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柱澆筑技術交底
一、作業條件
1、工程采用C25商品混凝土。
2、構造柱、圈梁接槎處的松散混凝土和砂漿應剔除,模板內雜物清理干凈。
3、常溫下混凝土澆注前,磚墻、木模應提前適量澆水濕潤,但不得有積水。
二、操作工藝
(1)工藝流程:作業準備--混凝土澆注――振搗--混凝土養護。
(4)混凝土澆灌、振搗:
1、構造柱根部施工縫處,在澆筑前宜先鋪5cm厚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漿或減石子混凝土。
2、澆筑方法:將混凝土卸到鐵皮上,用鐵鍬將混凝土卸到模內。
3、澆筑混凝土構造柱時,先將振動棒插入柱底部,使其振動再灌入混凝土,應分層澆筑振搗,每層不得超過60cm,邊下料邊振搗,一般澆筑高度不超過1.5m。
4、混凝土振搗:混凝土澆時要求邊澆筑邊用橡皮錘敲擊模板,同時注意模板是否變形,變形隨時修正。
5、澆灌混凝土時,應注意保護鋼筋位置及外磚墻、外墻板的防水構造,不使其損害,專人檢查模板、鋼筋是否變形、移位;螺栓、拉桿是否松動、脫落;發現漏漿等現象指派專人檢修。
6、表面抹平:過梁、板縫混凝土每振搗完一次,應隨即用木抹子壓實抹平。表面不得有松散混凝土。
7、混凝土養護:混凝土澆筑完12h以內,應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并澆水養護。常溫下每日至少澆水兩次,養護時間不得少于7天。
三、成品保護
1、澆筑混凝土時,不得污染磚墻。
2、振搗混凝土時,不得碰動鋼筋、埋件,防止位移
3、散落在樓板地面上的混凝土應及時清理干凈。
四、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構造柱斷條。由于構造柱內的箍筋、墻體拉接筋、圈梁鋼筋等交織在一起,而且鋼筋排放、綁扎又不規則。在圈梁和構造柱同時澆注的過程中,定會阻礙混凝土的下落;在筑施工時有時會不小心在“柱腔”內掉進并卡有磚渣,阻礙混凝土的充填;施工圈梁和構造柱時,所采用的河石又往往都是級配不好的砂漏,如果有大石塊存在,也會使構造柱造成“斷條”現象。另外,整根柱子一次澆注,如果振搗棒下不擊,振搗不周,定會出現“斷條”之處。
2、混凝土外觀存在蜂窩、孔洞、露筋、夾碴等缺陷:混凝土振搗不實,漏振,鋼筋缺少保護層墊塊。
五、預防措施
1、構造柱混凝土通常是分段澆灌的,一般每層作為一個施工段,柱段的施工高度不宜大于1.5m.每層柱的底部預留清掃口,便在澆灌前清掃柱模板內的砂漿、木屑、磚碴等雜物。新的混凝土柱段澆搗前,對銜接處的舊混凝土面需鏟除松動石子,并用水沖洗。再用構造柱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灰砂量配置咸水泥砂漿,鋪在舊混凝土面上,厚度為1~2cm,保證新舊混凝土結合有可靠的質量。
2、構造拄振搗操作要設專人負責。澆注過程中設人對澆注柱段進行觀察,以免出現漏漿、過振、中間受阻混凝土澆注不到位等現象。
六、缺陷修復
當蜂窩、孔洞比較嚴重時,基層處理后,周圍先抹一層水泥素漿,再用比原強度等級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或補償收縮混凝土填補并仔細搗實,養護后,將表面清洗干凈,再抹
一層水泥素漿和一層1:2.5水泥砂漿找平壓實。凡處理部位,應及時貼掛雙層濕草袋(麻片),水泥砂漿凝固后,專人澆水養護不得少于7晝夜。
六、缺陷修復
當蜂窩、孔洞比較嚴重時,基層處理后,周圍先抹一層水泥素漿,再用比原強度等級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或補償收縮混凝土填補并仔細搗實,養護后,將表面清洗干凈,再抹
一層水泥素漿和一層1:2.5水泥砂漿找平壓實。凡處理部位,應及時貼掛雙層濕草袋(麻片),水泥砂漿凝固后,專人澆水養護不得少于7晝夜。
篇2:磚混結構構造柱圈梁板縫等砼澆筑技術交底
磚混結構(構造柱、圈梁、板縫等)砼澆筑技術交底
工程名稱
施工單位
交底提要:
交底內容:
磚混結構(構造柱、圈梁、板縫等)砼澆筑
本技術交底適用于磚混結構,包括外磚內模和外板內模結構的構造柱、圈梁、板縫等現澆混凝土工程。
1.材料要求
(1)水泥;用325~425號礦渣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
(2)砂:宜用粗砂或中砂。
(3)石子:構造柱、圈梁宜用粒徑0.5~3.2厘米的卵石或碎石;板縫用粒徑0.5~1.2厘米豆石或碎石。
(4)外加劑:根據要求選用早強劑和減水劑等。摻用時必須有試驗依據。
2.作業條件
(1)混凝土配合比需經試驗室確定,配合比通知單與現場使用材料相符。
(2)模板牢固、穩定,標高尺寸符合要求,模板縫隙最大不得超過2.5毫米,過大者應堵嚴,并辦完預檢手續。
(3)綁好鋼筋并辦完隱檢手續。
(4)構造柱、圈梁及板縫施工縫接搓處的松散混凝土和砂漿,應剔鑿清理并將模板內雜物清除干凈。
(5)常溫施工時,在混凝土澆灌前,磚墻、木模應提前適量澆水濕潤,但不得有積水。
3.操作工藝
工藝流程:
作業準備→混凝土攪拌→混凝土運輸→混凝土澆灌、振搗→混凝土養護
(1)混凝土攪拌:
1)根據測定的砂石含水率調整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雨天應增加測定次數。
2)根據攪拌機每盤各種材料用量及車皮重量,分別固定好水泥(散裝)、砂、石各個磅稱的標量。(水泥進場時,抽查重量)磅稱應定期校驗、維護,以保證計量的準確。攪拌機棚應設置混凝土配合比標志板。
3)正式攪拌前攪拌機先空車試運行,正常后方可正式裝料攪拌。
4)砂、石、水泥(散裝)必須嚴格按需用量分別過稱。加水也須嚴格計量。
5)加料順序:一般先倒石子,再倒水泥,后倒砂子,最后加水。如摻入粉煤灰等摻合料,應在倒水泥時一并倒入。如需要摻外加劑,應按定量與水同時加入。
6)攪拌第一盤混凝土可在裝料時適當少裝一些石子或適當增加水泥和水。
7)混凝土攪拌時間,400L自落式攪拌機一般不應少于1.5min。
8)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5~7cm,每臺班應測試兩次。
(2)混凝土運輸:
1)混凝土自攪拌機卸出后,應及時用翻斗車、手推車或吊斗運至澆灌地點。運送混凝土時,應防止水泥漿流失。若有離析現象應在澆灌地點進行人工二次拌合。
2)混凝土從攪拌機中卸出后到澆灌完畢的延續時間,當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及其以下,氣溫高于25℃時不得大于90min,C30以上時不得大于60min。
(3)混凝土澆灌、振搗:
1)構造柱根部施工縫在澆灌前宜先鋪5cm~10cm厚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漿或減石子混凝土。
2)澆灌方法:用塔吊吊斗供料時,應先將吊斗降至鐵盤50~60cm處,將混凝土卸在鐵盤上,再用鐵鍬灌入模內,不應用吊車直接將混凝土卸入模內。
3)澆灌混凝土構造柱時,先將振搗棒插入柱底根部,使其震動,再灌入混凝土。應分層澆灌振搗,每層厚度不超過60cm,邊下料邊振搗,連續作業澆灌到頂。
4)混凝土振搗:振搗構造柱時,振搗棒盡量靠近內墻插入。振搗圈梁混凝土時,振搗棒與混凝土面應成斜角斜面振搗。振搗板縫混凝土時應選用φ30mm小型振搗棒。
5)澆灌混凝土時應注意保護鋼筋位置,外磚墻及外墻板防水構造。隨時檢查模板是否變形、移位、螺栓、拉桿是否松動、脫落以及漏漿等現象,并派專人修理。
6)表面抹平:圈梁和板縫混凝土每振搗完一段,應隨即用木抹子壓實、抹平、表面不得有松散混凝土。
(4)混凝土養護;混凝土澆灌12h以內,應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并澆水養護。常溫時每日澆水養護兩次,養護時間不得少于7晝夜。
(5)填寫混凝土施工記錄。制作混凝土試塊(標準試塊和同條件試塊),用以檢驗混凝土28d強度。
冬期施工參見"剪力墻結構(大模板)普通混凝土澆灌"。
4.質量標準
(1)保證項目:
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砂、石、外加劑,必須符合施工規范及有關的規定。檢查水泥出廠合格證及有關試驗報告。
2)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計量允許偏差,水泥和摻合料為±2%,骨料為±3%,水或外加劑為±2%(均為重量計)。混凝土的攪拌、養護和施工縫處理必須符合規范的規定。
3)按《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7-87)對混凝土進行取樣、制作、養護和試驗,并評定混凝土強度。
(2)基本項目
混凝土應振搗密實,不得有蜂窩、孔洞、露筋、縫隙夾渣,具體要求參見《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GBJ301-88)。
(3)允許偏差項目:見表2-42。
構造柱、圈梁、板縫現澆混凝土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表2-42
項次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
磚混多層大模
1構造柱中心線位置1010尺量檢查
2構造柱層間錯位88
3標高(層高)±1±10水準儀或尺量
4截面尺寸+8-5/+5-2尺量檢查
5垂直度(每層)55用2米托線板檢查
6表面平整度84用2米靠尺和楔形尺檢查
7預埋件中心線偏移1010尺量檢查
8預埋螺栓中心線偏移55
9預留洞中心線偏移1515
5.成品保護
(1)澆注混凝土時,不得污染清水磚墻面。
(2)振搗混凝土時,不得振動鋼筋、模板及預埋件,以免鋼筋移位、模板變形或埋件脫落。
(3)操作時不得踩碰鋼筋,如鋼筋有踩彎或脫扣者應及時調直補好。
(4)散落在樓板上的混凝土應及時清理干凈。
6.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計量不準:砂、石、水泥(散裝)過秤不準,水計量不準,造成水灰比不準確,影響混凝土強度。施工前要檢查和校正好磅秤,堅持車車過秤,每盤混凝土用水量必須嚴格控制。
(2)混
凝土存在蜂窩、麻面、孔洞、露筋、縫隙夾渣等缺陷: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振搗不實、漏振和鋼筋位置不準確、缺少保護層墊塊等。因此,澆灌混凝土前應檢查鋼筋位置及保護層厚度(尤其是板縫鋼筋)是否正確,發現問題及時修整。振搗時不得觸碰鋼筋及模板;認真進行分層振搗,不得有漏振現象。
交底負責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
篇3:砼構造柱圈梁澆筑工程技術交底
砼構造柱圈梁澆筑工程技術交底記錄
年月日
工程名稱:
分部工程:主體
分項工程名稱:砼構造柱圈梁澆筑工程
交底內容:
1、檢查模板是否牢固,鋼筋是否已隱蔽驗收。
2、砼的攪拌按(技術交底《砼的攪拌工程》執行)。
3、墊好鋼筋保護層墊塊,特別是負筋應墊馬蹬形鋼筋支撐。
4、澆筑時應從一端進行,砼鋪平后用平板振動器振實。
5、現澆板應連續施工,如需中間停止時,應留施工縫。
6、施工縫的位置應按房間的短邊留置。
7、施工縫的接槎應將邊緣清理干凈,先澆一層與砼標號的無石砼,然后再正常澆筑。
8、澆筑時應勤檢查樓板厚度及平整度。
9、每一層樓板應留一組試塊。
10、砼終凝后應復蓋草袋子養護。
技術負責人:
交底人:
接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