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工程填土施工安全技術
1.填方前,應將原地表積水排干,淤泥、腐殖土、樹根、雜物等挖除,并整平原地面;清除淤泥前應探明淤泥性質和深度,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2.填土前,應根據工程規模、填土寬度和深度、地下管線等構筑物與現場環境狀況制定填土方案,確定現狀建(構)筑物、管線的改移和加固方法、填土方法和程序,并選擇適宜的土方整平和碾壓機械設備,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3.填土路基為土邊坡時,每側填土寬度應大于設計寬度50cm;碾壓高填土方時,應自路基邊緣向中央進行,且與填土外側距離不得小于50cm。
4.路基填土應在影響施工的現狀建(構)筑物和管線處理完畢、路基范圍內新建地下管線溝槽回填完畢后進行;運輸挖掘機械應根據運輸的機械質量、結構形式、運輸環境等選擇相應的平板拖車,制定運輸方案,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5.施工中使用推土機、壓路機、蛙式夯實機等施工機械時,應按照相關的施工機械安全技術交底的要求進行操作。
6.路基外側為擋土墻時,應先施工擋土墻;混凝土或砌體砂漿強度達到設計規定后,墻后方可填土。
7.填方邊坡坡度應符合設計規定;填方破壞原排水系統時,應在填方前修筑新的排水系統,保持通暢。
8.填土地段的架空線路凈高應滿足施工要求。
9.路基下有管線時,管頂以上50cm范圍內不得用壓路機碾壓;采用重型壓實機械壓實或有較重車輛在回填土上行駛時,管道頂部以上應有一定厚度的壓實回填土,其最小厚度應根據機械和車輛的質量與管道的設計承載力等情況,經計算確定。
10.使用振動壓路機碾壓路基前,應對附近地上和地下建(構)筑物、管線可能造成的振動影響進行分析,確認安全。
11.借土填筑路基時,取土場應符合下列要求:
(1)取土場地宜選擇在空曠、遠離建(構)筑物、地勢較高、不積水且不影響原有排水系統功能的地方。
(2)場地上有架空線時,應對線桿和拉線采取預留土臺等防護措施。土臺半徑應依線桿(拉線)結構、埋入深度和土質而定:線桿不得小于1m;拉線不得小于1.5m,并應根據土質情況設土臺邊坡。土臺周圍應設安全標志。
(3)需在建(構)筑物附近取土時,應對建(構)筑物采取安全技術措施,確認安全后方可取土;挖土邊坡應根據土質和挖土深度情況確定,邊坡應穩定;取土場周圍應設護欄。
12.地下人行通道、涵洞和管道填土應符合下列要求:
(1)地下人行通道和涵洞的砌體砂漿強度達到5MPa、現澆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規定、預制頂板安裝后,方可填土。
(2)管座混凝土、管道接口結構、井墻強度達到設計規定,方可填土。
(3)通道、涵洞和管頂50cm范圍內不得使用壓路機碾壓;通道、涵洞和管頂兩側填土應分層對稱進行,其高差不得大于30cm。
13.輕型橋臺背后填土應符合下列要求:
(1)填土前,蓋板和支撐梁必須安裝完畢并達設計規定強度。
(2)兩側臺背填土應按技術規定分層對稱進行,其高差不得大于30cm。
(3)臺身砌體砂漿或混凝土強度應達到設計規定,方可填土。
篇2:路基填土方施工方案
路基填筑工程可用配套的機械化施工。形成挖、裝、運、攤、平、壓機械化流水作業,可保證路基填筑高質量,高速度的完成。
一、具體施工方法如下
A.恢復路基中線并加密中樁,測標高,放出坡腳樁,樁上注明樁號,標上填筑高度。
B.清除填方范圍內的草皮,樹根,淤泥,積水,并翻松,平整壓實地基,經監理工程師認可,實測填前標高后,方能上土填筑路基。
C.選擇的適宜的取料場,選擇適宜的填筑材料,提前作好標準擊實試驗并經監理工程師批準。
D.地面橫坡陡于1:5時,原地面應挖成臺階后填筑,地面橫坡陡于1:2.5時,應作特殊處理,防止路堤沿基底滑動。
E.采用水平分層的方法填筑路堤,根據壓實設備和技術規范確定壓實厚度,一般控制每層壓實厚度25cm。
F.土方的挖、裝、運均采用機械化施工,一般用挖裝機械配備自卸汽車運土,按每延米用土量嚴格控制卸土,推土機把土攤開,平地機整平。
G.當路基填土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時可在路外晾、曬也可在路基上用鏵犁翻拌晾曬;當含水量不足時,可用水車灑水補充,使填土達到最佳含水量的要求,確保達到壓實度標準。
H.當路堤寬度、厚度和填土含水量等符合要求后,用壓路機從路邊向路中,從低側向高側順序碾壓。壓實遵照先輕后重的原則,直到達到設計的壓實度為止。
I.根據路堤的填筑高度,嚴格按規范要求檢查壓實度,每層填土都要資料齊全,并經監理工程師簽認或旁站。
J.在雨季施工中,嚴防路堤積水,填筑層表面應適當加大橫坡度,以利于排水,并注意天氣預報,及時碾壓成型,防止填土被雨水泡軟。
K.進入初冬填筑路堤時,盡量晝夜連續施工,取土場進行覆蓋,保證填土不受凍害影響,每天填筑的土層要當天碾壓成型。
L.達到設計標高時要抓緊按設計要求整理路槽,修整邊坡,防護,確保路堤填筑質量和穩定性。
M.設計在填方路段的橋涵構造物要提前施工,橋涵兩側填土應特別注意,填筑材料必須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臺背填方最好與路堤填方同步協調進行,::橋臺附近配合小型壓實機械壓實,臺背回填和路堤填充方結合部要特別重視,如后填臺背要挖臺階,保證壓實度合格。雨季應防止地面水流入,如有積水要及時排除,確保臺背壓實質量,嚴防因橋頭填土沉降而造成的跳車。
N.半填半挖路基和填挖交界處的路基,要結合挖方路基的施工要求進行,填方一般從低處開始,按距路基頂面的不同高度控制壓實度標準,最后一層要翻松挖方地段,平整后和填方路段一起碾壓成型路基。
M、填土施工參照施工標準橫斷面,如圖
二、主要機械設備
推土機,鏟運機,挖土機,裝載機,平地機,壓路機,水車,自卸汽車等。
三、填挖交界地段
填挖交界地段和半填半挖路段,清理雜物,挖好橫向臺階,并對臺階表面進行碾壓。
四、臺背回填處理
對結構物的臺背回填,必須嚴格按照規范處理,采用兩種方法填筑:一是分層填筑、夯實,在臺背填土處每層不超過10cm,用動沖擊夯分層夯實,能用壓路機的盡量用壓路機施工。二是用符合級配要求的混合沙礫回填臺背,保證臺背的壓實度,防止臺背自然下沉影響路基質量。
五、含水量的檢測與控制
強度與穩定性主要是通過壓實得以提高,壓實度受含水量的制約,保證壓實最佳的含水量才能取得最大干密度,::也就是有效地控制含水量后,才能可靠地壓實到壓實度標準。土的含水量控制在高于壓實最佳含水量碾壓是確保正常施工的條件,但不能超過最佳含水量1%,這時所得效果最好,施工中當需要對土采用人工加水達到最佳含水量時,所需要加水量可按下式估算:
nbspm=(ω-ω0)
1+ω0
式中:m―――所需加水量(kg)
ω0____土原來的含水量(以小數計);
ω―――土的壓實最佳含水量(以小數計);
需要加的水宜在取土的前一天澆灑在取土坑內的表面,使其均勻滲入土中,也可將土運至路堤上后,用水車均勻適量地澆灑在土中,并用拌和設備拌和均勻。
篇3:通用路基工程填土: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通用路基工程填土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1.填方前,應將原地表積水排干,淤泥、腐殖土、樹根、雜物等挖除,并整平原地面;清除淤泥前應探明淤泥性質和深度,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2.填土前,應根據工程規模、填土寬度和深度、地下管線等構筑物與現場環境狀況制定填土方案,確定現狀建(構)筑物、管線的改移和加固方法、填土方法和程序,并選擇適宜的土方整平和碾壓機械設備,制定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3.填土路基為土邊坡時,每側填土寬度應大于設計寬度50cm;碾壓高填土方時,應自路基邊緣向中央進行,且與填土外側距離不得小于50cm。
4.路基填土應在影響施工的現狀建(構)筑物和管線處理完畢、路基范圍內新建地下管線溝槽回填完畢后進行;運輸挖掘機械應根據運輸的機械質量、結構形式、運輸環境等選擇相應的平板拖車,制定運輸方案,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
5.施工中使用推土機、壓路機、蛙式夯實機等施工機械時,應按照相關的施工機械安全技術交底的要求進行操作。
6.路基外側為擋土墻時,應先施工擋土墻;混凝土或砌體砂漿強度達到設計規定后,墻后方可填土。
7.填方邊坡坡度應符合設計規定;填方破壞原排水系統時,應在填方前修筑新的排水系統,保持通暢。
8.填土地段的架空線路凈高應滿足施工要求。
9.路基下有管線時,管頂以上50cm范圍內不得用壓路機碾壓;采用重型壓實機械壓實或有較重車輛在回填土上行駛時,管道頂部以上應有一定厚度的壓實回填土,其最小厚度應根據機械和車輛的質量與管道的設計承載力等情況,經計算確定。
10.使用振動壓路機碾壓路基前,應對附近地上和地下建(構)筑物、管線可能造成的振動影響進行分析,確認安全。
11.借土填筑路基時,取土場應符合下列要求:
(1)取土場地宜選擇在空曠、遠離建(構)筑物、地勢較高、不積水且不影響原有排水系統功能的地方。
(2)場地上有架空線時,應對線桿和拉線采取預留土臺等防護措施。土臺半徑應依線桿(拉線)結構、埋入深度和土質而定:線桿不得小于1m;拉線不得小于1.5m,并應根據土質情況設土臺邊坡。土臺周圍應設安全標志。
(3)需在建(構)筑物附近取土時,應對建(構)筑物采取安全技術措施,確認安全后方可取土;挖土邊坡應根據土質和挖土深度情況確定,邊坡應穩定;取土場周圍應設護欄。
12.地下人行通道、涵洞和管道填土應符合下列要求:
(1)地下人行通道和涵洞的砌體砂漿強度達到5MPa、現澆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規定、預制頂板安裝后,方可填土。
(2)管座混凝土、管道接口結構、井墻強度達到設計規定,方可填土。
(3)通道、涵洞和管頂50cm范圍內不得使用壓路機碾壓;通道、涵洞和管頂兩側填土應分層對稱進行,其高差不得大于30cm。
13.輕型橋臺背后填土應符合下列要求:
(1)填土前,蓋板和支撐梁必須安裝完畢并達設計規定強度。
(2)兩側臺背填土應按技術規定分層對稱進行,其高差不得大于30cm。
(3)臺身砌體砂漿或混凝土強度應達到設計規定,方可填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