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輻射射線安全防護專項措施

輻射射線安全防護專項措施

2024-07-12 閱讀 9843

1.適用范圍本安全措施適用于柬埔寨桑河二級水電站項目現場射線檢測過程中安全作業要求,射線安全防護的方法、要求及檢測時應注意事項。2.檢測前準備2.1.從事射線檢測的人員上崗前應進行輻射安全知識的培訓,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員證。2.2.進入檢測現場前應對檢測人員進行現場的安全教育,嚴格遵守業主和監理單位的安全生產規定。2.3.設備需提供相關的資料如合格證書、鑒定書等,無需經過部門鑒定的設備必須提供設備自校檢驗記錄表。2.4.對從事射線操作和射線安全監督人員,必須配備完好的個人計量儀、報警器及作業現場備好γ輻射儀等安全防護品。2.5.每次的探傷作業應提前開具相應的射線作業票,并根據射線源的能量強度大小計算出安全區域包括控制區、監督管理區,通過業主或施工單位把作業時間、地點以及警戒范圍告知給相關單位。3.放射性同位素裝置的安全管理3.1.檢測現場不設立臨時的儲源庫,源應存放在公司的儲源庫或租用檢測現場附近的專業儲源庫,*射線裝置由現場的指定點存放。3.2.放射源的使用,每次領用人必須填寫《放射性同位素裝置領用登記表》。3.3.設備領用登記表中的經辦人必須由安全員簽字有效,表中的工程名稱(地點)、領用人、領用日期及時間必須寫明。3.4.歸還時,安全員用監測儀器檢測無泄漏方可起運入庫,在設備領用登記表上簽字并填寫好歸還日期、時間。3.5.放射源的運輸,應用專用的機動車輛(設置放射性標志、固定源罐裝置或保險箱)運輸,由專人運送。3.6.運送放射源的人員應攜帶防護用品、監測儀器。嚴禁未攜帶監測儀器和防護用品運送放射源。3.7.起運前、運輸途中及到達目的地后,必須用監測儀器分別測量有無泄露超標情況,確定無泄露超標才準裝卸、起運。4.現場射線檢測安全規定4.1.檢測前須進行清場把無關人員撤出監督管理區域邊界線之外,并按劃分好的控制區和監督管理區域進行警戒。控制區邊界應懸掛清晰可見的“禁止進入放射性工作場所”標牌,未經許可人員不得進入該范圍。監督管理區域允許相關人員在此區活動,培訓人員或探訪者也可進入該區域,邊界線應有“當心,電離輻射!”標牌,公眾不得進入該區域。并在不同區域邊界拉好警戒繩,放置好警戒燈。4.2.進入檢測現場時,應穿戴好個人安全防護用品,戴好安全帽,蹬上腳手架作業時,應首先檢查腳手架是否牢固穩定,高空作業時,應系好安全帶,儀器設備應有可靠的防滑落措施。4.3.檢測進行時應用監測儀器測定工作場所的射線照射量并記錄下監測數據。如有超標應立即停止檢測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整改,做到周圍環境不達標不檢測。4.4.檢測現場的警戒須設立專人看守、巡視。4.5.檢測完畢應用監測儀器對γ儀器進行監測,源是否歸到正確位置。4.6.完工清場并解除警戒。5.現場安全控制流程圖6.射線探傷事故應急預案6.1.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工程突發的工業射線探傷輻射事故。包括放射源丟失事故、源收回屏蔽容器時失敗事故、導管損壞導致源泄露事故、裝源的源組件破損而導致工作場地的污染事故和在使用工業射線探傷裝置過程中造成的超劑量事故。6.2.由放射防護安全管理領導小組任應急處置預案指揮,統一組織事故處理。6.3.項目經理擔任總指揮,其職責:及時聽取事故情況匯報,立即召集放射防護安全管理領導小組研究、制定處置方案,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決定是否向環保部門、公安機關報告,并負責整個事故的處置工作。主管安全的領導任副總指揮,放射防護安全管理領導小組的其他成員有質量經理、生產經理、總工程師、項目經理組成。6.4.放射防護安全管理領導小組的其他成員在總指揮的統一部署下,開展事故現場救援、調查處理和事故善后處理工作。6.5.應急處置程序6.5.1.一旦發生放射性安全事故,放射工作人員應立即報告項目經理及放射防護安全管理領導小組。6.5.2放射工作人員一旦發現發生放射性安全事故,應在報告的同時,立即封閉現場,組織控制區內的人員撤離,控制事故的影響,防止事故的擴大和蔓延。6.5.3放射防護安全管理領導小組接到事故報告立即啟動應急處置預案。放射防護安全管理領導小組應急出動趕赴現場,成立現場指揮部,指揮、協調應急工作。6.5.4綜合部立即組織應急處置用器材運往現場,根據不同類型事故特點配備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并保證現場車輛使用,以運送物質、及時將受照人員送往醫院。6.5.5放射防護安全管理領導小組現場指揮部負責向當地政府環保部門報告。根據現場情況,決定是否增派有關專家、人員、設備、物資以及放射裝置生產廠家等趕赴現場增援。6.5.6根據應急方案,搶救人員應分批、輪流進入事故現場。進入事故現場前,搶救人員應佩帶專用防護用品、個人劑量儀和報警器,并攜帶專用搶救工具;場外應有專人監護、接應,并記錄每位搶救人員的受照時間、劑量。搶救人員在事故搶救過程中的累計劑量最大不得超過10雷姆。6.6.善后處理事故處理完畢,由放射防護安全管理領導小組配合環保、衛生、公安部門對事故進行調查,做好善后處理工作。a)安排受照人員進行相應的體檢和醫療。b)對事故搶救人員安排專項體檢、療養,并將搶救中所受的輻射劑量記入其個人檔案。c)總結事故發生的原因,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d)對不執行安全管理制度、玩忽職守,造成后果的,追究其相應的責任。

篇2:γ放射線放射源保管貯存領取使用歸還登記檢查管理制度

為加強我礦放射源的保管、貯存、領取、使用、歸還登記、檢查等工作,特制訂本管理制度,望嚴格執行。

一、放射源現狀

我礦現有放射源11個,其中6個137Cs放射源已報廢,5臺HHCⅡ型核子秤放射源用于井下各采煤工作面。

報廢的6個137Cs放射源以前用于立井提升系統,現在已被密封庫存,不再使用,由物資供應部負責保管。

5臺用于微機核子秤的HHCⅡ型放射源,由生產技術部派專人負責監管,如需使用,由生產技術部在物資供應部登記、領取,并到現場安裝調試,安裝完畢后,以書面形式移交使用單位。在用放射源的日常看護管理由使用單位負責,并認真做好日常使用記錄,做到班班交清,責任到人。放射儀器使用完畢后,由生產技術部組織人員進行拆除、回收及入庫,放射源的維修由生產技術部負責。

二.管理制度

1.嚴格執行《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保護條例》中的有關規定。

2.物資供應部負責報廢放射源和使用放射源的密封及庫存管理工作,要采取安全可靠的保管措施,制定嚴密細致的登記制度,由部長負總責并將責任落實到人,嚴防放射源的失竊。

3.由黨工部主管保衛的部長負責微機核子秤放射源的日常使用監管工作,黨工部保衛部門負責放射源的防盜、防丟失工作。

4.由黨工部主管保衛的部長牽頭、機運部、生產技術部、物資供應部派人參加,每月至少組織一次放射源保管情況的專項檢查,重點檢查放射源防盜措施是否完善和落實,各放射源存放、使用是否符合有關規定和標準。檢查情況必須在保衛部門進行登記、備案。

5.放射源罐應由專人管理嚴防被盜和丟失。鉛罐鎖緊未經管理人員同意不得隨意移動和打開,維修人員因工作需要,打開放射源時,必須經主管人員批準。

6放置放射源的專用箱子必須有明顯的危險標志和警示語。

7.放射源罐在準直孔打開(即工作條件)時的立體角左右為16度,上下為5.4度,在此范圍內應設置危險標志,嚴禁人員進入。

8.放射源罐及其附近不得有淋水、煤塵堆積。

9.無論使用或不使用放射源,在塞子旋到固定位置后必須插上銷子且上鎖,嚴禁將鉛罐塞子從鉛罐中拔出,防止丟失放射源。

10.放射儀器在較長時間停止使用時,必須通知放射管理人員或維修人員關閉放射源并上鎖,以確保安全。

11.現場保管人員必須堅守工作崗位,現場交接班,認真填寫當班放射源的使用情況。

12.保管人員、維修人員發現放射源在使用中有異常現象、損壞、丟失或被盜時,應立即向保衛部門及相關部門匯報。

13.放射源長期不用或放射源強度不夠時不能使用,不得自行隨意處理。

三.放射源的使用

1.使用放射源時,先把鎖打開,拔掉銷子將鉛塞子旋轉180度,使扁平長方孔位于上方,再插上銷子鎖好。

2.不使用時,把鎖打開,拔掉銷子,將鉛塞旋轉180度,使扁平長方孔位于下方,插上銷子鎖好。

3.在任何情況下,嚴禁將鉛罐塞子從鉛罐中拔出。

本管理制度從下發之日起嚴格執行。

收貨部制度

篇3:射線作業安全管理規定范本

1、目的

加強射線作業管理,完善公司管理制度,規范施工操作行為。

2、范圍

公司施工所涉及的射線作業。

3、職責

3.1安全管理科、項目部負責組織實施。

3.2各部門配合執行。

4、實施

4.1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業技術、安全技術、防火知識的培訓,考試合格,持證才能操作作業。

4.2在操作前,必須將電焊機放置在陰涼的高處,下部應墊板高20cm,并須有防雨設施,作業人員必須穿戴白色工作服、工作帽,穿絕緣鞋、手套、面罩等。

4.3焊接前,必須采用蒸汽清洗,再用蘇達水或酸洗干凈,必要時應留足夠的通風孔或增排風設備,方可操作。

4.4嚴禁焊接裝有油類、易燃、易爆及有壓力的設備。

4.5進行技術復雜的高處作業和帶有危險性的構件焊接,必須制定安全措施,并經交底后方可作業。

4.6操作前,應先清除現場和高處作業下方的易燃、易爆物品,如遇特殊情況必須采取有效的隔離措施;離開作業現場前,應切斷電源,鎖好開關箱,并須檢查周圍無余水,確認安全可靠后,方準離開。

5、如違反規定項目部,公司停止撥付工程款,終止工程決算,并予以相關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