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旋流器操作工操作規程
一、一般規定
1、應經安全和本工種專業技術培訓,通過考試取得合格證后,持證上崗。
2、嚴格執行《選煤廠安全規程》、崗位責任制、交接班制度和其他有關規定。
3、熟悉選煤工藝流程及各種技術指標要求。
4、熟悉所屬機電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和技術參數。
5、掌握設備開、停車順序及檢查和排除—般故障的方法。
6、上崗前必須按規定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女工發辮要盤入帽內,禁止戴圍巾,禁止穿高跟鞋和拖鞋或赤腳進入工作現場。
7、工作現場應保持整齊清潔,地面做到“四無”(無積煤、無積水、無積塵、無雜物),設備做到“五不漏”(不漏煤、不漏水、不漏油、不漏電、不漏氣)。
二、操作程序
(一)開車前的檢查
1、確認檢修工作已經完成,檢修人員已經撤離設備。
2、入料管線接頭、閥門不漏水,閥門應靈活、好用,無堵塞現象。
3、水介質旋流器各部位,特別是入料口、排料口的磨損不能超過要求,無堵塞。
4、水介質旋流器的可調部件完整、靈活。
5、系統內各儀表(如壓力表、流量表、料位計等)應靈敏可靠、停車時指示應在相應的位置。
6、確認一切正常后,向調度發出可以開車信號。
(二)開車、停車
開車
1、就地開車時.接到調度的開車指令,按下啟動按鈕開車;集控開車時,由調度進行集中控制開車。
2、設備運轉正常后向調度匯報。
停車
1、接到停車信號后,即通知來料泵司機停車;停料后,關閉相應的閘門。
2、檢查清理旋流器入料口、排料口的雜物。
3、檢查有關管道、閥門有無漏水、堵塞、開啟不靈的現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4、定期檢查入料口、排料口、中心管及內襯的磨損情況,應通過實測來確定其磨損是否超限,嚴格按規定更換磨損部件。
5、檢查各儀表,如壓力表、流量表、濃度計,發現不正常,應及時處理。
6、按規定填寫崗位記錄,做好交接班工作。
三、正常運轉中注意事項
1、水介質旋流器給料后,觀察儀表顯示的流量、入料壓力以及排料口排料的形狀和濃度,了解其工作效果。
2、水介質族流器的操作因素有入料壓力、入料濃度、入料量、中心管高度和底流排放方式。一般數據如下:
A、入料壓力通常取0.05—0.3MPa。提高入料壓力,可使流量增加,改善分級效果,提高底流濃度,但底流口磨損大,動力消耗增加。
B、入料濃度對分級效率和底流濃度有很大影響。分級粒度愈細,入料濃度應愈低,低濃度能獲得較好的分級效果。分級時給料濃度一般控制在250g/L以下。
C、中心管高度是一個重要的操作因素,用于精選時,提高中心管高度可降低溢流產品灰分,反之則使底流灰分增加。中心管位置不合適將使旋流器工作紊亂。
D、底流的排放方式對分級效果影響很大,以使底流連續呈傘狀旋轉排出為好;底流呈柱狀甚至間斷排放,表明旋流器中部的空氣柱被破壞,從而使溢流跑粗,分級效果降低。
E、處理微細原料時.應采用較高給料壓力或多臺小直徑旋流器并聯工作。
3、根據水介質旋流器的用途,檢查底流、溢流的濃度、粒度組成和灰分,以判斷旋流器的工作效率。
4、在正常情況下,旋流器的入料閘門應全開,入料壓力可通過調整入料管上閥門進行控制。
5、應與來料泵司機保持密切聯系.隨時通報入料壓力、濃度等變化情況,力求穩定旋流器的工藝參數,以保持良好的工作效果。
6、發現旋流器底流中含過多粗粒度時,應及時與上道工序分級設備的司機聯系,促使其提高分級效果,減輕旋流器不必要的負荷和損失。
7、根據原料的數量和旋流器工藝參數要求,決定水介質旋流器的開動臺數。
四、特殊情況的處理
1、必須定期檢測水介質旋流器各主要部件的磨損情況,發現超限應及時更換。
2、水介質旋流器上的檢測儀表(如壓力表、流量表、密度計等)顯示不準或不動.應及時維護或更換。
3、水介質旋流器排料口有時被雜物堵塞而斷流,應及時將雜物排除,以保證其正常工作。
4、調整中心管高度是水介質旋流器操作的重要因素,如調節失靈或磨損過多不能達到可調目的時,應立即停車處理。
篇2:旋流器崗安全生產職責
一、對所在崗位的安全生產和防火工作負直接責任。
二、牢固樹立“安全就是生命”的思想,認真學習并嚴格遵守有關安全生產的各項規章制度。
三、工作前必須穿戴好勞動防護用品,工作結束后主動清理工作現場,達到文明生產要求。嚴禁在工作現場抽煙或擅自使用明火。
四、認真遵守交接班制度,班中經常檢查各設備的運轉情況,保證安全運轉。
五、發現設備故障要立即停機,并向集控室匯報后,再進行處理。
六、正確行使、履行安全生產的權利和義務,積極參加各項安全活動,主動接受安全培訓和教育。
七、做好本崗位的質量標準化工作和現場防火工作,保證滅火器材齊全有效。
八、做好交接班記錄,完成領導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務。
篇3:洗煤重介旋流器司機安全生產責任制
重介旋流器司機是重介旋流器安全運行的第一責任者,在生產班長的領導下,對重介旋流器在本班的安全運行負責。重介旋流器司機必須掌握洗煤廠重介旋流器的專業理論知識并依法經過培訓、取得操作資格證;必須保證重介旋流器的安全運行。
一、崗位職責
第1條在生產過程中要嚴格遵守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和技術規范。
第2條認真貫徹執行《礦山安全法》、《煤礦安全規程》、《煤煤廠安全規程》和上級的有關規定,并認真進行學習,根據制定的所轄安全實際防范措施進行實施,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嚴格按章作業。
第3條時時觀察重介旋流器的安全運行情況,及時處理生產中的各類問題,協調好本崗位與其它崗位之間的各項工作的配合。
第4條參加本班組班前、班后會,及時對重介旋流器存在問題提出主導性意見,制定本班重介旋流器安全運行措施,并負責實施,同時認真做好記錄。
第5條及時聯系班組維修人員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和檢修,保證設備安全運行。
第6條負責本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實施,并按規定接受領導的考核。
第7條重介旋流器司機熱愛本職工作,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第8條熟悉本崗位重介旋流器的構造、性能、技術特征、零部件的名稱和作用。
第9條熟練掌握本崗位設備的開、停車程序和操作方法。并具有檢查、分析、防止和排除故障、進行自檢自修的基本技能。
第10條熟練掌握旋流器操作技術,能根據煤質情況、產品指標要求,靈活的調整各個相關因素,全面完成各項生產指標。
第11條處理底流箱堵塞事故時要停機,辦理重介旋流器的停電事宜,并要有人監護。
第12條處理重介管路堵塞事故時,屬于高空作業,操作人員要系好安全帶,并設有專人監護。
第13條定時檢查旋流器底流口磨損情況,檢查時要停車,嚴禁設備運行中進行檢查。
第14條重介旋流器檢修時,必須切斷電源,進入機殼,上下必須有完善的聯系電鈴及信號設備,工作時必須有專人負責安全監督工作。檢修完畢后,必須清點工作人員及工具,確實證明內部無人及工具時,才能試車或灌水。
第15條重介旋流器司機必須持操作證上崗,同時接受領導的檢查。
第16條及時參加本崗位的事故分析,“三違”分析,切實提高本人的按章作業意識。
第17條如實、及時匯報安全事故,協助、積極配合事故調查處理,實施事故防范措施。
第17條負責進行重介旋流器崗位質量標準化的實施工作。
第19條工作盡職盡責,杜絕“三違”現象。
第20條按“四無”、“五不漏”要求,搞好設備和環境衛生。
第21條按規定填好工作日志,做好交接班工作。
第22條嚴格履行公司《本質安全型礦井管理條例》規定的其它安全生產職責。
二、責任追究
第23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重介旋流器司機相應的處罰;造成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章作業、冒險作業的;
(二)對重大事故預兆或者已發現的事故隱患不及時匯報及采取措施的;
(三)拒不執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及其煤礦安全監察人員的安全監察指令的。
第24條本崗位發生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給予重介旋流器司機相應的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照規定及時、如實報告事故的;
(二)偽造、故意破壞事故現場的;
(三)阻礙、干涉事故調查工作,拒絕接受調查取證、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的。
第25條在本崗位發生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時,重介旋流器司機不參加搶救或者在事故調查處理期間擅離職守或者逃匿的,給予相應的處罰;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對本崗位安全事故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的,依照前款規定進行處罰。
第26條重介旋流器司機在生產過程中未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煤礦和洗煤廠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規程、標準和技術規范的,給予重介旋流器司機相應的處罰。
第27條對本崗位的安全及設備的運行情況負直接責任,否則,據情給予相應的處罰。
第28條及時參加安全學習、班組安全教育,未參加安全教育,給予重介旋流器司機相應的處罰。
第29條本崗位在礦、廠組織的驗收中不符合規定要求的,給予重介旋流器司機相應的處罰。
第30條操作失誤導致本人或其他職工受傷害或者損失的,給予重介旋流器司機相應的處罰。
第31條參加本崗位的事故分析、“三違”分析不認真,本崗位接連發生同類事故或經常不按章作業的,給予重介旋流器司機相應的處罰。
第32條未有效實施事故防范措施的,重介旋流器司機相應的處罰。
第33條在事故調查處理、各級組織的安全檢查(監察)、審查中,重介旋流器司機故意弄虛作假、隱瞞真相的,給予重介旋流器司機相應的處罰。
第34條本班內不與其它崗位進行協調工作而出現事故,給予重介旋流器司機相應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