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噴安全交底
交底內容:
1、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系好下顎帶;
2、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嚴禁吸煙、酒后作業,高空作業系好安全帶,作業平臺要牢固。
3、切割機、套絲機應布置得當,安裝牢固,運輸道路保持暢通,水、電位置合理,線路順直互不干擾,管線路應不漏風,不漏水,不漏電。
4、操作機械時要遵守操作規范,不得違章作業。
5、吊裝注意事項:①起重司機、起吊信號工必須經專門安全技術培訓,持合格證上崗,嚴禁酒后作業。
②起重機位置應合理布置,作業時確定起吊區域,并設警戒標志,必要時派人監護。
③作業前必須檢查作業環境,吊索具、防護用品,保證作業區域內無閑散人員,障礙已排除,鋼絲繩、鎖扣無缺陷,捆綁正確牢固,鋼支撐與其他物件無連接,確定安全后方可作業。
6、側墻鋼筋安裝需要在滿堂腳手架上進行,作業時要系安全帶,安全帶高掛抵用;腳手架上的腳手板要固定牢,防止走路的時候打滑。
7、加強日常的安全檢查工作,確保各類安全防護措施的可靠與完好,杜絕各類違章作業現象。
篇2:錨噴支護技術交底
一、施工腳手架搭設與維護、拆除1、腳手架搭設(1)腳手架搭設前必須先對現有邊坡的穩定情況進行觀察,確定安全后再搭設腳手架。鋼管支架立柱應置于堅硬穩定的巖石上,不得置于浮渣上;立柱間距1.5m,架子寬度1.2~1.5m;橫桿高度1.8m,以滿足施工操作;搭設管扣要牢固和穩定;鋼架與壁面之間必須楔緊,防止傾覆及變形,管架搭設一步架高后,架管與永久性錨桿焊接,相鄰鋼架之間應連接牢靠,以確保施工安全。(2)腳手架搭設人員必須是《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則》(GB5036)考核合格的架子工,施工前應對現場搭設人員進行技術、安全交底,沒有參加交底的人員不得上架作業。(3)對進場的材料、構配件等進行質量檢查驗收,嚴禁使用不符合設計要求的材料、構配件。嚴禁不同材質和不同規格的材料、配件在同一腳手架上混用。嚴禁使用變形或校正過的材料作為立桿,嚴禁使用滑絲扣件。(4)腳手架搭設過程中嚴禁交叉作業。因施工需要,增設臨時懸挑式平臺(如懸挑式操作平臺等)時,應對腳手架的承載力、剛度和穩定性重新進行復核計算,在確保安全并經批準后執行。(5)腳手板鋪設應遵守下列規定:在人員經過的地方腳手板應滿鋪、鋪穩,不得有空隙和探頭板;腳手板搭接長度不得小于20cm;對頭搭接時,應架設雙排小橫桿,其間距不大于20cm,不得在跨度間搭接;在架子的拐彎處,腳手板應交叉搭接;腳手板的鋪設應平穩,綁牢或釘牢,腳手板墊木應用木塊,并且釘牢。(6)腳手架在投入使用前,應由項目部技術、質量和安全部門聯合驗收,合格后辦理簽證手續(必要時可通過承載試驗來檢驗)。施工腳手架的驗收以設計和相關規范為依據,逐層、逐段進行,驗收的主要內容有:腳手架的材料、構配件等是否符合設計和規范的要求;腳手架的立桿、橫桿、剪刀撐、斜撐、間距、走道、爬梯、欄桿是否符合設計、規范要求;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采用扭力扳手檢測各桿件連接和結構固定部分是否牢固;腳手架的避雷、接地等安全防護、保險裝置是否有效;腳手架的基礎處理是否符合設計和規范的要求。2、腳手架的使用及維護(1)腳手架搭設完成后,未經檢查驗收、或在檢查驗收中發現的問題沒有整改完成的、或安全防護設施不完善的,嚴禁投入使用。(2)應在腳手架醒目的位置懸掛警示牌,注明腳手架通過驗收的時間、使用期限、一次允許在腳手架上的作業人數、最大承受荷載等。(3)腳手架在使用過程中,應進行定期檢查和班前檢查。如遇大風、大雨、撞擊等特殊情況時,應對腳手架的強度、穩定性、基礎等進行專項檢查,若發現問題必須立即處理,未經處理、驗收合格,嚴禁人員上架作業。(4)作業層上的施工載荷應符合設計要求,嚴禁超載。(5)雨、雪天氣施工,應采取必要的防雨、防雪、防滑措施,遇6級以上大風、強霧天氣、能見度很低時應暫停在腳手架上作業。(6)在腳手架上進行電、氣焊或從事吊裝作業時,應采取防火和防撞擊腳手架的措施,并派專人監護。(7)腳手架在使用期間,嚴禁拆除主節點處的縱、橫向水平桿,縱、橫向掃地桿,固定連接件,不準任意改變腳手架的結構、用途,如必須改變排架結構,應征得原設計同意,重新設計。(8)在施工中,若發現腳手架有異常情況,應及時報告設計部門和安全部門,由設計部門和安全部門對腳手架進行檢查鑒定,確認腳手架的安全穩定性后方可使用。3、腳手架的拆除(1)腳手架拆除前,應編寫拆除作業指導書,按該腳手架的設計報批程序進行報批。無作業指導書或安全措施不落實的,嚴禁拆除作業。(2)拆除作業前,應將經批準的作業指導書、拆除施工方案向現場施工作業人員進行交底。并檢查落實現場安全防護措施。(3)腳手架拆除前,應先將腳手架上留存的材料、雜物等清除干凈,并將受拆除影響的機械設備及其他設施移開或加以保護。(4)腳手架拆除按批準的施工方案(作業指導書)要求,統一指揮,自上而下的順序進行。不得上、下層同時拆除。(5)拆下的材料、構配件等,嚴禁拋擲。應用繩索捆綁牢固緩慢下放,或用吊運方法運送到地面。(6)腳手架拆除后,應做到工完場清。所有材料、構配件應堆放整齊、安全穩定,并及時轉運。(7)腳手架應連續拆除完畢,若因故中途停頓,除作必要的加固外,還應在醒目位置掛警示牌,劃定警戒區域,嚴禁無關人員進入。二、錨桿施工工藝錨桿規格、型號、長度符合設計要求,錨桿長度按設計要求,鉆孔傾角15度,孔徑15cm,錨桿間距符合要求梅花型布置,注漿標號為M25水泥砂漿;錨桿支對中支架由項目部自行加工成環形和船形,以便于錨桿順利安裝,錨桿土釘頭符合用設計要求,長度為10cmⅡ級月牙鋼筋雙面焊接。1、鉆孔準備在鉆孔前,應按圖紙規定或監理工程師的指示做好各項準備工作(1)清理防護巖面雜物,清除浮石及松動的巖石。(2)對邊坡局部不穩定處進行清刷或M7.5漿砌片石支補加固;對于不平整凹陷及坑洼處,采用M7.5漿砌片石補平,對較大的裂縫進行灌漿或勾縫處理;在邊坡松散空洞處和坡腳處設置一定數量的泄水孔,預留的長度根據現場確定布設工程量根據實際發生量由監理工程師及業主現場代表收方確認。(3)在巖面上標定錨桿孔位,采用紅色油漆進行標注,如遇裂隙位置應做適當調整,標注孔距誤差控制在±20cm內。2、錨孔鉆進(1)錨桿成孔要求:錨桿成孔深度、孔徑、傾角要求按上表錨桿設計參數表施工,其施工允許偏差如下:孔深:±50mm;孔徑:±5mm;孔距±100mm;成孔傾角±3%。錨桿孔位、孔徑、孔深及布置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孔距誤差不宜走過200mm,孔深誤差不宜超過50mm,孔內積水和巖粉應吹干凈,遇有塌孔情況及時掃孔。(2)鉆孔方法:鉆孔方法的選擇主要取決于土質和鉆孔機械。本工程地質為中風化頁巖夾有部分砂巖,巖層強度較低,錨桿均地下水位上,且不需進行孔壁護壁,鉆進過程進中為了減少灰塵污染,為了鉆孔操作人員身體健康,鉆孔施工采用的風動螺旋鉆孔壓水鉆進成孔法。進行螺旋鉆孔,采用工程地質鉆機帶動螺旋鉆桿,亦可用CM-351型氣動回旋螺旋鉆,成孔直徑90-165mm。成孔方法是鉆孔與安放錨桿分為兩道工序,即鉆孔后在螺旋鉆桿退出孔洞后再插入錨桿這種方法設備簡單,簡便易行,操作方便,便于檢查。為加快鉆孔施工,采用平行作業法進行鉆孔和插入錨桿。用螺旋鉆桿進行鉆孔,被鉆削下來的土屑對孔壁產生壓力和摩阻力,使土屑順螺旋鉆桿排出孔外。對于內摩擦角大的土,和能形成粗糙孔壁的土,由于鉆削下來的松動土屑與孔壁間的摩阻力小,土屑易于排出,就是在螺旋鉆桿轉速和扭矩相對較小的情況下,亦能順利地鉆進和排土。對于含水量高、呈軟塑或流動狀態的土,由于鉆削下來的土屑與孔壁間的摩阻力大,土屑排出就較困難,需要提高螺旋鉆桿的轉速,使土屑能有效地排出。凝聚力大的軟粘土、淤泥質粘土等,對孔壁和螺旋葉片產生較強的附著力,需要較高的扭矩并配合一定的轉速才能排出土屑。因此,除要求采用的鉆機具有較高的固轉達扭矩外,還要能調節回轉速度以適應不同土的要求。鉆孔時要保證位置正確(上下左右及角度),防止高低參差不齊和相互交錯。鉆進時要比設計深度多鉆進100~200mm,以防止孔深不夠。鉆孔至要求深度后,立即清孔,清孔采用高壓水清洗。如遇巖石過于堅硬須采取高壓送水的方式鉆孔,鉆孔時必須隨機鉆速度鉆進,不能強加壓力沖鉆,以免影響邊坡巖石的穩定。亦即螺旋桿鉆進時,從鉆桿中空輸入空氣,加快螺旋葉片排土,并有冷卻鉆頭、鉆桿及減少鉆具磨損等作用。3、錨桿制作與安裝(1)錨桿用采用設計要求的Ⅱ級月牙紋鋼筋制作。錨桿應由專人制作,錨桿桿體盡量避免接長,必須接長時,接長應采用直螺紋對接,鋼筋切割采砂輪切割機,人工調直。為使錨桿置于鉆孔的中心,應在錨桿上每隔500mm設置對環型對中支架一個,支架采用Φ6.5圓鋼筋制作,支架與錨桿采用點焊連接,鉆孔完畢后,請監理工程檢查孔深、孔徑及偏角合格后,應立即安插錨桿以防塌孔。(2)錨桿桿體在入孔前應平直,除銹、除油。安裝錨桿,同時安放注漿管,注漿管與錨桿一同進入孔內,及時鉆孔內壓注水泥砂漿,桿體插入孔內長度不小于設計規范規定的95%,且外露5-8cm以便于與鋼筋網和加強鋼筋連接。4、錨孔注漿(1)注漿管在使用前應檢查有無破裂和堵塞,接口處要牢固,防止注漿壓力加大時開裂跑漿;注漿管應隨錨桿同時插入,在灌漿過程中看見孔口出漿時再封閉孔口。2DN-15/40型等砂漿泵進行灌漿,(2)注漿前要用水引路、潤濕輸漿管道;灌漿后要及時清洗輸漿管道、灌漿設備;灌漿后自然養護不少于7d。(3)灌注砂漿強度等級為M25,砂料宜采用中細砂,料徑不宜大于5mm,使用前應過篩,采用不低于4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砂漿配合比宜為1:1~1:1.2(重量比)或由實驗室配合比試驗結果確定,水灰比0.38~0.45,宜注漿應飽滿,砂漿應拌合均勻,防止石塊、雜物混入。(4)注漿時應采用注漿管在錨孔底部注漿,注漿管應插入至距孔底50-100mm,隨砂漿注入緩慢勻速拔出,注漿壓力不小于0.4mpa,必須保證注漿密實,不得有里空外滿的現象,注漿完成后48小時內不敲擊碰撞錨桿。三、掛網1、加強鋼筋錨桿注漿完成后,水泥砂漿強度達到50%(約三天)后立即掛網施工。首先施工加強鋼筋,加強筋為Ⅱ級直徑符合設計要求的鋼筋,與錨桿焊接成型,縱橫間距符合設計要求布置,形成整體骨架。加強筋在與錨桿焊接前,調直、除油、除銹。加強鋼筋接頭與錨桿焊接位置錯開至少50cm以上,每個棱形四邊不得有兩個及以上接頭。加強鋼筋布設至邊坡邊緣,且坡面頂部或平臺超過50cm并與上級邊坡鋼筋相連接。加強筋連接采用雙面搭接焊,搭接長度不小于5倍鋼筋直徑。加強鋼筋與錨桿連接形成骨架網格后,網格布置均勻無脫離現象,加強鋼筋與巖面間隙保持3-4cm左右鋼筋保護層。2、網片鋼筋(1)鋼筋網采用I級圓鋼筋直徑為Φ6.5,間距按設計要求,先將圓盤鋼筋(直徑φ6.5)調直,按邊坡形狀尺寸取料加工,按網孔設計要求的規格編織好鋼筋網,分布要均勻,綁扎要牢固。(2)編好鋼筋網后,與錨桿和加強鋼筋交接處必須進行焊接,以保證噴射混凝土時鋼筋不晃動。(3)鋼筋網與巖表面間隙保證3-2cm,以保證鋼筋網保護層厚度。鋼筋網片焊接而成,網格允許偏差為10mm;鋼筋網鋪設時每邊的搭接長度不小于一個網格的邊長。四、噴射砼1、砼采有濕式HSP-7型高壓砼噴漿機,砼采用ZL50L強制式砼拌和機。2、確定噴射砼的施工工藝及配合比,噴射前先進行試驗,調整回彈量及施工操作程序。3、噴射砼的混合料配合比應符合下列規定:(1)水泥與集料的質量比宜為1:4~1:4.5,或按試驗室配合比。(2)砂率宜為45%~55%。(3)水灰比為0.40~0.45。(4)速凝劑采用液體速凝劑,摻量不超過水泥用量5%,初凝時間10-15分鐘,終凝時間20-30分鐘,應通過試驗確定。4、掛網噴漿前應用高壓風、水清洗坡面,并保持噴射作業前坡面潮濕。5、混合料宜隨拌隨用,不摻速凝劑時,存放時間不應超過2小時,摻速凝劑時,存放時間不宜走過20min。6、混合料在運輸、存放過程中應嚴防雨淋、滴水及大石塊等雜物混入,在裝入噴射機前應過篩。7、應控制好水灰比,保持噴層表面平整,呈潮濕光澤,無麻窩,干斑或滑移流淌現象。噴射砼回彈率不應大于15%,噴層厚度變化不得超過設計規定的25%,噴射厚控制在錨桿上設置厚度控制樁,每次噴厚不超過6cm。8、噴射砼應分段、分片由下而上進行。作業開始時,應先送風,后開機,再給料,結束時,應待料噴完后,再關機。向噴射要供料時,應連續均勻,機器正常運轉時,料斗內應保持足夠的存料,噴層厚度應均勻。9、噴射時,噴頭應垂直受噴面,并0.6-1.0m的距離,噴射須多旋回分層噴射,后一層噴射應在前一層終凝后進行,若終凝1小時后再行噴射,應先用高壓水清洗噴層表面。噴射砼終凝2小時后,應噴水養護,當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時,養護應不小于10天;當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或火山灰硅酸鹽水泥時養護不得少于14天。在養生過程中如果發現剝落、外鼓、裂紋、局部潮濕、色澤不均等不良現象,應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進行修補,以防后患。噴層周邊與未防護坡面的銜接處應作好封閉處理。10、噴射砼的回彈物不能收集起來,放入下批配料中,以免影響砼質量。11、噴射砼應按圖紙規定或監理工程師指示設計伸縮縫及泄水孔。12、禁止在氣溫低于5℃;下雨、大風妨礙噴射手工作時噴射砼。五、工程質量保證措施及驗收標準1、工程質量是直接影響工程使用壽命的關鍵,搞好工程質量是本項目部在施工中最基本的要求,本項目部將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制定嚴格的質量保證措施。堅決貫徹執行總公司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按照合同技術規范、總公司ISO9003《質量手冊》及部頒標準對施工全過程施以嚴格控制。認真貫徹“政府監督,社會監理,企業自檢”的質量三級檢驗體系。2、主要部位控制指標及檢測頻率錨桿噴射砼邊坡防護檢查項目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1砼強度(Mpa)在合格標準內按《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J071-98)檢查2錨桿拔力(kn)拔力平均值≥圖紙規定值,最小拔力≥0.9圖紙規定值按錨桿數的1%,且不小于3根做拔力試驗。3噴層厚度(mm)平均厚度≥設計厚度,檢查點的60%≥設計厚;最小厚度≥0.5設計值且≥60mm。每10m檢查一個斷面,每3m檢查1點,用鑿孔或激光斷面儀確定厚度4網眼尺寸(mm)±20用尺量,每10m,抽查5個網眼。5坡面平整度(mm)30用2m直尺,每20m檢查3處。3.外觀鑒定(1)表面平整,無鋼筋鐵絲外露現象。(2)使用噴錨支護時,錨桿桿體露出巖面的長度不應大于噴射砼的厚度。(3)防護的表面平順、密實,無脫落現象。(4)設置的伸縮縫整齊垂直,上下貫通。(5)泄水孔坡度向外,無堵塞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