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建筑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措施
施工現場是建筑企業的主戰場,是建筑企業各項技術經濟目標實現的主要場所。加強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管理,是施工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在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安全管理更是不可逾越的紅線。施工現場安全范圍十分廣泛,內容涵蓋了人員、腳手架、防護、臨時用電、機械、支護、環保、環境衛生、消防保衛等各個方面,且貫穿于工程從開工到竣工的全過程,涉及參與施工建設的各個專業。表面上看工作內容有點繁雜,圍繞以人為本開展安全管理工作,加強對現場施工人員的管理和安全素質的教育培訓,是可以做好這項工作的。現就這幾年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工作的經驗,淺談一下如何做好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措施。
1、建筑施工現場安全管理隱患
安全施工隱患:安全意識是做好建筑施工現場安全工作的關鍵,現場施工的安全工作是關鍵到整個工程進程的工作。按照《建筑法》第45條:“施工現場的安全由建筑施工企業負責”。企業法人代表是公司安全施工第一責任人,項目經理是項目安全施工第一責任人。但是施工現場的無論企業負責人還是項目經理,或者施工人員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將施工現場安全工作擺到應有位置,未能真正認識到建筑施工安全生產責任重大,安全措施是否做到位了,或者管理是否做到位了,都存在僥幸心理。對于一些問題,總是僅憑過去一些經驗來管理施工現場的安全,對一些方案的可行性,從來沒有認真論證過和申請審批。
安全監管隱患:在目前的安全監督工作中,仍不免存在著某些形式主義。有些安全監督人員只著重于外在的一些安全表象,但是在實際的安全監督過程中,安監部門不但要對施工現場的安全狀況進行檢查,還應與安全管理的資料相對照,這樣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施工現場的安全情況。而且,應該強調的是,安全監督部門在施工過程的跟蹤檢查與管理過程中,應重視隱患治理,決不能打感情分、關系分,否則就無法達到預先診斷、超前控制的目的。
現場施工技術隱患:由于施工人員的素質不高.在對技術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員的施工安全培訓又不到位,在施工現場很多對《建筑法》、《安全生產法》、《JGJ59-99》等國家有關的建筑施工安全規范執行貫徹不到位,導致一些技術操作不當。主要表現:未能按建筑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操作,造成橫向掃地桿搭設錯誤或不全,腳手板未滿鋪或腳手板上雜物多,材質差和不牢固;立桿基礎不平、不實,無排水措施等,存在違規做法較多,直接導致一些安全隱患,模板支撐系統不規范,缺乏穩定性,支撐垂直度不夠好,并且還存在著鋼材與木材混支現象,縱橫支撐力量不均衡;拆模的時候違規操作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存在著大規模的拆模等,施工人員現場施工過程中操作不當,是引起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主要原因。
2、建筑現場施工安全工作的措施
在全面建設我國社會主義小康的今天.我們應該堅持以人為本,時刻講憂患意識,居安思危,認識到建筑施工安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意義。時刻牢記建筑施工安全所負的使命,扎扎實實地把建筑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工作做好。
安全施工程度:安全工作貫穿于項目施工的始末,貫穿于工期、質量和技術的任一要素之中,在任何一項要素的組成過程中,若忽視了安全,將極有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做到施工安全無小事,始終把現場施工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中,作為最主要工作來抓,高度重視建設安全生產工作,認真貫徹《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建筑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提高建筑施工現場安全生產及文明施工的意識和責任感,切實加強領導,落實安全施工安全生產職責,加強對現場施工安全工作的管理。
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的制度是建筑施工現場安全工作的根本保證。只有建立了完善建筑施工現場安全工作制度,才能落實責任到崗,才能落實責任到人,現場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做好。因此,要做好筑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必須把重點放在責任的落實上,由此建立起一整套從公司總經理到工程項目經理,再到工地工長、班組長、現場安全檢查人員及全體施工人員,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層層落實責任制度,一級對一級負責,一級對一級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以制度責任確定每一個人的安全生產責任。將安全控制指標層層落實下去,同時做好跟蹤檢查,對現場施工安全工作做得較差的個人,要按照責任要求進行追究責任。
施工技術操作:施工技術操作是直接影響到安全事故發生的因素。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施工技術操作的重要性,要高度重視現場施工技術操作專項治理工作,規范操作技術行為,堅決杜絕技術原因導致的安全事故的發生。(1)加強對施工組織設計方案考證,做到從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出發,針對施工現場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或者情況,做好專項安全技術方案,保證施工的安全。(2)規范腳手架搭設。要堅持按照國家操范《JGJ128--2000》.《JGJ59--99》或者其他相關規定的要求進行搭設,嚴格禁止新門型腳手架違規搭設使用,正確引導新門型腳手架按國家建筑安全規范搭設使用,堅決杜絕違規搭設使用,堅決杜絕鋼管.毛竹混搭的現象等。(3)規范模板支撐系統的搭設和拆除。堅決杜絕立柱對接;嚴格控制支撐所用的材料,嚴格控制立柱垂直度;嚴禁在主柱下面違規墊磚或者其他物品,嚴格控制其它的穩定性。
現場的檢查及整改:在施工現場,現場安全生產監管人員要加強對施工現場的檢查,不能簡單地查一查誰沒有戴安全帽之類的這一外在形式,更主要的是要為工程的順利進行建立起一個有安全保障的環境,要對安全施工安全措施.施工技術操作等方面進行深入檢查和監督.對檢查出來的問題應該及時要求施工單位及時作出整改,必須按照定人、定時、定措施的“三定”原則進行整改。
加強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加強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對現場施工安全生產至關重要,因為工人作為安全事故的第一受害人,其受損傷程度也是第一位的。要加強對施工人員和工程管理人員的安全知識培訓,使現場施工人員和管理建立起安全意識。只有自身的安全意識加強了,安全施工的可能性才會增大,安全事故才會杜絕。
三、結束語
要做到以人為本,結合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通過多種方式,把握施工安全管理的薄弱環節,科學預測安全生產的發展趨勢,實現對施工生產的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有效控制,才能確保施工現場安全生產。
篇2:現場臨時低壓用電電工操作施工安全交底
1、必須經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后持有效的特種作業上崗,從事作業的難易程序,須符合電工等級要求。對難度較大、較復雜的電氣工程不得由低等級電工完成。
2、電工必須熟悉《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所有絕緣檢驗工具,應妥善保管,嚴禁他用,并要定期檢查、校檢。
3、線路上禁止帶負荷接電或斷電,并禁止帶電操作、帶危險作業,必須有人在安全距離外監護。
4、電力傳動裝置的調試和維修時,除采取可靠的斷電措施外,在開關箱外應懸掛'有人操作、禁止合閘'標志牌,并有專人監護。
5、配電系統必須采取分級配電,各類配電箱、開關箱的安裝和內部設置必須符合有關規定,開關電器標照用途,各類配電箱、開關箱外觀應完整、牢固、防雨、防塵,箱體應外涂安全色標,統一編號,停止使用的配電箱應切斷電源,箱門上鎖。
6、獨立配電系統應按有關標準規定采用三相五線制的接零保護系統,非獨立系統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接零或接地保護,各種電氣設備和電力施工機具的金屬外殼,金屬支架和底座必須按規定采取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護。同時,應設兩級漏電保護裝置,實行分級保護,形成完整的保護系統。
篇3:化工罐區現場施工安全管理規定
為了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止和減少施工安全事故,保障施工人員的生命和公司財產安全,根據?安全生產法?和相關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起重工、電工、焊工、駕駛員等特殊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各工種施工人員,必須執行相應崗位的安全操作規程。
第二條、施工人員在工作期間,嚴格按規定穿戴勞保用品。進入施工現場時,必須戴安全帽。二米以上登高作業或下罐作業時必須戴安全帶,必要時要設安全網等防護措施。
第三條、動火作業,必須按規定程序辦理動火證。動火作業時,必須按規定具有防范措施(消防器材、人員監護、隔離措施等)。
第四條、在廠區內動土施工,必須經過批準。要弄清地下管網、電纜分布情況。
第五條、非電器專業人員,不準私自拉、拆、接電源線。在生產區域接臨時電源,須按生產部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條、現場配電柜(盤)必須裝有漏電保護裝置。
第七條、手持電動工具、塑料焊必須裝有漏電保護器。
第八條、登梯作業時,必須有人扶梯或將梯子固定牢靠。
第九條、登高作業時,嚴禁盲目拋物,工具要系牢,作業對象安放穩定可靠。交叉作業要有防范措施。
第十條、進入罐內作業(必要時須置換分析合格后),照明必須使用低壓行燈。進入罐內電源線需用安全橡套線,要有漏電保護裝置,罐外有專人監護。人不在現場,不準把割炬或焊槍放在容器內。
第十一條、吊裝作業前,必須對運行部位、安全裝置、吊具等進行安全檢查。吊裝作業時,必須按規定負荷進行。現場有專人監護,任何人不得隨吊裝物或吊裝機械升降。吊物或起重臂下,或回轉半徑內,嚴禁人員停留、通過。
第十二條、正確操作氣瓶,嚴禁撞擊,遠離明火。作業時,氧氣、乙炔瓶必須保持5米以上距離。氧氣、乙炔瓶距動火作業點均不應小于10米。不準在烈日下暴曬,乙炔氣瓶不得臥放。
第十三條、行車(葫蘆)不得斜拉,斜吊,超重作業。
第十四條、機動車輛進入施工現場要限速行駛,不準超過5公里/小時。
第十五條、班前、班中,嚴禁喝酒。一旦發現立即清理出現場。
第十六條、進入施工現場,一律不準抽煙。
第十七條、施工材料必須做好看護,誰領用誰負責。
第十八條、各項目部負責本項目區域內的一切安全工作。項目經理是第一安全責任人。
第十九條、工程管理部安全員,將不定期對各項目部進行檢查、督促,發現隱患及違章行為,將按集團有關規定下達整改意見書。對違章行為下達處罰通知單,罰款一律交集團財務部。
第二十條、本規定從下發之日起執行。
工程管理部
5/16/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