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樁安全施工措施
一、人工挖孔樁的安全技術措施
⑴、落物(井上墜物、提升的土石等墜落)
a)第一節護壁要高出地面200mm,井口向周邊找坡。
b)井口用鋼管制作圍欄封閉。(機架和吊桶轉動范圍留出口)
c)孔口設置活動安全蓋板,下班后或停止作業時必須蓋好蓋板。
d)作業點周邊1m范圍內嚴禁堆土和雜物。
e)護壁頂上不許放置任何工具。
f)吊桶使用安全鉤。
g)吊桶裝土面低于桶口3㎝。
h)樁孔內上下傳遞物品采用吊渣桶,嚴禁直接往孔內投擲任何物件。
i)每天上班前,對提升設備和電氣進行檢查。
j)孔口監護人員應盡職盡責,密切注意井內作業情況,不得擅離崗位。樁深時采用在吊繩上系響鈴,上下聯系,與緊急情況拉響鈴。
k)井內作業人員必須戴安全帽,戴防護眼鏡。
⑵、人員墜落
a)施工作業人員隨鐵爬梯上、下時,必須栓安全帶,系保險繩,嚴禁攀爬孔壁或乘吊渣桶上下。
b)停電或機架故障等原因,人員爬鐵爬梯上來時,必須徒手面向鐵爬梯攀爬,禁止攜帶任何工具,同時系保險繩。
c)作業點封閉施工,地面無關人員禁止進入井口作業區。
⑶、塌方
a)每天一節(1m),不得提前拆模。土質差時,適當減小單節開挖深度,減少塌方機率。
b)下井人員系安全繩,保險繩固定在井口。以備塌方時救援使用。
c)施工過程中跟蹤抽水。
d)在挖孔過程中,重型機械和車輛不得在井孔周邊3m范圍內行駛。
⑷、窒息(缺氧和有毒氣體)
a)每天上班前檢查孔內的有害氣體,并根據孔內有害氣體的濃度及孔深>5m時設置通風設備,進行通風。施工人員下井前,事先測定孔底有無毒氣,若有毒氣則立即排除。在檢查孔內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時采用吊一只活雞放入孔底,時間不得少于10分鐘,檢查雞的生態,生態正常,施工人員才可以下井內施工。
b)孔深超過8m時,作業全過程不間斷送風,鼓風機送風不得小于25L/s。孔底鑿巖時要加大送風量。
c)孔深超過10m時,人員下井前先送風,送風時間不得少于15分鐘。
d)孔深超過10m時,每天下井前進行毒氣檢測。
e)不準在樁孔內吸煙,不準在孔底使用明火。
f)井上和井下人員輪換作業,不得超時加班。
g)在井下用風鎬鑿巖作業時,必須戴好防護口罩。
h)禁止帶病下井作業。作業中感覺不適,及時出地面休息。
⑸、滲水
a)井前先排出井下積水,作業時注意觀察滲水速度變化。
b)護壁設導流孔,井下安裝水泵,隨時抽水。
⑹、觸電
a)井內照明采用36V安全電壓,燈具采用防爆帶罩燈泡。
b)水泵和其他井下用電設備必須接漏電保護器,每班前檢查,保證其靈敏可靠。
c)井下用電設備,定期檢測絕緣電阻。
d)井下挖孔作業人員和電動機具操作人員穿絕緣水靴,帶絕緣手套。
(7)其他
a)嚴禁酒后作業;每工作4小時應出孔輪換;每天上班前對取土渣的吊桶、吊鉤、鋼絲繩、電動葫蘆、卷揚機等機具進行檢查。
b)挖孔時要認真留意孔內的一切變化,如發現流砂、涌水、護壁變形等不良預兆及聞到不良的氣味時,施工人員應立即撤離。
二、施工預防措施
一)、流沙
1、流沙情況較輕時有效的方法是縮短這一循環的開挖深度,將正常的1m左右一段,縮短為0.5m,以減少所挖砂層孔壁的暴露時間,及時進行護壁混凝土澆筑。當孔壁塌落,有泥沙流入而不能形成樁孔時,可用編制袋土堆堵,形成樁孔的外壁,并控制保證樁孔內壁滿足設計要求。
2、流沙情況較嚴重時常用的辦法是下鋼套筒,鋼套筒與護壁的鋼模板相似,以樁孔外徑為直徑,可分成4~6段圓弧,再加上適當的筋條,相互用螺栓或鋼筋扣連接。在樁孔開挖0.5m深左右時,即可分片套筒裝入,伸入孔底不少于0.2m,插入上部混凝土護壁外側不小于0.5m,裝好后即支摸澆筑護壁混凝土,若放入套筒后流沙仍上涌,可采取突擊挖出后即用混凝土封閉孔底的方法,待混凝土凝結后,將孔心部位的混凝土清鑿以形成樁孔。也可將此方法應用到混凝土護壁最下段的護底段施工,使孔壁傾斜至下層護壁以外,打入注漿管,澆筑水泥漿,使下部土壤硬化,減小周圍及底部砂土的透水性,阻止流沙現象的發生。
二)地下水
1、地下水量不大
選用潛水泵抽水,邊抽水邊開挖,成孔后及時澆筑相應段的混凝土護壁,然后繼續下一段的施工。
2、地下水量較大
當用挖孔樁孔內的水泵抽水也不能開挖時,就要從施工順序上考慮。可將中間部位樁孔提前開挖,匯集附近的地下水,用1~2臺潛水泵將水抽出,起到深井降水作用。或先對周圍樁孔同時抽水,以減少開挖孔內的涌水量,并采取交替循環施工的方法,合理組織安排,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3、大量涌水
當遇到涌水量較大的潛水層時,考慮截斷水源,封閉水路。計劃采用水泥砂漿壓灌卵石環圈將潛水層承壓水進行封閉處理。
篇2:人工挖孔樁施工措施
本工程基礎設計為人工挖孔樁,樁徑有φ1000、φ1200、φ1400三種,共計133根,鋼筋砼護壁,持力層為強風巖層,樁端進入持力層1500mm,允許承載能力標準值為2300kpa。
1.施工順序:
測量定樁位→地面硬化→提升機具、模板就位→第一節孔樁成孔→第一節護壁砼施工及井口處理→第二節孔樁成孔→第二節護壁施工→以此類推直至設計要求的持力層→驗槽→擴底→清渣→檢查→吊裝鋼筋籠并固定→排水、澆灌砼(高出樁頂設計標高100mm)→達到28天強度后抽芯檢測→符合設計要求后澆搗砼墊層。
2.降水措施:
根據地質資料的結論與建議,本場地范圍內均屬弱透水層,水量較貧乏,擬不另采取降水措施,可采取傍井降水辦法處理。
3.主要施工方法:
(1)測量定位:
根據樁們設計平面圖,定各樁位置,并做好相對穩定、可靠、明顯標志,作為挖身開挖的依據。同時,根據各樁位位置,在通過樁芯圓心點的相互垂直的兩條直線上作出控制點,作為日后檢查,校正的依據。
(2)勞動力組織:
根據總的工期要求,在勞動力組織上分井上和井下組成專業隊,按地段分成若干作業區定樁號、定人員,組織鋼筋專業隊負責鋼筋籠的制作安裝,砼專業隊負責攪拌和澆注樁身砼,挖孔專業隊負責挖土成孔、護壁鋼筋安裝、護壁砼澆灌。
選擇經驗豐富、體力好的工人下井作業,本工程的勞力計劃按二班配備,每根樁、每班配4~5人,避免工人疲勞上崗,為加強安全管理工作,工人進場必須持上崗證或公司發給的工作卡上崗。另外,現場配備強有力的施工管理人員,加強現場的組織和施工技術問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