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工程安全技術交底
交底內容:
1、土方開挖前,必須保證一定的預抽水時間,一般輕型井點不少于7-10天,噴射井點或真空深井丼點不少于20天;
2、井點降水設備的排水口應與坑邊保持一定的距離,防止排出水回滲入基坑內;
3、降水過程必須與坑外水位觀測密切配合,注意可能由于隔水帳幕滲漏在降水時影響周圍環境;
4、坑外降水,為減少丼點降水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應采取在降水管與受保護對象之間設置回灌井點或回灌砂井、砂溝等措施;
5、拔除丼點管后的孔洞,應立即用砂土或其它材料填實,對于穿過不透水層進入承壓含水層的丼管,拔出后應用黏土球直襯封死,杜絕丼管位置發生管涌;
6、布設降水管道的支撐梁兩側必須安裝防護欄桿,嚴禁私自對防護欄進行拆改,嚴禁人員在沒有防護欄桿的支撐梁上行走,嚴禁維護人員在支撐梁上打鬧;
7、在降水過程中應密切關注基坑內水位變化,防止突涌、機械沉陷事故發生;
8、在降水過程中做好丼孔的封蓋工作,防止泥渣落入丼內,造成死丼;
9、遇大雨、暴雨時,應做好雨中和雨后坑內排污工作,雨后,度降水用電系統、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加強周邊環境的檢測力度;
10、為應對降水過程中的突發事件,應按降水方案要求,配置應急救援物資。
篇2:基坑降水與排水安全交底
1、一般規定
(1)排降水結束后,集水井、管井和井點孔應及時填實,恢復地面原貌或達到設計要求。、
(2)現場施工排水,宜排入已建排水管道內。排水口宜設在遠離建(構)筑物的低洼地點并保證排水暢通。
(3)施工期間施工排降水應連續進行,不得間斷;構筑物、管道及其附屬構筑物未具備抗浮條件時,不得停止排降水。
(4)施工排水不得在溝槽、基坑外漫流回滲,危及邊坡穩定。
(5)排降水機械設備的電器接線、拆卸、維護必須由電工操作,嚴禁非電工操作。
(6)施工現場應備有充足的排降水設備,并宜設備用電源。
(7)施工降水期間,應設專人對臨近建(構)筑物、道路的沉降與變位進行監測。遇異常征兆,必須立即分析原因,采取防護,控制措施。
(8)對臨近建(構)筑物的排降水方案必須進行安全論證,確認能保證建(構)筑物、道路和地下設施的正常使用和安全穩定,方可進行排降水施工。
(9)采用輕型井點、管井井點降水時,應進行降水檢驗,確認降水效果符合要求,降水后,通過觀測井水位觀測,確認水位符合施工設計規定,方可開挖溝槽或基坑。
2、基坑排水
(1)采用明掏排水,排水井宜布置在管道和構筑物基礎的范圍以外,并不得擾動地基。當構筑物基坑面積較大或基坑底部呈倒錐形時,可在基坑范圍內設置,但應使排水井井筒與基礎緊密連接,并在終止排水時,便于采取封堵的安全措施。
(2)采用明溝排水,不得擾動地基,并應保證溝槽、基坑邊坡的穩定。
(3)修建排水井應符合下列要求:
1)排水井應設安全梯。
2)排水井井底高程,應保證水泵吸水口距動水位以下不小于50cm。
3)排水井處于細砂、粉砂等砂土層時,井底應采取過濾或封閉措施。
4)排水井應根據土質、井深情況對井壁采取支護措施。
5)排水井進水口處土質不穩定時,應采取支護措施。
6)安裝預制井筒時,井內嚴禁有人。
(4)排水井應在溝槽、基坑土方開挖至地下水位以前建成。
(5)排水溝開挖過程中,遇土質不良,應采取護坡技術措施,保持排水溝和淘槽、基坑的邊坡穩定。
(6)排水井內掏挖土方應符合下列要求:
1)井內環境惡劣時,兩人掏挖應輪換作業,每次下井時間不宜大于1h;掏挖作業時,井上應設專人監護。
2)上下排水井應走安全梯。
3)掏挖過程中,應隨時觀察土壁和支護的變形、穩定情況,發現土壁有坍塌征兆和支護位移、井筒裂縫和歪斜現象,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并撤至地面安全地帶,待采取措施,確認安全后方可繼續作業。
4)在孔口1m范圍內不得堆土(泥)。
(7)排水溝應隨溝槽基坑的開挖及時超前開挖,其深度不宜小于30cm。并保持排水暢通。
3、地表排水的排除
(1)潛水泵運轉中30cm水域內,人,畜不得入內。
(2)離心泵運轉中嚴禁人員從機七越過。
(3)進球超過12米水域作業,必須近派熟悉水性人員,并應采取防止發生溺水事故的措施。
(4)施工現場水域周圍應設護欄和安全標志
(5)離心式水泵吸水u應該網罩,且距動水位不得小于50cm:潛水泵泵體距動水位不得小于50cm.嚴禁潛水泵陷入污拋中運行。
4、管井井點降水
(1)成孔后,應及時安裝井管。由于條件限制,不能及時安裝時,必須安設圍擋、防護欄桿等安全防護設施和安全標志。
(2)電纜不得與井壁或其他尖利物摩擦遭受損傷。
(3)管井井口必須高出地面,不得小于50cm。井口必須封閉,并設安全標志。當環境限制不允許井口高出地面時,井1:3應設在防護井內;防護井井蓋應與地面同高;防護井必須蓋牢。
(4)向井管內吊裝水泵時,應對準井管,不得將手腳伸入管口,嚴禁用電纜做吊繩。
(5)井管安裝時,吊點位置應正確,吊繩必須栓系牢固,并用控制繩保持井管平衡。向孔內下井管時,嚴禁手腳伸入管與孔之間。
(6)使用深井泵應符合下列要求:
1)泵在試運轉過程中,有明顯聲響、不出水、出水不連續和電流超過額定值等情況,應停泵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投入使用。
2)停泵前應先關閉出水閥,再切斷電源,鎖閉閘箱。
3)深井泵抽水的含砂率應低于0.01%。
4)泵在運轉過程中,應經常觀察井中水位變化,水泵的1~2級葉輪應浸入動水位1m以下。
5、補充交底內容:
篇3:關于基坑降水安全技術交底
1、基坑降水安全要求:
1)現場鉆機必須持證操作,掛牌負責,定機定人。
2)保持機械設備整齊完好,無老的油污,繩索無銹蝕,磨損控制在標準范圍內,齒輪及齒輪嚙合處潤滑良好。
3)鉆機轉動部分一定要有安全防護裝置,開鉆前要檢查齒輪箱和其他機械傳動部分是否靈敏、安全、可靠、啟動時要看清機械周圍環境,要先招呼后推閘。
4)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禁止穿拖鞋進入施工現場。
5)施工現場的溝、坑等處必須有防護裝置或明顯標志,護孔管理好后必須加蓋或設置警戒線,泥漿池要設置防護欄桿。
6)施工前必須先摸清有關地下構造物及地下電源、水、煤氣管道的情況,及時按國家有關規定采取防護措施。
7)在架空輸電線附近施工,必須嚴格按安全操作規程的有關規定進行施工,高壓線的正下方不得堆放吊車等設備,鉆架與高壓線之間應有可靠的安全距離。
8)夜間施工要有足夠的照明設備,鉆機操作臺,傳動及轉盤等危險部位,主要溝通不能留有黑影。
9)鉆機機長、班長兼安全員,鉆機移動必須親臨機臺指揮,每天上下班時對勞動用品,機械設備及機具、吊具,索具等進行檢查,確保用具在完好的情況下進行施工,清除隱患,確保安全施工。
2、基坑降水用電安全要求:
1)施工現場不得架設裸導線,嚴謹亂拉亂接,不準直接綁扎在金屬支架上。
2)所有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必須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保護。
3)所有的臨時和移動電器必須設置有效的漏電保護開關。
4)電力線路和設備的選型必須按國家標準跟限定的安全載流量。
5)在十分潮濕的場所或金屬構架等導電性能良好的作業場所,宜使用安全電壓。
6)現場應有醒目的電氣安全標志,無有效安全技術措施的電氣設備不得使用。
7)配電箱內開關、熔斷器、插座等設備齊全完好,配線及設備排列整齊,壓接牢固,操作面無帶電體外露,電箱外殼設接地保護,每個回路設漏電開關,動力和照明分開控制,并單獨設置單相三眼不等距安全插座,上設漏電開關。
8)施工現場的分電箱必須架空設置,其底部距地高度不小于0.5m。
3、基坑降水異常情況安全要求:
1)坑底流砂
降水是防治流砂的最有效的辦法,當出現流砂現象,加大抽水速度,將坑內地下水位降至開挖面以下1米。
2)管涌
采取增加開啟降水井點,加大抽水速度的方式,降低承壓水壓力。
3)降水井水位降不下去
(1)檢查深井設備,排除機械故障。
(2)測量井底沉淀物深度,如沉淀物過厚,應重新洗井,排除沉渣。
(3)如果前面的措施還不能滿足降水要求,可在單井最大集水能力的允許的范圍內,更換排水能力更大的深井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