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梁板張拉作業安全交底

梁板張拉作業安全交底

2024-07-11 閱讀 1114

1.張拉作業區應設置明顯的警戒標示,禁止非工作人員進入張拉區域。

2.參加張拉的人員,上崗前必須進行培訓和技術交底,且在張拉作業中要分工明確,固定崗位,服從統一指揮,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

3.張拉作業前必須檢查張拉設備、工具(如:千斤頂、油泵、壓力表、油管、頂軸器及液控頂壓閥等)是否符合施工及安全要求,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張拉作業。高壓油管使用前應做對比試驗,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張拉錨具應與機具配套使用,錨具進場時,應分批進行外觀檢查,不得有裂紋、傷痕、銹蝕,檢查合格后方能使用;千斤頂與壓力表應配套校驗;使用的螺栓、螺母、鐵楔,不得有滑絲和裂紋。張拉機具應有專人使用和管理,并應經常維護,定期校驗。

4.油泵開動時,進、回油速度與壓力表指針升降應平穩、均勻一致。

5.油泵上的安全閥應調至最大工作油壓不能自動打開的狀態。安全閥要保持靈敏可靠。

6.油壓表安裝必須緊密滿扣,油泵與千斤頂之間用的高壓油管連同油路的各部接頭,均須完整緊密,油路暢通,在最大工作油壓下保持5分鐘以上,均不得漏油。若有損壞者及時更換。

7.高壓油泵與千斤頂之間的連接點,各接口必須完好無損。油泵操作人員必須戴防護眼睛,防止油管破裂及接頭噴油傷眼。

8.預加壓力時兩端油泵應平穩且配合默契要有專人統一指揮。張拉前,操作人員要確定聯絡信號。張拉件兩端相距較遠時,宜設對講機等通訊設備。

9.張拉時安全閥應調至規定值后可開始張拉作業。張拉時梁兩端正面不準站人,高壓油泵應放在梁的兩側,操作人員應站在預應力鋼絞線位置的側面,張拉作業端頭3米處設置張拉安全擋板。

10.張拉時發現油泵油壓千斤頂錨具等有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機檢查。

11.張拉完畢后,退消時應采取安全防護措施,人工拆卸銷子時,不得強擊;對張拉施錨兩端,應妥善保護,不得壓重物;嚴禁撞擊錨具、鋼束及鋼筋;管道尚未灌漿前,梁端應設圍護和擋板。

12.預應力灌(壓)漿時,應嚴格按規定壓力進行,輸漿管道應暢通,閥門接頭要嚴密牢固。

13.壓漿時,所有人員不得站或從孔道正面通過,以防水泥漿噴傷人。

14.壓漿作業完成,進口管閘閥關死,緩慢泄除壓漿機內殘余壓力,待系統壓力降到常壓后才能拆除壓漿管道,清理壓漿機,最后將設施工具收好入庫存放。禁止在系統壓力未泄回常壓的狀態下拆除壓漿系統設施。

篇2:預應力張拉安裝技術交底(2)

預應力張拉安裝技術交底(二)

一、預應力系統安裝:

1、波紋管、錨墊板和連接器安裝:

(1)、波紋管安裝:

預應力用波紋管采用塑料波紋管,波紋管嚴格按設計圖紙位置和要求安裝,并要以定位筋將波紋管固定牢固,在直線段約為0.3米一道“U”字形架立筋固定,曲線段加密,以免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波紋管產生移位,影響鋼束對箱梁混凝土的壓力,如果管道和鋼筋發生沖突,應以管道位置不變為主。

(2)、錨墊板安裝:

在固定端和張拉端分別安裝對應型號和規格的錨墊板和螺旋筋,并將錨墊板喇叭口底端和波紋管連接牢固,錨墊板要牢固地安裝在模板上。要使墊板與孔道嚴格對中,并與孔道端部垂直,不得錯位。錨下螺旋筋及加強鋼筋要嚴格按圖紙設置,喇叭口與波紋管道要連接平順,密封。對錨墊板上地的壓漿孔要妥善封堵,防止澆注混凝土時漏漿堵孔。安裝錨墊板時,對于兩端張拉的錨具,需注意壓漿端進漿孔向下,出氣孔向上,對于一端張拉的P錨、H錨應把張拉端作為進漿孔,且向下,以保證壓漿的密實。

(3)、連接器安裝:

從第二孔箱梁開始,在前一段已張拉完的群錨連接體上安裝連接器,并進行鋼絞線接長。

2、鋼絞線安裝:

a.鋼絞線下料:

鋼絞線必須在平整、無水、清潔的場地下料,鋼絞線下料長度要通過計算確定,計算應考慮孔道曲線長,錨夾具長度,千斤頂長度及外露工作長度等因素,預應力筋地切割宜用砂輪鋸切割,下料過程中鋼絞線切口端先用鐵絲扎緊,采用砂輪切割機切割。

b.編束:

編束時必須使鋼絞線相互平行,不得交叉,從中間向兩端每隔1m用鐵絲綁緊,并給鋼絞束編號。束成后,要統一編號、掛牌,按類堆放整齊,以備使用。

c.穿束

穿束前應檢查管道是否暢通,如果出現堵塞孔道現象,必須采取措施疏通。

鋼絞線端頭必須做成錐型并包裹,可利用人工或卷揚機進行牽引,并在澆砼之前穿束(跨大堤懸澆箱梁在澆筑后穿束)。

穿束時在管道內穿入一根引索,利用引索將鋼絲引出,將鋼絲另一端與鋼束拖頭連在一起,用卷揚機將鋼束拉出。

3、橫向預應力安裝

橫向預應力鋼絞線及波紋管在縱向預應力管道安裝完畢后安裝。采用人工穿束,把鋼絞線一頭用扎花錨錨固,另一頭慢慢穿入扁型波紋管道內。

固定端擠壓頭:擠壓器型號GYJA型,配用油泵ZB4-500型。

二、預應力體系張拉:

1、張拉前的準備工作:

預應力筋要按設計及規范要求進行,對所用鋼鉸線應進行檢查,保證其無銹蝕、無硬傷,鋼鉸線下料時應先在切口兩側各5cm處用鉛絲線扎好,以防散開。

預應力鋼筋的張拉是保證預制梁質量的關鍵工序,張拉前需對試塊的強度進行檢驗,只有砼試塊達到90%以上,且其具有7天以上的齡期方可進行張拉。操作者要經過培訓、考核,要求持證上崗。

在進行張拉作業前,對千斤頂、油泵、壓力表進行配套標定,在張拉前應有專人檢查油表所對應的千斤頂,并每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校驗。有幾套張拉設備時,對張拉設備進行編組,不同組號的設備不得混合。

2、錨具或連接器安裝:

進行第一孔箱梁施工時,在箱梁伸縮縫端相應位置安裝固定端錨墊板、錨具和鋼絞線,并與波紋管連接緊密,從第二孔開始在錨固端安裝連接器和鋼絞線。

根據設計圖紙給出的位置,固定錨固端,張拉端的錨墊板、喇叭管、螺旋筋;注意錨具位置正確,且牢固;波紋管及喇叭管連接處用膠帶密封,以防止澆筑砼澆筑過程中,進入波紋管排水孔位置,矗立在波紋管最高點,同樣排氣孔與波紋管連接處用膠帶密封。

3、張拉工藝:

(1)、鋼絞線和波紋管:

30m預應力現澆箱梁設縱、橫兩向預應力。預應力鋼絞線采用φj15.24,技術標準符合ASTM416-97規定,=1860MPa,錨下張拉控制應力1395MPa,采用一端張拉。

預應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紋管,縱向預應力1~6#束采用圓形波紋管,7#束和橫向預應力鋼束采用扁形波紋管,預應力鋼束直線段每0.3m設置一“U”字形架立筋進行固定,曲線段架立筋間距要適當加密。

(2)、縱向預應力設置和張拉:

縱向束的張拉采用一端錨固、一端張拉的方式進行,采用穿心式大噸位千斤頂整體張拉。

第一孔腹板束1~4采用φj15.24-19鋼絞線,梁端錨固采用15-19P型錨,張拉端采用15-19群錨,并用15-19連接器接長;底板束5采用φj15.24-19鋼絞線,錨固端、張拉端均采用15-19群錨;底板束6采用φj15.24-19鋼絞線,同樣錨固端、張拉端采用15-9群錨;頂板束7采用φj15.24-19鋼絞線,錨固端采用15-19H型錨,張拉端采用15-19群錨。

30m、45m箱梁鋼束張拉順序為:先張拉縱向束,后張拉橫向束;縱向束張拉順序:先張拉腹板束再張拉頂板束,最后張拉底板束。頂、底板束張拉順序為先中間后兩邊,張拉時應以箱梁中心線為準對稱張拉。{

懸澆箱梁鋼束張拉順序為:先縱向鋼束,后向橫向鋼束,最后張拉豎向鋼束

縱向束張拉順序為:先張拉腹板束再張拉頂板束,最后張拉底板束。頂、底板束張拉順序為先中間后兩邊,張拉時應以箱梁中心線為準對稱張拉。

鋼束張拉時砼養護天數不應小于七天,且砼強度不低于設計強度的90%。

(3)、橫向預應力束張拉:

橫向預應力束采用單端張拉,張拉端采用BM15-4H型錨具,非張拉端采用H型錨具,在頂板中縱向按50cm布置。

砼澆筑完畢達到設計強度90%且齡期達七天后利用翼板的支架搭設工作平臺,在張拉端采用YCN-25型穿心式千斤頂張拉,張拉時對稱橋墩橫向中心線張拉,先中間后兩邊。

橫向預應力筋張拉工藝:

0――初應力15%σCON――σCON(持荷2分鐘錨固)

④、豎向預應力束張拉:

豎向預應力體系由Ф32mm精軋螺紋鋼筋和專用錨具組成,在每道腹板縱向按50cm間距布置,張拉時對稱橋墩橫向中心線張拉,先中間后兩邊。

張拉豎向預應力筋千斤頂:YC80

豎向預應力筋:0――σCON(持荷2分鐘錨固)

σCON為張拉時的控制應力,包括預應力損失值。

豎向預應力筋下端為固定端,澆筑砼前要采取措施防止錨頭松動而造成張拉脫錨。為保證豎向力的有效性,在第一次張拉后20天進行2次復拉。(4)、合攏后縱向頂腹板束的張拉:

縱向頂腹板束的張拉的原則:

先張拉長束,后張拉短束,并兩端對稱同時張拉。

在張拉過程中要注意梁體特別是頂腹板砼的變化,必要時,派專人進行觀測。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張拉,并查明原因,以便采取正確措施進行處理。

4、張拉程序:

(1)、程序

張拉程序按設計要求進行,其張拉程序為:

0→初應力(劃標線)→100%-持荷2min-→бk(錨固)(群錨張拉)錨固后讀一次伸長量,計算夾片回縮值;

0→初應力(劃標線)→103%-→бk(錨固)(單根張拉);錨固后讀一次伸長量,計算夾片回縮值;

鋼鉸線按照設計張拉力對稱進行,采用張拉力及引伸量雙控制的方法檢查張拉的質量,施工中應做好各項記錄,以備檢查。

張拉力校核:

預應力鋼材張拉時的控制應力應以張拉時的伸長值進行校核。

(2)、理論伸長值計算:

后張法預應力鋼絞線張拉伸長值計算公式如下:

△L=p×[1-e-(KL+μθ)]/(KL+μθ)

Ay―預應力鋼絞線的公稱截面積mm2,取140mm2。

ΔL――預應力筋理論伸長值(cm)

Eg――預應力筋彈性模量MPa(N/mm2),取2.03×105Mpa。

P――預應力筋平均張拉力(N)

L――從張拉端至計算機截面孔道長度(m)

P――預應力筋張拉端的張拉力(N)

θ――從張拉端至計算截面曲線孔道部分切線夾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對摩擦的影響系數,取0.0015

μ――預應力筋孔道壁的摩擦系數,取0.15

(3)、實測伸長值:

在初始張拉力15%σK狀態下作出標記,鋼絞線張拉15%σK作為初應力,初應力伸長值采用理論推算伸長值,15%σK~100%σK的伸長值作為實測伸長值。

(4)、偏差處理:

箱梁預應力的張拉采用雙控,即以張拉控制為主,以鋼束的實際伸長量進行校核,實測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的誤差不得超過規范要求,否則應停止張拉,分析原因,在查明原因并加以調整后,方可繼續張拉。

張拉完成以后,實際測量的伸長值與理論伸長值之差不應超過±6%,否則采取如下步驟予以調整。

a對千斤頂以及與之配對使用的壓力表進行重新校準

b對鋼絞線作彈性模量檢驗(注意:在每批次鋼絞線到場后,所用部位的理論伸長量,需經過該批次新的彈性模量值計算的理論伸長量)

c放松預應力鋼鉸線重新進行張拉

d預應力鋼鉸線用潤滑劑以減少摩擦損失

5、張拉工藝流程:(略)

篇3:電熱張拉法施工安全技術交底記錄

安全技術交底記錄編號

工程名稱:***工程

施工單位:***建筑工程公司

交底提要:電熱張拉法施工安全交底交底日期:*年*月*日

交底內容:電熱張拉法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l.電熱設備安全要求:

(1)三相變壓器應有可變電阻,以供張拉不同長度和直徑的鋼筋調節電流。

(2)如無大容量變壓器,可采用弧焊機進行電熱張拉。若一臺弧焊機不夠,可將幾臺聯合使用。聯合使用應注意,電流不夠時用并聯,電壓不夠時用串聯,但弧焊機采用并聯方案時,必須滿足下列要求:

1)弧焊機中變壓器的一次及二次額定電壓相等;

2)變壓器必須屬同一聯接組;

3)變壓器額定短路電壓相等;

4)一次線必須接在電源的同一按鈕上。

為滿足上述要求,最好采用同一廠、同一型號的弧焊機并聯。

2.鋼筋并聯或是串聯,取決于電熱設備的電流和電壓的大小。當電流電壓都能滿足要求,或當電流滿足要求而電壓較大時,鋼筋可串聯;當電壓滿足要求而電流較大時,鋼筋可采用并聯。

3.電熱張拉法操作要點:

(1)作好鋼筋的絕緣處理。

(2)調整初應力,使各預應力筋松緊一致(初應力值一般為5%~lO%~con),并作好測量伸長值的標記。

(3)先進行試張拉,檢查電熱系統線路、次級電壓、鋼筋中的電流密度和電壓降是否符合要求。

(4)測量伸長值應在構件的一端進行,另一端設法頂緊或用小錘敲擊鋼筋,使所有伸長集中一端。

(5)停電玲卻12h后,將預應力筋、螺母、墊板和預埋鐵板互相焊牢,然后灌漿,也可先灌漿后焊。

4.電熱張拉構件的兩端必須設置安全防護措施(不準站人或設防護擋板等)。

5.操作人員必須穿絕緣鞋,戴絕緣手套,操作時應站在構件的側面。

6.電熱張拉時如發生碰火現象應立即停電,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后再進行張拉。

7.在電熱張拉中,應經常檢查和測量一、二次導線的電壓、電流,鋼筋和}L道的溫度(不應超過350~C和120~C)、通電時間等。如通電時間較長,混凝土發熱,鋼筋伸長緩慢或不再伸長時,應立即停電,待鋼筋冷卻后,再加大電流進行。

8.冷拉鋼筋采用電熱張拉時,重復張拉不應超過三次。

9.采用預埋金屬管做預留洞的不得采用電熱法張拉施工。

審核人***被交底人***交底人***

本表由施工單位填寫并保存(一式三份。接受交底人一份、交底人一份、安全員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