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布草管理保護培訓流程(2)
四、布草的二次污染與預防;
布草的二次污染是酒店布草洗滌中遇到的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它不僅增加了布草洗滌中的難度,造成洗滌成本問題的增加,同時也加速了布草的損壞,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嚴重問題。
A、二次污染的產生
二次污染是指布草及毛巾從客房撤換下來之后,在收集、送洗過程中形成的新污染。這種污染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1、布草隨意亂扔,服務員不經意地在布草上踩,在布草上留下黑鞋印;
2、用面巾或者浴布擦衛生間的臺面,有的甚至用來當抹布擦水龍頭上的銹垢,在毛巾上留
下黑色污漬和黃色銹漬;
3、服務員在收集布草時,用床單打包,在地上拖,布草與地面摩擦,造成污漬;
4、布草上裝卸、運送過程中,隨意亂扔亂踩,形成新的臟痕;
5、布草在運到洗衣房后,不按規定分類堆放,造成客戶布草與餐飲桌布交叉污染;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都是二次污染的具體表現。二次污染的產生,除員工不按規章操作之外,還在于一些員工存在著不正確的認識,認為布草反正是送到洗衣房去洗的,弄臟一點無所謂。因而,造成了二次污染的普遍性,形成了見臟不怪的現象。
B、二次污染的危害
二次污染給布草帶來的損害是很大的。布草從客戶撤出來時,一般來說,污痕是不明顯的(個別情況除外)。由于酒店對客戶布草實行的是一客一換,有的甚至是一天一換,布草基本上不臟,只需輕柔洗就可以達到清潔的要求。但二次污染就不同了,二次污染的污漬都是不容易清洗的頑漬,如銹漬的附著力就特別強,必須用專用的去銹漬劑才能洗掉。又如布草在地上的拖拉過程中,纖維與地面強力摩擦,污漬已深深嵌入纖維之中,普通的洗滌方法很難洗掉,必須經特殊處理才能洗凈。據酒店洗衣房的統計,因頑漬沒洗凈返工重洗的布草中,有近60%是二次污染造成的。洗凈二次污染的頑漬,不僅加大了洗衣房人員的工作量,而且由于過多使用去漬劑,容量造成對布草纖維的損傷,增加布草破損報廢率,加大客戶用品消耗和酒店成本。
C、二次污染的預防
由此看來,布草二次污染不是小事,急需解決。雖然二次污染對布草的危害很大,但卻完全可以避免的。要有效的預防二次污染,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是加強職業思想教育,增強客房和洗衣房員工的責任心,使他們盡心盡責,愛惜布草。
2、是制定嚴格詳細的操作規程,每一步操作都有規可循,避免操作中的不文明現象。
3、是加強檢查力度,客房、洗衣房負責人要經常對布草情況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并制止
造成二次污染的苗頭,對不負責任的員工批評教育,嚴肅處理。
4、是加大處罰力度,建立二次污染賠償制度,對造成二次污染的當事人,令其賠償,情
節嚴重的,直至辭退。
5、是改善工作條件,盡可能地配齊設備,解決布草搬運中的具體困難,減少二次污染發
生的可能性。
五、如何控制酒店布草報損率
1、酒店客房布草因種類和使用方法不同,員工愛護布草教育和管理力度不同等因素,報損率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地巾的報損率最高,次之是面巾和浴巾;
2、可以根據酒店規模來確定報損率使用百分率或千分率來測定.即某種布草的報損量(金額)占總投入量(金額)占的比例.報損率=(報損數量*購入價格/總投入量*購入價格)*%
3、降低布草報損率的關鍵是教育員工在清掃衛生時正確使用清潔用摸布,不可用客用布草做衛生.在清理衛生間時要先將地巾撤除,因為潔廁劑酸性很強,其對布草損害非常大.報損布草中如體現的是破洞,那基本上就是被酸燒的.
4、報損率的確定可根據酒店給你的費用比例等具體的情況制定,不要迷信別人的參數經驗.
5、還有洗滌劑的原因和大型設備高脫的轉速有關
篇2:勞動保護安全方針
安全生產方針,又稱勞動保護安全方針。是我國對安全生產工作所提出的一個總的要求和指導原則,它為安全生產指明了方向。要搞好安全生產,就必須有正確的安全生產方針。
1983年國務院在[1983]85號《批轉勞動人事部、國家經委、全國總工會關于加強安全生產和勞動安全監察工作的報告的通知》中指出:“在‘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指導下搞好安全生產,是經濟管理、生產管理部門和企業領導的本職工作,也是不可推卸的責任。”第一次明確提出我國的安全生產方針是“預防為主,安全第一”。
這個安全生產方針,強化了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并強調在生產中要做好預防工作,盡可能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這個方針,其含義是:
1、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
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是生產發展的客觀需要,特別是現代化生產,更不允許有所忽視,必須強化安全生產,在生產活動中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當生產與安全發生矛盾時,生產要服從安全。這就是安全第一的含義。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安全生產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政策,是保護勞動者安全健康和發展生產力的重要工作,同時,也是維護社會安定,促進國民經濟穩定、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安全生產也是社會主義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原則,這是社會主義制度性質所決定的。
2、安全與生產的辯證統一
在生產建設中,必須用辯證統一的觀點去處理好安全與生產關系。也就是說,企業領導者必須善于安排安全和生產。越是生產任務忙,越要重視安全,把安全工作搞好。否則,就會招致工傷事故,既妨礙生產,又影響安全。這是生產實踐證明了的一條重要經驗教訓。
怎樣理解安全和生產的辯證統一關系呢在生產過程中,安全和生產既有矛盾性,又有統一性,所謂矛盾性,首先是生產過程中不安全因素與生產的矛盾。要對不安全因素采取措施時,就要增加支出,或影響生產進度。所謂統一性,對不安全因素采取措施后,改善了勞動條件,職工就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勞動熱情,勞動生產率就會提高。沒有生產活動,安全工作就不會存在;反之,沒有安全工作,生產就不能順利進行,這就是安全與生產互為條件,互相依存的道理,也就是安全與生產的統一性。
3、安全生產工作必須強調預防為主
安全生產以預防為主是現代生產發展的需要。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在生產過程中,安全問題十分復雜,稍一疏忽就會釀成重大事故。預防為主,就是要在事前做好安全工作。要做到“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要依靠技術進步,加強科學管理,搞好科學預測與分析工作,把事故消業在萌芽狀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預防為主”是實現“安全第一”的基礎,要做到第一,首先要搞好預防措施。預防工作做好了,就可以保證生產安全。
篇3:汽修廠環境保護制度
汽車維修廠環境保護制度
1、認真貫徹執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環境保護方針,遵守國家《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等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規章及標準。
2、積極防治廢氣、廢水、廢渣、粉塵、垃圾等有害物質和噪聲對環境的污染與危害,按生氣工藝安裝、配置“三廢”處理、通風、吸塵、凈化、消聲等設施。
3、定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和環保常識培訓,教育職工嚴格執行各工種工藝流程,工藝規范和環境保護制度。
4、嚴格執行汽車排放標準,全面實施在用車輛的檢查/維護制度(I/M制度),控制在用車輛的排放污染,在維修作業過程中,嚴禁使用不合格的凈化裝置。
5、嚴格執行車輛噪聲抑制技術標準,確保修竣車輛的消聲器和喇叭技術性能良好,在維修作業過程中,嚴禁使用不合格的消聲裝置。
6、車輛竣工出廠前,要嚴格檢查車輛尾氣排放和噪聲指標,對尾氣排放和噪聲指標不符合國家標準的,不得出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