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塵電除霧:崗位操作規程
一、電塵、電霧的正常操作
1.正常運行時,二電場陽極振打每小時開啟一次,每次振打15分鐘,三電場陽極振打兩小時開啟一次,每次振打15分鐘,出口分布板人工轉動振打兩次,每次3-5圈。
2.正常運行時,頂部絕緣箱停止加熱,陰極振打絕緣箱開電加熱。
3.陰極振打絕緣箱開啟加熱前,先開陽極振打。
4.經常檢查各電場、電壓、電流變化,各振打裝置運轉是否正常,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
5.經常檢查堵塞,漏汽部位,確保電除塵,電除霧的正常運行。
6.電場送不上電或跳閘
原因:電暈極線拉長擺動、斷線、沉淀極板脫落、絕緣管結露、掛泥、絕緣箱內積液,以及電場內結垢堆灰。
解決方法:
1)聯系有前崗位停車或關小風機風量,將電場的進出口閥門關閉。
2)將電場接地,進行檢查,如果電暈極線拉長、擺動、斷線、將其摘除取出,在沉淀極管上加蓋板。若是電場同內結垢堆灰,必須組織力量清理。絕緣管結霧、掛泥、絕緣箱內積液,用于棉紗擦凈,排除絕緣箱內的積液,并加大電熱功率,提高烘烤溫度。
7.爐氣出口的酸霧量增多的原因及處理
原因:
1)電除霧器二次電壓不夠。
2)氣體在電霧內分布不均勻。
3)爐氣的進口酸量增多。
解決方法:
1)提高二次電壓。
2)清理或清洗分布的酸泥。
3)聯系焙燒、凈化崗位減少爐氣進口酸霧含量。
8.電除霧器視孔能看到白霧
原因:
1)電壓、電流低,除霧效率差。
2)停用的壞電極管蓋板移動了位置,單管帽大煙。
3)氣體中原始酸霧含量太高。
處理方法:
1)提高電壓、電流改善除霧效率。
2)把電除霧器停下,重新蓋好蓋板。
3)要和焙燒崗位聯系減少進爐空氣量。
篇2:電除霧器:安全操作規程
1、本裝置輸入單相交流50HZ、380V,一次額定電流54A。二次額定直流輸出電壓72KV,二次最大輸出電流200mA,在運行中不準超過上述指標。
2、投運本設備前24小時,先給四個遠紅外線加熱器通電升溫,升溫范圍先升至50℃之后應按10-15℃時緩慢升至規定值120℃±20℃后恒溫12-24小時。
3、值班操作工給安全水封加水至溢流口。
4、空載試車或負載開車前,值班操作工應向沉淀極營內噴水一次(約10分鐘)使其表面盡量濕潤。
5、開車操作規程:
1)檢查工作完成后,將高壓隔離開關從接地轉換至電場位置。
2)將控制屏本地-搖控開關至本地位置。
3)將全波-脈沖開關至全波位置。
4)將自動-手動開關至自動位置。
5)先合上控制回路電源開關,控制板±15V指示燈亮,再合主回路空氣開關,此時主回路接通,指示燈亮。
6)按啟動按鈕,調升壓電位器(順時針緩慢旋轉)進行升壓,一般二次電壓升至40-50KV左右為宜,此時設備進入運行狀態。
7)停機操作順序:調升壓電位器(逆時針緩慢旋轉)進行降壓至零,再按停止按鈕,先拉下控制回路開關,再拉下主回路空氣開關。
8)為防止沸騰爐剛升溫時,爐氣中有可燃性氣體(如CO等)遇到電暈火花而引起爆炸。因此系統通氣后約5-15分鐘后,待爐出口煙氣中爐灰出現紅色,方可向電霧送電。
9)在每次開車前,值班電工必須親自觀察四個絕緣箱的溫度指示值,必須在所規定的范圍內,并將高壓隔離開關,轉換至電場位置,將門鎖好,方可開啟整流機組,否則不準向電霧送電。
6、整流機組,電霧運行中的注意點:
1)整流機組在運行中各值班人員不準進入整流變壓器室內。
2)電霧在運行中,嚴禁操作主回路空氣開關,沖洗電霧本體時,必須停機沖洗,并將高壓隔離開關至接地位置。
3)在升壓或運行中,要注意電霧各部有無效電現象,如遇跳閘應及時合上,如繼續跳閘應查明原因處理后,方可送電。
4)嚴禁可燃氣體進入電場,如有特殊情況,必須先切斷電源及時檢查處理。
5)每次停車前待系統停止通氣后,即可降壓停機,如需沖洗電霧,必須將高壓隔離開關至接地位置。
6)值班電工每小時巡回檢查機組一次,并將巡回檢查結果填寫運行記錄。
7)每次開停車之前值班操作工和值班電工及時取得聯系,緊密配合,完成開停車任務。
8)焙燒工段應盡量避免升華硫的產生,升華硫不易荷電,粘性大,易使電極肥大,除塵效率下降。
9)電霧應每月停車一次,值班電工及時檢查整流機組的外觀,有無漏油現象和各聯接有無松動,擦凈整流機組和高壓瓷瓶的污物。值班操作工及時打開上孔蓋沖洗電霧,并打開下人孔蓋檢查處理電暈板集存的污物。
7、電除霧器出現以下情況之一時,必須緊急停車處理。
1)當電除霧器送不上電時。
2)電除霧器被負壓軸癟時。
3)整流機組產生短路,放電時。
4)整流機組室發生重大事故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