查、測量、測試之設備、工具的管理,以維持其準確度與精密度,特制定本規章。
1.2適用范圍
本公司各部門所使用的檢驗,測量與試驗之工具、量具、儀器、設備的管理,均適用本規章。
1.3權責單位
(1)品管部負責本規章制定、修改、廢止之起草工作。
(2)總經理負責本規章制定、修改、廢止之核準。
2.管理規定
2.1定義
(1)檢驗、測量與試驗設備
用作驗證產品某項(或某幾項)特性是否符合既定規格之工具、量具、測試儀器等之總稱。這些設備上必須有有效之“合格證”。本規章下文中簡單統稱這些設備為“檢測設備”。
(2)基準設備
為本公司同類檢測設備中具最高精確度之設備,它們的核準方法必須符合或可追溯至國際(或國家)標準。
(3)“參考用”之設備
若設備上沒有有效之合格標識,一律視為“參考用”之設備,其所測得之數據僅可作參考使用。這類設備之管理體制由生技部負責,不受本規章管制。
2.2管理組織及責任
2.2.1品管部主管
為最終管理責任者,負有下列責任:
(1)建立及維持本公司檢測設備校正系統,保證所有使用的“檢測設備”均經校正,并能追溯至國際或國家標準。
(2)當校正用之國際或國家標準不存在時,須制定及記錄校正之方法及標準。
2.2.2計量人員
品管部計量人員(或由品質工程師兼任)為檢測設備管理者,負有下列責任:
(1)執行檢測設備接收檢查及保存有關證書。
(2)建立及維持“檢測設備校正作業指導書”。
(3)執行及記錄校正工作。
(4)填寫檢測設備一覽表、檢測設備校正記錄、檢測設備校正時間表等。
(5)培訓執行校正作業和使用之人員。
2.2.3生技部
生技部為設備之維修、保養責任單位,負有下列責任:
(1)檢測設備之操作規程及安全規程的制定。
(2)執行定期保養檢查工作與維修工作。
(3)設備異常排除工作。
(4)設備履歷、檔案之建立與保管。
2.2.4使用單位
檢測設備之使用者有下列責任:
(1)日常之保管、檢查、保養工作。
(2)監察檢測設備之計量檢測有效期,及時通知送檢、校正。
(3)選擇合適之檢測設備,掌握日常點檢方法及其實施。
(4)發現使用、點檢之異常,立即聯絡計量人員處理。
3.管理程序
3.1檢測設備的購入
(1)所有檢測設備的采購作業由各使用部門提出申請,經核準后由生技部統一采購。
(2)生技部應確保采購的檢測設備附有校正證書(指其校正方法能追溯至國際或國家標準)。
(3)所采購之檢測設備須由生技部、使用部門與計量人員會同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4)計量驗收應包括一般性功能測試、校正證書復核,并實際校正。
3.2檢測設備之校正
(1)除進廠時之檢查及校正外,本公司所有檢測設備至少一年校正一次,以確保其準確性與精密度。
(2)基準設備至少一年一次送至本地計量局或其他權威機構進行校正,并由該單位出具書面校正證明。
(3)檢測設備之校正可利用相關之基準設備為參照,按校正工作指導書程序進行,由計量人員實施校正。
(4)檢測設備無法利用基準設備校正時,應送外校正,其程序同基準設備之送外校正。
3.3校正環境控制
進行校正之作業環境須符合下列要求:
(1)校正環境溫度應保持在室溫25℃±5℃。
(2)校正室應保持干燥,相對濕度小于70%。
(3)當某檢測設備要求特定的校正環境時,應確保符合要求。
3.4校正程序
(1)計量人員必須按照檢測設備之送校日期,即在有效期滿前,安排送外校正或廠內校正。
(2)由品管部制定廠內校正之《檢測設備校正作業指導書》,計量人員依指導書要求之方法、步驟進行校正。
(3)使用者有義務在有效期滿前報備、提醒計量人員作檢測設備之校正作業。
3.5校正結果
(1)廠內校正之設備,由品管部在《檢測設備校正作業指導書》上規定校正允收標準。
(2)計量人員根據作業指導書判定檢測設備是否合格。
(3)送外校正之檢測設備,根據校正機構提供之證書判定是否合格。
(4)經判定為不合格之設備,呈品管部主管決定處理方式:
(A)維修后重新校正,校正合格后繼續使用。
(B)報廢,并呈總經理核準。
3.6檢測設備合格標識
(1)檢測設備校正合格后應貼上有效之合格證。合格證內容應包括:
(A)檢測設備編號。
(B)檢測設備校正日期。
(C)有效截止日期。
(D)校正人署名。
(2)不合格之檢測設備應采用有效識別方法,如標示“報廢”或“待修”。
(3)凡沒有合格證或有效日期逾期之檢測設備均不可使用。
3.7檢測設備之維護
(1)除經培訓之校正人員外,任何人不能擅自調校檢測設備。
(2)檢測設備使用者應確保不因儲存、搬運和使用而影響檢測設備的精準度。
(3)使用者發現設備有異常狀況,應立即向計量人員反饋。
3.8檢測設備之維修
(1)發生故障,應報備生技部與品管部計量人員。
(2)生技部負責維修設備之硬件部分,確保其可操作性。
(3)計量人員對維修完成之檢測設備,重新校正,并貼上新的合格證。
(4)若維修后雖可操作,但校正不合格,仍需進一步維修直至校正合格。
(5)若無法維修或反復維修仍不合格,應申請報廢。
4.附
件
[附件]HB04-1《年度計量器具檢定計劃表》
[附件]HB04-2《檢測設備檢查記錄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