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柱安全技術措施
1、作業人員必須身體健康,無色盲和其它有礙立柱作業施工的安全操作疾病。
2、作業人員必須熟悉立柱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嚴禁違章操作。
3、作業人員,必須分清各自的職責任務。聽從指揮員指揮,做到安全、有效地作業。
4、要規定聯系指揮信號,并應指定專人負責指揮。施工人員均需熟悉聯系指揮信號,保持正確聯系,確保安全。
5、立柱施工工作開始前,應向施工人員了解施工任務、施工場地條件、地質條件及安全措施。
6、立柱周圍5m以內應無高壓線路,作業區應有明顯標志或圍欄,嚴禁閑人進入。
7、立柱需要搭設的腳手架要嚴格按照腳手架施工安全專項方案執行。
8、混凝土的澆注,不得使用大號漏斗直接灌入,不沖擊模板。振搗時,不應震動支撐桿、鋼筋及模板。
9、遇有大雨、雪、霧或六級以上大風等氣候,應停止作業。當風速超過七級或有強臺風警報時,應將立柱模板增加纜風繩。
10、立柱在雷雨季節施工的腳手架、模板應裝避雷器,接地電阻不宜超過4Ω,在雷電交作時,應停止作業,人員必須遠離立柱。
11、模板采用強度、尺寸要符合立柱的施工要求。在搭設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模板的豎直度,模板的表面平整度,模板的接口處要用適合控制漏漿的材料來控制模板的接口。模板在使用一次后應在下一次使用前用液壓油或者其他潤滑劑涂抹,防止結構物在澆筑完后出現蜂窩、麻面現象。
12、鋼筋的綁扎應符合安全操作技術規程。
13、在高空作業時應系好安全帶,嚴禁將安全帶穿在身上,而安全扣不扣在固定的位置。
14、在施工過程中,每天都堅持電氣的安全檢查情況,發現有安全隱患,堅決待整改后再施工。
15、施工中如果發現有支撐桿彎曲變形應及時加固。
16、操作平臺的水平度、傾斜度應經常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
17、平臺上應規定人群荷載和對方堆放材料的限量標準,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接班時必須對機具檢查一次,并做好檢查記錄。
18.養生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輸水管路及其他設備應栓綁牢固。
19、夜間施工應有足夠的照明,在人員上下及運輸過道處,均應設置固定的、足夠的照明設施。
篇2:立柱模板施工安全技術規定
1配合立柱模板施工的起重機必須同時滿足起重負載和起重高度兩個要求;起重機械作業面的地基(特別是汽車吊支腿下方的地基),必須經過驗收,地基不符合要求的不能進行施工。
2高處起重吊裝作業時,應設統一的起重指揮,起重指揮和其它作業人員應在腳手架臨邊防護范圍內進行作業。
3起重機作業必須遵守相應的安全操作規程和起重吊裝“十不吊”規范;當履帶式起重機必須帶立柱鋼模行走時,立柱鋼模必須設溜繩控制平穩不晃動,立柱鋼模起吊高度離地面不得大于50cm、起重機此時的負載不得超過額定起重量的70%,而且必須緩慢行走,嚴禁起重機長距離帶載行走或在有坡度的路面上行走。
4嚴禁起重機械操作人員采用關閉(電腦)或拆卸起重機安全控制裝置的方法進行超極限吊裝作業。
5立柱鋼模的拆模,應先使立柱鋼模與立柱混凝土結構脫離,再采用起重機配合吊運,不得在鋼模與立柱結構未完全脫離的情況下,采用起重機硬拔。
6立柱鋼模應堆放在堅實平整的地面上,并用墊木墊平墊穩,不得傾斜。
篇3:立柱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定
1立柱腳手架應采用雙排腳手架,各層作業通道應能四周貫通,作業通道內側應設有臨邊防護,并應遵守本規程第十四章和現行規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的要求。
2立柱腳手架的搭設高度,應能滿足作業人員最高點施工的安全防護要求。
3采用豎向焊接鋼筋時,應遵守鋼筋電渣壓力焊機相關操作規程。焊接時,動火部位應配置滅火器材,辦妥動火審批手續,采取防火措施并設專人監護。
4當鋼筋進入立柱腳手架內須臨時拆除腳手架臨邊防護時,應辦理審批手續,并做好相應防護措施,當鋼筋就位后,應立即恢復腳手架的防護設施。
5進行立柱箍筋綁扎作業時,應事先在各層作業通道與立柱豎向鋼筋之間同步設置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板,木板應滿鋪并可靠固定。在無防護設施的特殊情況下進行作業時,作業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掛好保險鉤。
6定型的立柱大模板,應有吊車配合拼裝。
7必須用纜風繩穩固高聳的立柱模板,纜風繩禁止設置在各類通道上,纜風繩接近地面端的3m高度范圍內,應設符合相關要求的反光標識。
8操作人員從立柱上口進入模板內部作業的,應采取切實有效的安全措施。操作人員進入立柱模板前必須系好保險繩,并設專人監護。高溫季節應及時采取防暑降溫的措施,勤更換人員,確保操作者的安全。
9澆注混凝土使用的振動機應采用長軟軸的,并配備合格的末級開關電箱。禁止振動機連電源導線進入鋼模。立柱鋼模內,必須使用安全電壓。
10立柱腳手架的外側,應采用密目網、踢腳板進行防護隔離,涉及交通道的立柱施工,其腳手架上應增設防護屏對交通道進行保護。