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獎勵實施細則范文
對于表彰獎勵實施細則,每個機構都不一樣!以下是小編分享的:《北京市系統表彰獎勵工作實施細則》,請閱讀!
北京市系統表彰獎勵工作實施細則
北京市人事局
北京市人事局關于下發《北京市系統表彰獎勵工作實施細則》的通知
京人考[1994]第15號
各區、縣委,各區、縣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部委辦局,各總公司,各人民團體,各高等院校:
根據*北京市委辦公廳、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京辦發[1993]22號文件精神,現將《北京市系統表彰獎勵工作實施細則》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1994年5月10日
北京市系統表彰獎勵工作實施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我市系統表彰獎勵工作的管理,使表彰獎勵工作進一步規范化、制度化,根據*北京市委辦公廳京辦發[1993]22號文件第五條規定,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北京市系統表彰獎勵工作依照國家人事部要充分發揮政府人事部門綜合管理表彰獎勵工作職能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各系統的表彰獎勵活動要嚴加控制的精神進行管理。
第三條北京市系統表彰獎勵是指以市屬各部、委、辦、局、群眾團體名義,在全市業務對口單位或全市范圍進行的評選、表彰獎勵。
第二章表彰獎勵項目及比例
第四條表彰獎勵項目的設置應限于本系統影響較大的綜合性工作事項。主辦單位對本系統表彰獎勵項目的設置要統籌考慮、綜合平衡,原則上只能設置集體、個人獎各一項。避免相同或相近表彰獎勵項目的重復設置。
第五條市系統表彰獎勵項目一般分為常設和非常設兩種。常設項目有明確的表彰獎勵周期,每個周期的間隔原則上不得低于兩年。非常設項目不具有評選表彰的連續性,可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第六條市系統表彰獎勵的種類一般分為集體、個人兩種。先進集體的比例一般不超過參評單位的百分之三,最多不超過百分之五;先進個人可根據各系統的實際人數,分別按以下評選比例掌握:
3千人以下的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內;
3千人至5千人的控制在千分之八以內;
5千人至2萬人的控制在千分之六以內;
2萬至5萬人的控制在百分之四以內;
5萬人以上的控制在千分之二以內;
第三章審批程序
第七條凡需在全市進行系統表彰獎勵的,其主辦單位必須在擬開展評選表彰工作前向市人事局提出立項申請。內容包括:
(一)表彰獎勵的名稱、理由、依據;
(二)評選范圍、條件、參評單位和人員數量;
(三)擬表彰獎勵的集體和個人數量;
(四)表彰獎勵形式、獎金數額;
(五)表彰獎勵經費數額、來源,擬使用情況;
(六)常設獎勵項目的評選周期及理由。
第八條被確定為常設表彰獎勵項目的,每到規定的評選周期,在開展表彰獎勵工作的前一個月主辦單位須提出書面報告,送市人事局審核。
非常設項目或表彰對突發事件中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主辦單位應及時按上述程序申報。
第九條凡屬市系統的表彰獎勵,須經市人事局審核批準后,主辦單位方可組織實施;未獲批準的,不得組織實施。
第四章組織領導及實施
第十條市人事局是全市系統表彰獎勵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對此項工作的綜合管理。
各級人事部門要發揮管理系統表彰獎勵工作的職能作用。并做好組織協調工作。
第十一條為切實加強對系統表彰獎勵工作的組織領導,須由主辦單位和市人事局組成評選表彰工作領導小組(簡稱領導小組)。負責審定評選表彰實施方案;研究有關評選事宜;確定受表彰的集體和個人名單。
第十二條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評選表彰的具體工作,辦公室設在主辦單位。
第十三條主辦單位負責起草關于評選表彰工作的通知和表彰決定,并會同市人事局聯合簽發后執行。評選表彰工作的全部材料須及時報市人事局備案。
第十四條評選先進集體和個人,要采取領導與群眾相結合的方法,充分發揚民主。經領導集體研究后,確定候選名單。要把評選過程做為宣傳、學習先進事跡的過程。
第十五條對受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要分別填寫《北京市系統表彰獎勵先進集體登記表》、《北京市系統表彰獎勵先進個人登記表》。先進個人登記表要存入本人檔案。
第五章獎勵及證書
第十六條獎勵要堅持精神鼓勵與物質鼓勵相結合的原則。對受表彰的先進集體,頒發獎狀、獎金或獎品;對受表彰的個人,頒發證書和獎品或獎金。其它待遇另行制定。
第十七條市系統表彰獎勵使用的獎狀和榮譽證書要統一規格,統一標準,由市人事局統一制作或審定。
第十八條要嚴格控制獎杯的發放,一般不頒發獎杯。對受表彰的集體和個人,確需頒發獎杯的,主辦單位須在請示中申明理由。
第十九條獎狀和榮譽證書的填寫,應做到格式符合要求,文字規范、工整。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條本細則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第二十一條本細則由市人事局負責解釋。
篇2:加油氣站安全生產先進表彰獎勵制度
為保障加油加氣站的安全生產工作,鼓勵全體員工積極開展安全生產工作,認真學習、遵守站內的各項規章制度,提升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導思想
以多形式學習活動為載體,以構建有效學習機制為保障,以提高干部員工安全生產意識和能力為目標,全面開展法律法規、制度規程、應急救援等相關知識的學習,將安全生產工作落實到每個人身上,保障公司的安全生產工作。
二、獎勵管理的原則和條件
(一)獎勵的原則:
1、獎懲分明,賞罰有度;
2、以事實為依據,以制度為準繩,公平合理,獎不虛施的原則。即公開、平等、合理,論功行賞。
3、精神鼓勵與物質鼓勵相結合,以精神鼓勵為主的原則;
4、獎勵及時,注重實效的原則。
5、獎勵分為先進集體獎勵和先進個人獎勵
(二)獎勵的條件:
對安全生產工作表中現突出,有顯著成績和貢獻者,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跡的員工,給予獎勵。員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給予獎勵
1、忠于職守,積極工作,積極學習,成績顯著的;
2、遵守各項安全生產制度,安全生產工作突出的;
3、在安全生產工作中有發明創造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議,取得顯著成績的;
4、安全生產考核階段(月、季度、年)內沒有出現安全生產事故的;
5、能夠完善部門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并引導部門員工積極參與安全生產工作的;
6、在安全生產事故救援、搶險救災等特定環境中奮不顧身、作出突出貢獻的。
7、有其他突出功績的。
三、獎勵的種類:
獎勵分為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具體包括口頭表揚、通報表彰、經濟獎勵,以上獎勵方式可同時使用。
四、獎勵的權限
主管經理負責全公司領導和員工的獎懲管理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站長負責各部門人員獎懲管理制度的實施。
五、獎勵的程序
(一)口頭表揚,由站長獨立執行。
(二)通報表彰及以上獎勵由站長提出申請。獎勵申請應該包括:
1、在哪些方面做出了貢獻;
2、所做的貢獻對全局的影響有多大;
3、成績是個人做出的還是集體做出的;
4、建議給予何種獎勵。
(三)通報表彰、經濟獎勵申請應力求語言簡練,內容具體,由專管簽字確認后,經領導干部共同討論、審查,最后由經理審批決定。
(四)獎勵決策做出后,由辦公室擬文下發予以公布,并按決定實施獎勵,獎勵決定記入員工個人檔案。
六、安全生產先進經驗、方法推廣
對于安全生產先進集體和個人的安全生產經驗、方法進行交流和推廣。
篇3:礦山事故救護表彰獎勵制度
1、模范遵守國家有關政策法令,認真貫徹執行《救護規程》、《準則》和《管理辦法》,在礦山救護和安全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者。
2、作戰英勇,在搶救遇險人員中做出顯著成績的集體與個人。
3、在處理事故過程中,對防止災情擴大或為減少損失和傷亡做出貢獻者。
4、對防止自身傷亡有貢獻者或做到安全無事故者。
5、敢于嚴格管理,善于調動指戰員的積極性,對救護隊的正規化、軍事化、科學化、現代化建設做出顯著成績者。
6、在礦井和本隊安全預防檢查中,敢于監督,堅持原則,制止“三違”,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防止事故發生或顯著減輕事故的危害程度有貢獻者。
7、在礦井安全技術工作中,對恢復災區、回收器材設備及解決礦井生產建設中的疑難問題做出貢獻者。
8、救護工作中有發明創造,對技術上有重大改革或推廣新技術有顯著成績者。
9、對于在搶險救災中,為搶救遇難人員或國家財產而不幸壯烈犧牲的指戰員,應根據其立功表現,經審報批準,可予以記功或追認為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