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填方工程安全技術交底

填方工程安全技術交底

2024-07-11 閱讀 8951

1.進入現場必須遵守安全生產十大紀律;

2.裝載機作業:起步前應將鏟斗提升到離地面0.5m左右。作業時應使用低速檔;用高速檔行駛時,不得進行升降和翻轉鏟斗;嚴禁鏟斗載人;鏟斗滿載運送時,鏟斗應保持在低位,行駛道路應平坦,不得在傾斜度超過規定的場地上作業;向運輸車輛上卸土時應緩慢,鏟斗應處在合適的高度,前翻和回位不得碰撞車廂;

3.推土機作業:推土機上下坡時,其坡度不得大于300,在橫坡上作業,其橫坡度不得大于100,下坡時,宜采用后退下行,嚴禁空檔滑行,必要時可放下刀片作輔助制動;在陡坡、高坎上作業時,必須有專人指揮,嚴禁鏟刀超出邊坡的邊緣;送土終了應先換成倒車檔后再提鏟刀倒車;多機在同一作業面作業時,前后兩機相距不應小于8m,左右相距應大于1.5m。兩臺或兩臺以上推土機并排推土時,兩推土機刀片之間應保持20~30cm間距;推土前進必須以相同速度直線行駛;后退時,應分先后,防止互相碰撞;

4.打夯機工作前,應檢查電源線是否有缺陷和漏電,機械運轉是否正常,機械是否裝置漏電開關保護,按一機一開關安裝,機械不準帶病運轉,操作人員應戴絕緣手套;

5.平地機作業:刮刀的回轉與鏟土角的調整以及向機外傾斜都必須在停機時進行;作業中刮刀升降量差不得過大。遇到堅硬土質需要齒耙翻松時,應緩慢下齒;不宜使用齒耙翻松堅硬舊路面;在坡道停放時,應使車頭向下坡方向,并將刀片或松土器壓入土中;

6.基坑(槽)的支撐,應按回填的速度,按施工組織設計及時要求依次拆除,即填土時應從深到淺分層進行,填好一層拆除一層,不能事先將支撐拆掉。

篇2:填方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交底內容:

1.填方前,應將原地表積水排干,淤泥、腐殖土、樹根、雜物等挖除,并整平原地面;清除淤泥前應探明淤泥性質和深度,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2.填土前,應根據工程規模、填土寬度和深度、地下管線等構筑物與現場環境狀況制定填土方案,確定現狀建(構)筑物、管線的改移和加固方法、填土方法和程序,并選擇適宜的土方整平和碾壓機械設備,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3.填土路基為土邊坡時,每側填土寬度應大于設計寬度50cm;碾壓高填土方時,應自路基邊緣向中央進行,且與填土外側距離不得小于50cm。

4.路基填土應在影響施工的現狀建(構)筑物和管線處理完畢、路基范圍內新建地下管線溝槽回填完畢后進行;運輸挖掘機械應根據運輸的機械質量、結構形式、運輸環境等選擇相應的平板拖車,制定運輸方案,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5.施工中使用推土機、壓路機、蛙式夯實機等施工機械時,應按照相關的施工機械安全技術交底的要求進行操作。

6.路基外側為擋土墻時,應先施工擋土墻;混凝土或砌體砂漿強度達到設計規定后,墻后方可填土。

7.填方邊坡坡度應符合設計規定;填方破壞原排水系統時,應在填方前修筑新的排水系統,保持通暢。

8.填土地段的架空線路凈高應滿足施工要求。

9.路基下有管線時,管頂以上50cm范圍內不得用壓路機碾壓;采用重型壓實機械壓實或有較重車輛在回填土上行駛時,管道頂部以上應有一定厚度的壓實回填土,其最小厚度應根據機械和車輛的質量與管道的設計承載力等情況,經計算確定。

10.使用振動壓路機碾壓路基前,應對附近地上和地下建(構)筑物、管線可能造成的振動影響進行分析,確認安全。

11.借土填筑路基時,取土場應符合下列要求:

(1)取土場地宜選擇在空曠、遠離建(構)筑物、地勢較高,不積水且不影響原有排水系統功能的地方。

(2)場地上有架空線時,應對線桿和拉線采取預留土臺等防護措施。土臺半徑應依線桿(拉線)結構、埋入深度和土質而定:線桿不得小于1m;拉線不得小于1.5m,并應根據土質情況設土臺邊坡。土臺周圍應設安全標志。

(3)需在建(構)筑物附近取土時,應對建(構)筑物采取安全技術措施,確認安全后方可取土;挖土邊坡應根據土質和挖土深度情況確定,邊坡應穩定;取土場周圍應設護欄。

12.地下行人通道、涵洞和管道填土應符合下列要求:

(1)地下行人通道和涵洞的砌體砂漿強度達到5MPa、現澆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規定、預制頂板安裝后,方可填土。

(2)管座混凝土、管道接口結構、井墻強度達到設計規定,方可填土。

(3)通道、涵洞和管頂50cm范圍內不得使用壓路機碾壓;通道、涵洞和管頂兩側填土應分層對稱進行,其高差不得大于30cm。

13.輕型橋臺背后填土應符合下列要求:

(1)填土前,蓋板和支撐梁必須安裝完畢并達設計規定強度。

(2)兩側臺背填土應按技術規定分層對稱進行,其高差不得大于30cm。

(3)臺身砌體砂漿或混凝土強度應達到設計規定,方可填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