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天溝技術交底
工程概況高家灣大橋至會沖大橋段路基部分排水系統采用截水天溝,對石武鐵路客運專線張家凹大橋至李家灣隧道進口段(DK1093+136.33~DK1093+758.3)路基截水天溝進行技術交底。技術交底包括設計交底、質量標準交底、施工工藝交底、安全環保交底等具體要求,截水天溝施工隊認真按照交底要求組織施工。一、設計交底在路塹開挖施工之前,必須在開挖線5m外施作截水天溝,防止雨水沖刷邊坡。天溝深0.6m,底寬0.4m,邊坡坡率1:1,M7.5漿砌片石溝壁厚0.3m,不易風化硬質巖石地段采用M10水泥砂漿抹面,厚0.05m,局部用C15混凝土鑲補。二、施工工藝、質量標準交底1、截水天溝工藝流程圖施工準備測量放線溝槽開挖溝體砌筑勾縫養生
?
2、施工方法及工藝2.1、施工準備??場地平整、原材料、機具設備、原材料堆放場地硬化等準備。砌體所用材料進場時應經檢驗合格方可使用。測量定位:根據要求在開挖線5m外放出所需所有樁位,保證排水溝的線形平直、圓順。2.2、溝槽開挖溝槽開挖采用人工開挖并且要求嚴格按照測量放出的位置、尺寸開挖。溝基穩定,嚴禁設置在未作處理的廢渣、棄土上。天溝應挖在原地面以下,不應在地面坑凹處通過;當需要通過時,應按照路堤填筑壓實的要求將坑凹填平,然后挖溝,并應防止填土沉降變形。2.3、溝體砌筑水溝的基礎應密實、平整。?砂漿應采用機械拌合,其配合比通過實驗確定;自投料完算起,攪拌時間不得少于2min。砂漿應隨拌隨用,攪拌好的砂漿應在3h內使用完畢,當施工期間最高氣溫高于30℃時,應在扮成內2h內使用完畢。漿砌工程應采用擠漿法分層,分段砌筑,坐漿飽滿,勾縫平順,集合尺寸和墊層厚度符合設計要求。水泥砂漿粘貼密實,接縫咬合完好,與基礎和邊坡間應用水泥砂漿填塞縫隙。砌筑完成后應及時采取有效的養護措施。?排水溝各部允許偏差及檢驗數量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數量1溝底中心位置±100mm每100m抽樣檢查5處2溝底高程±20mm3凈空尺寸±20mm4溝底坡度±5%設計坡度5漿砌水溝鋪砌厚度-10mm6溝底平整度20mm7溝頂高程0-20mm2.4、勾縫養生?砌筑完成后應對不平整地段及時勾縫抹面保證砌體平直、圓順。變形處修整完好,干砌護坡勾縫應在路堤沉降已趨穩定后進行。漿砌片石應進行灑水養生。砂漿凝固后,墻面全部刷干凈,使外貌整潔美觀。3、施工注意事項①路基排水工程應及時實施,防止施工期間因地表水及地下水的侵入而造成路基松軟或坡面坍塌。②排水系統應按照設計要求施工。③砌體材料必須經檢驗合格方可使用。④排水天溝應確保排水的順暢,注意與其他排水系統的順接,杜絕局部的堵塞、突變、急陡急拐等現象。排出的水不得損害路基及附近的建筑物地基、道路和農田。⑤水溝應從下游出口向上游開挖,并經常檢查防止滲漏,塹頂為土質或含有軟弱夾層的巖層時,應采取其他防滲措施。⑥天溝應符合下列要求(1)溝基穩定,嚴禁設置在未作處理的廢渣、棄土上。(2)溝型整齊,溝坡、溝底平順,溝內無浮土及雜物。(3)天溝排水不得對路基產生危害。(4)天溝應挖在原地面以下,不應在地面坑凹處通過;當需要通過時,應按照路堤填筑壓實的要求將坑凹填平,然后挖溝,并應防止填土沉降變形。⑦施工中發現與設計不符時,特別時危害路基安全時,及時通知修改設計,并做好臨時處理措施。4、質量安全保證體系與文明施工交底4.1質量管理體系排水工程嚴格按照設計圖紙施工。砂漿采用拌合機拌合,做到砌體砂漿飽滿,石料尺寸選配合理,強度滿足要求,石料顏色一致,勾縫采用凹縫,墻面平整、美觀。挖方段的天溝,以及路基填筑的臨時排水工程,盡量在雨季到來之前完成。對濕陷性黃土路基特別注重做好防排水,注重做好系統性的永久防排水和施工期間臨時防排水,重點做好基底、水溝槽底、路基邊坡防排水。各種水溝施工盡量避開雨季,防止地表水下滲。基槽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機具開挖,達到要求深度后,進行基底檢驗,驗槽合格后分層夯填灰土墊層。做到路基成型一段,排水系統跟進一段,形成合理的防排水體系。工程所用的砂、石、水泥、鋼筋等的品種規格、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進場時進行驗收。檢驗方法:查驗鋼筋、水泥的產品質量證明文件和和材料性能報告單,現場抽樣對水泥的安定性、凝結時間和強度、鋼筋的屈服強度、極限強度、伸長率和冷彎性能、砂石含泥量進行檢驗。排水設施、墊層、濾層的結構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并保證排水通暢。4.2安全環保1)加強對員工的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提高防范能力。2)所有員工上崗前做到按規定進行崗前培訓,持證上崗,遵章守紀,嚴格按照操作規程、規則作業,嚴禁違章指揮、違章作業。3)所有作業人員崗前不許飲酒,酒后不準上崗。4)各種機械、機具的使用必須符合安全規定,每個工作班開工前都要對機械、機具的完好率進行檢查,確認可以安全使用后方可開工操作。5)兩側截水溝基坑開挖時不得任意棄土,不隨意砍伐或改變紅線外區域的植被與綠化。6)保護自然水流形態,做到不淤、不堵、不留施工隱患,不阻塞河道。施工廢水、生活污水按有關要求進行處理,不得直接排入農田、河流和渠道。7)報廢材料或施工中返工的挖除材料立即運出現場并進行掩埋等處理。對于施工中廢棄的零碎配件邊角料、水泥袋、包裝箱等及時收集清理并搞好現場衛生以保護自然環境與景觀不受破壞。?此交底中遺漏未交到的事宜,按有關客運專線技術指南和工程質量驗收標準執行。
1、附圖:截水溝結構?圖(1?)張
篇2:排水溝截水溝天溝施工技術交底
交底內容:
一、工程概況
路基排水:由邊溝、截水溝及排水溝組成。填挖交界處由急流槽引導邊溝水流進排水溝等排水出口。
二、施工工藝流程
三、施工方法
1、測量放樣
用全站儀放出排水溝構造物中線再通過排水溝結構尺寸放出水溝邊線,并用白灰在地上畫出。通過溝底高程、溝底縱坡確定開挖深度。線位設好以后請監理工程師檢測,符合要求后再進行下道工序。
2、基坑開挖
利用測量放樣出的邊線及計算出的開挖深度,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機械開挖。基坑開挖至距設計溝底10~15cm時,改以人工挖掘。人工修整至設計尺寸,不能擾動溝底及坡面原土層,不允許超挖。基坑溝底采用平板振動夯振擊密實。開挖清理完畢后請監理工程師檢測,符合要求后再進行下道工序。
3、砂漿攪拌
砂漿配合比嚴格采用項目部下發的砂漿配合比批復件中執行.
砂漿使用砂漿攪拌機現場拌和,拌和時間宜為3-5分鐘,且砂漿應隨拌隨用。砂漿中所用水泥、砂、水等材料的質量標準宜符合混凝土工程相應材料的質量標準。砂漿中所用砂,宜采用中砂或粗砂,當缺乏中砂及粗砂時,在適當增加水泥用量的基礎上,也可采用細砂。砂的最大粒徑不宜超過5㎜。已凝結的砂漿,不得使用。
4、基礎砌筑
4.1片石要求
4.1.1片石應符合設計規定的類別和強度,石質應均勻、不易風化、無裂紋,不得采用風化石。
4.1.2片石厚度不應小于150㎜(卵石和薄片者不得采用)。用做鑲面得片石,應選擇表面較平整、尺寸較大者,并應稍修整。
4.2砌筑方法
4.2.1基礎采用坐漿法進行施工,嚴禁采用灌漿法進行施工。
4.2.2片石、砌體在使用前必須澆水濕潤,表面如有泥土、水銹,應清洗干凈。
4.2.3砌筑基礎的第一層時,如基底為巖層,應先將基底表面清洗、濕潤,再坐漿砌筑;如為土質,可直接坐漿砌筑。
4.2.3基礎分2個工作層砌筑,每個工作層的水平縫應大致找平。砌體較長時可分段分層砌筑,但兩相鄰工作段的砌筑差一般不宜超過1.2m;分段位置宜盡量設在沉降縫或伸縮縫處,各段水平砌縫應一致,各工作層豎縫應相互錯開,不得貫通。
4.2.4各砌層的砌塊應安放穩固,較大的砌塊應使用于下層,且大面向下,安砌時應選取形狀及尺寸較為合適的砌塊,尖銳突出部分應敲除。砌塊間應砂漿飽滿,粘結牢固,不得直接貼靠或脫空。砌筑時,底漿應鋪滿,豎縫砂漿應先在已砌石塊側面鋪放一部分,然后于石塊放好后填滿搗實。用小石子混凝土塞豎縫時,應以扁鐵搗實。豎縫較寬時,應在砂漿中塞以小石塊,不得在石塊下面用高于砂漿砌縫的小石片支墊。
4.2.5砌筑上層塊時,應避免振動下層砌塊。砌筑工作中斷后恢復砌筑時,已砌筑的砌層表面應加以清掃和濕潤。
4.2.6基礎每10-20米設置一道沉降縫。每個工作日結束后,需按工作縫處理,或設置為沉降縫。
5、養生
每砌好一段,待漿砌砂漿初凝后,及時用草袋、麻袋覆蓋砌體,進行灑水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于7天,養護期間避免外力碰撞、振動或承重。
四、施工注意事項
1、施公前應仔細核對排水溝構造物的設置位置、形式,以確保排水溝渠與實際地形相銜接。
2、施工過程中應做好臨時截排水措施,避免沖毀邊坡、路基以及造成水土流失。
3、當排水設施的位置、標高等與實際情況有所差異,應根基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已保證排水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