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噴錨施工方案技術交底
技術交底內容及要求:
一、工程概況
既有里程K34+1611-3.5m拱涵,設計里程K34+167.8接長為1-4m蓋板涵。本涵為排洪涵,位于一般路堤地段,板頂最大覆土厚度為7.59m,線間距4m。位于雙線、區間、直線及j=6.5‰,線路法線與涵洞軸線之夾角θ=1.02°。
路基及涵洞采用挖護樁防護,涵洞每側3根,單根長17.3m。兩側挖孔樁中間暴露路基采用噴錨支護施工方法。
二、施工前期準備
1.人工清除需噴錨支護邊坡的松土,清理完畢后邊坡土壤應堅實,無雜草。
2.設置標志或利用錨桿外露長度掌握好噴錨厚度。
3.錨桿采用螺紋20鋼筋,長度為1m,錨桿間距1m。
4.噴錨使用的砂漿采用現場拌合。
5.掛網采用鋼絲網。
三、施工方法
1.錨桿施工由人工利用大錘將錨桿砸入既有路基本體,錨桿外露應不大于10cm。
2.待錨桿施工完畢后將鋼筋網片掛在已修整好的坡面上,采用綁扎連接,鋼筋網應與錨桿連接牢固,在進行砂漿抹面施工時鋼筋網不得晃動。
3.在上述工作完成后,人工進行砂漿抹面,砂漿厚度控制不低于5cm。
4.錨桿安裝允許偏差:
①錨桿間距±15cm;
②錨桿孔深±5cm;
四、安全保證措施
1、嚴格執行國家、鐵道部、北京鐵路局關于安全生產的規定,健全,完善各項措施,確保施工區域內人員和設施的安全。、
2、施工前,與電務、通信、信號部門取得聯系,調查或探明涵上及兩側通信、信號電纜的分布。待電纜遷移至安全地方再進行施工,嚴禁盲目施工損壞地上、地下電纜管道等設備。嚴格按照鐵路有關行車線上施工安全規則和工務部門安全規則等有關規定執行。與工務、電務等部門簽定安全施工配合協議。
3、開展安全教育,上崗前,由單位領導負責組織全體人員,認真學習有關既有線施工安全規則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提高全員安全生產意識,并定期進行施工人員教育培訓及考試,考試不合格者不得進行營業線施工。特殊工種進行崗前培訓,持證上崗。架子隊每天由隊長或安全員進行班前講話,提出當天的安全生產具體要求和注意事項,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
4、每周由安全生產領導組織人員進行安全生產大檢查,專職安檢工程師和安全員負責日常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堵塞漏洞,消除隱患。
5、每項工序開始前都必須制訂相應的安全措施,形成書面材料,向施工人員進行安全交底,重要工序用標語將安全措施掛入現場,同時設專人檢查。作業前由施工負責人進行交底后明確每個人的崗位責任,施工完畢立即辦理清查。
6、施工人員,檢查人員必須遵守“五必須,五不準”,進入工地必須戴好安全帽。夜間施工要有足夠的照明設施并注意安全用電。
7、施工現場做到布局合理,場地平整,道路暢通,機械設備安置穩固、材料堆放整齊。用電設備必須“一機一閘一保護”,有漏電保護裝置,閘刀盒必須有隔雨防潮措施,用電設備必須有警示牌。架空線路必須滿足一定的高度。同時注意有無地下管線,以免挖傷電纜。施工人員按技術交底尺寸進行施工。
篇2:基坑挖掘安全管理細則
煙囪等建筑在進行興建的時候,需要先挖出合適的基坑來。在挖掘基坑的過程中,很有可能因為挖掘操作上的原因產生危險事故,這就要求挖掘人員能夠遵守一定的條例和細則,以保證挖掘過程中的安全。而基坑作為建筑本身的第一個也是最為重要的環節,只要抓好這里的安全管理工作,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作好排水處理,防止地表水(包括雨水、施工用水和生活廢水)流入施工現場,沖刷基坑邊坡;下大雨時應暫停土方施工。
開挖土方應從上而下逐層挖掘,兩人間距應大于2米。嚴禁采用掏挖的操作方法。
開挖坑(槽)、溝深度超過1.5m時,應根據土質情況,按規定放坡或進行支撐,并設置人員上下專用坡道或爬梯;開挖深度超過2m時,必須按規定在基坑邊沿設置防護欄桿;深基坑開挖應有專人進行監護。
基坑開挖作業中要隨時注意土壁變動情況,發現裂紋或塌落跡象,要及時進行處理。夜間進行土方施工時,應有足夠的照明。
基坑(槽)、溝邊沿1m范圍內不得堆土、堆料和停置機械設備。
基坑(槽)、溝邊與建、構筑物的距離不得小于1。5m;特殊情況下,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確保作業人員和建(構)筑物安全;
基坑開挖作業時應對各類地下管線進行有效防護,防止管線被挖斷損壞導致漏水、漏電、漏氣等,威脅到作業人員的安全健康。
開挖的坑(槽)、溝臨近道路的,應設置紅色標志燈,夜間警示。
篇3:建筑工程基坑監測施工一般規定
1、下列基坑工程應實施監測:
1)、開挖深度大于或等于5m的基坑工程;
2)、開挖深度小于5m,但現場地質情況和周圍環境較復雜的基坑工程;
3)、其他需要監測的基坑工程。
2、基坑工程實施前監測單位應編制監測方案。監測方案需經建設單位、基坑支護設計單位、監理單位認可,必要時還需與基坑周邊環境涉及的有關管理單位協調一致后方可實施。
3、基坑工程監測應包括施工企業現場監測和第三方專業單位監測。專業單位監測應由建設方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第三方對基坑工程實施現場監測。施工企業現場監測的監測對象和技術要求應在專項施工方案中明確。
4、基坑監測應綜合考慮基坑工程設計方案、建設場地的巖土工程條件、周邊環境條件、施工方案等因素,制訂合理的監測方案,精心組織和實施監測。
5、基坑工程現場監測的對象應包括支護結構、地下水狀況、基坑底部及周邊土體、周邊建筑、周邊管線及設施、周邊重要的道路及其他應監測的對象;技術要求主要包括監測項目、測點位置、監測頻率和監測報警值等。
6、監測單位應嚴格按監測方案實施監測。當基坑工程設計或施工有重大變更時,監測單位應與建設單位及相關單位研究并及時調整監測方案。
7、監測單位應及時處理、分析監測數據,并將監測結果和評價及時反饋建設單位及相關單位。當監測數據達到監測報警值時必須立即通報建設單位及相關單位。
8、基坑工程施工期間不得損壞監測設施。
9、基坑工程施工期間施工單位應安排專人進行巡視檢查?;庸こ萄惨暀z查宜包括以下內容:
、支護結構
1)支護結構成型質量;
2)冠梁、圍檁、支撐有無裂縫出現;
3)支撐、立柱有無較大變形;
4)止水帷幕有無開裂、滲漏;
5)墻后土體有無裂縫、沉陷及滑移;
6)基坑有無涌土、流砂、管涌。
、施工工況
1)開挖后暴露的土質情況與巖土勘察報告有無差異;
2)基坑開挖分段長度、分層厚度及支錨設置是否與設計及專項施工方案一致,有無超長、超深開挖;
3)場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狀況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設施是否運轉正常;
4)基坑周邊地面有無超載。
、基坑周邊環境
1)地下管道有無破損、泄露情況;
2)周邊建(構)筑物有無新增裂縫出現;
3)周邊道路(地面)有無裂縫、沉陷;
4)鄰近基坑及建(構)筑物的施工變化情況。
、監測設施
1)基準點、監測點完好狀況;
2)監測元件的完好及保護情況;
3)有無影響觀測工作的障礙物。
10、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加強監測,提高監測頻率,并及時向建設單位及相關單位報告監測結果:
1)監測數據達到報警值;
2)監測數據變化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未發現的不良地質;
4)超深、超長開挖或未及時加撐等違反設計工況施工;
5)基坑及周邊大量積水、長時間連續降雨、市政管道出現泄漏;
6)基坑附近地面荷載突然增大或超過設計限值;
7)支護結構出現開裂;
8)周邊地面突發較大沉降或出現嚴重開裂;
9)鄰近的建(構)筑物突發較大沉降、不均勻沉降或出現嚴重開裂;
10)基坑底部、坡體或支護結構出現管涌、滲漏或流沙等現象;
11)基坑工程發生事故后重新組織施工;
12)出現其他影響基坑及周邊環境安全的異常情況。
11、當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必須立即報警,并實時跟蹤監測,應立即停止施工,并對基坑支護結構和周邊的保護對象采取應急措施。
1)監測數據達到監測報警值的累計值;
2)基坑支護結構或周邊土體的位移值突然明顯變大或基坑出現滲漏、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較嚴重的滲漏等;
3)基坑支護結構的支撐或錨桿體系出現過大變形、壓屈、斷裂、松弛或拔出的跡象;
4)周邊建(構)筑物的結構部分、周邊地面出現危害結構的變形裂縫或較嚴重的突發裂縫;
5)根據當地工程經驗判斷,出現其他必須進行危險報警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