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樁基混凝土安全技術交底

樁基混凝土安全技術交底

2024-07-11 閱讀 1156

交底內容:

1.混凝土澆筑

澆筑前孔內碎石已清完,積水已抽干,隱蔽工程經監理驗收合格。

樁身混凝土采用常規方法澆筑,采用串筒輸送混凝土,串筒與串筒之間應連接牢固,防止掉落;上下兩節串筒連接處應搭接5cm以上,防止混凝土在下落過程中從串筒連接處沖出。串筒底距樁底應不少于2m,隨混凝土面的提高而提高。

混凝土應連續澆筑,分層振搗,每一次振搗,都應用挖孔樁機將震動棒和操作人員吊放到工作面上進行振搗,振搗時樁的各個部位均應插到,做到快插慢拔,每次振搗時間20s—40s以不出現氣泡為宜。如必須間隔,其間隔時間不應大于2小時,同時在澆筑上層混凝土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完成。

注意控制混凝土澆筑高度,以免造成樁身混凝土澆筑過高,在上部結構砼施工前把樁頂浮漿鑿除。

在澆筑樁身時,應準備足夠的試塊模具,樁必須抽取試塊一組。

若滲水量較大,水泵無法抽干時,采用水下澆筑混凝土施工方法。

澆筑過程中必須保護好樁身鋼筋籠的幾何尺寸,嚴禁踩踏鋼筋籠箍筋和彎曲主筋。

2.質量要求

樁內積水必須先抽干后方可進行砼澆筑;

澆筑時,為防止混凝土產生離析現象,通過設在樁孔上部的受料斗和串筒向樁底下料,使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超過2m。并保持混凝土下料速度均勻。串筒采用挖孔樁機架進行升降,每節串筒的長度不超過1.5m,以方便拆卸。串筒底端距樁孔底的高度小于2m。砼澆筑高度每3-5m必須振搗一次;

進入樁內振搗時,作業人員必須佩帶安全防護用品

3.安全注意事項

在用水泵抽樁孔積水前,應檢查水泵是否正常,所接外線必須采用防水橡皮護套電纜,嚴禁使用破皮電纜線,并有專業電工將電纜線安設在有防濺漏電保護器上,嚴禁用該水泵電纜線拉扯水泵。

所有操作人員必須正確佩戴個人防護用品。

插入式振動棒的電動機電源上應安裝漏電保護器裝置,接零接地必須安全可靠,電纜線必須滿足操作所需的長度,電纜線不得使用破皮電纜線。

串筒使用前要檢查各部位連接狀況,防止在混凝土下落過程中的沖擊力使串筒掉落。連接好的串筒利用在樁孔內的鋼筋支架固定。

在澆筑混凝土時孔內不允許有施工人員。

澆筑混凝土上下樁孔時:下孔時,工具先下,人員后下,上孔時,人員先上,孔內照明必須使用36v一下的安全電壓。

篇2: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基礎施工質量監控要點

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基礎施工的質量監控要點

預應力混凝土管樁系指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樁(代號PHC)、預應力混凝土管樁(代號PC)和預應力混凝土薄壁管樁(代號PTC)。預應力砼管樁基礎,因其在施工中具有低噪聲、無污染、施工快等特點,在工程上越來越得到廣泛應用。為了保證其施工質量,在預應力管樁的施工前和施工過程中,應對其進行控制。根據對預應力管樁施工監理工作的實踐總結,特擬定預應力砼管樁基礎監理要點,供監理工程師在工作中參考、使用。

一、預應力砼管樁基礎施工相關標準及技術規范

1、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

2、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

3、建筑地基與基礎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

4、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

5、砼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7-87;

6、先張法預應力砼管樁GB13476-1999;

7、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圖集)03SG409.

二、施工準備:

1、場地要求:

1)施工場地的動力供應,應與所選用的樁機機型、數量的動力需求相匹配,其供電電纜應完好,以確保其正常供電和安全用電。

2)施工場地已經平整,其場地坡度應在10%以內,并具有與選用的樁機機型相適應的地耐力,以確保在管樁施工時地面不致沉陷過大或樁機傾斜超限,影響預應力管樁的成樁質量。

3)施工場地下的舊建筑物基礎、舊建筑物的砼地坪,在預應力管樁施工前,予以徹底清除。場地下不應有尚在使用的水、電、氣管線。

4)場地的邊界與周邊建(構)筑物的距離,應滿足樁機最小工作半徑的要求,且對建(構)筑物應有相應的保護措施。

5)對施工場地的地貌,由施工單位復測,作好記錄;監理人員應旁站監督,并對測量成果核查、確認。

2、樁機的選型及測量用儀器:

1)監理工程師應要求施工方提交進場設備報審表,并對選用設備認真核查。樁機的選型,一般按1.2-1.5倍管樁極限承載力取值。樁機的壓力表,應按要求檢定,以確保夾樁及壓力控制準確。按設計如需送樁,應按送樁深度及樁機機型,合理選擇送樁桿的長度,并應考慮施工中可能的超深送樁。

2)建筑物控制點的測量,宜采用有紅外線測距裝置的全站儀施測,而樁位宜采用J2經緯儀及鋼尺進行測量定位。控制樁頂標高的儀器,用水準儀監測即可。測量儀器應有相應的檢定證明文件。

3、對施工單位組織機構及相關施工文件的審查:

1)審查施工單位質量保證體系是否建立健全,管理人員是否到崗。

2)審查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技術方案)內容是否齊全,質量保證措施,工期保證措施和安全保證措施是否合理、可行,并對其進行審批。

3)核查其施工設備、勞力、材料及半成品是否進場,是否滿足連續施工的需要。

4)審查開工條件是否具備,條件成熟時批準其開工。

4、對預應力管樁的質量監控:

1)檢查管樁生產企業是否具有準予其生產預應力管樁的批準文件。

2)檢查管樁砼的強度、鋼筋力學性能、管樁的出廠合格證及管樁結構性能檢測報告。

3)對預應力管樁在現場進行全數檢查:

a.檢查管樁的外觀,有無蜂窩、露筋、裂縫;色感均勻、樁頂處無孔隙。

b.對管樁尺寸進行檢查:樁徑(±5mm)、管壁厚度(±5mm)、樁尖中心線(<2mm)、頂面平整度(10mm)、樁體彎曲(<1/1000L)。

c.管樁強度等級必須達到設計強度的100%,并且要達到齡期。

d.管樁堆放場地應堅實、平整,以防不均勻沉降造成損樁,并采取可靠的防滾、防滑措施。

e.管樁現場堆放不得超過四層。

5、管樁樁位的測量定位:

1)管樁樁位的定位工作,宜采用J2經緯儀及鋼尺進行,其樁位的放樣誤差,對單排樁≤10mm,群樁≤20mm。

2)管樁樁位,應在施工圖中對其逐一編號,做到不重號,不漏號。

3)管樁樁位經測量定位后,應按設計圖進行復核,監理對樁位的測量要進行旁站監督。做到施工單位自檢,總承包方復檢,監理單位對測量定位成果進行檢查(簡稱"兩檢一核")無誤后共同驗收。

三、預應力管樁的施工:

1、施工工藝:樁位測量定位→樁機就位→吊樁→對中→焊樁尖→壓第一節樁→焊接接樁→壓第N節樁→送樁→終壓→(截樁)。

2、壓樁:

1)壓樁順序,應遵循減少擠土效應,避免管樁偏位的原則。一般說來,應注意:先深后淺,先大后小;應盡量避免樁機反復行走,擾動地面土層;循行線路經濟合理,送樁、喂樁方便。工程樁施工中,對有無擠壓情況造成測放樁位偏移,應督促施工單位經常復核。

2)壓好第1節樁至關重要。首先要調平機臺,管樁壓入前要準確定位、對中,在壓樁過程中,宜用經緯儀和吊線錘在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監控樁的垂直度,其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監理工程師應督促施工方測量人員對壓樁進行全程監控測量,并隨時對樁身進行調整、校正,以保證樁的垂直度。

3)合理調配管節長度,盡量避免接樁時樁尖處于或接近硬持力層。每根樁的管樁接頭數不宜超過4個;同一承臺樁的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

4)在壓樁過程中,應隨時檢查壓樁壓力、壓入深度,當壓力表讀數突然上升或下降時,應停機對照地質資料進行分析,查明是否碰到障礙物或產生斷樁等情況。如設計中對壓樁壓力有要求時,其偏差應在±5%以內。

5)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應暫停壓樁,并及時與地質、設計、業主等有關方研究、處理:

a.壓力值突然下降,沉降量突然增大;

b.樁身混凝土剝落、破碎;

c.樁身突然傾斜、跑位,樁周涌水;

d.地面明顯隆起,鄰樁上浮或位移過大;

e.按設計圖要求的樁長壓樁,壓樁力未達到設計值;

f.單樁承載力已滿足設計值,壓樁長度未達到設計要求。

6)按設計要求或施工組織設計,在預應力管樁施工前,宜在場地上先行施工砂袋樁,袋裝砂井施工完成后進行管樁施壓,不得交叉作業。砂袋樁的布置及密度,應滿足地基深層豎向排水和減弱擠土效應的要求,其樁長宜低于地下水位以下,且大于預應力樁的1/2。

7)樁壓好后樁頭高出地面的部份應及時截除,避免機械碰撞或將樁頭用作拉錨點。截除應采用鋸樁器截割,嚴禁用大錘橫向

敲擊或扳拉截斷。

8)對需要送樁的管樁,送至設計標高后,其在地面遺留的送樁孔洞,應立即回填覆蓋,以免樁機行走時引起地面沉陷。

9)預應力管樁的垂直度偏差應不大于1%。

10)應隨機檢查施工單位的壓樁記錄,并抽查其壓樁記錄的真實性。

3、接樁:

1)接樁時上下節樁段應保持順直,錯位偏差不應大于2mm。

2)管樁對接前,上下端板表面應用鐵刷子清刷干凈,坡口處應刷至露出金屬光澤。

3)為保證接樁的焊接質量,電焊條用E43,應具有出廠合格證。電焊工應持證上崗,方可操作。施焊時,宜先在坡口周邊先行對稱點焊4-6點,再分層施焊,施焊宜由兩個焊工對稱進行。

4)焊接層數不得小于3層,內層焊渣必須清理干凈后方可在外層施焊。焊縫應飽滿連續,焊接部分不得有咬邊、焊瘤、夾渣、氣孔、裂縫、漏焊等外觀缺陷,焊縫加強層寬度及高度均應大于2mm。

5)應盡可能縮小接樁時間,焊好的樁接頭應自然冷卻后,方可繼續壓樁,自然冷卻時間應>8min.焊接接樁應按隱蔽工程進行驗收。

4、終壓:

1)正式壓樁前,應按所選樁機型號對預應力管樁進行試壓,以確定壓樁的終壓技術參數。

2)其終壓的技術參數一般采用雙控,根據設計要求,采用以標高控制為主、送樁壓力控制為輔或者相反。應視設計要求和工程的具體情況確定。

3)終壓后的樁頂標高,應用水準儀認真控制,其偏差為±50mm.

四、注意事項:

1、加強預應力管樁的進場檢查驗收工作。

2、壓樁施工過程中,應對周圍建筑物的變形進行監測,并做好原始記錄。

3、對群樁承臺壓樁時,應考慮擠土效應。對長邊的樁,宜由中部開始向兩邊壓樁;對短邊的樁,可由一邊向另一邊逐樁施壓。

4、如地質報告表明,地基土中孤石較多,對有孤石的樁位,采取補勘措施,探明其孤石的大小、位置。對小孤石也可采取用送樁桿引孔的措施。

5、土方開挖時,應加強對管樁的成品保護。如用機械開挖土方,更應加強保護。土方開挖,宜在壓樁后,不少于15天進行。

6、雨季施工預應力管樁,其場地內宜設置排水盲溝,并在場地外適當位置設集水井,隨時排出地表水。使場地內不集水、不軟化、無泥漿。操作人員應有相應的防雨用具。各種用電設施,要檢查其用電安全裝置的可靠性、有效性,防止漏電或感應電荷可能危及操作人員的安全。

7、預應力管樁施工結束后,應對樁基做承載力檢驗及樁體質量檢測。承載力檢測的樁數不應小于總數的1%,且不應少于3根。其樁體質量檢測不應少于總數的20%,且不應少于10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